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舰队-第9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的皇帝好大手笔啊!都已经快没有银子了,还送来如此厚礼!若是本藩不收下,那还真对不起你们皇帝了!”王羽哈哈大笑道。

    王熙道:“王爷,大清入关,本乃为思宗先帝复仇而来,因大清入关剿灭流寇,士绅官员军民百姓纷纷来投。江南百姓虽有抵抗,可那是误会。如今皇上圣明,惩治贪官,抄查奸商,所得赃款用来造福百姓,希望王爷能放过我们皇上。”

 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清官王熙

    听了王熙的话,大帐中的琼州军诸将和幕僚们哈哈大笑。

    王羽抚摸着胡子笑道:“王大学士王尚书,事已至此,鞑清伪朝还有什么谈条件的资格?江南、西南尽落我军囊中,我军又夺取了两淮和山东;西北已被忠贞营攻占,吴军攻入北直隶,距离京城只有一步之遥!东北也已经落入郑袭之手!北面的蒙古和女真人可不是一条心,就算本藩不出兵追杀鞑子伪帝康麻子,恐怕蒙古人也不会放过他们吧?”

    王熙哀叹一声:“王将军,天下原本即将太平,中原百姓已经安居乐业二十余年,可是将军却挑起战火,令北地百姓生灵涂炭,三年以来,北地人口减少何止千万!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可谓是赤地千里,饿殍遍地!”

    王羽冷哼一声道:“难道那黄河大堤也是本藩掘开?还有发行什么大清龙钞,掠夺百姓财富,这些难道也是本藩做的?王大学士,这鞑子伪朝终究非汉人,正因为他们对汉人的生死不在乎,才会掘开黄河大堤,致使千里泽国,百姓蒙难!”

    “掘开黄河大堤,并非皇上和太皇太后的本意,乃巴海自作主张!如今巴海已死,也算是恶有恶报吧。”王熙道。

    王羽冷笑:“若不是康麻子和老妖婆默许,巴海有这个胆量?”

    王熙无奈道:“王将军,如今大明虽将获胜,可是这天下战火何时方能平息啊?据下官所知,西北的忠贞营,已经恢复了闯营旗号;北直隶的吴三桂,更是狼心狗肺!即便是东北的郑袭,还有名义上归顺王将军的耿精忠、尚之信等人,也都各怀鬼胎,难道他们就诚心诚意归顺王将军?如今已是天下大乱啊!”

    “天下大乱和本藩放过鞑子伪帝又有何关系?”王羽问道。

    王熙回道:“大清康熙大帝愿意自削为王,向大明称臣。不过说是向大明称臣,实则向王爷您称臣!这天下,迟早是王爷您的。若是大清改称清王国,向王爷您称臣,王爷手中也多了对抗吴三桂和闯贼的本钱啊。”

    “可是就算本藩不发兵追击,吴三桂会不发兵吗?还有北面的蒙古,他们会放过清廷吗?王大学士,本藩可以答应你,可是他们不受本藩控制。”王羽回道。

    事实上,王羽也没打算亲自发兵追杀清军残部,因为一个把东北都丢掉的满清朝廷,早已没有了翻本的机会,生女真都被郑袭收编了,蒙古人又和满清不是一条心,就算是皇太极再世,都无力挽回局面。

    更重要的是,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大明逐渐进入工业化时代,归顺了郑袭的生女真步入文明社会,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怎么可能丢掉好日子跟着满清再去打仗?相反的,让他们拿起武器来打满清,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参战,以保卫自己刚刚过上的好日子。至于蒙古人那边,只要给他们好处,他们也不会想着搞什么名堂。

    既然满清都已经没有立足之地,只能逃去贝加尔湖一带,他们不是向俄国人投降,就是归顺大明。

    王熙跪地道:“王爷,吴三桂虽然势大,但此人野心不算太大,只要他夺取了京城,王爷不让他出兵追击,吴三桂便不会出兵。蒙古人那边,清军自然能对付。若是王爷肯网开一面,放过皇上和太皇太后,下官在此感激不尽!”

    “王大学士快快请起吧!”王羽扶起了王熙,“本藩知道,王大学士是个难得的好人!王大学士为官多年,清廉正直,大公无私,不畏强权,惩恶扬善,为百姓做了多少好事!本藩也听在京城的探子说过,王大学士身居高位,家中却贫困潦倒,连屋顶破了,都没银子修缮!这朝廷官场,勾心斗角,处处都要银子打点,仅仅依靠朝廷俸禄,又哪里够用啊!王大学士这样的好官,实在令人钦佩!”

    “只要王爷不肯答应放过皇上,下官便跪地不起!”王熙斩钉截铁道。

    “本藩答应!”王羽点了点头道,“本藩答应王大学士,一定不会派兵追杀!也会保证康麻子安全抵达北海!”

