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登州城外,杨承业望着广阔的海岸眉头深锁。
这一望无尽的海面,咸湿的海风,便是他继任登州刺史之后需要面对的。
由于盐运司设在登州,他的身上的担子反而更重,除了要核准每个月的晒盐数量上报到青州,他还要头疼这无孔不入的私盐贩子。
在六州之中,登州的百姓最少,人数只有十万户左右,而这十万户百姓还分布在登州之外的各个州县,登州城中的人口不过五万户左右,人口十几万。
而这些百姓中很多人以出海捕鱼为生,毕竟这登州城外便是广袤的大海。
只是这些年倭寇在海上的踪迹越发多了起来,出海的渔民多有被杀的情况,这致使一些渔民不敢再出海捕鱼。
可是习惯了以海为生的渔民又不思种地,所以这屯田法在登州落实的不是很如意,尤其是一个临近海边的一个叫余台的村子。
因为靠海,村子的周围没有可以耕种的土地,分配的耕地太远,这些百姓不愿意去,依然冒险在近海捕鱼,同时村里一些胆大妄为之徒还做起了贩卖私盐的勾当。
在大渝国贩卖私盐属于斩首的重罪,这私盐贩子多了,官府的盐便卖出去少了,这会严重影响盐运司每年的上缴的收入。
而这是他最不愿意见到的。
他是登州本地人,本来的职位是登州别驾,但是登州豪族被铲除之后,他这个没有豪族背景寒门官员被提拔成了登州刺史。
一夜之间直上青云,他对齐王自然是感恩戴德,上任之后也是勤于政务,不敢有丝毫懈怠。
所以这私盐贩的事情对他来说必须解决,这样才能对得起齐王的信任。
只是和这些私盐贩子周旋了半年的时间,他依然没有将这帮私盐贩子抓住。
但是目前为止,他基本摸清楚了这个私盐贩子组成人员很多是来自这余台村。
为了抓住这贩卖私盐的头目,一个叫岳云的人,他犹豫了三天的时间,终于下定决心逼迫这些私盐贩子出来。
“刺史老爷,我们真的不认识岳云,你就放过了我们吧。”
此时余台村被数百登州兵团团围住,整个村子数三百多村民都集中在了一起。
“哼,事实俱在,你们还在狡辩,登州的户籍上明明记载这岳云是你们余台村的人,现在你们竟然说不知道。”杨承业手中亮着一个户籍册。
他继续说道:“前几日青州来了消息,齐王近日便会抵达登州,算一下日子,这两天便要到了,本官仁慈一直没有用强,但是你们一再包庇岳云,今日,本王不得不将你们全部押解回去,一一审问!”
话音一落,杨承业挥了挥手,登州兵立刻上前羁押村民。
就在这时,一个登州长史忽然纵马而来,到了近前对杨承业说道:“方刺史,殿下到了。”
“什么!这么快?”杨承业皱了皱眉头。
“是呀,殿下和庞长史骑马而来,这速度自然快了不少,如今这私盐贩尚且没有眉目,我们该如何向殿下交代。”登州长史一副愁苦的样子。
杨承业叹了口气,“还能如何交代,将这些村民全部带走询问,我只能如实禀告了。”
说罢,杨承业向登州城而去。
此时,登州府衙中,萧铭和庞玉坤正在闲坐喝茶,绿萝侍奉在萧铭身边,神色有些复杂,眼中有期待,有害怕。
“这杨承业也真是的,明知殿下要来,还跑了个没影。”庞玉坤抱怨道。
萧铭笑了笑,“无妨,这政务最重要,今年六州之中,据说登州的入库的钱粮从倒数第一变成了第三名,看来提拔这杨承业真是没错。”
“殿下,这杨承业固然不错,不过这钱粮入库多,也和盐运司的关系极大,不然这登州依旧要排到末尾。”
“这话倒是也对,不过登州的潜力很大,这造船厂如今在这里,日后本王也准备将海军基地也建造子这里,再加上一个大型的码头,如此一来,不出几年,这登州必会繁荣起来。”
在来时的路上,萧铭和庞玉坤也是走走停停视察着登州百姓生活的状况。
总体来说,这登州的百信要比其他州要困窘一些,进入登州城之后这个感觉更浓了。
不只是登州城破旧的城墙,在这个长宽数里的地方,城内的人口也十分悉数,集市上更是罕有人迹,百姓们身上的衣物也是十分褴褛。
“哈哈哈,这杨承业可真是好福气,有殿下这么照顾,日后这登州必然会一飞而起。”庞玉坤说道。
二人正说着,门外忽然传来一阵嘈杂之声,接着杨承业和登州长史便疾步走了进来。
“殿下,下官有罪。”杨承业一进来,立刻跪在了地上。
萧铭有些莫名其妙,他说道:“方刺史,你这怎么了?”
