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变……蛟,曹变蛟么?”
“呵呵,老满,你得请人教你识字才行啊!”王承恩听了,笑着说道。
他和满桂搭档,本身又受皇帝宠信,做事不敢辜负圣恩,倒也合了满桂之意,因此和满桂的关系不错。此时看到满桂识字的困难,不由得笑着提醒道。
满桂的一张络腮胡子脸,顿时变得通红,不过随即又恢复正常,转手递给王承恩,肯定地说道:“就是曹变蛟,俺应该没认错。这人俺知道,其叔父是副将曹文诏,一直在军中由曹文诏带大的,在年轻人中算是不错的。没想到他敢脱离他叔父的麾下,连把总都不当,要来新军了!啧啧,有志气!”
这时,王承恩也看了,确认满桂没认错字,又听他这么一说,心中有点诧异,不由得记住了这个名字。如今的官场,很多都要靠关系,军中则靠家世,只有这样,才能站得稳,升得快。
这个曹变蛟,他叔父是关宁副将,一直在他叔父手下的话,前程似锦,只要混下去,以后铁定能顺利地往上升。真是没想到,他敢放弃这一切,来参加新军的选拔。
这么一想,他便站了起来,对其他两位说道:“咱家过去走走!”
这话一说,其他两人便知道王承恩是冲着曹变蛟去的了。他们也有兴趣,不过自持身份,倒也不便特意去看看,也就这些宦官,为了做事可以没脸没皮。
虽是这么想着,但申用懋还是笑着点头回应道:“公公自去,这里我俩在,没事!”
“哈哈,看来这曹变蛟是赌对了,没了曹文诏这后台,可赢得了王公公的好感!”满桂哈哈大笑地说道。
王承恩听了稍微有点尴尬,不过随后脸色恢复正常道:“咱家也是没法子,回头伺候皇上的时候,要是随口问起新军中的好苗子,咱家也得有话可以说道说道。”
听他这么一说,申用懋可以肯定,十之八九是崇祯皇帝之前有提过类似的意思,所以让王承恩记在心里了。看来就如满桂这个粗人所说,这曹变蛟就凭他以前官职和背景,就已赢得了其他人没有的优势,很可能会被王承恩举荐给皇上了。
而这时,被他们所提及的崇祯皇帝,也没闲着,摆驾到了内书堂,看着跪了一地的年轻宦官,欣赏他们的朝气蓬勃,摆手让他们平身!
292 亲自巡查安排新军事项
(全本小说网,HTTPS://。)
当大明皇帝就有一个好处,手中的资源不少。就比如说眼前这五十名宦官,是掌握拼音注解法最好的,也是内书堂宦官中选拔出的口齿伶俐的五十人。
崇祯皇帝看着他们,和蔼地说道:“朕今日可以告诉你们,等新军成立之日,你们便会派往新军中,每人分配90个新军士卒,负责教导他们识字,就按这种拼音注解之法,以一对九十这种方式,一如朕给你们展示,可以用黑板工具……”
听到这话,这些年轻宦官脸上都是惊讶,不知道这算什么。在以前,可是从未听说过的啊!
“平时除了教导他们识字之外,还要关注他们的想法动态,及时纠正不符合军纪的做法,更要注意除军纪规定之外,还有影响行军打仗和危害朝廷的言行举止……”
这些宦官去到新军的职位,其实就是监军,但和以往监军不同的是,其职责内容更多,更广泛,说起来一定要是读书识字者了。但这种事情,如果去招募读书人来做,恐怕效果很难有,毕竟读书人的矜持,骨子里面对武人的骄傲,让他们很难和军卒融为一体。
但这些年轻宦官就不同了,作为皇帝的奴仆,皇帝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只能干什么。总之皇帝就是他们的天,只有让皇上满意了,他们的前途才可能光明。而且从出身来说,宦官和丘八似乎更为平等一些,没有谁比谁更为高等,绝对不会有读书人面对武人时从骨子里透出的高人一等。
崇祯皇帝扫视着这些年轻宦官,把他们的惊讶之色都收在眼底,然而不动声色,继续解释道:“在不影响新军军卒休息训练之外,你们还可以多给他们讲讲忠君报国的故事,有关这些,朕回头也会给你们发一些范例。”
说完这些后,他停了一会,让这些年轻宦官有个消化的时间,而后才又说道:“这个职位对于新军来说,非常之重要。因此朕将监军之职再加以细分。新军军制将按戚继光当年在蓟镇所设为依据,分为队、旗、局、司、部、营和师。由此,最基础的监军为局监,是为从六品。等到新军训练完成之时,朕会根据你们的表现,提拔你们为更高级的监军,是为局监、司监、部监、营监以及师监,品级依次提升,从八品、从七品、从六品、从五品,直至师监的从四品。”
一听这话,顿时,这些年轻宦官一个个眼睛放光。虽然听着都是从一级,可大明监督体系的品级一向不高,如那些御史。对此他们不以为意,甚至相反,要不是皇帝在此,他们估计都要狂吼乱叫欢呼了。
要知道大明宦官所在官衙,一共十二监,每监各太监一员,正四品,左、右少监各一员,从四品,左、右监丞各一员,正五品,典簿一员,正六品,长随、奉御无定员,从六品。
而这些年轻宦官目前只是在内书堂就读,是宦官中处于最底层的,就算运气好,也要熬资历,一步步地往上爬。不要说其他,光是有品级,就要有运气,耗时间从众多宦官中脱颖而出才可以。
但如今听皇帝所说,他们去到新军后,至少是从六品的品级,而且新军训练完成之日,他们之中就有相当于少监这样的高级宦官存在。这么一条捷径,又怎么不让他们狂喜!
