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祖宗坟墓啊。而且对于中国士人来说,祖宗至高至大,这是天然的政治正确,你有什么言辞可以反驳?
可是她不禁鼻头一酸,热泪盈眶:“战阵凶险,我岂忍文约往赴……倘有不虞,大宗断绝,我有何面目于地下去见乃父呢?”
裴该赶紧安慰裴氏,说:“姑母且放宽心,该既经百死而至江东,必不会轻易浪掷性命。战阵之上,拼死而斗往往得活,若畏惧退缩,反而易死。况且家兄消息尚未确实,或许仍在世间,并无绝嗣之虞……”
裴氏连连摇头,说我对你哥已经不抱什么幻想了,他仍然存活的机会可能还大不过一成……但她跟裴该相处日久,也知道这侄子虽然对自己很恭敬,但自身主意很大,他认准了的事儿是绝不会因为自己这个疏堂姑母的劝说而改变计划的,再加上浑不畏死,所以——劝也白劝。
左思右想,只能对裴该提出最后的要求来:“卿当先婚配,诞下嗣子,然后才可往蹈凶险之地,否则便是大不孝!”
裴该一皱眉头,心说怎么着就又说到我的婚事了?想要推诿,可是又没理由——这时代的人把“无后”看得很严重啊,要求自己赶紧结婚、生子,同样属于政治正确,无可辩驳。于是只得一躬身:“全凭姑母安排。”
裴氏就问:“仍与卿说司马家女子,还是自王、郗、荀、崔等高门中……哦,如今只剩了琅琊王氏了……”
裴该摇摇头:“我今孤身在南,恐齐大非偶啊。”
“齐大非偶”一词出自《左传》,说齐僖公想把女儿文姜嫁给郑国太子忽,但是被婉拒了,忽说:“人各有偶,齐大,非吾偶也。”家世有差距,我配不上齐国公主,娶了反易招惹祸患。
裴该的意思,别看我河东裴氏是天下一等一的名门,但终究家族离散,就光剩我一名男丁跑到了江东——裴嗣父子那不能算——想跟执掌江东权柄的王氏联姻,这不大合适吧?
裴氏一瞪眼:“胡言乱语。难道王氏女都只能永闭闺中么?”江东除了王氏,还有哪家比我裴氏强了?要按你说的,那如今还有谁能配得上王家姑娘,她们除了嫁为藩王妇,就都只能做一辈子老处女吗?
其实与王氏联姻,就政治上而言,确实是比较有利的,裴该只是天生反感包办婚姻和政治联姻,所以找借口推拒而已。他脑筋一转,突然间又想出一个理由来:“男女婚配,固看家世、门第,也须情投意合,起码得知道对方的禀性,是否佳妇,不可全听媒妁一面之辞。不知江东可有上巳日临水的风俗?”
所谓“上巳日”,本指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可以算是上古流传下来的“婚姻节”。到了魏晋,这个节日被固定于每年的三月三日,主要内容也不再是男女相亲、结亲了,而改成了春游踏青、临水行禊(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涤除不洁的祭祀)。过去在洛阳,到了这一天,都中士女就都会前往洛水岸边,郊游玩乐。要知道平常世家女性尤其是未婚女子出门,被男人瞧见的机会少得可怜啊,到这一天却会倾巢而出,那即便无相亲之名,也必然会形成很多的相亲之实了。
故此裴该就问了,不知道江东有没有这种风俗啊?我想要利用这个风俗,去撞撞大运,看看有没有能够相中眼的姑娘,好娶来为妻。
裴氏闻言,却不禁气往上撞……勒胡马
zj190128g
第十一章 覆舟山上
裴该说打算等上巳日出门去找找看,有没有合适的姑娘可以娶来为妻,谁想裴氏听了,却不禁恼怒,当即呵斥道:“江东自有上巳日,皆临秦淮,然汝却偏偏南下句容——难道还要等待来年不成吗?!”三月三日早过了,你自己错过了机会,我可不能等到明年再给你谈婚论嫁——一生气,连称呼都从“卿”改成“汝”了。(全本小说网,https://。)
裴该无奈之下,只得重复前言:“一切全凭姑母安排好了。”
裴氏这才重重地点一点头,才待转身离去,却又突然间想起一事,于是问道:“若南人之女,文约可在意么?”
