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下来,那亲信便将陈文所说的那些胡言乱语一字不落的尽数转达给了王升。听过了那些来自泰西的“秘闻”,王升在震惊之余,心中却充满了怀疑。
“那厮别是信口雌黄的吧。”
“回禀家主,小人回来的路上曾找过多个算命的先生询问,那上面的符号确实并非符咒,弄不好真是泰西文字。小人思量着,家主手中有那厮部下的尸身,他是不大可能出言相欺的。”
“嗯,既然那厮已经同意了,你就去办吧。”
“遵命。”
见那亲信转身离去,王升又回忆了一番那段胡言乱语,口中却是自言自语道:“昨日那个朱翰林在席上好像说过,除了京城外,还有个地方有泰西人,到底是哪来着?”
两个时辰后,城中的一处酒楼,一个俊秀的书生坐在一个靠窗的座位饮着杯中的水酒,而他背后的另一张桌子,坐在他背后的一个高瘦的年轻人则在大口大口的扒着饭菜,好像是赶时间的样子。
一眼望去,只见那书生甚是文雅,每每浅尝辄止,便用手帕擦擦嘴角的酒液,待饮尽之后,便再度拿起杯,细细的品着口中的佳酿,如此往复。只不过,一道道细不可闻的密语却自那张口中而出,在身后的年轻人扒饭的噪声中更不为人所闻。
“王升那狗贼认识你,换个人过来。”
“将这几日搜集来的报于大帅,尤其是镇标重建和王升归入督标。”
“王江被送去南京,具体情况未知。”
“最近去江西和福建的使者不少,那两地的事情待查。”
“……”
片刻之后,那高瘦的年轻人已将饭食用尽,待付了银钱,便抄起身边的行李起身离去,消失在了人群之中。而那书生则依旧在饮着杯中之酒,凝视着窗外的人流。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二十七章 梦想
那高瘦的年轻人离开后,没过多久,饮尽了杯中酒,书生便起身离去。今天他和一个总督衙门的吏员约好了喝花酒,自然不能爽约。
而此刻,衙门里的一部分官吏已经下值回家,浙闽总督陈锦却在和几个刚刚作为陪同的幕僚探讨着眼下东南的局势。
“制军大人,既然鸳鸯阵可用,不妨上书朝廷,在浙江绿营中编练鸳鸯阵以消灭大兰贼陈文。”
说话的人叫作季振宜,南直隶扬州府泰兴县人士,顺治四年进士。不久前,季振宜还是金华府兰溪县知县,奈何清军在孝顺镇被明军击退,陈锦下达了命令焚烧清军占领的金华府城、兰溪、汤溪县城仓储以免资敌,同时撤出官吏守军,将防线拉到衢州府龙游县一带,重新集结力量防备陈文麾下的这支浙江明军,而他也就到了衢州。
弃土,有清一朝乃是重罪,不过前不久陈锦刚刚取得了攻陷舟山的大功,而且满清高层也意识到了陈锦保全衢州以防止明军杀入江西或是福建与江西四大寇仅存的张自盛合流,或是攻入福建,配合郑成功将福建彻底搅乱的用意。
于是乎,陈锦、张国勋、马进宝等人暂不处罚,待收复金华后再作商榷。而眼下暂时却没有填金华府及西部各县那帮官员的坑,只能让他们在陈锦手底下暂时充当幕僚,以备重新拿下金华府后再作安置。
季振宜的建言引起了那些前金华府官员们的频频点头,虽说他们没见过陈文麾下的明军在去年是如何击退清军的,但是刚刚的那一幕还不能说明问题吗?既然明军能够使用鸳鸯阵取胜,那么以满清眼下的实力,只要复制其战术便可以通过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压倒性优势将其压垮,乃至根除。而到了那时,他们也可以重新回到金华为官了。
不同于同年的季振宜以及其他前金华府官员,李之芳却如在场的其他幕僚那般将视线投诸到陈锦的身上,毕竟变更军制乃是大事,而且在他的印象中几十年前最后一支戚家军曾经在浑河与清军有过交锋,这里面很多事情恐怕并非适用就可以成行的。
果不出李之芳所料,听到了季振宜的侃侃而谈,陈锦显得颇有些犹豫。他是汉军正蓝旗旗人不假,不过却是在皇太极时代才从大凌河都司的官职上投降的清军,对于浑河之战作为辽镇武将的他有所耳闻,却仅限于作为明军的时期。
至于降了满清以后,在他的印象中,好像那些满八旗的主子们平日里吹嘘八旗军如何无敌于世的时候,似乎很少提及过浑河血战。尤其是那些年岁上应该参与过那次血战的满八旗主子,对其似乎从来都是讳莫如深的,陈锦虽说不解其意,但是为了这等事触霉头却还没有什么太大的必要。
况且年前的时候,满清的高层就已经订计,待江西事了便会抽调大军自衢州进攻金华府,再加上杭州驻防八旗、提标营和正在重建的抚标营,以全浙江精锐加上部分江西绿营,消灭掉刚刚拿下金华的那支明军,还不是手拿把攥的事情,暂时还没必要弄得太复杂。
“此事事关重大,本官还要再行斟酌。”说罢,陈锦便将话题转到了与其相关的一件事上。“朱编修,金华府那边心向朝廷的士绅联络得如何?”
