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历四年-第1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举人日前再度发出邀请,并力保其中周全,吾思量着孙举人怎么说也曾经与大伙一起在尹帅麾下共过患难,人品也是能够信任的,所以吾打算明日便回复其人,与那陈大帅一晤。诸位兄弟,以为如何?”

    听到周钦贵打算只身前往东阳县城,洽谈合作事宜,倪良许想也未想,便脱口而出。“周兄所言甚是,孙举人怎么说也是咱金华人,虽说性子过于强硬了些,但却是个忠直之人,绝非奸邪之徒,既然有他作保,想来那个陈大帅亦是看重我等兄弟,才会如此多番相请。”

    倪良许的话立刻引起了周遭数人的赞同之声,他们对与明军联手抗清持着支持的态度,在他们看来这就像当年起兵反清时,不也是散居各地的各部义军联合到一起,与鞑子作战。现下与明军联手,甚至只是看看对方开出什么条件,怎么说也是有益的。

    只不过,对于此事,罗城岩的这支义军中持反对态度的丝毫不比倪良许等人要少,甚至他们的论调也一度在影响着更多人对于明军的感官。

    “此事万万不可!”

    见王伯英再度出言反对,站在倪良许的陈汝安便直截了当的问道:“王兄弟是怀疑孙举人的人品信用吗?”

    “某并非此意,孙举人乃是熟识,人品贵重,绝非是奸邪小人。只是那个陈大帅,吾听闻其历次用兵尽皆是以诈术为先,其后才以力破之。这样的人就算不是奸邪之徒,也绝不是什么良善之辈。周兄若是前往东阳县城,若是无法谈妥,难保其不会瞒着孙举人做些什么腌臜事。”

    “兵者,诡道也!这是孙武子说的,鞑子眼下势大,用兵打仗自然要设法取巧,否则始终硬拼下去怎么耗得过那些不要祖宗的汉奸。”

    “那也不至于每次都这样吧?!”

    “好啦,大伙都是为了周兄和咱们兄弟,以及跟着咱们一同和鞑子拼杀到现在的众兄弟们的身家性命着想,没必要争个脸红脖子粗。周兄,某有一个思量,不如修书一封,请孙举人代为安排个近一些的地方会晤,比如方前镇或是大盘镇,这样也能让众兄弟安心。”

    见陈汝安与王伯英再度争吵了起来,倪良许也只得下场劝说,最后拿出了折衷的方案,以便达成妥协。

    只不过,王伯英对于陈文已经有了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自然不肯轻易赞同周钦贵与其会晤。而与其持相同意见的何德成则起身掏出了一张写着字迹的檄文,将其交给了周钦贵等人传看。

    “这是明军主帅写给金华父老的告示,其中所言不无道理。只是这檄文出现在这罗城岩却并非是那陈大帅派人交给周大哥,亦或是我等的,而是由包围在外的明军射箭带进来的。这样的行径分明就是对咱们心怀提防,叫我等如何信得过此人?”

    “何兄弟,大伙都是用兵之人,双方尚未谈妥,自当是要提防一些,若是换做你就会将门户大开,丝毫不怕吾等突然杀入腹地?”

    “那么,陈兄弟可知道这罗城岩上已经有人偷偷下山去投奔明军了吗?”

    “……”

    陈文对罗城岩的这支义军所产生的防备心理,根本没有丝毫掩饰,因为在他看来真正的对手乃是即将回援的清军。而陈文的这份防备心理,也导致了周钦贵所部义军内部的分歧加大,到了此番会议结束时,也依旧是如此前那般将其暂时搁置下来,视局势发展而定。

    ………………

    与此同时,金华府的府衙之中,推官李之芳却对此前曾经寄予厚望的罗城岩已经失去了耐心,转而逐字逐句的审视着眼前的这份明军发布的《告金华父老书》,试图从这里找到一些对手的思维方式,以便得出眼下明军极为不正常的布局中潜藏的答案。

    “大明征虏将军,镇守大兰、金华总兵官陈”

    “谨告金华父老吏民曰:”

    “自丙戌江溃以来,父老苦于索虏久矣!胡骑初至,即行惨屠。父子相丧、夫妇无全。昔物华之所,沦为鬼域;弦歌之地,尽化荒墟。又令民薙发,稍请迟回,即加斧钺,至死者枕籍、婺水为赤。尧封禹土,几成猛兽噬人之穴。”

    “而伪署将吏,本系中国之官,甘作逆虏爪牙。追比催课,辄施毒刑。俄顷苛役迭至,百姓或荷重挽输、或驱填沟壑。更有伪帅马进宝者,叛国鬻君于前,贪虐残民在后。名官实匪,无异畜类。中产之家,尽行剽掠;鄙陋之室,横夺殆尽。不从者倒悬街中,或周身笞捶而毙,或口鼻注醋溺亡。而黎民呼号道侧,老弱饿死阡陌,其惨备极。此诚三千年未见之惨象。但有人心者,睹之闻之,无不涕泪交下、切齿痛愤也。”

