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一切都是按照朱卫这边的预估进行着,此后袁尚到了蓟县汇合了袁熙、袁谭之后,果然在谁继任袁氏新家主的问题上,让袁尚、袁谭两兄弟再次暗暗相争起来。
哪怕袁熙不愿意争夺这个家主之位,也竭力对袁尚、袁谭进行着调剂,然而这个矛盾终究是不能和平解决的。
但这也是后话了……(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838、登基为帝
(全本小说网,。)
公元199年11月,随着朱卫军魏延、张燕所部偷袭邺城,袁尚北逃幽州,不多时黎阳残余袁军也是主动易帜投降了。
随后朱卫传缴之下,翼州全境皆是臣服,于是朱卫军北伐袁绍之战,暂时就算是结束了。
接下来朱卫带着大军入主邺城,梳理了袁绍所遗之旧人,重新指派了并州、翼州、青州各郡各县之官吏,差不多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让并州、翼州、青州三处新得之地,再次有了官方系统控制。
这期间朱卫在邺城又亲自拜访了沮授、田丰两位名士,终究又让他们出仕在了朱卫帐下。
如此在基本稳定了北方局势后,朱卫便在公元200年新春之前,留下张辽所部驻守渤海南皮,以防幽州袁氏三兄弟回袭翼州,便带着北伐大军往洛阳而返。
此时原本的虎翼营骑兵营也正式分割成了两个独立的骑兵营。
张辽所部独立成了飞狰营,张辽自然是主将,随后朱卫又提拔马超为飞狰营副将,赵云、曹性、孙贲三人为部将,继而又让沮授担任了飞狰营长史,兼顾地方的政务事宜。
开始这个飞狰营只有一万五、六千的轻骑兵,但朱卫很快从濮阳抽调了原本曹军降卒补充到飞狰营中,所以最终飞狰营的编制达到了三万左右。
当然新扩之军中有一万暂时只能是步兵,其他两万骑兵中也有五千骑兵属于半重甲型枪骑兵,将用来冲锋陷阵。
至于张绣依旧是虎翼营主将,不过朱卫又调新降之将张郃、高览也进入了虎翼营。
张郃将担任虎翼营副将,日后会像张辽般负责统领轻骑兵,而高览为轻骑将,其他胡车儿、庞德、魏续、宋宪、侯成依旧是重骑将,陈群依旧是长史。
当然了,如今张绣这边的虎翼营其实除了残余的那些重骑兵外,轻骑兵基本上成了空壳,所以虎翼营将随朱卫回到洛阳之后,重新填补重骑、轻骑兵卒来恢复编制。
这也是朱卫在进驻邺城之后,对于手下军队的部分整编,主要也是因为张辽的飞狰营要留在南皮驻防,朱卫才会在第一时间给张辽补充了兵力。
至于其他各部各军则要慢慢加以编整了,现在天下的局势变化了,有些地方也是没必要继续驻军了,也就要改变军队的驻地了的。
比如淮南寿春、徐州彭城这边,原本因为是位于前线才会让黄忠、太史慈两军坐镇,如今这边既然已经成了朱卫的腹地,那只需要派驻二线部队维护地方安全就行,无需让黄忠、太史慈所统领的主力军驻守了。
同时张燕、臧霸以及许都这边的刘辟、龚都所部军队也要加以整编,朱卫不可能让他们的军队还属于他们的私军状态。
如今天下几近一统,朱卫自然要在军事上加以控制,故而朱卫索性将各部军队都集中去了洛阳。
在表面上朱卫倒也寻了很正当的借口,朱卫将在公元200年新春在洛阳重组中央朝廷,之后便会进行一次大阅军,以作新春之贺,所以大军一同集中到洛阳,自然也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私下里朱卫又放出了消息,其实朱卫将在新春之时登基为帝,故而大军集中到洛阳也是为了朝贺朱卫登基的。
朱卫要登基的事情,确实也不是随口说说的,以如今朱卫的声势也到了该登上至尊之位的时候了。
虽然眼下朱卫还是以摄政明王的身份,用大汉朝廷的名义发布着各种旨令,然而朱卫上面并没有什么大汉天子,这个时候自然也不会有人跳出来自称是新的大汉天子了。
如此天下无主,也没人可以威胁朱卫的上位,可以说朱卫登基,便是舍我其谁之势。
如果朱卫还不登基为帝,反而会随着时间的拖延,引出更多的野心家,弄出更多的乱势来,只有朱卫登基之后,有正统名义的新朝才能顺势稳定天下了。
故而朱卫还在邺城稳定北方局势的时候,贾诩、田丰、鲁肃、徐庶等等智谋之士便已经开始对朱卫劝进了,此外在襄阳的王语嫣也是送来书信,同样是劝说朱卫可以在洛阳登基了。
所以朱卫没有推脱,心头也是做好了在200年新春登基的准备。
如今王语嫣得了朱卫的指令,已经将留在襄阳的政治核心机构往洛阳迁徙了,便是王语嫣自己也在安排好了南方局势后,亲自到了洛阳主持大局,为朱卫的登基准备着前期事项。
