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田丰平时和沮授的关系确实是不错的,所以逢纪、许攸他们在抹黑沮授的时候,也说田丰、沮授就是一党,都是心怀韩馥之人,沮授肯定会想办法让袁绍放了田丰。
如此袁绍也就故意在议事的时候询问沮授,田丰该如何处理,之前田丰如此咒怨袁绍,袁绍是不是还要相信田丰。
沮授没想到什么,自然也是出口为好朋友田丰说了些好话,结果袁绍一听就更加有些怀疑沮授用心了,于是在接下来的军事安排上,便将沮授的很多实权给拿了下来。
袁绍如今自然也要防备朱卫军的入侵了,正如当初田丰所说的那样,现在双方攻守之势变化,朱卫已然占据了天下大势,袁绍却只能偏据一处,等着被朱卫来征讨了。
可袁绍还是感觉自己手下依旧兵将充足,未必就居于下风了。
而那朱卫现在虽然将曹操围死在了濮阳城,但之前曹操来求援的时候,也是表达了要死守濮阳以消耗朱卫军力的意思。
那么现在的局势,虽然曹操放弃了大量的地盘,却在濮阳城集中了所有的兵力,若是曹操真能借助濮阳城死守顽抗,或许还是能像逢纪、郭图、许攸他们之前分析的那样,朱卫和曹操将在濮阳城杀得两败俱伤。
而他袁绍最终还是能够坐渔翁之利……(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826、袁绍的自负
(全本小说网,。)
在袁绍看来,朱卫之前弄出的诸多手段,也是显示了朱卫对袁绍的忌惮。
所以袁绍现在要做的就是攘外必先安内,先把进入自家腹地的那些朱卫军骚扰部队给消灭掉,然后在整军南下和朱卫再来一次大决战。
同时为了防止朱卫军继续做出骚扰邺城的动作,袁绍先在邺城以南重新布置了重重的防线,继而便是要调动军队去剿杀张绣、张辽的虎翼营骑兵和蔡瑁的水军。
可以说袁绍如今的军事安排,便是在朱卫、曹操会血拼的前提下制定出来的。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沮授基本上被闲置了,袁绍将军权主要就放在了逢纪、许攸、审配等人手中,然后就是将韩猛、何茂、王摩、吕旷、吕翔、蒋义渠、张颉、马延、王门、苏由、牵招、焦触、孟岱、韩定等武将分别分配在了各处军中。
沮授到这个时候才感觉味道不对了,怎么在这样的时候,他居然变成了一个局外人。
然而他也是熟悉袁绍性情之人,他知道自己已经被排挤在了袁绍的核心之外,他就算是寻袁绍再解释什么,只怕袁绍也是不会多理睬他的。
若是一个不对,说不定他就和田丰一个下场了。
故而沮授索性也就放手不管了,反正原本他辅助袁绍,也是感觉袁绍有天下为尊的底蕴,才会选择出仕在袁绍这边的。
而袁绍之前也确实十分看重沮授,将沮授作为心腹对待,让沮授感觉被重视,在原本历史的官渡之战后沮授被曹操所擒,却没有投降曹操而是私下试图逃走。
也是因为当时沮授认为官渡之战虽然让袁绍受了一些损失,可还没有彻底失去底气,所以袁绍还是有卷土再来的实力,这样沮授只要能逃回的袁绍身边,自然能辅助袁绍再和曹操来一场的。
故而当时的沮授对袁绍还有信心,也就出于忠义之信念,没有背叛袁绍,当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沮授家族都在河北,若是他投降了曹操,只怕袁绍不会轻易放过他的家族。
然而现在局势已经完全不同了,就天下大势而言袁绍已经落于了下风,朱卫崛起之势几乎不可抵挡了。
再加上如今袁绍如此对待自己,沮授自然也就冷了心思,失去了对袁绍的辅助热心,人家都不信任自己了,又何必热脸去贴冷屁股呢!
结果袁绍身边最强的谋士沮授,居然在这样关键的时刻被袁绍主动给闲置了,这还真是自断臂膀的意思啊。
此时朱卫倒还不知道这个事情,否则一定会笑得合不拢嘴,感觉自己真的有了天命扶持般的顺利。
当然,这还是袁绍不知道濮阳城这边战况之前的事情,结果就在袁绍调派军队做好南面防御的举动,刚刚想调兵去剿杀张绣、张辽这支骑兵的时候,濮阳城这边的战事结果传到了袁绍这边。
当袁绍得知朱卫用火焚濮阳的威胁,逼得曹操近十万大军轻易投降,曹操也是被万箭射杀的消息时,不由得一下子愣神了。
这样的战况发展完全出乎了袁绍的预料,原本说好的抵死抗争,让曹操和朱卫两败俱伤呢?
