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舰队-第9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说紫禁城被烧毁了三分之一,但吴三桂还是决定,迎接圣驾入宫。

    京城从永定门到正阳门,从正阳门到承天门,一路的城门大开,大红色的羊毛地毯一直从正阳门铺到承天门内。

    “大明天子驾到!”随着一声长喝,永历皇帝的圣驾在一队队重甲步兵、精锐骑兵和锦衣卫的簇拥下,从永定门进入外城。

    永历皇帝乘坐的大型车辆进入永定门之后,只见大街两边跪满了军民百姓,身披重甲,手持精良武器的士兵站在大街上维持秩序,每隔十步,还站着一名身穿飞鱼服,头戴无翅乌纱帽的锦衣卫。

    “京城!朕终于来了!我大明太祖在上,不肖子孙没给您丢脸啊!”永历感叹道。

    正阳门城门大开,正阳门外大街两边,站着一队队身穿各种颜色官袍的官员,看到永历皇帝的圣驾抵近,所有人都跪了下去,山呼万岁。

    大部分官员倘若是摘掉头上的帽子,就是一颗光秃秃的脑袋,这些人都是不久前向吴三桂投降的原满清汉人官员。主动投降的汉人官员把辫子一剪,官服一换,摇身一变,就变成了大明官员。永历当然不可能把他们的帽子都摘下来一个个看,他看到那么多官员站在正阳门外迎接自己,心情自然好到极点。

    进入正阳门内,前面的承天门就在眼前。看到高大巍峨的承天门,永历皇帝只觉得自己的心跳加速,周围文武百官,军民百姓山呼万岁的声音都没听清楚了,他的两眼死死盯住承天门,一颗心早就飞进紫禁城了。

    李定国、白文选、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等一批藩王和首辅郭之奇、次辅张煌言等人,早就站在承天门外迎接了。远远的看到永历的圣驾抵近,李定国带头跪地,山呼万岁。

    永历的车架在承天门外停下,承天门正中间的大门敞开,大红色地毯从宫城延伸出来。永历下了车,身后的宫女打着华盖,永历踏上了大红色地毯,缓缓走进大门内。两边万岁的高呼声震天。

    “这才真正是帝王了!”永历心里对自己说道。但是他忘记了一件事,其实他这个皇帝并没有实权,今日到来的王爷都是军阀,根本就不受永历控制,真正对永历忠心耿耿的藩王也就只有李定国一个了。

    永历走过端门和午门,步入到大明朝廷上朝的太和门。他抬起头来一看,只见太和门尚在施工之中,这座宏伟的建筑物被清军烧毁,目前搭起了手脚架。因为永历要入宫,所以工匠们暂停施工。在太和门外的高台上,已经布置好了龙椅和龙案,一排排威风凛凛的大汉将军站立在高台下。

    永历走上高台,走到龙椅跟前,伸出手抚摸着龙椅,只觉得自己心跳加速,整颗心都快要跳出来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广场上站立的文武百官和藩王们呼声震天。

    永历转过身来,在龙椅上坐下来之前,做了个手势示意:“众爱卿平身!”

    所有人都站了起来,一些刚刚从清廷投降过来的官员下意识的想要拍打自己的袖子,才突然醒悟过来,现在满清朝廷已经覆灭,大明又回来了,于是站了起来,手持朝笏拱手行礼:“谢陛下!”

    永历环视了一圈,发现功劳最大的南王居然没来!于是他问道:“诸位爱卿,朕今日入住紫禁城,南王怎么没来?还有郑王也没来?”

    张煌言站出来,手持朝笏道:“回陛下,南王正率军追击满清残敌!郑王爷也在率军追击鞑子,已经追入草原了。”

    接下来就是盛大的庆典仪式,各种繁琐的礼节一直持续了两个多时辰,直到下午,永历回京的仪式方才结束。

    等到仪式结束,永历穿过了太和殿等大殿,路过的时候,他看到皇宫内到处都搭起了手脚架,明显是在施工之中,只是今日暂停施工。

 第二百六十三章 修复紫禁城

    紫禁城,西华门和神武门两座城楼除了专供皇帝皇后所用的中门关闭,两边的侧门敞开,宫内各条道路上站着衣甲鲜明的精锐士卒和锦衣卫。负责修复紫禁城的民夫们推着车辆,从侧门进进出出。因为紫禁城内不得走马,就连骡子和毛驴都不能行走,因此民工们的车辆到了城门口,就要卸下骡马,以人推着车进入城内。

    曾经的宫殿此时成为一片巨大的工地,到处都在施工。多处被烧毁的建筑物残骸已经被完全推平,在原来的地基上修建新的房屋。

    从南方运送来的大木头,西山采集来的大石头,南方烧出来的上等砖瓦,被一车车的运送到皇宫内,十多万民夫和两万工匠忙碌得热火朝天,加班加点赶工,为了尽快修复这座大明名义上的权力中心。

    御书房遭到破坏不是很严重,已经修复。永历坐在御书房内,吴三桂站在一边。此时的吴三桂说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他表面上对永历还是毕恭毕敬。

    “朕听说南王的大军已经抵达天津了,朕今日回紫禁城那么大的事情,为何南王没入京面圣?”永历问道。

    吴三桂回答道:“陛下,南王权势滔天,飞扬跋扈,完全依仗他的军队和精良的武器,他只担心自己离开军队的保护,就会被陛下您拿下……”

    永历道:“南王乃我大明头号功臣,朕会过河拆桥吗?”