    王羽反正也暂时不会派兵追击,可以让康熙安全去贝加尔湖一带,于是送个顺水人情给王熙。但是至于康熙到了贝加尔湖一带之后,琼州军会不会继续发兵北伐,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按王羽的计划,就算没有机会逮住康熙千刀万剐了,也要把他一路往西驱赶,最好是能够赶到乌拉尔山脉一带,让他们和沙俄帝国狗咬狗去吧。

    之后,王羽就在同清廷的协议上签了字,从此大清帝国改名清王国,清王国向大明称臣,事实上是宣布归顺王羽。王羽答应不派兵追赶康熙,不过给清王国定下的地盘是从贝加尔湖到乌拉尔山一带。

    清廷派遣来的使团也算是完成了使命,之后黄机和黄锡衮等清廷官员便在王羽的邀请之下留在明军大营。

    “今后我们也是大明臣子了,这鞑子朝服,这金钱鼠尾辫自然不能留了!”黄机脱下头上的官帽,丢在地上,又向人要来一柄刀,一刀割断脑后的辫子。

    黄锡衮也丢掉官帽,割掉辫子。之后王羽让人带他们去换衣服,过了不一会儿,黄机和黄锡衮便穿着大红色的宽袍大袖官府,头戴乌纱帽走了出来,看起来俨然就是大明官员。王羽给他们安排了职务,黄机担任北直隶总督,黄锡衮担任山东巡抚。

    “王大学士,两位黄大人都归顺大明了,你也留下来吧!”王羽相劝道。

    “多谢王爷爱戴!可是人各有志,忠臣不事二主!”王熙摇了摇头,“下官不愿成为遗臭万年的贰臣!”

    王羽道:“既然清帝国改名清王国,已经向我大明称臣,王大学士留下来,这也不算是贰臣吧?”

    “话虽如此说,可是皇上和太皇太后对下官恩重如山,若不是皇上和太皇太后支持,恐怕下官早就被贪官污吏扳倒了!此外,下官还要回去回复!”王熙拒绝了王羽的挽留。

    看到王熙走出大营的背影,王羽感叹一声:“王大人确实是个好官,只可惜执迷不悟!也不知道今后还能不能再见到王大人!”

 第二百四十九章 攻城之前

    吴三桂大军兵临城下,包围住京城。

    吴军拥有战兵十万人马,各种辅兵民壮二十万人,加上李定国用来护卫永历皇帝的两万大军和五万辅兵民壮,共计三十七万人马,号称一百五十万。春耕已经开始,之前招募来用以布置疑兵的数十万民壮已经解散,但吴三桂手里还有十万辅兵和十万民壮。除去专门用来运输粮食的四万辅兵和八万民壮之外,其实可以用来配合攻城的辅兵民壮只有八万人。李定国的五万辅兵民壮能够留下来攻城的也只有一万,其余的负责运输。

    城内清军兵力有留下来守城的两白旗两万人,绿营军七万战兵,另外还拼凑了八万包衣编入八旗兵。

    为了守住京城,给撤退的康熙拖延时间,留守京城的博果铎大肆散布吴军破城之后将会屠城的谣言,并对外城的汉人百姓许以各种好处,譬如说抬旗、住进内城,封官加爵,还有各种平日里根本不敢想象的好处。

    刘老六,就是这样的一名百姓。他原本是正阳门外,京城外城的一名当地居民,他家祖祖辈辈都是京城人,在明朝的时候,刘老六的祖辈居住在京城的内城。后来闯军攻入京城,崇祯皇帝在煤山殉国,他们这些京城百姓也遭了殃,被闯军劫掠一番。再后来,吴三桂引清军入关,京城落入满清手中。虽然再无贼寇骚扰抢劫,可是内城所有的汉人百姓都被赶了出去,只能居住在正阳门外面的外城。

    清廷对内城的控制极其严格,不仅是汉人百姓不能住在内城,就连卸任的汉人官员都不允许居住在内城,汉人官员一旦任期到,不再从事京官职务,不仅要交出内城的府邸,而且连居住在内城的权力都没了,不是告老回乡,就是在外城居住。

    有资格永久居住在内城的,只有旗人和包衣,一般的商人允许进城做生意,不过天黑之前必须出城。

    当然了,有不少大富商花了钱,也取得了京城居住权,但是他们的地位还不如包衣。

    而刘老六只不过是便宜坊烤鸭店里的一名普通伙计,既没有旗人身份可以取得内城居住权,也不像商人那样可以花钱去买内城居住权。

    如今,刘老六站在内城的城墙上面,鸟瞰城内,可以看到高大威武的紫禁城,还有内城富丽堂皇的建筑物。看着内城一排排原本是汉人居民居住的四合院,刘老六心中感叹,那里本来是自己祖辈住的地方,后来被旗人占了,现在又回到自己手里。

    刘老六报名参加了民壮,协助清军守城,王爷博果铎给刘老六发了一栋四合院。不过王爷也说了,刘老六的家人不能住在里面,因为城内粮食有限,妇孺老弱必须出城去乡下住。不过刘老六对此都无所谓了,因为王爷许诺,等到赶走了吴贼,就能把一家大小都接到城内,住进自己的四合院。

    “京城固若金汤,贼人若要强攻,恐怕在京城流尽了鲜血,也休想动摇京城!”王爷博果铎给守城的军民打气,“只要守住京城,贼人撤退了,你们就能把家人接进城了!”

    不过博果铎也并没有打算死守到底,他早已得到了康熙的密旨,只要能够守住吴三桂,等到琼州军来到京城,清军可以向琼州军投降。

    博果铎想不明白,他认为,或许是琼州军的名声比较好吧,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