陈锦口中的朱编修便是此前孙钰曾向陈文举荐的义乌才子朱之锡,不过如周敬亭所言,朱之锡于顺治三年满清第一次科举进士试中便取得了二甲第九名的好成绩,才学确实是有的。可若是联想到那时清军在浙江还仅仅是占领了杭嘉湖一带,而浙东则还在鲁监国的手中,此人便赶着参加满清的科举考试,这份操切可见一斑。
“回制军的话,学生与相熟的士绅交通过书信。那大兰贼陈文在金华府倒行逆施,强征钱粮,还美其名曰借款。眼下金华府民怨载道,如赤子望王师久矣。待王师杀入金华府,必有群起相应者。”
朱之锡于永历四年便丁忧归家,此刻陈锦愿意称呼他在朝时的官职,但是他却必须以百姓自居。
只不过,马进宝在金华府期间横征暴敛,强夺民产,甚至为此逼死全家,倒行逆施的程度岂是陈文可以比拟。民怨载道或许还可以说说,至于群起相应,恐怕“灌醋大师”马进宝还在金华总兵任上一天,绝大多数金华府士绅百姓也未必敢有这个念头。
朱之锡此言颇有夸张的意味,这一点陈锦并非不知,只是这种说法于振奋人心上还是颇有些益处的,自然也不愿点透,只是勉励了几句,并且让朱之锡继续联络士绅。而他则打定了主意,待金华之事一了便为其表奏赞画之功,毕竟此人乃是满清第一次科举的庶吉士,在汉官中可谓前途无量,能结一份善缘自然还是有结交的必要的。
在场的众人皆是人精,对于这里面的门道只要一想便能明白,眼见着朱之锡在丁忧期间都有功劳可拿,自然是艳羡不已。
陈锦借着端起茶杯喝水的空档,见众人神色多有变化,那些不甚熟悉的前金华府官员中只有李之芳还能面如常色,心中对此人才具心性的认可更甚。
清军此前虽说是被迫退出金华府,但是李之芳在那期间,尤其是金华知府被俘后的那段时间,处置和反应都颇为恰当,为清军保存了不少有生力量。本来得知此人功绩,陈锦还打算为其请功的,但是随着清军在孝顺镇的兵败,这件事情也只能暂时搁置下来,不过眼下的这些临时幕僚中,最值得他信任的却还是这个前金华府推官李之芳。
尤其是李之芳此前力谏陈锦派人前往福建沿海散播陈文攻陷金华府、击退围剿清军以及王江被俘三事,结果鲁监国果然还是派了个监军文官去和陈文争权。一个王命在身,一个实权在握,估计用不了多久二人便会斗起来,到了那时也就没精力去干别的了,只能等着清军如对付其他内讧的明军那般,将他们一网打尽。
不过若非王江被俘,清军恐怕也没有这等机会,从清军南下以来,浙江抗清义军多如牛毛,可真正让浙江清军感到挠头的却只有大兰山明军这一支,因为这支明军不仅可以支撑为数不少的军队作战,而且还能做到军纪严明,这样可能与满清争衡民心的义军,才是最具威胁的,而这其中多有王江的功劳。
如果那个用兵已经开始初现名将风范的大兰贼陈文,配上能够以大兰山一隅之地支撑大军的实用型文官王江,这样的组合恐怕就不是那么简单能够平定的了。
而现在,没了王江,陈文只能靠着以借款为名强行索要民财,就算他能撑过今年,明天还不了银子,他在金华府一样站不稳脚跟。毕竟那些士绅是个什么货色,为官数十年的陈锦再清楚不过了。
不过陈文能撑到明年的事情陈锦估计着他也是想多了,只要等江西、福建、南赣两省三地的清军完成剿灭张自盛的任务,便可以大举进入衢州,到时自是要看看那武将还有什么招数可用。
至于郑成功,且忍他数月!
………………
或许是心灵感应,遥远的浙西衢州,陈锦计划在消灭陈文后腾出手来再对付郑成功的时候,福建南部的漳州府城外,郑成功在围城大军的中军大帐中莫名的打了一个寒战。
两个月前的正月初三,郑成功率领船舰二千余号,直航漳州府海澄港口。海澄守城参将赫文兴、署海澄县知县甘体垣开城投降。数日后,郑成功分兵切断由泉州通往漳州的要道江东桥,满清漳州总兵王邦俊被迫据守漳州府城。一时间,漳州“乡民竖旗响应”,清军“四面皆敌,孤城单危,势在急迫,万难支吾”。
至二月初二,在清除掉城外的防御设施后,郑成功决定发起总攻。战场上,明军奋勇攻城,而清军则负隅顽抗。待游兵营吴世珍中炮牺牲,强攻未能得手,郑成功只得转而下令挖掘地道,试图以放崩法破城。而所谓的放崩法,便是后世的爆破。
地道已经挖掘月余,从火器营何明的口中得知,地道已经挖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