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凡走到沟渠边,把那些正讨论要去那边英勇灭蝗的学生叫了过来,悠悠问道:“你们看见水中有什么了?”
“月光。”有人回答。
“咦?还有蝗虫!”
“我也看到了,好多只,有的还在拼命挣扎呢。”
“我也看到了。”
“那你们知道蝗虫为何会在水里么?”林凡问出这么一句,现场立马沉默下来。
“那你们知道蝗虫为何又扑向大火,明明是烈火却还要扑上去。”现场更加沉默,他们现在才知道原来这不是简单的生**验课,想不到还真是一堂与知识相关的课程。
“灵儿,好好想想,老师已教过。”
沉默了良久,一直埋头咬着嘴唇的灵儿忽然不咬了,抬头时眼睛发着亮光,“两者都是因为趋光性,蝗虫是昆虫,昆虫的特性就是趋光性。”
林凡满意的点点头,补充道:“沟渠中的光来自月亮,这是运用了物理学的光的反射原理,日后你们会学到。”
一阵车辚辚马萧萧声传来,声音渐近,二愣子带着七辆马车缓缓驶来,这是林凡临走前告知他们大概这个时候过来接他和学生们。
学生们对于老师能想得这么周全也挺佩服,大家说说笑笑,嘻嘻哈哈的上了马车,上了车人立马放松下来,再在马车的颠簸下,整个人就颓废的乏困,一天的劳累带来的倦意此刻都席卷而来,多数学生都沉睡过去。
林凡,灵儿,薛涛还有小桃红共坐一辆马车,二愣子当车夫,虽有些拥挤,但将就下也不错。
“旧粮卖得如何了?”路上,林凡问出了他教学之外比较关心的问题。
“没多少了,对过账本,之前从那些商户、官户家里进的旧粮都被他们买回,现在就剩一些从普通百姓手里购来的了。”
听二愣子回答,林凡满意的点头道:“剩下的这些按买进时原价出售,若遇到买不起的百姓,不要一分钱,直接送,不过要记住,眼光放亮点,别让那些正怨恨在心的商户、官户假扮穷百姓反过来坑我们一笔。”
二愣子笑道:“这放心,我没别的本事,看人的本事还是有一点的。”
林凡点头道:“还有,送旧粮无需送多,心意到就行。”
“为什么呀,要送就多送些,好人做到底嘛。”二愣子回头不解的看了林凡一眼。
“杯米养恩人,斗米养仇人。”(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四十五章李老大作秀
(全本小说网,。)
漫步在美丽而宽敞的菀花苑,李老大的心情却如灰色的天边一样毫无光泽,灰色的天,灰色的心情。
身边跟着皇后,房玄龄,杜如晦,房杜二人现在就被李老大重用,有烦忧事就让他们相陪,房杜称相的日子已不远了。
他们也都无言,面对这么一次史无前例的蝗灾,任谁都无法有好心情。
不知如今该怎么办,与三省六部几大官员在两仪殿商谈几天都没有结果,平时他们文韬武略,如今面对如何在余粮短缺的情况下想出一个万全之策这样的情况,他们也问天无力,所献计谋都不大可行,群臣商谋,却无计可施,这让李老大很头疼。
抬头长叹一声,瞅见那被蝗虫遮蔽得灰暗的天空,心情只有更遭,这种灾难该到何时才能结束。
闭上眼,总有挥之不去的烦恼在脑中缠绕,朝堂内被四大豪门家族逼得有些透不过气,之前虽以一个小借口把他们降为三等,本想借着王家余波继续打压把他们一网打尽,却未曾想遇到蝗灾,如此,朝堂内的明争暗斗只能暂且放一边了。
李老大又长叹一声,身边的房玄龄也轻叹一声,抬头望着灰蒙蒙的天空摇头嗟叹:“国难当头,却有些人别出心裁,以蝗虫为饵,赚取暴利,唉···”
李老大狐疑问道:“房卿何出此言?”
房玄龄躬身回道:“近来听朝堂百官抱怨,长安县内有一子于蝗灾来临前大肆收购旧粮,如今蝗灾降临,他便以高于原价百来倍的价格卖出,从而获取暴利,文武百官皆受其害,损失颇重。”
李老大深深点头,并未说话,此时杜如晦上前进言,“禀报陛下,微臣也受其害,房相亦如此,朝堂百官皆受其害,还望陛下严惩此逆民。”
李老大大声道:“不过一贱民,何须朕亲自过问,地方官难道只享俸禄不做事吗。”
杜如晦赶紧作揖道:“陛下息怒,臣已了解过,此子乃陛下亲授爵位,又深受皇后爱戴,微臣以为此子与皇家关系亲近,地方官不敢严惩。”
李老大想了想,笑问道:“杜卿所言此人莫非是长安县男林凡?”
“正是!”杜如晦深深点头,却也感到悲哀,陛下如此直呼那逆民名字,这不是说明他们关系很好吗,看来要出这口恶气的机会更加渺茫了,这也难怪,这小子暗中帮忙皇上把王家弄垮,功不可没。
长孙听言也笑问道:“他如何获取暴利的?”
