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了京师,崇祯皇帝便带着忍不住欢喜的皇后一路视察通州到京师段正在铺的铁路。交通部部长刘懋亲自陪同介绍相关情况,虽然平时也有奏报,但这是实地介绍,还是不一样的。
“陛下,这第一处的铁轨铺设,就按陛下所言,以获得经验为主,加上冬天刚过去,因此才铺设了一半左右。”
“铁轨倒是够用,不过发生过一起偷盗铁轨的事情,微臣已经处理!”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眉头微皱,转头看向他问道:“怎么处理的?”
偷盗铁轨是很严重的事情,必须要严肃处理才行。否则还有人有样学样的话,铁道游击队多了,火车就没法开了。
“连坐,其家人也一起被关押示众。”刘懋连忙回应道。
崇祯初年实施的保甲法就有连坐的处罚,换句话说,在这个年代,很多比较重大的犯罪都是要连坐的。
崇祯皇帝也不心软,点头道:“发配新省吧,那里需要很多人。”
天山那边是以后大明向西推进的桥头堡,如今汉人还太少,必须充实才行。
其实,不止是新省,其他几个地方都是。因此,现在大明关内的囚犯很少,除个别死罪之外,大部分都被流放这些边缘省份了。搞得很多大牢都没什么人,老鼠都可以开大会了。
在刘懋的介绍下得知,通州到京师的这个铁路,估计要到秋天才能正式开通。如今既然没好,也就没什么看头,崇祯皇帝便带着皇后去了下一站:通州造船厂。
蒸汽轮船的打造,也是大明朝目前最重要的项目之一。之前得到奏报,这里发生了一起事故,因此,崇祯皇帝这次出京,就顺道再过来视察一番了。
有一艘木制的蒸汽轮船,在试验的时候不小心引发了火灾。人没事,跳河都活了。但是船没了,烧毁在通州河上。
崇祯皇帝这次过来,并没有责备他们,而是鼓励他们把遇到的困难,都要想办法解决掉。摸石头过河,没问题,但是,同一个错误,就不允许再犯。
如今,通州造船厂这边,主攻铁包木头的蒸汽轮船,尽量降低螺旋桨的共振,目前已经取得很大进展。研发方向则是把船往大里打造,全铁方向打造。
崇祯皇帝看着蒸汽轮船在通州河上“突突突”的时候,倒没什么。但是,周皇后自从出嫁之后,是第一次出宫,看什么都新鲜,更不用说从未见过的蒸汽轮船,无风自动的这种自走轮船。
她知道这一切都是科学技术知识的应用,是崇祯皇帝指点下做出来的。由此,在她的内心,就更坚决了要监督自己儿子,也就是太子好好学习科学技术知识,争取要儿子做一个和皇上一样的皇帝!
视察完通州造船厂,崇祯皇帝便直接去了这次出京的目的地,京畿之地的永平府。
崇祯三年初,入侵京畿之地的建虏,在临走之前,掠走了永平府的所有壮年男女,扔下老弱后一把火烧了永平府。如今已经过去了五年,永平府恢复地不错,崇祯皇帝带着皇后亲自过来视察,也体现了皇帝对子民的关心。
这一次,自然是事先有消息通知的。当皇帝皇后快到永平府时,所有的永平百姓,几乎都拥出了永平府,在地方官员的带领下,出城迎接。
如果在别的地方,或者会有百姓会抱怨皇帝影响生活什么的。可是,在这永平府,不但所有人出城而来,抱怨的人,更是一个都没有。原因无他,永平府比任何一个地方都要深受皇恩。
想当年,狠毒的建虏用出毒计,火烧永平府,只留下老弱。那个时候,永平府的老弱都是绝望的,没人以为自己能活得下来。
但是,没想到的是,崇祯皇帝第一时间下旨给关宁军,携带军粮赶来救人。不但如此,还下旨京师实施粮食管制,用了前所未有的手段,强征了所有粮食进行统一管理,发放粮票,限制每人每天的粮食用量,从而挤出粮食来救援永平府的老弱。
不是没人劝过皇帝,也不是没人议论过。永平府的那些人,都是老弱,就算救活了又如何,能给大明带来多少好处?皇帝如此竭尽全力的救援,不划算!
但是,崇祯皇帝还是义无反顾地做了。不但给永平府送来了粮食,还下旨给京师百姓,勒令京师的王公勋贵带头,捐助御寒衣物。不但如此,在当时物资紧张的条件下,皇帝还下令重建永平府,用水泥修筑房子。就是在皇帝这样的努力之下,永平府的老弱在经历过家破人亡的悲痛之后,大部分人活了下来。
人心都是肉长的,堂堂一国皇帝对老弱如此,可见皇帝的仁心仁德。也因此,要说全天下百姓对皇帝的崇敬之情,永平府为最!
