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舰队-第9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谓是装备精良。不过清军白甲兵若是下马射箭,弓箭的最大射程可达一百五十步!

    “鞑子要下马了!”一名夜不收说道。

    即使是最精锐的白甲兵,若是骑在马背上射箭,也很少有人能够射出百步。下马借助腿力和腰力射箭,才能射出一百五十步。一般白甲兵在马背上射箭,能射出五十到六十步,已经是十分惊人了,能在马背上百步穿杨,那是为数不多的猛将才能达到。

    “你有神箭手,我有神枪手!我们拉开和鞑子的距离!”戴秋生下令道。

    “走!”十一名夜不收骑兵呼哨一声,策马拉开了同白甲兵的距离。夜不收们是骑着马跑开的,清兵刚刚下马,来不及上马追赶,距离被拉开到两百步外。

    两名夜不收狙击手下马,端起带有瞄准镜的永历二十四年式狙击步枪,瞄准两名刚刚爬上战马准备追赶的白甲兵,随着两声枪声,那两名清兵应声落马。打完子弹之后,两名狙击手用最快的速度装填子弹。

    清兵策马追赶过来,两名狙击手刚刚把子弹用通条压到枪膛内,还来不及装入引药,看到清军追赶上来,两名狙击手爬上马背,跟着大伙们策马远去,再次拉开距离。

    白甲兵需要下马射箭才能射到一百五十步外,眼看他们就要进入步弓射程内,还没来得及下马射箭,前面的明军又策马离去。

    “狗蛮子!不敢面对面和我们满洲勇士打,只知道跑,算什么英雄好汉!”一名八旗白甲兵骂了一句。

    刚刚拉开距离的明军停下来,两名狙击手已经装填好引药,回过身来,瞄准两名清兵扣动扳机,两声枪声,两名白甲兵应声落马。

    “不要下马射箭了!追上蛮子!用骑射杀光他们!他们在马背上无法装填子弹!打完了就来不及了!”一名清兵喊道。

 第一百八十六章 神枪对神箭下

    八旗白甲巴牙喇兵策马疾驰,追赶上来。

    “不要太快了,让鞑子追近一点!”戴秋生喊了一声。

    十一名明军夜不收略微放慢了度速度,八旗白甲兵很快就追赶到八十步之内,只要他们再追赶二十步左右,就能用骑弓向夜不收射箭了。就在这个时候,却见到前面的明军转过头来,接着就是一阵枪声,淡蓝色的青烟腾起,三名清兵中弹落马。

    九支骑枪同时射击,在颠簸的马背上转头开枪,对手也在高速移动中,能够击中三个人,这样的命中率已经算是非常高了。

    戴秋生刚刚转头一枪,就亲眼看到被他瞄准的那名白甲巴牙喇兵翻身落马。他转过头去继续策马前进,在颠簸的战马上,戴秋生一压枪托,枪管和枪托形成了一个直角,露出了枪管后面的枪膛。他从斜背在身上的子弹带中抽出一枚纸质弹壳底火子弹,把子弹塞入枪膛内,再一压枪托,枪管和枪托又形成一条直线,完成了装填。

    “gou鞑子,去死吧!”戴秋生骂了一句,转过头来,瞄准了一名白甲巴牙喇。

    那名白甲兵反应十分敏捷,见到前面的明军夜不收转过头来,枪口对准自己,连忙把身子趴了下去,施展镫里藏身的绝技。

    戴秋生一看那名清兵藏身在马腹下,于是掉转枪口,对准另外一名清兵扣动扳机。“砰”一声枪响,枪口喷出火光,那名白甲兵胸口喷出一团血雾,一头栽落于马下。

    琼州军夜不收以后装线膛枪,施展曼古歹战术,同清军保持八十步的距离,不断的回头开枪射击。每一轮枪声响起,都有两名到三名白甲兵应声落马。这些精锐的白甲兵,箭术极准,马术精湛,无论是马战还是步战都是好手,却被明军夜不收像是杀鸡一样,一个接一个打落到马下。

    “明狗的火铳怎么能一直打?”有人十分惊奇。

    “他们怎么可能在马背上装填?”另外一名清兵百思不得其解。

    八旗白甲兵取出步弓,这些精锐的白甲巴牙喇自幼就练习骑马射箭,一般的八旗兵在马背上只能使用骑弓,而他们却能在马背上拉开步弓。只是在颠簸的马背上,又无法借助腰力和腿力,弓箭的射程也会近许多。

    数名八旗白甲兵张弓搭箭,为了增加射程,他们使用轻箭抛射的办法,可以在马背上把箭支射出八十步之外。

    “嗖嗖嗖”数支羽箭飞上天空,拉出一条弧线向明军夜不收的后背扎落而下。可是明军夜不收是往前奔跑,八旗兵也是往前奔跑,按道理弓箭得到战马赋予的速度,初速较大,可是羽箭的空气阻力也大,所以追击对手的时候羽箭射程会缩短一段距离。反之,当年蒙古人使用曼古歹战术,回身射箭的射程却是加大了,因为对手往前奔跑,弓箭向后射,彼此之间的距离无形中在缩短。

    追赶的白甲兵射出的一排轻箭飞上天空,拉出一条弧线,纷纷扎落在地上,落在明军战马留下的马蹄印上。

    只有一支轻箭落下的时候正好射中了一名明军夜不收,不过轻箭的破甲威力本来就不大,羽箭射在这名明军的肩膀上,被硬帆布的战衣挡了一下,战衣的丝绸内衬又起到一层保护作用,中箭的夜不收只受了点轻伤。

    明军夜不收转头开枪,一排枪声,又是多名白甲兵中弹落马。

    “不能这样追了!”一名八旗领催道,“再追下去,我们追不上明狗,都要被明狗的火铳打光了!”