同时王语嫣也是通过校事所,在天下各处进行着造势的手段,比如什么吉兆,什么天书等等之类的,反正都是一些明王临世、天下太平之类箴言什么的。
这样在朱卫军中也放出这种消息,自然也是顺便的事情了。
如此朱卫在公元200年的新春回到了洛阳,最初倒也是假模假样的住在重新修缮的洛阳皇宫之外,表示自己并没有什么僭越的意思。
继而,朱卫先行恢复了汉室中央朝廷编制,不过各部各级的官员其实都是朱卫这边的人担任的,而朱卫也以摄政明王的身份主持了新年开朝大礼。
只是就在这个开朝大礼之日上,群臣同时跪伏恳求朱卫顺天应命、荣登皇帝之位。
朱卫则按照旧制先来了一个三劝三让,最后好像是很不情愿的登上了帝皇之位,这样朱卫便算是正式称帝了。
如此一切便顺理成章的进行了下去,朱卫下的第一个旨意便是改国号为明,接着就是对臣下文武的大肆封赏,继而便是天下大赦什么之类的收买民心举动。
反正这个登基仪式基本上便闹腾了近一个月,在这期间朱卫便也乘势用官爵之类的手段,让张燕、臧霸他们彻底交出了私军之权。
不过朱卫还是没有完全让他们脱离军队,只是借助军事整编将军权收归了帝皇之手。
至于刘辟、龚都两人到是不算什么,也就是将他们正式编入了黄忠所部军中为将而已,本来他们也是在黄忠淮南营支持下暗中扶持起来的嘛。
朱卫当然不可能在这个时候玩杯酒释兵权的手段,朱卫知晓一个国家想要强势,必须文武并重,若是有一端失重了,那国家必将会出现大问题了。
所以朱卫只是将军权掌控在自己手中,可还是会让武将去掌握军队的,可不会让这些武将直接回家休息了……(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839、何时统一天下
(全本小说网,。)
公元200年春,朱卫登基为帝,国号为明。
此后便是对文武官职的任命,在文臣方面也就不多说了,反正现在朱卫手下的人才极多。
目前朱卫主要是让张纮、张昭、田丰、贾诩等等之类年龄在四、五十岁的人物担当一些正职主官,而如诸葛亮、庞统、鲁肃、徐庶、杨修、司马懿他们这些才二十出头的,暂时担任副手辅官什么的。
至于官职什么的,朱卫废除了汉朝的三公九卿制度,直接拿出了明朝的内阁六部制度,第一任内阁辅臣便是张纮、张昭、田丰、贾诩、王朗等。
这样就消除了汉时三公权势过大的问题,同时内阁辅臣的人数必须是单数,也可以互相制约,不至于一人独大,也不至于意见相左的时候,双方决断的人数对等。
另外新定的六部让官员的职权更为明确,当然在其中朱卫也特别增加了一些私货,比如工部这边就增加了科研项目,同时也让一些具有专业性知识的工匠担任了官员,而不是完全由不懂行的文人儒生来担任工部之官。
虽然朱卫这样的官职体系在一时间让人有些无法习惯,但现在朱卫正是强势之时,自然也能强行推行下去了,正好也可算是新朝新气象了。
而武将军职这边,朱卫倒是保留了几分汉室的体制,没有采用明朝的卫所制度。
但朱卫也将原本具有实际军事权的将军名号都变成了虚衔,所以将军名号只是荣誉名号,虽然也有上下级之分,可并不代表真正上下管制权。
实际的军事上下级管制权,也只能在朱卫给与兵符授予实际军权的时候,才能按照任命来确定。
如此朱卫对于武将的分封便也随意了许多,首先朱卫便是封了庞偃为天威大将军,接下来对魏延、黄忠、太史慈、祖郎、甘宁、张辽、周瑜、马腾、张任、张燕、朱恒等等具有独立领兵权将领,也是分封各种名号将军,然后再是各种杂号将军,如马超、庞德、马岱、张郃、高览、车胄、董衡、赵云等等之类的有功有才之将。
本来朱卫还想弄出所谓五虎将之类的荣誉称号,可是考虑了一下人选,实在是有些伤脑筋。
要是从功勋和资历来说黄忠、太史慈两人倒是没问题,可接下来的人选就难安排的,理论上来说自然应该是甘宁、张辽、魏延,但祖郎作为朱卫早起的老臣,如今又帮着朱卫坐镇西南,虽然属性上有些偏弱,可功勋资历上难道就不如其他人了。
另外周瑜是朱卫任命的水军大都督,地位同样不低,若是不列入五虎将之中,是不是会让人小视了朱卫日后准备大用的水军。
所以朱卫考虑再三之后,就不弄什么幺蛾子的五虎将了。
反正庞偃以实力和资质来说绝对可以让其他所有人信服的,那么给庞偃分封天威大将军名号,自然也能显示他的功勋。
可其他人还是用差不多的名号分封吧,当然具体在同一等阶的将军名号中,也能分出一二三来,这一切都是朱卫提出想法后,让张昭、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