这里的百姓,在缓过气来后,为了纪念那段最艰苦岁月的恩情,他们纷纷收集当年的粮票以作纪念。以至于到了后来,粮票竟然比纸币还贵,等到如今,市面上已经是一个有价无市的状况了。也就是说,有钱都难买到了。
这里顺带着提一句,随着纸币信誉的稳定,当年发布的第一版有瑕疵的纸币,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收藏。一如粮票一般,远高于普通纸币。如今的市面上,也很少能看到有人出售了。
当永平府百姓远远地看到御驾到来时,都不用永平府地方官的招呼,全都跪了下去,黑压压地一片,齐声大喊,恭候皇帝的到来:“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从来没有一个地方的百姓,会如此虔诚地对待他们的皇帝。这一点,从聊天群系统的成就值获取速度上就能看出来了。崇祯皇帝只是显个身,还没说一句话,就听到系统的提示声,连绵不绝地响起了。
“陛下,永平府的百姓真是太热情了!”连周皇后都感觉到了这一点,欣喜地说道。大明百姓如此爱戴皇帝,她身为皇后,自然与有荣焉!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也有点感慨的说道:“老百姓其实是最朴实的,你对他好,他便对你好。朕是他们的皇帝,牵挂他们,他们就对朕感恩,这种可不是马屁!”
有些话他没有说出口,因为在这个位面上,已经没有必要说了。在原本的历史上,如果朝廷、官府能顾得上百姓死活,不是走投无路,基本上也没人会起来造反。
当然了,也就是崇祯皇帝来自后世,与这时代人的价值观不一样。因此,当年京畿之地刚被建虏祸害完,物资奇缺。可就算是这样,崇祯皇帝也克服了种种困难,坚持自己的做法,甚至参考后世困难时期的做法,连粮票都搞出来,最终才最大可能性地救下了尽可能多的百姓。
当时据事后关宁军和厂卫的禀告,已经有白莲教徒去蛊惑人心了。
当年建虏临走这一招,不可谓不毒辣,但大明挺过来了。而后,崇祯皇帝用彼之道还施彼身,就抓住辽东物资急缺这一点,不停破袭,就逮着粮食这一点做文章,最终让满清空有一身战力,却没法完全发挥出来,也算是一个经典的灭国之战的战役了。
“也只有圣明如陛下,才能受到百姓如此之爱戴!”周皇后听了,感慨地说道,“也只有出宫,才能真正的感受到这些!”
她如此说着,同时又记在心里,回去要好好教导提点太子,一定要他好好地向父皇学习。
此时的她,因为儿子终于得立太子,可以说,她的大部分心思都花在了太子身上。无论如何,她都没想到,这个太子,十之八九和大明朝第一个太子一般,一辈子只能当太子了。
两人说着话,御驾前行,终于到达了人群面前。
崇祯皇帝扫视着密密麻麻的人头,伸手大声说道:“朕一直牵挂着永平府,今日终于得空过来看看。朕只有亲眼看到你们安好,朕才会放心!”
当年被建虏掳走的壮年男女,最终回到家乡的,十不存一。不过五年时间过去了,当年的孩子,大部分已经成长为毛头小伙。这一眼望去,终于不再只是老弱了。
1216 大明不会放过他们
(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听到皇帝如此说,永平府的百姓全都激动了。何德何能,竟然劳烦日理万机的皇上如此牵挂!
想起当年被建虏强行驱赶到城外,看着永平府陷于一片火海的绝望!想起当年以为自己要死了的时候,铁蹄滚滚而来,红色军服的海洋,喊着“奉皇上旨意驰援永平“的一幕。
想起当年寒冬腊月,快要冻死的时候,以为是不可能挺过那个倒春寒,想起那个绝望的时候,一车车的衣物送了过来时,听到说奉皇上旨意,京师全城捐助衣物送到的一幕。
想起当年野菜吃完,以为要饿死的时候,一车车地粮食运来,是皇上对京师的粮食进行管制,硬生生地挤出了粮食送来永平的那一幕。
……
想着往事,年纪大的那些永平府百姓,一个个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有这样的皇帝,是何其之幸也!
没有什么能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永平府的百姓,唯有重新磕头,哽咽着喊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此时此刻,他们是真心希望崇祯皇帝,能万万岁,而绝不是口号而已!
他们的感情流露于外,是怎么都做不得伪的。
情绪能传染,永平府百姓的这些举动,再次震撼了随驾而来的周皇后。这一刻,她看着驱马上前的崇祯皇帝背影,忽然感觉很是高大!这……就是自己的夫君啊!
而此时,崇祯皇帝已经驱马又近了一些,面对真挚地永平府百姓,他也同样有点感动,伸出双手示意,大声说道:“大家快快平身!”
永平府的官吏同样被震撼到了,从出迎开始,他们就感觉自己不是迎接皇帝的主角,不需要去引导,而是永平府的百姓自己主动用他们最大的深情去迎接。
他们是读书人,可谓博览群书,可也没见过,有哪位史书上记载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