崇祯皇帝很乐意从这些年轻宦官的脸上看到欢喜之色,他多给了他们一点高兴的时间,而后才又继续说道:“全新的监军体系,和过往有诸多不同,不是随便就能胜任的。离新军组建之日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你们先行准备,不要让朕失望了!”
“奴婢遵旨!”年轻宦官立刻大声回应,声音颇有点尖锐,显然兴致非常地高。
崇祯皇帝不用传旨的方式,而是亲临内书堂,并告知这些事情给这些宦官,就说明他非常重视这事。
当然,除了这事之外,其他有关新军的事情,他也一样重视。这重视程度,绝非那些臣子能预料。这不,在内书堂交代完毕后,他又摆驾兵仗局,亲自前去巡查盔甲武器。
按大明的制度规定,盔甲武器这些是有工部的军器局和内监的兵仗局负责督造。且京师军卒的盔甲在用时领取,用完便要归还内库。比如说,要举行大的仪式,祭奠,狩猎,出征等等,就从内库领取盔甲,等这些事情办完之后,盔甲之类就要归还内库。
这么一来,从道理上说,内库是有足够多的盔甲存储的。一旦边镇有急需,也能从京师调拨过去。这就是大明对于盔甲的管理,有很严格的一套制度。
不过从万历年间开始,京师内库的盔甲便难堪一用。为此,在万历九年的时候,万历皇帝还特意为此下旨,训斥了军器局和兵仗局,说他们制造的盔甲粗糙不堪,徒费钱粮,无益实用。特旨令两厂打造五千副铁甲拨给军用,限期一年千副,五年造好。
对于正在组建的新军,崇祯皇帝是当以后军队改制的标杆来用的。为此,首先这支新军必须是强军,要能打胜仗,有确实的功绩,这样才能拿得出手。也因此,所有新军的配套,他都要亲自检查。
或者是知道新军组建在即,军器库提督太监吴伟挺早有准备,皇帝一到,他立刻让人提取各式盔甲五十副,一一摆开在庭院中,让崇祯皇帝亲自过目。
说实话,崇祯皇帝自己看着这些盔甲,他是分辨不出这盔甲到底好还是不好。不过他也有准备,对身边跟随的一名独臂锦衣卫百户道:“陈百户,你且去看看,这些盔甲对上建虏,可实用否?”
“遵旨!”陈二领命,并不看其他人等,直接上前蹲下身子,用他的一只手提起来掂量掂量,又用手指节敲敲听其声音,又或者暴力用脚踩等等。
崇祯皇帝看着陈二的动作,眼角瞄过吴伟挺,看他的神色,心中便是一冷。
这个吴伟挺,也是崇祯皇帝在潜邸的宦官之一。他成为皇帝之后,这些潜邸的宦官也就水涨船高,按照亲信程度把持了宫内大小不一的职务。
293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全本小说网,HTTPS://。)
很快,陈二反转,向崇祯皇帝禀告道:“陛下,这些盔甲一般,勉强可用!和建虏所穿相比,差了不少。”
吴伟挺一听,神情一松,脸色顿时好看了不少。
谁知崇祯皇帝却把手一挥道:“你去库房,再行核实。朕可不是只要五十副盔甲而已。”
“遵旨!”陈二答应一声,便转身穿过庭院,大步走入大汉将军把守的库房大门。
吴伟挺一见,那脸色又不自然了,他赶紧出列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库房甚大,奴婢进去给陈百户指下位置。”
“不用了!”崇祯皇帝冷冷地说道,“朕说过,朕要的是精良盔甲,可你摆出来的却还不及建虏所用。该不会说,这等勉强可用之盔甲便是我大明最为精良之盔甲了吧?”
一听这话,吴伟挺再也站不住,一下跪地奏道:“陛下明鉴,这些盔甲确实是库房中最为精良之盔甲。”
崇祯皇帝听了,嘴角微撇,一声冷笑。哼,自己招认了吧!
“陛下,奴婢只是管军器库的而已,这些盔甲好坏,得看兵仗局和军器局的啊!”吴廷伟一脸委屈地继续奏道。
不过当他看到崇祯皇帝的脸很冷,眼神中更是浓浓地不满时,那装委屈地脸慢慢地又没了,再也抬不起头,声音小了很多道:“奴婢偷懒,交接军器时,让手下人代劳,没有严格把关,以致库房中的军器品质都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