“回娘娘,此子以半匹布绢从微臣等买去旧粮,后以七十匹布绢卖回,盈利近······”听见长孙的笑声,杜如晦就没再继续说下去,这更说明了皇后多么喜欢这小子,要想挽回损失看来真的没机会了,唉···吸取这次教训吧,以后少与此人来往就是。
房玄龄也无话可说了,他也看不到绊倒林凡的机会,只有沉默,把这份亏咽回肚子。
中间这曲小插曲很快就消散,心中的雾霾稍微消散些又因现状而聚拢一起,瞅着天际,李老大再次闭上眼,待睁开眼时,李老大的浓眉就紧蹙,他看见荷塘边的一株枯萎的小草上正有一只蝗虫正埋头啃咬,没多久就把这棵枯草啃尽,似乎不满足,跳上另外一株小草继续填饱他的肚子。
怒火油然而生,毫不迟疑的上前一把抓住正吃得起劲的蝗虫,还未送进嘴里,皇后立马从后面窜到前面,抓着李老大的手,激动道:“陛下不可,此害虫非良物,食之恐对龙体有恙,陛下乃一国之主,应以龙体为重,此等冒险行径莫做为好。”
“皇后娘娘所言极是,陛下应以大局为重,以龙体为重,陛下安康乃百姓之福,此等害虫不宜食之,陛下若要解气,尽可杀之,剁之,万万不可食之啊陛下。”杜如晦言之凿凿,表情激动。
房玄龄也上前劝谏:“陛下三思啊,蝗虫虽可怕,但不至于要食之,陛下若决心食之,微臣愿代陛下吞之!”
“微臣也愿意。”杜如晦也奋勇上前一步。
李老大看了看眼前两位大臣,看看皇后,又看看手中的蝗虫,义愤填膺道:“此虫敢食谷粮,敢与朕的子民抢食,那就让朕好好与它争个高低,看是它吃了朕,还是朕将它吃了。”
说完,毫不犹豫的把扭动的蝗虫放进嘴里用力的咬,看得房玄龄和杜如晦还有长孙都愣在那里,房玄龄想喊太医被李老大一声喝止才停住。
吃了蝗虫的李老大没有再逗留在菀花苑,与长孙快速地回到甘露殿,一到甘露殿,长孙立马给李老大端来木盆,李老大立马就开始呕吐,吐出绿汁汁之物,看了一眼又继续吐,直到把胃里东西都吐得差不多了才停下,漱了几口水,又喝了侍女端来的热汤,这才感觉稍微好些。
侍女退下后,长孙坐在李老大身边,边给他揉肩边道:“二郎这是何苦呢,为了在房相、杜相面前表示爱民之心,竟食此生虫,好在都吐出来,若留在肚中妾身真不知如何是好。”
李老大已不再喘气,看了长孙一眼道:“观音婢不愧是朕的心肉,朕的心意一眼就看出。”
长孙笑道:“二郎此举是让二相告知文武百官,二郎是有信心能安然度过此次蝗灾,让群臣莫急,他们会认为,皇上都如此作表率,都如此爱民,身为臣子更应如此。”
李老大长笑一声又沉默,半晌才叹道:“朕实不知该如何灭灾虫,唯有如此以定臣心,民心,朝廷余粮不足,实质上帮不了忙,精神上朕若不做出一些表率,实在愧对天下黎民。”
长孙想了想道:“二郎已做甚好,亦做充分准备,但天命如此,谁都未料到会发生全国性蝗灾,此等大灾急不来,唯有慢慢度过此关,二郎不必介怀。”
李老大沉默一会,不知在想什么,忽然想到了什么,皱眉道:“林凡既能预知蝗灾降临,显然也是有办法制止,最近有何他的消息,看看他在蝗灾后都做了什么,除了刚才房相杜相所说的买卖旧粮,还有什么。”
长孙笑道:“妾身已让周公公暗中观察,若无差错今日就会归来交差,二郎就坐等消息吧。”
黄昏刚过,周公公就回到甘露殿,给皇上皇后敬拜后就上前进言:“启禀皇上,启禀娘娘,据老奴这几日观察,林凡在蝗灾前就把长安所有旧粮都收购,蝗灾后又以这些旧粮高价卖于原来卖主,利润翻百倍以上,官户、商户怨言极深,但都无一人制止此行径。
各家各户都积极购回原先卖出的旧粮,不到两日,林凡所剩旧粮无几,只剩些普通百姓的旧粮,但林凡未高价卖于百姓,而是以原先进价卖出,有些无法买回旧粮的百姓,林凡还送些给其过冬。
他开有林氏学府,前日夜带众学生前往灾地授课,以稻梗焚之,又开挖沟渠,灌溉以水,不知为何,蝗虫都扑向大火,扑向沟渠,或烧死,或淹死,不计其数,有百姓仿之,百姓又传于他人,至今,长安城外各灾地夜晚都有火光乏起,几乎各家各户都在仿林之法灭蝗。
如今林凡倒清闲得很,与他的学生混玩一起,快乐如神仙,丝毫不受蝗灾影响,纵观整个长安,也就雅玉乡安阳里及天理里不受蝗灾影响,家家户户都有新粮进食,生活无忧。”
“他有先见之明何忧之有···来,传朕旨意,命各地即日起以此火焚法及水淹法除蝗,不得有误。”
周公公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