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最强大少爷-第2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抚宁县还做不到夜不闭户,治安问题时有发生,这些都交给其他人去处理。除非是较大型的案件进入司法程序,那么抚宁县有权判决的法官只有王雱一个,就必须王雱过问了。

    好在抚宁县虽然问题不少,但工作做到位后,目前为止都是民事和治安问题,刑案一起都没有。

    整个西北的消息很乱,抚宁县仍旧是风尖浪口,都说王雱在掩盖消息维稳,所谓的“零刑案件的政绩”是用报表做出来的。这是为了对即将结束的至和二年进行政绩的粉饰。

    无疑,在大家印象里,抚宁县谈不上任何民生经济,连根毛都没有。但是大宋么,没经济也是可以有功劳的,刑事案件少它也可以是政绩的一种。

    所以抚宁县继续被人妖魔化,都说抚宁县很乱,到处烧杀抢掠,大宋律法形同虚设云云。零刑事案件是王雱唯一可以用报表做出来的政绩,这是为了不至于让张方平和皇帝太丢脸。因为自始至终在护着小屁孩的人,就是皇帝和张方平。

    “这些人整天听人说系列,傻呼呼的,他们对力量一无所知,小老王我此番的报表,能让天下惊掉大牙。”

    所以十二月中旬进行年度总结时,心中有底的王雱怀着扮猪吃老虎的猥琐心态,不动声色的偷窥着来自各方的流言蜚语。

    除了西北之地,京城每到年末这阵子,也是这类八卦流言最热闹的时候,他们越鸡血,流言蜚语越多,到时候被打脸就越显得yy,越显得小老王我英明神武。

    奇怪的在于,王雱始终在防备的“每年冬季粮库起火”事件,今次没发生。

    不知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总之浪费表情,王雱始终再等这事,还以为可以借故砍些恐怖份子练练胆子,结果却没人过来搞犯罪活动?

    当然也难说是抚宁县的底层架构变化了,于是防范于未然。因为有王雱背书后,现在抚宁县的老奶奶们都胆子很大了,看到陌生人都敢揪着问“你哪个单位的”……

    又是一年大雪磅礴时。

    元月初大雪漫天,南方洞庭湖结冰,湖面可供车马行走。

    此为大宋前所未有的奇异景象。那些邪教徒就是喜欢拿这些现象做文章,进行大面积的妖言惑众。对此展昭有来自江湖上的内线消息,摩尼教那些人在暗下渲染“青天已死,新天当立”的概念。

    京城不必说,只有这个时候许多人才能想到了王雱的好。这是辉煌的一年,这一年,京城煤场改良到了第三代的蜂窝煤路子更合理,热效能更高,且生产成本更低。

    包括制造蜂窝煤的生产线,也已经升级到了第三代。

    汴京的蜂窝煤和炉子限于运费成本,只能辐射周边地区,看似惠及的人相当有限。

    不过其实曹集的能力超乎想象。自从这家伙转入蜂窝煤阵营后,坑起传统煤业来是不遗余力的,小舅爷他关系和渠道众多,是整个大宋除王雱之外最懂营销的人,所以这一年,煤场代理ceo曹集大搞市场营销,动用各种渠道关系,把炉子生产线,蜂窝煤生产线卖往了全国各地。

    煤场设备生产的档期全部排满,几次扩产,行业工人不断增加,昼夜不停的加班赶工,仍旧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

    是的曹集坚持大雱的路线不动摇,京城煤场真正赚钱的地方是技术和设备,这才是制造业的最顶端。

    于是在这大宋有史以来最冷的一个寒冬出现了奇迹:全国平均煤价只上涨两成不到,并没出现上年翻倍的疯狂情况。煤价涨幅有限冻死的人少,摩尼教的妖言惑众就失踪受众有限,影响有限。

    以前说起来都是泪,京城永远是资源最多的地方。上年在京城这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皇帝委任王雱带队阻击煤价,京城是扛住了,但全国各地洪水滔天,惨不忍睹,最高的地区涨价达四倍多。

    柴火?

    大宋已经没有柴火。

    政治的混乱,司法环境的宽松让整个天下帮派林立,进行资源垄断。

    且大宋的高度城市化,让大量人口集中于城市,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高端冶金业大量依靠木炭情况下,可以说自大宋建国以来至今,人口集中的城市周边的柴火几乎都用光了,民众获得柴火的代价其实已经不低于煤。

    用后世观点看的话,这个时期的大宋已经到了不改革不行的地步,处于了变法前夜,否则再也没法往下走了。

    然而上年神机雱的蜂窝煤横空出世,持续发酵到今年,很大程度解决了大宋迫在眉睫的能源矛盾。

    大雱的言论不幸成真:蜂窝煤并没有大幅影响到传统煤业,只是形成了竞争,双线发展。

    蜂窝煤虽然避开了朝廷煤税,但解决了一大部分就业,且利用了以往无法利用的能源。

    传统煤没有滞销,因为这是主攻生产用煤的领域。他们只是失去了垄断利润。

    蜂窝煤让百姓获得了廉价的用火后,他们手里会剩余少量的一部分钱,那就是王雱策论中的“消费潜力”。于是日用物资的产量必须增加,那么生产这部分多出来的物资,需要劳动力,也需要能源。所以传统煤真没滞销。