现在朱卫似乎是轻松吞下了曹操的军队,然后已经可以挟着大胜之势北上了呀,想到种种的一切,袁绍就感觉胸腹间一阵腥甜,一口鲜血喷洒了出来。
这个时候袁绍才真真切切感觉到了田丰预言的可怕局势,现在他真的已经成了冢中枯骨,只待朱卫北上便足以将他埋入坟冢之内了。
此时的袁绍也感觉到了此前被他逼入绝路的公孙瓒心情,难怪公孙瓒最后会在易京弄出那样的手段,看起来似乎构造了层层的防御堡垒,可再转眼去看去想,公孙瓒这其实是在给自己制造墓地啊。
一下子想明白了一切,一下子失去了心志的袁绍,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便病倒了,而且一病不起,简直是病入膏肓了。
同时袁绍本来定下的战略自然也完全失去了意义,现在朱卫大军随时可以北上,袁绍之军不可能离开邺城去围剿在翼州游荡的张绣、张辽骑兵。
然而袁绍病的不能理事,如今相对掌权的逢纪、审配、许攸三人自然也开始考虑现实的问题。
他们都是依附袁绍才能掌控如今的权势,一旦袁绍倒台了,那他们之前做了那么多的手段,岂不是毫无意义了,故而此时他们总算是开始全心全意的考虑起了应对朱卫随时可能来袭的问题。
第一时间,逢纪、审配两人便施展手段鼓弄着让袁尚暂代袁绍掌控了军事、政治大权,如此即便袁绍病重不能理事,至少袁尚可以少主之名义让军心稳固。
其实最合适的人选应该是袁谭,毕竟袁谭是嫡长子,可是原本袁绍对于袁谭、袁尚就比较暧昧,一时也是没有明确让袁谭继任位子的意思。
偏偏逢纪、审配本就是喜欢琢磨袁绍的心思,从而获取袁绍宠信的人物,他们考虑到袁绍原本对袁尚的喜爱,相对而言便也就有了偏向袁尚这边的动作,结果随着袁谭、袁尚的私下相争,他们彻底便倒向了袁尚这边,自然也会全力扶持袁尚接任袁绍之位了。
而如今这样的时间段,袁谭远在青州,完全不能及时做点什么事情,此外袁谭刚刚经历了徐州泰山郡之大败,自然有些声望下跌,便也就更能给袁尚机会了。
袁尚就在袁绍身边的,如此在逢纪、审配的安排下,在袁绍病重的时候袁尚故意十分殷切的服侍在袁绍榻旁。
这样在逢纪、审配的劝说下,袁绍考虑到自己的身体问题,又考虑到朱卫的威胁,便也就同意让袁尚暂为摄政了。
在袁绍看来,这只是因为他病了,暂时历练一下儿子袁尚罢了,可对其他人而言,却是完全不同的意思了,袁尚一下子便仿佛已经被袁绍确认了继承人的位置。
后来,在黄忠为主将的朱卫军攻入青州,袁谭从青州撤回翼州之后,才听闻了这个消息,不免是愤怒异常。
袁谭也算是聪明人,知道这个时候他回邺城也是争不到什么了,所以他从青州撤离后根本没回邺城,而是直接去了幽州寻找二弟袁熙。
继而袁谭便是和袁熙一同在幽州招募起了兵马,又联络乌桓人、鲜卑人,意图先行解决朱卫军进入幽州的马腾所部伏波营。
当然袁谭心头也有拉起一支队伍,在袁绍死后便回军邺城和袁尚抢夺权位的念头……(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827、袁尚的战略
(全本小说网,。)
袁谭怀了怎么样的小心思也都是后话了,反正随着朱卫军发动北伐之战后,袁谭的心思自然都是空想了。
如今只说袁尚在逢纪、审配的支持下,便暂时接替袁绍成了袁军名义上的管控人,这袁尚如今正是三十而立之年,为人倒也不是全无能力,可以说在性格上他比袁绍更具有果断性。
故而在他接掌了袁军大权之后,一方面是继续在邺城这边加紧防御事宜,另一方面却也提出了他的战略意图。
袁尚觉得死守邺城,将战场放在邺城终究有损自己这一方的基业,故而他的意思是趁着朱卫军主力现在还在濮阳城这边的时机,袁军应该主动出击。
最终袁军应该是在黎阳这边迎战朱卫军可能的来袭,如此也就能将战事放在翼州边界之地了。
御敌于外,乃是出自战国孟子的《万章下》篇,大致便是指敌人未进入统辖区就进行抵御,不让敌人进来,如此才能让战争对己方的破坏降弱到最小。
现在翼州内部已然受到了朱卫军的不少破坏,也只有邺城周边还是保持着稳定,当然,邺城作为袁绍的大本营所在,自然也是翼州发展最好的地区。
所以朱卫军即便是进入了翼州加以骚扰破坏,可只要邺城这边安稳,袁绍至少还能保持一处足以养军的后方基地。
若是朱卫军发动了对袁绍的征伐战,双方将战场放在邺城的话,自然会破坏了邺城周围的农耕秋种,彻底将袁绍的后方粮草根基给摧毁了,战后再想恢复起来,没有一、两年时间是不可能的。
这样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将战场放在邺城。
如此袁尚接掌大权之后,便准备把未来和朱卫军的战场放在黎阳,这处翼州和兖州的边界之处。
只要后方邺城的大本营基地还能保持稳固,可以维持农耕的安稳,还可以通过耕种满足袁军的粮草所需,哪怕袁尚在黎阳这边和朱卫军打的多是惨烈,双方军队对峙多久,也能借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