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的人选择披散辫子,也有的人剪掉辫子。
吴小雷和这一批民壮们被安顿下来,但他们并没有被送去南洋,而是留在上海,每天修建码头,造炮台,修城堡,盖房子。民壮们的劳动强度不算太强,每天工作五个时辰,做的事情是用车子运送建筑材料,用绞车把建筑材料吊起来,还有挖掘地基,搬运木头等活。因为有车辆和绞车等工具,干活还不算太累,比较难熬的只是夏天的太阳。
民壮们的伙食都还不错,每天杂粮管饱,菜是新鲜蔬菜,豆制品,用菜籽油或者猪油炒,还有一点小鱼小虾可以用来下饭。每七天改善一次伙食,吃的是大米白面,菜肴有土豆炖肉,烧羊肉,红烧鱼等。有时候主食是猪肉饺子或者大肉包子,加上一些凉菜。
能过上这样的生活,相当不错了,不要说从来没有吃饱过肚子的张狗仔和高士文,就连以前还算是可以吃饱饭的吴小雷,也觉得这里的生活条件比家里要好得多。更令人惊奇的是,他们居然还有工钱可以拿!
每一名民壮每个月有五钱银子的工钱,只不过钱没发现去,都暂时由公司保管,做满五年期限之后允许回家探亲,那个时候可以把银子提出来。
“只是不知道娘,弟弟,妹妹他们现在怎么样了!真的好想他们!我一定要好好活下去,做满五年,存够了钱带回家,给家里人过上好日子!给两个弟弟都找媳妇。”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吴小雷都在心中暗暗对自己说。
但是在上海就住了短短的一个月,接着他们就被送上船。
“难道我们要被送去炎热的南洋去干苦力?”人人都感到十分不安。
他们没有被送去南洋当苦力,而是跟着船队一路向北。船队过了朝鲜半岛之后,船上的明军士卒们就给每个人发下了棉衣。
登上虾夷岛,有人对民壮们喊道:“你们就在这里干活!趁早盖好房子也好住进去!你们可以在这里种地,也可以选择当牧民,每个人还会进行军事训练!”
第四十五章 罗刹人
吴小雷和民壮们一起走进森林中砍伐木头,民壮们使用双人大锯子,锯断树木。之后就有人在森里边缘就地打造运输车。
造车的工匠们把砍伐下来的木头加工成他们需要的形状,很快就打造出一辆辆运输车。
“王爷到!”外面传来一声长喝。
在丛林外面警戒的士卒们纷纷行礼,因为他们甲胄在身,无法行下跪礼,只能拱手弯腰行礼。林子中干活的民壮和俘虏们听到长喝声,纷纷丢下手中工具,下跪行礼。
吴小雷也跟着大伙们一起跪下,但他还是偷偷抬一下眼睛偷看。自从跟着船队出了海之后,他就知道这支船队有三位王爷一起出征。只不过王爷们的船距离自己的船比较遥远,他的船偶然和王爷的船近了一点的时候,也无法见到王爷。
这次是吴小雷第一次近距离见到王爷,他偷看了一眼,只见三名身穿蟒袍的王爷中有两人十分年轻,不过二十岁出头的模样,另外一人比较年长,也不过三十多岁。
“大家都起来吧!”郑袭做了个请起的手势,示意民壮和俘虏们站起来。
民壮和俘虏在士卒们监督下,又继续拉动锯子把一棵棵参天大树锯倒在地上。砍下来的木头被装上车,运往海边营地。
“大家加把劲,好好干活!早点把房子搭起来,就不用再住帐篷了。”王新宇道。
接着王新宇又让人拿出图纸,在图纸上规划建设。他们目前所处的这个位置,大约是后世北海道石狩湾的位置,这里冬季十分寒冷,而且多雨雪,属于海洋性的湿冷天气,比一般国内北方的干冷要更冷。
九月份的虾夷岛,天气说变就变,刚才还是阳光明媚,突然就翻脸了。
看到远处天边乌云飘来,王新宇大喊道:“马上就要下雨了!赶快让人放下手中的活,去搭起帐篷!营地的木栅栏先别管了!”