杨承业愧疚道:“殿下,到现在下官还没有抓住私盐贩的头目,实在愧对殿下,愧对庞长史。”
闻言,萧铭和庞玉坤对视一眼,庞玉坤说道:“方刺史,此次我和殿下前来不是为了追究这私盐贩之事,而是为了其他事情。”
“不是因为私盐贩?”
杨承业心中顿时松了口气,他以为这庞玉坤和萧铭亲自来是为了私盐贩的事情,所以情急之下才出此下策,将余台村的百姓都抓来。
萧铭点了点头,“正是,此次前来,却是为了给本王的船队寻一些精通水性的人,此事还要你这个登州本地人帮忙。”
“这个……”杨承业神色讶异,他说道:“殿下,要说这个地方什么人水性最好,当然是一个叫余台村的地方,百姓水性最好,但是这个地方的百姓因为包庇藏匿私盐贩都被下官抓了起来,现在正送往大牢中。”
“什么!”庞玉坤闻言顿时脸色一变,他怒道:“杨承业,这种混账事你怎么也干得出,如此部分青红皂白就抓了整个村子的人,你让登州的百姓如何看待府衙,如何看待殿下!”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二百二十八章 群体事件
庞玉坤的怒火让登州府衙内氛围有些压抑。
杨承业说道:“下官,下官也是一时情急,而且下官也掌握了这些百姓包庇盐贩的证据。”
闻言,萧铭说道:“法不责众,若是如此鲁莽处理,只恐会生民乱,到时候……”
他的话音未落,忽然一个捕快慌乱地跑了进来,喊道:“方刺史,不好了,大批百姓聚集在登州大牢前闹市,还要冲进牢房里要人。”
“什么!”杨承业吃了一惊,他看向萧铭,这真是应验了萧铭的话。
庞玉坤指着杨承业恨铁不成钢地说道:“你呀你,闯了大祸了。”
皱了皱眉头,萧铭站了起来,说道:“别跪着了,还是去看看怎么回事儿吧。”
来到这个世界生活了一年多,萧铭对这个时代也有了些了解,百姓是很顺从,但是这种顺从只建立在让百姓们有活路,不会危害他们的利益。
违背这两条,府衙就会明白百姓的彪悍,尽管萧铭这段时间出台了不少政令,但是因为地方操作的问题,还是导致出现了一些百姓聚集闹事的事件。
一行人到了大牢,只见上千人聚集在一起,还有一些百姓正在和捕快推搡,大有要冲进去救人的架势。
此次跟随萧铭出行的有五百骑兵,他们这时立刻纵马冲了过去。
听见隆隆的马蹄上,看见身穿银色铠甲的骑兵出现,这些百姓立刻向后退了几步,声音也小了下来,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在马上的萧铭等人。
杨承业首先下了马,他看向堵在大牢门口的百姓说道:“大胆,是何人指示你们,竟然大闹登州大牢,你们是想造反吗?”
此时,杨承业心中雪亮,这余台村的村民都被抓了起来,现在这么多人出来要人,肯定有人暗中使钱让这些百姓前来壮声势。
“你们府衙胡乱抓人,不给我们活路,这天底下还有王法吗?”,人群里一个百姓喊道。
这声喊过,顿时人群再次陷入了沉默,多数人还是把目光投向了杀气凌凌的五百骑兵。
萧铭这时走上前去,说道:“我乃是齐王萧铭,这些百姓是谁找来的,是好汉就站出来,沧州一战也是不少登州的士兵,他们一个个奋勇杀敌,悍不畏死,可不似这么藏头露尾,像个孬种。”
一道这里萧铭就察觉出这里大部分百姓不过是被钱买通过来的,因为在这些人的眼中他看不见愤怒,只看见了胆怯。
这件事若是和他们有关?他们又何必这么战战兢兢。
“齐王,竟然是齐王?”
“没错了,青州军穿的都是这种盔甲。”
“没想到齐王来了登州。”
“……”
一阵阵窃窃私语在人群中想起,这时人群里忽然出现异动,十来个青年走了出来。
为首一人年纪二十余岁,皮肤黝黑,这时常年被海风吹的造成的。
“我就是岳云,殿下,现在我可算是好汉?”岳云朗声说道。
杨承业恨极说道:“大胆贼子,你有什么资格在殿下面前自称好汉,来人,将一等人全部给我拿下。”
岳云身后的十来个青年立刻拔出身上的砍刀,将岳云保护在中间。
“方刺史,慢!”萧铭这时喊道,他走到岳云的面前,说道:“这么说你便是这登州的私盐贩?”
“殿下,私盐贩众多,我不过是其中一个。”
“为什么贩卖私盐?”
“海上无法捕鱼,只能贩卖私盐以谋生路,何况这海盐本是天地所生,天下苍生皆可用之,为何就只需官府贩卖,不容我们百姓贩卖?”岳云理直气壮地说道。
“如你所说,那么本王问你,这沧州之战所用的军粮,锻造的火炮,使用的炮弹,你岳云可贡献了几两银子?”萧铭笑着说道:“但是这盐运司却每个月给府库充入万两银子,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