    “陛下自然不会!那是南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吴三桂毕恭毕敬道。他在心里补充了一句:你就是这样的人,过河拆桥,卸磨杀驴。老夫还只想把那个孙女婿削了兵权,把他关押起来,陛下你是恨不得一刀砍了他吧?

    王羽也确实不敢入京,他的大军已经夺取了天津,但他自己本人却回到了南京,根本没进入京城的地盘。进京面圣,他担心有危险,如今想要他脑袋的人不止永历一个,如果只带了少数人马进京,恐怕会被人扣押。若是带着大军进入京城,又会被扣上造反罪名。反正王羽已经不打算认永历为皇帝了,他已经决定立鲁王为帝。只不过现在清廷还未全灭,西域也未平定,这时候起内讧,说不定真能让满清死灰复燃。

    ……

    漠北敖尔告城,也就是今天的乌兰巴托。

    大活佛哲布尊丹巴·罗布藏旺布札木萨居住的宫殿内,突然有人来报:“活佛,大事不好了!清军已经抵近了敖尔告!距离我们只有一百余里!”

    清军一路向北海方向逃亡,沿途过去,一些蒙古小部落都遭了殃,科尔沁蒙八旗的蒙古骑兵消灭了一个个小部落。遇上一个小部落,清军就包围住蒙古人,派人喊话,让蒙古人出来投降。若是遇上不肯投降的蒙古人,清军就攻进去,把高过车轮的男人全部杀光,女人和小孩劫掠为奴隶。

    漠北喀尔喀蒙古人的实力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而且兵力也没有集结在一起,遭遇到清军的攻击,漠北蒙古被打得满地找牙。

    清军一路向北推进,抵达距离敖尔告只有一百余里的草原上。

    “清军来了?他们不是被明军打得逃离京城,一路被人追杀吗?”罗布藏旺布札木萨活佛不解的问道。

    蒙古兵回答道:“回活佛,清军主力全部逃离京城,他们尚有一万满八旗兵,还有两万蒙八旗和汉八旗,另有绿营兵两万余人,我们不是对手。”

    “活佛,我们是不是集中兵力,迎战女真人?”一名万夫长问道。

    罗布藏旺布札木萨摇了摇头道:“敌强我弱,不宜硬碰硬。我等唯有暂时撤离敖尔告,避敌锋芒,派遣少量兵力同女真人在草原上周旋。论兵器,我们不如女真人。但是我们熟悉这里的地形,我们的骑术也比他们高明。”

    真实历史上的罗布藏旺布札木萨后来遭到噶尔丹攻击,被迫归顺了满清。而如今的罗布藏旺布札木萨知道清军连连惨败,他自然不愿意给满清陪葬。可是正面交锋打不过,只能利用己方骑兵的机动性,同清军周旋。

    蒙古人放弃了敖尔告,不管男女老幼,全部骑上马。蒙古人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即使是小孩和女人,都懂得骑马。罗布藏旺布札木萨让妇孺老弱骑马先撤离,再让少数蒙古骑兵用来牵制骚扰清军,给妇孺老弱的撤退创造机会。城内所有的粮食都被装上马背,连一粒粮食也没有给清军留下。

    清军抵达敖尔告,看到城门大开,一开始清军还担心有埋伏,于是派人试探性的进攻了一番,发现城内没有任何反击,图海便下令,让一百余名绿营兵先进城。

    “大人,城内空无一人!蒙古人全部跑了!”绿营兵把总回来向图海禀报。

    清军进入敖尔告城内,发现城内空空荡荡连一个人都没有。清军在城内搜索,发现能吃的东西全部被带走了,连一粒粮食,一块肉干都没有留下。清军得到了敖尔告城,只是一座没有人,没有任何补给的空城。

    “皇上,蒙古人都跑了,城内没有人也没有粮食,此地不宜久留!”图海说道。

    “我们的粮食还够吃半年的,若是放弃了敖尔告城,一旦我们在荒原上遭到蒙古人袭击,我们能活着到北海吗?还不如依靠城池坚守。”康熙自以为是的说道。

    “皇上,万万不可!”图海连忙跪在地上苦苦央求道,“敖尔告附近都是荒漠,我们没有粮食来源,也没有那么多牛羊,若是困守孤城,只要蒙古人一直避开我们,我们迟早都要饿死在这里!还不如尽快抵达北海,从罗刹人那得到帮助。”

    “那好吧,在城内暂住一夜,明日一早便离开!”康熙道。

    次日,天刚刚亮,清军再次踏上征途。当兵的和青壮年男子都还好,只是苦了那些妇孺老弱,原本他们以为,到了一座城池,可以安安心心住上几天了,没想到第二天一早就要离开,又要在荒漠上行走,不知道还要走多少天才能到达目的地。

    清军离开敖尔告之后,小股的蒙古骑兵沿途骚扰,专门对落单的旗人下手,一些箭术高明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