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历四年-第7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上新军总办大臣的职务,乃是主帅的不二人选。副帅方面,一个是鳌拜,另一个则是刘成,协办大臣和会办大臣全部出动,至于京城里正在编练的新军备补兵则暂且告一段落。

    离开了紫禁城,济度、鳌拜以及其他新军军官纷纷回返家中,唯有刘成这个挂兵部侍郎衔的会办大臣则是直奔着城外的新军大营而去。

    降清已有近三载,到京城也有两年了,甚至是这支新军也编练了一年多的时间。回返到军营,看着营中的一切,皆是他这些年的心血所在,自是万分亲切。

    此时此刻,新军的各营还在紧锣密鼓的操练当中,丝毫没有因西北的失利以及京城近期的流言蜚语而波动,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让他不由得想起了当年在大兰山上,那支还只有几百人的南塘营在接到了四明山联军惨败于四明湖畔之时,似乎也是如此。

    “一年多了,总算是成样子了。哼,若非是束手束脚的,这新军照着陈文的办法,早就练出来了,何苦迁延至今。”

    话虽如此,但刘成却也仅仅是在心中暗自道来,绝不敢付之于口。说到底,他是会办大臣没错,但是在八旗军中,他也仅仅是一个汉军镶黄旗的梅勒章京,加的那个兵部侍郎的衔就更是不值一文,即便是心中再难再苦,也绝不敢有丝毫的抱怨,尤其是不敢让旁人知道。

    刘成在辕门之外下了马,将战马交给了身边的戈什哈就自顾自的走向大校场。远处,长矛手正在结阵练习刺杀、火铳手则在大校场的两侧操练装填——实弹射击,平日里也有照着江浙明军那般训练,但是现在局势不明,未免造成意外,也是为了即将到来的大战节约火药和弹丸,近期的火铳手训练就只进行装填和队列,仅此而已。

    这支新军之中,长矛手俱是满洲八旗、火铳手则是清一色的汉军八旗,而骑兵则由蒙古八旗包揽,如今正在营外操练。三支八旗军之中,满洲和汉军要结阵配合作战,为此满洲八旗还一度对新战法有所抵触,因为现在新军的战法是以火铳手为主体,汉军的地位提升自是引起满洲的不满。

    顺治将这股子反对声强压了下去,但也影响到了新军的进一步扩大——没有说的出去的战绩,就只能以新军备补兵的名义训练,再加上武器制造的问题存在,暂时也只有这么一支新军可以出战了。

    “还好陈文是要确保了南方的稳定之后才能起兵北伐,否则大清早就完蛋了,说来还真是要感谢明廷和那些西营贼寇,没人扯后腿,我也不会有机会。”

    南明内讧频仍,刘成也是参与过曹从龙之乱的,对此是深有感悟。陈文在南方,江浙水网纵横,陈文的战法在具备优势的同时还加上了地利的因素,称得上是无往而不利,但是举兵北伐,没有朱元璋那时的内外环境,也是极为困难的。

    现在陈文求稳,满清才有幸存至今的机会,但是每过去一天,距离北伐就近上一天。而就在这留给他们的时间越来越少的时候,吴三桂这个野心家却跳了出来,想要火中取栗……

    “风险与机遇并存,风险与机遇并存。”

    脑海中回过了两遍这话,刘成也完成了对大校场训练的例行巡视。待他返回大营内的居所,李之芳却早已在他的门口等待,看样子也是等到了良久。

    “邺园,有什么事吗?”

    “司马,朝廷可有决断了?”

    “有了,这两日就要准备妥当。新军全军出征,另外再抽调五千八旗军和宣大督标、山西抚标两部随行。另有一支偏师,由贝勒屯齐率领,不与新军同路。”

    自从在胡全才的葬礼上相见,刘成与李之芳相谈甚欢,很快就以着投笔从戎的名义将其安排进了新军。从会办大臣的文书做起,现在已经是刘成幕中的重要幕僚,对其编练新军也是有着不小贡献的,只是上面还有济度和鳌拜盯着,刘成做事情束手束脚,否则早就将李之芳进一步的提拔起来了。

    “也是,这事情,拖得越久,就越显朝廷虚弱无力,山西、河南、山东、淮北等地的绿营,以及漠南蒙古各部到时候就要群起而攻之了。”

    “说的就是如此,朝廷现在恨不得陕西就在直隶边上,奈何这中间还隔着一个山西,也是无计可施。”

    说了句笑谈,刘成神色一凛,继而对李之芳说道:“邺园,这一次你随军走一遭,回来本官就向朝廷举荐。你是有大才的,一个区区的幕僚的格局实在配不上你的才具。”

    跟随刘成有年,李之芳以一个失地而夺了功名的犯官一步步的在新军中有了官署的文职,比之他进士的出身,不可谓不艰辛。眼见着刘成说出了这话,李之芳也是感动万分,连忙向刘成表起了忠心。而刘成这边,则也是坦然受之,一切尽在默契之中。

    新军准备了五天,总算是能够正式启程出发。其实,与其说是新军准备了五天,不若说是满清的官府以着超水平发挥的速度才总算是把大军所需的第一排骡马、粮草等物备齐,反倒是新军早已完成了准备工作,要等兵部、户部、工部这些衙门磨蹭完了才能启程出发。

    “吃皇上的饭!”