    这个过程中生产力得到进步。因为现在的劳动方式已经一定程度颠覆,在用以往全是人力的方式已经供应不上大宋一亿人的能源需求,那就需要增加产量,所以就需要新的生产力。

    王雱和小舅爷赚的最丧心病狂的一笔,就是初期大量投入技术研发,现在许多用于挖煤的设备处于井喷的状态。

    小舅爷这奸商什么都不会干,就会去推销设备。坑得那些传统煤老板上蹿下跳却没办法。只能买,因为煤老板不止一个,老板甲买了,老老板乙不买的话迟早关门歇业,无法参与竞争。

    这叫产业升级。

    设备的投入,能在现有矿工和矿井规模下大幅提高产量,把大宋的煤变多。说白了传统煤老板的利润总量差不多,真正的钱被王雱和曹集这两食物链顶端的人赚走了。

    然而也有郁闷的时候,每到冬季他就会被包拯全方位突击查水表,林林总总的能收到一堆天价罚单,以及数不清的整改通知书。

    小舅爷想死的心都有了。他只喜欢卖设备,不喜欢去缴纳罚款和自查整顿。

    但是没办法,包铁头只喜欢挑别人毛病,不喜欢扶持别人。这事上张方平都没办法。

    这事上张方平和包拯是对立的,老张关心总量,和西北那个李参默许绥德军一样,张方平一定程度会在这个时期默扶持许小舅爷产业,哪怕有些违规也问题不大。但包拯不关心这些,说那是你们的问题,不是我开封府的问题。

    所以此番过冬,经过张方平调停后,开封府算是对曹集和王雱的煤场罚酒三杯,开了张三万贯的罚款单了事……

 第267章 皇家秘闻、政治大变

    京城豪宅。

    长了一岁的叶无双越发的出落美丽,宁静的样子于院子里观雪。

    许多事犹过眼云烟,唯其那小孩、时而能在心里闪现,叶无双会忍不住想:不知这一年他是否又长高了?他今冬在大西北过的怎样?

    直至人脚踩在雪地上的那种吱吱声打断了思路,叶无双这才回神感到有些脸红,这都没开春呢,小姐姐我这莫不是传说中的发情?

    甩了甩头,见是叶庆华急急忙忙走来,叶无双下意识的问:“是不是有小孩的大新闻?”

    叶庆华凝重的样子微微摇头:“这次无关他。双儿,咱们大宋正式进入多事之秋,前一刻钟的消息说:文彦博拜相,年号嘉佑。”

    “啊!”

    叶无双手里那杯温好的酒洒落在地上,不可思议的道:“半年前文彦博大放厥词,惹怒皇帝,坚持请辞后闲置在家,何况此番毫无征兆下罢相?”

    叶庆华坐了下来,喝了一杯酒定神后道:“前几日已经有了些不对征兆,皇城有传言说,皇帝偶一日忽手舞足蹈,口中禁不住有口水流出,语无伦次,持续几日病情越见加重,于是恍惚间皇帝总在念叨‘皇后与张茂则谋逆’。”

    “啊!”叶无双再次震惊,这次酒壶都拿掉了。

    叶庆华又微微摇头:“双儿,无需在这问题上乱猜。皇帝与皇后自来不合,这其中原因复杂,早在庆历八年那次宫廷叛乱事件中,皇帝和皇后间就有心病了。所以此番皇帝病危,人在糊涂时候难免乱说话,这是妄语,当真不得。严重的是:由这事而带来的政治变化。”

    叶无双想了想道:“三叔说的是。若传言是真,在庆历八年时皇帝就和皇后有心病,怀疑她们谋逆,却持续这么多年没废后、没追查,肯定不可能。皇帝仁慈但也不会仁慈到这步。所以理论上,真该把这些当做不详实的流言处理。”

    “这才是聪明人。”叶庆华微笑点头。

    “那老叔您说的年号嘉佑,文彦博拜相,和这些有关吗?”叶无双道。

    “相当大的关系。”叶庆华淡淡的道:“现在大宋已经正式进入多事之秋,许多问题迫在眉睫。皇帝此番‘病危’,让他预感到或许时日无多,而大宋许多事还没理顺、甚至更加混乱,于是他急了。尤其开年第一日辽使来访,要求加码澶渊之盟框架下的岁币费用,皇帝因身体不能自理,无法接见辽使。但陈执中把这事处理的非常糟糕,既不拒绝也不妥协,毫无主见混混沌沌,陈执中的理由是无法请示皇帝,皇帝处于不清醒状态,最终引得辽使大怒离开。”

    顿了顿接着道:“往前陈执中和稀泥可以忍,但在这多事并发的国难时期还这样,那就是为人和能力的问题。于是皇帝清醒过来时大为不满,连陈执中的面都不见,没和谁商议就下诏陈执中罢相,文彦博拜中书门下平章事。其实这样也对,陈执中上台本来就是过度的,现在,他已经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

    “为什么是文彦博?”叶无双好奇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