民壮和俘虏们纷纷丢下手中的活,推着车奔回海边营地,手忙脚乱的搭起帐篷。还没等他们搭好帐篷,瓢泼大雨就劈头盖脸的浇灌下来,一干民壮和俘虏们被淋成落汤鸡般。
好容易搭好了帐篷,吴小雷等人躲进帐篷内避雨。一场雨浇下来,衣服全湿了,这里气温又低,帐篷又透风,一阵寒风吹来,吴小雷哆嗦几下。
“把外衣脱了,点起火盆烤一下!”高士文喊道。
几人在帐篷内点燃火盆,围住火盆烤火,这才感觉舒服许多。
这场雨来得太突然,王新宇、郑袭和郑经等人也被淋湿了,现在他们几个人坐在中军大帐内围住火取暖。
“我想起来了,听人说过,这里七八月份(农历)经常下雨。要到九月份雨水才变少。不过九月份都已经很冷了。”郑袭想起一个曾经来过虾夷的东瀛人告诉自己的话。
“对岸这时候雨水比较少吧?还不如现在就去把海参崴的城堡建造起来。”郑经提议道。
“倒是可以去试试,不过这样留在这里的人手就少了。万一当地土人对我们不友好,我们人手不够就很难抵挡。”王新宇点了点头。
郑袭略微思索了片刻,有些担心的道了句:“去对面我只怕碰到鞑子。如果我们城堡还没建好就被鞑子发现了,他们必然会调集重兵来围攻,我们就只能放弃了。”
王新宇也觉得郑袭说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取下刚刚烤干的奴儿干都司地图,平铺在桌子上,看着地图,他的目光落在混同江下游的庙街一带。混同江,就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交汇之后的下游江段,也就是俄国人所说的阿穆尔河下游。
“我们先往北走,在河口找个地方落脚,修建城堡,等罗刹人过来。我们先打败罗刹人,再和他们交易,从他们手里买马。”王新宇指着庙街道。
创建一支强大的骑兵,一直是王新宇的梦想。可是王新宇的地盘都是南方炎热地区,适合在这种地区的滇马太矮小,阿拉伯马又太娇贵。要组建一支能驰聘北方战场的骑兵部队,必须要有北方的养马场。
库页岛和虾夷岛,就是王新宇最好的北方养马场。这两座岛屿,同对岸的奴儿干都司隔海相望,缺少海船的清军根本就别想渡海,所以在这里建立养马场可以高枕无忧。
至于战马方面的选择,适合寒冷天气的战马,有蒙古马,欧洲各种高头大马以及俄罗斯的杂种马。
蒙古马耐力强,对草料要求不高,成本低,适合大批量的饲养,但蒙古马速度慢,承受重量小,无法承受身披重甲的骑士;欧洲高头大马速度快,承受重量高,适合披挂重甲,但欧洲各种良马对草料要求苛刻,饲养成本高,耐力又低,不适合长途奔袭。
对于王新宇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俄罗斯杂种马,这种用阿克哈塔克马和蒙古马杂交产生的,并加入一点点欧洲马和阿拉伯马血统的俄罗斯战马,事实上是骑兵最好的选择!当年蒙古骑兵西征,在俄罗斯境内留下大批蒙古马。俄国人发现这些马能吃苦耐劳,耐寒性好,对草料要求简单,于是俄国人和哥萨克人就拿着蒙古马同速度快体型高大的阿克哈马进行杂交,产生了这种新式战马。
俄罗斯杂种马,体型健壮高大,毛色火红,拥有汗血宝马那漂亮的外表,兼有冲击力和耐力!而且吃苦耐劳,对草料要求十分低,这些马是哥萨克骑兵最忠实的伙伴。一直到后来俄国十月革命之后,苏联红军就是骑着这种马击败了外国干涉军。
虽然俄罗斯杂种马承重能力不如欧洲马和阿拉巴马,高度和冲刺速度也比不上那些纯种良马,但它们尤其适合东方人组建一支骑兵部队所用。
只不过王新宇根本就不知道俄罗斯杂种马有个好听的学名,叫顿河马。
“如果我们能拥有一批罗刹人的战马,那在北方就是无敌了!”王新宇道。
进入北方开辟马场,除了组建骑兵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王新宇十分忌惮关外的八旗。那些八旗兵没有经过关内花花世界的腐化,长期生活在苦寒之地,战斗力极其强悍。一旦明军发展势头太猛,不排除康熙会调关外八旗入关的可能性。所以在极北之地开辟马场,也是牵制关外八旗的一种手段。
按照王新宇的计划,一批由郑袭部明军、北方抓来的民壮、蒙古俘虏、自愿参加明军的萨摩藩武士等各种不同人组成的杂牌军,在南洋海军配合下,只需要几千人进入极北之地,击败哥萨克人,收编哥萨克和俄罗斯士兵,再通过抓生女真当兵等办法,王新宇只需要动用几百人的明军,就能控制住一支几千人的军队。利用这支军队,可以牵制关外八旗。这是对付关外八旗最节约成本的办法!
三藩乱的时候,康熙曾经调拨少数关外八旗骑兵入关,配合周培公组建的绿营兵作战,那少量的关外八旗兵战斗力十分强悍,几百人的骑兵,就能把吴军冲得七零八落。
就算当年没有周培公,康熙若是把大量的关外八旗调遣入关,吴三桂也很难过江。
利用骑兵在极北之地打游击战,建立堡垒,就能把一万多最精锐的关外八旗牢牢的牵制在关外,而且抓生女真当明军,也减少了清军的储备力量。此消彼长,清军将无法抓到足够的生女真来当兵。
至于对付俄军需要多少成本?王新宇自认为不需要太多的成本,远比在南方发展一支骑兵北伐对付关外八旗要节省许多,估计可以成百倍的节约成本和人力。
根据资料,俄军的雅克萨等城堡,都是木制城堡,比起荷兰人的热兰遮城来,简直就不是一个档次的城堡。不过关外八旗虽然野战能力很强,火器却十分落后,所以拿这些木头城堡毫无办法。
而王新宇的明军,虽然在北方的野战能力远不如关外八旗,攻坚能力却远超过八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