    “我们回头!”一名白甲兵道。

    可是八旗白甲巴牙喇这时候想要回头逃走,明军却不给他们机会了。连绵不断的枪声,引来了在四周巡弋的一百多名明军骑兵。

    到来的明军骑兵都是夜不收哨骑,拥有二十多支永历二十四年式狙击步枪和九十多支永历二十四年式骑枪。明军夜不收在远距离上,先用狙击步枪远远的射击,打得八旗白甲兵根本不敢下马射击,只能没命的逃窜。接着明军夜不收哨骑冲上去,一百多支线膛枪连续轰鸣,把残存的白甲兵像是打猎一样全部打落下马。

    明军骑兵下马,从腰间拔出六连发迅雷短铳,向倒在血泊中挣扎的清兵走上前。

    戴秋生看到一名腿部受了伤,倒在地上挣扎的白甲兵。被线膛枪子弹击中,尽管没有击中要害,可是旋转的子弹击中了肌肉组织,在里面造成很大的空腔效应,被一枪击中腿部,就已经足够失去战斗力。

    “砰”戴秋生抬手一枪,这名八旗兵的头颅上出现一个血洞。

    明军骑兵仔细检查清兵的尸体,看到还有一口气的,就是对准头颅一枪,彻底坚决了这些受伤者的痛苦。

    凤阳一带,各地都发生了这种小规模的战斗,最精锐的白甲巴牙喇在装备了后装线膛枪和狙击步枪的琼州军面前,都只能是白白挨打而无还手之力的活靶子。清军吃了几次大亏之后,再也不敢派遣精锐的白甲巴牙喇兵来刺探军情,而是继续用绿营马队来当炮灰,去刺探明军的情报。

    只可惜绿营马队更不争气,出来刺探军情就是给明军送菜的。装备精良,训练严格的夜不收哨骑遇到绿营马队,赢得轻而易举,毫无挑战性可言。

    明军夜不收哨骑远远的看到绿营马队,就飞快的冲上去,在七十到八十步之外,用线膛枪两轮到三轮射击,就把绿营马队给打崩了。接下来夜不收哨骑追杀一阵,又留下了一批绿营马队骑兵,方才得胜返回。

    清军的战场情报受到屏蔽,难以刺探到重要军情。而明军不仅有夜不收哨骑负责侦察,还有空中的热气球侦察。

    除了热气球之外,比热气球更加先进的人力氢气飞艇也出现在战场上空。这种可以乘坐四人的氢气飞艇,气囊为纺锤型,下面的吊篮内有脚踏式螺旋桨,使得飞艇的速度可以达到二十公里的时速。氢气飞艇比起热气球来,自重轻了许多,飞行速度提高三倍以上,而且便于操纵,使用更加灵活。唯一的缺点是,氢气怕火,氢气飞艇上不能装备火枪之类的武器,使用手雷也得小心翼翼。

 第一百八十七章 氢气飞艇

    自从硫suan大批量投入生产之后,制取氢气已经不是难事。宋应星科学院院长宋士意根据王羽制导的方法,把liu酸稀释了,做出稀硫suan,再用铁来同稀酸发生反应,即可获得氢气。把获得的氢气收集起来,就做出氢气球。

    不过王羽并不满足于氢气球,气球的外形空气阻力大,运行速度慢,因此在他的提议下,科学院的科学家们造出了纺锤型的氢气飞艇。

    可是从气球过渡到飞艇,而且是氢气飞艇,问题又来了:飞艇的飞行高度越高,空气压力就越小,空气压力小了,气囊内的氢气就变得越稀薄,气囊就会膨胀。一直膨胀下去,飞行高度越来越高,最终的结果就是气囊承受不住内部压力而被胀破,飞艇在空中爆炸,落得艇毁人亡的下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开始宋士意的设想是在气囊上安装一个阀门,一旦气囊膨胀,就放出气囊内的氢气。但是氢气放掉之后,就无法再升高,而且飞艇要降落,必须放掉气囊内的氢气,飞艇才能落地。

    毕竟这个年代的氢气获得不容易,是一种很昂贵的气体,而且飞艇是在前线执行侦察任务的一种飞行器,这个年代又没有造出压缩机和密封性极好的气罐,氢气无法液化,不便于携带,所以必须要找到一个办法来解决飞艇升降的问题。

    于是王羽想出的解决办法是双气囊结构,这就类似于潜艇的原理了,在外气囊内部还有一个内气囊,外气囊内灌入的是氢气,内气囊内灌入的是普通空气,有阀门和手摇式鼓风机控制内气囊内的空气排放和注入。飞艇要升空的时候,打开阀门,把内气囊内的空气放出一部分,这样内气囊就缩小,氢气受到的压力减小,膨胀,飞艇便升空。进入一定的高度之后,内气囊里面的空气压力减小,膨胀,挤压外气囊的氢气,使得氢气不再膨胀,这样就能保持一定的高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