    “然吾越自古乃复雠之乡,非奴种所居。虽匹夫亦无不报之仇,况勾践旧邦乎?!余虽寡才,素不敢忘恢复之志。乃夙夜习兵、法古治军,已得虎贲八千,俱为选锋锐士。今奉王命,出师征虏,一战虏帅就禽,再战伪将奔逃,及至城下,一鼓而破。不日直取杭州,光复两京,以遂父老之望,慰列祖之灵。”

    “今金华既复,乃与父老约三事,以为军律:取民粒米而不予金者,斩之;入民宅舍而无帅令者,斩之。****妻女者,立磔之。诸民宜各安堵其业,以为中兴之基。”

    “余素愚钝,恐父老不明吾志,遂布告遐迩,咸使闻之。谨告。”

    一篇檄文洋洋数百字,在此之前李之芳就已经看过,甚至可以将其背诵出来。而他手上的这一份,却是兰溪知县季振宜派人送来的。

    季振宜与李之芳乃是同年的进士,又被派遣到了一个府出任官员,交情匪浅。此前李之芳抽调回了义乌和围困罗城岩的清军绿营回防府城,季振宜便派出一批团练协防府城,并且竭尽全力支持其抵御明军随时到来的围攻。

    只是明军在拿下义乌后,却停下了脚步,不仅没有大举进攻金华府城,甚至都没有对左近的浦江县城下手,着实让李之芳等人困惑不已。

    只是当陈文在义乌征兵训练的消息传来,李之芳突然意识到了这个明军主帅与其他武将的不同。如此稳扎稳打,分明是对于用兵的手段和他操练出来的军队有着极大的信心。而且这个陈文也似乎只是在按照他自己的节奏行事,并没有受外力干扰的迹象。

    李之芳在发现这一点后,本来胸中满怀的此前一系列布局牵制住了明军行动的激赏登时荡然无存,无论是撤走义乌守军以保住金华绿营的有生力量,还是调走罗城岩的监视清军以坐山观虎斗,亦或者是将团练兵遣散回乡的行为,在这一刻都变得不再如此前那般运筹帷幄的智计。

    凝视着檄文,字里行间之中满是针对着满清在金华的统治与金华百姓之间的主要矛盾所连贯在一起的词汇。尤其是屠城,苛捐杂税,以及最为浓墨重彩的那部分马进宝及其部下的恶行,这分明就是在借着仇恨来激发金华百姓对于满清的反抗意志。

    自觉着已经摸到了陈文的一些思路,李之芳连忙提笔,在书信中写下他对局势的分析,准备将其传递给浙闽总督陈锦和浙江巡抚萧启元,以为清军回援、围剿时能够多一分了解眼前的敌人。

    片刻之后,李之芳的书信草稿便出现在了稿纸之上,只是当他继续为其润色的时候,守在门外的小吏带着一个斥候模样的汉子走了进来。

    打开其送抵的信件,李之芳不由得松了口气。金华知府和守将被明军俘获,作为代掌庶务的他在金华府城已经坚持良久,独自平乱本就从未想过,而他所渴望的希望也终于即将到来。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四十八章 同步(三)

    让小吏去安排风尘仆仆的信使食宿之事,李之芳则转而传令尚处于清军控制之中的各县为即将到来的大军准备粮秣草料,征调的民夫,以及运兵的船只、车辆。尤其是武义和永康这两个县,必须将物资提前准备齐全,已备大军使用。

    这一应事务,在最近的这大半月的时间李之芳对于其中的关节如何处理早已驾轻就熟,借助于府衙其他官吏的帮助他很快就完成了各县仓储的查询、预估真实量以及移文的工作。

    只是当他结束了这些工作,重新拿起那份檄文时,却还是无法按捺下内心的担忧,因为李之芳总是觉得,这些文字背后的那个明军统帅似乎还藏着些什么不可告人的撒手锏。

    金华府的官吏们在李之芳的指挥下开始为即将到来的清军做准备,明军的备战工作也早已开始了。

    此前陈文在东阳、义乌两县疯狂作秀,广告撒得漫天飞舞,随之而来的则是两县的士绅百姓捐输了大量的物资,为的便是让他把热衷于“灌醋”的老西儿马进宝赶走,以保全住各家的身家性命。

    而此后随着檄文和明军在这两个县军纪严明的消息开始向外扩散,金华府尚未被明军占据的几个县的一些士绅也在暗地里送了部分物资,并且要求明军尽快收复他们的家乡,将他们从满清的手中解救出来。

    陈文不知道这些有多少是真心实意的,有多少是在打探明军的行动时间,不过他本也没打算过早的进攻这些地区,而是在等待军队训练结束,再给清军一个狠的。而不是过早占据大片的土地,以至于背上过多负担的同时分薄他本就不多的主力部队。

    磨刀不误砍柴工,陈文如是的告诉他的部将们。

    靠着这些物资和仓储,陈文迅速组建起了一支超过七千人的大军。这支军队将是陈文赖以守住这块根据地,进而收复更多失地的根本,虽说以两个县的土地养如此规模的大军乃是极为勉强的事情,但是他也顾不得这许多了。

    若是不能击溃围剿清军,收复更多失地,那么根据未来的历史发展也就没有什么以后可言了;可若是能够击溃围剿清军,进而继续收复失地的话,就算是比预期的要少上一些,也没什么大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