    “吃皇上的饭!”

    “穿皇上的衣!”

    “穿皇上的衣!”

    “大清在,旗人富贵万代!”

    “大清在,旗人富贵万代!”

    “大清不再,旗人死无葬身之地!”

    “大清不再,旗人死无葬身之地!”

    出征仪式,新军以着组建时的口号回应着顺治,随即便以着营为单位缓缓的出了新军大营,沿着官道前往如今已经是乱成一团的陕西。

    新军浩浩荡荡的离开了大营,也将他们的武器装备暴露在了朗朗乾坤之中。离开新军大营后的半日后,新军吃过了午饭继续前进,并没有丝毫等待其他八旗军的打算,反倒是准备以着最快的速度赶往陕西,平定这场关宁军集团掀起的叛乱。

    远处的小山上,两个樵夫打扮的男子趴在草丛里。一个闭着眼睛,口中念念有词,若默记状;而另一个则握着一把望远镜,透过草丛观望着新军的行军队列,以着低到了极致的音量对同伴诉说着所见。

    良久之后,新军缓缓驶过,二人趴在地上,倒退着移动到了小山的背面,缓缓的蹲了起来,四下眺望了片刻才消失在了山下的林子之中。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六十九章 潼关怀古(上)

    新军作为平叛军的先锋,也是这支平叛军的主力,沿着官道便出了京师的范围,经保定府、真定府、顺德府、广平府进入河南的彰德府,而后越过卫辉府,在开封府地界渡过黄河,随即转道向西,一路沿着黄河向潼关挺进。

    潼关南依秦岭,有禁沟深谷之险;北有渭、洛,汇黄河抱关而下之要;西有华山之屏障;东面山峰连接,谷深崖绝,中通羊肠小道,仅容一车一骑,人行其间,俯察黄河,险厄峻极。而其地向西,便是陕西腹地的一马平川,作为陕西与中原之间的门户,历来是关中王朝最为重视的关隘,军事意义极其重要。

    历朝历代,尤其是秦汉隋唐,多有围绕潼关的战事。到了明末之时,孙传庭与李自成决战潼关,以及李自成与清军在潼关的大战,分别决定了大顺王朝的崛起和败落。

    不过,在那之后,战事不再是在关中与中原之间展开,潼关也算是一度免于战火。但是到了今时今日,吴三桂在陕西起兵反清,清军要重新夺回陕西,向世人证明其还有碾平叛军的能力,这里就再度成为了双方争夺的关键之处。

    新军作为平叛军主力,一路上无论是直隶还是河南,皆是腹地,战略移动速度很快,甚至已经到了后续跟进的八旗军被越甩越远的地步。新军是按照欧陆战法编练,辅以刘成从陈文那里学来的一些练兵手段,早已不再是当年的那支八旗军了。

    不过,新军的战略移动速度够快,但却快不过屯齐率领的那支偏师。因为这只偏师不仅仅全部是由骑兵和满汉八旗的骑乘步兵组成,更重要的是,他们并没有像新军一样绕过山西,而是从京师直接向西,而后在山西境内强渡黄河,直接出现在了陕西的地面之上。

    攻取西安之后,吴三桂就开始了针对甘陕全境的收复工作,首当其冲的就是黄河西岸的地区,因为他要凭借着黄河天险来堵住清军自山西攻入陕西的道路。

    然而,黄河长达万里,光是两省之间的晋陕峡谷就有着不下一千五百里的长度,若是处处分兵守御,反倒是会分薄了军队。眼见于此,吴三桂选择了重点防范晋陕峡谷的中南段,而对于北段则是仅仅留有少量的部队以为牵制和预警,将更多的部队放在延安府城一线,以那里作为北面的防御重心。

    屯齐所部穿越山西,在晋陕峡谷北段强渡,继而南下骚扰各地,可是距离吴三桂在陕西的统治中心西安却还是相距甚远。但是清军西进,从河南那边也得到了那支打着新军旗号的八旗军正在路上,吴三桂也只得从西面和南面收缩兵力,集中防御西安,而防御西安的关键就在潼关要塞。

    对于这支新军,吴三桂早有耳闻,但是这支军队的编制如何、战法如何、乃至是具体兵力如何却都是清廷极力保密的。尤其是在于,这支新军自成立至今,从未参与过军事行动,只是在新军大营里训练,战斗力如何也根本无法估算。

    不过这一次,新军出动,其战略移动速度之快,比之江浙明军是大有不如,但是比起其他各势力的军队却已经是难以想象的快速了。

    “这次来的,只怕是个硬茬子啊。”

    新军越来越近,吴三桂忧心忡忡,不仅仅在于屯齐在陕北的偏师,那支军队的兵力有限,能不能突破延安防线都是两说着,关键的还是这支新军的战斗,以及他这一次很可能将要面临孤军作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