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就在刘偕心头一松之际,忽然感觉有些不对,那舒县的城墙之上原本悬挂的旗帜怎么变了,竟是变成了什么镇南将军、荆扬都督的旗号,这不是朱卫的旗号嘛。
“唉呀,不好,舒县也已然被朱卫之军占了啊!”
刘偕的心头不免一片冰凉,他已然是无家可归的丧家之犬了。
原来就在刘偕带兵离开舒县之后,周瑜带着凌操、邢道荣约八千熊魃营之军便假扮成刘偕之军到了舒县这边,假说是奉了刘偕之令,听闻九江郡黄忠来袭,故而让他带了这些军队回来守护舒县。
因为周瑜在舒县这边早有内应,故而也是弄到了一些刘偕军中的军令等等信息,同时在守城这边的刘偕部将中也有朱卫安排的内应存在。
此前朱卫的校事所细作便已经联系上了这些内应,故而今日所有的内应都做好了接应的心理准备。
可以说舒县这边刘偕所派的留守之人完全没有战争到来的防备,故而周瑜、凌操、邢道荣直接骗开了舒县的外城门,而在舒县二道瓮城这边的城门,却有此前埋伏在舒县的潘璋、吕岱两人带兵突袭接应,这样舒县的两道城门都被轻易打开。
如此周瑜、凌操、邢道荣带兵轻松杀入舒县之内,很快便杀败了城内的守军,掌控了这座规模不亚于皖县的城池。
至于埋伏在舒县的潘璋、吕岱两人,原本也是隶属于孙氏的家臣,也就是朱卫通过三国游戏系统的人物搜索功能,从孙氏家族迁移到襄阳之后发现的人才。
“潘璋,武将,城市襄阳,年龄27,忠诚81,仕期0年,士兵0,智力38,政治29,武力75,魅力56,陆指72,水指40,训练0,士气0。”
“吕岱,将军,城市襄阳,年龄36,忠诚77,仕期0年,士兵0,智力70,政治69,武力72,魅力56,陆指83,水指80,训练0,士气0。”
发现这两人之后,朱卫便通过孙权的名义,将他们讨要到了自己这边为臣,或许也是因为孙权主动将他们举荐给朱卫的原因,故而他们对朱卫的忠诚度也还算是不错。
这两人中潘璋倒也算是一个二流猛将的类型,原本也是江东十二虎臣之一,历史上关羽败走麦城,最终便是被潘璋、马忠两人擒获了关羽、关平及都督赵累等人。
潘璋也因此功劳,被孙权拜为固陵太守,为纪念自己的此次功劳,潘璋还特别打造了一把刀,在刀上刻了“固陵”二字。
从潘璋的个人属性来说,他在陆战能力上也算是不错了,至少可以编入一支军队中担任冲锋陷阵的部将。
而吕岱更不是寻常之辈,他有着近乎军师将军的底蕴,在原本历史上吕岱曾经帮助孙权征服岭南,从交州士燮一族手中夺取了岭南的实际控制权,孙权死后也曾托孤给吕岱和诸葛格,可见孙权对吕岱的器重。
在吕岱九十三的时候,更是升任东吴大司马一职,位列三公,可算是东吴“以器干任职”的名臣之一了。
当然,吕岱、潘璋两人在原本的东吴中或许可算是杰出人才,但现在朱卫这边有更多历史上留下名声的超级人才存在,故而他们也只能算是二线人才的。
同时因为他们原本在孙氏家族中也不算是怎么出名,也不是那么为人所知,这次朱卫便将他们派到了舒县为内应。
正好以吕岱的能力和潘璋的武勇,倒也能轻松的完成他们埋伏在舒县的任务。
吕岱、潘璋两人也就是借着周氏一族在舒县的影响力,假作了周氏送到舒县协助守城的族兵青壮统领,轻轻松松的进入了舒县之内,还担负起了一些守城的任务。
所以在这次刘偕带着主力离开舒县之后,他们两人趁机在舒县之内为周瑜、凌操、邢道荣打开了舒县的瓮城内门。
其实除了吕岱、潘璋两人之外,之前的这段时间朱卫也在荆州搜寻到了蒋琬、费祎两个军师级的人才。
“蒋琬,军师,城市襄阳,年龄19,忠诚86,仕期0年,士兵0,智力85,政治75(80),武力60,魅力84,陆指69(73),水指65(70),训练0,士气0。”
“费祎,军师,城市襄阳,年龄29,忠诚82,仕期0年,士兵0,智力75,政治82,武力28,魅力85,陆指23,水指6,训练0,士气0。”
这蒋琬、费祎两人可算是蜀汉能与诸葛亮齐名的“蜀汉四相”之二,特别是蒋琬更是文武双全,同样具备不错的军事能力,在原本历史上也曾继任了诸葛亮的北伐之念,主持过北伐事务。
至于费祎在能力上主要偏向于文事,不过他似乎比较擅长外交辞辨之术,故而在原本历史上曾多次代表蜀汉出使东吴,以外交能力让孙权敬重,从而待以礼仪。
当然,对于现在的朱卫而言,蒋琬因为年轻,还没到他的巅峰能力状态,不过也已经可以派驻到军队中行将兵长史的职责,帮着领兵主将出谋划策了。
这样也能培养蒋琬的能力,故而朱卫已经将蒋琬调配到了魏延的荆南营中就职,希望他可以和魏延搭档起来。
至于费祎自然是可以弥补朱卫这边在文臣上的缺少了,朱卫暂时将他安置在了南阳这边作为韩嵩的副手。
可以说荆州这边确实是人才济济之地,朱卫相信日后他应该还能从荆州这边搜寻到更多的人才,只是现在很多人才的年轻太小,暂时还不能被三国游戏系统认可身份而已。
好吧,这些不多扯,只说那刘偕带着残余三千多兵力逃回到舒县这边,却发现舒县已然是落入了朱卫之手。
刘偕无奈之下,只能往临湖、襄安方向转进,希望还能去汇合那边的五、六千驻守之军,可还没等他离开多远,刘偕发现前面已然有朱卫之军堵住了他的去路……(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576、四家攻袁之战势
(全本小说网,。)
原来周瑜、凌操、邢道荣攻取了舒县之后,便又派兵在去往临湖、襄安方向设下了埋伏,就是预判了刘偕之军可能往那边撤退。
于此同时后方庞偃、周泰、孙权、黄盖所帅的熊魃营万余兵马也是追了上来,这刘偕无路可退之下,只能下马降服。
如此随着庐江郡皖县、舒县两处大城被朱卫轻易拿下,整个庐江郡基本上也就落入了朱卫的手中。
随后朱卫这边由刘晔出面去劝降了刘勋留在临湖、襄安这边驻防的守将,倒也是很顺利的让这两处守将臣服,主动带着五、六千守军到了舒县投诚。
这样也意味着庐江郡彻底落入朱卫手中。
朱卫便在舒县这边再次整顿了降服的刘偕兵卒,又从中挑选出了四千多精锐填补到自己军中,也将吕岱、潘璋两人编入中军营为佐将。
然后朱卫留下了刘晔暂为庐江郡太守,让其整治新得的庐江郡,留下了潘璋带着淘汰下来约六千刘偕之军协助留守。
搞定了这一切后,朱卫便自庐江郡而入九江郡,竟而向合肥县方向行军过去。
此时朱卫军队却又从最初的四万多主力加一万辅兵规模,又膨胀了近万兵力,看来诸葛亮当初所说以战养战、越战越强的说法,还真是没错。
这次朱卫攻取了庐江郡,自己这边损失的兵力其实也就是两、三千,而消灭的刘勋兵力也不过四、五千人。
可刘勋原本掌控的三万多军队中至少有两万多成了朱卫的俘虏,然后朱卫又精选了其中约六、七千兵力编入了朱卫的中军营和熊魃营,至于其他的一万多兵力便成了留守庐江郡的二线部队和屯田辅助部队。
当然,这还是不包括刘勋、刘偕在庐江郡这边征召的各族私兵和地方青壮,若是这些人加起来也有两、三万之多。
不过这些人毕竟不是正规兵,故而俘虏之后也只能从中在精选一些青壮作为预备兵力,暂时编入后勤辅兵营中,至于其他那些不合适的人,基本上都解散了直接放回家去。
反正朱卫从庐江郡精选出来的六、七千兵卒,却也可算是具备一定战斗力的兵卒。
虽然这些庐江兵在训练度和士气上不能和朱卫原本的军队士卒相比,可朱卫将他们单独组成几部兵马,并没有掺杂进原本的高训练、士气军队中,却也不会影响了朱卫主力军的训练度和士气。
不管怎么说,这六、七千庐江郡的新降精锐兵卒,至少能和袁术手下军队中的精锐部队兵卒相比了,也是朱卫可以拿出手,上战场能使用的军队。
如此朱卫军队进入九江郡的兵力就变成了正规军近五万、辅兵一万,同时朱卫军队也汇合了攻取阜陵、囊皋之后的黄忠所帅江东营一万四、五千兵力,以及攻取了东城县的太史慈所部神箭营万余兵力。
这样再加上黄忠、太史慈带来的后勤辅兵,朱卫进入九江郡的总兵力几乎达到了近十万之数,朱卫则对外号称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往合肥县方向前进。
而此时曹操、吕布、刘备也早已在淮北出兵了,差不多就在朱卫于襄阳誓师出兵之际,他们也是纷纷誓师出兵。
这其中自然是曹操的出兵规模最大了,说实话,这个时候吕布、刘备也就是凑个热闹,两人出兵的数量加起来也就一万四、五,其中吕布大概出兵了八千多,刘备出兵了六千多。
当然,他们对外号称的兵力也是有几万的,不过绝大多数是虚数,也就是征召裹挟的庶民百姓充数而已,真正能打仗的还是八千多、六千多的主力军。
至于曹操却是出兵有六万多,再加上征调的民役有两、三万人,对外号称十五万大军。
这些兵力,差不多可算是此刻曹操所能动用的八成军力了。
当然,这时候曹操手下的军队也是包括了主力部队和二线部队,所以就战斗力而言也不是所部队都很强,要不然在后来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也不会只有三、四万兵力可以用来对抗袁绍的十多万兵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