裴该微微一愣,随即回答:“却也无妨……”
这年月侨客普遍鄙视江东土着,但那也有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自卑到极点而转化成了极度的自尊——终究你占了人家的田地、产业啊,在这儿人家才是“主”,你永远都是“客”啊。倘若放诸和平时期,江东虽然缺乏第一等的名门,二三流家族总还是有一些的,南北通婚也并非凤毛麟角之事。
其实若无“永嘉南渡”,南北方相互鄙视的状态还未必一定会产生呢,象陆机、陆云、顾荣之流,若在中原再多积攒十来年的名望,官位升至二品,就很有机会大振江南的家声,起码不会比河东柳氏差。
裴该作为来自两千年后的灵魂,自然没有什么地域和门户的偏见。他前一世的时候,即便家里最为保守的老祖母,也只是说过这样的话:“只要你喜欢,娶什么媳妇都随便啦……只要是中国人。你若是敢讨个外国老婆回来,看我不打断你的腿!”所以他当即便回答裴氏的提问,说只要我看对了眼儿……啊不,只要姑母你觉得合适,南人、北客,那都无关紧要。
尤其门阀之间联姻,从来是女不就低,低品男想娶高品女是痴人说梦,低品女嫁给高品男就比较常见了——即便门户相差实在太远,不能做妻,总还可以做妾的吧。反正裴氏只是希望裴该尽快留个种下来而已。
因此裴氏说那正好——“昨日吾姊来说,卫叔宝(卫玠)定于三日后广召丹阳俊才,以登覆舟山,踏青谈玄,据说亦将有不少闺中女子同游。文约不妨也参与吧,我去为卿索要请柬好了。”
——————————
裴该真正料想不到,魂穿到将近两千年前,还能赶上联谊会……
他不好再拒绝裴氏的好意,而且转念一想,若真能走运碰上个还看得过去的女子,总比不知道裴氏塞什么女人过来的包办婚姻要强吧?于是两日后一大早,卫玠就驾着牛车过来,接上裴该,一行人北往覆舟山而去。
虽是春末,暑夏未至,终究江南气候温暖,裴该早就已经换上单衣啦,但看卫玠,不但夹衣未除,而且还在外面罩了一件雪白的薄裘。裴该心说你就那么怕冷么?还是说这白裘配趁你的面色比较好看,所以不舍得脱?
就你老兄这身子骨,你还爬山哪?就不怕半道上一脑袋栽倒再也起不来了?啊呦,卫叔宝这是已经来到建邺了,那他究竟是哪年才被“看杀”的哪?
覆舟山在建邺城东北方向,东临青溪,北靠玄武湖,水光山色,风景绝佳,确实是踏青冶游的大好去处。当然更重要的,此山乃建邺北方之屏障,与西面的鸡笼山如同两个拳头,拱卫着建邺的北大门,所以到南朝时,这座山就不再对外开放了,而成为皇家园囿“乐游园”的一部分——至于鸡笼山,则在东晋初就变成了皇家陵园。
裴该和卫玠两乘牛车,优游漫步,很快便来到了覆舟山下——建邺城实际上是将覆舟山包括在内的,这样也方便把玄武湖作为北壁的外壕,而北篱门就开在覆舟山的东麓,所以他们根本无需出城。抬眼一瞧,吓,熙熙攘攘的,来的人还真不少了,各色牛车排成长队,这比后世的4a级景区门前也毫不逊色嘛。
裴该打开车厢门,有仆佣赶紧在下面垫了一张小杌子,他踩着就下了地,转过头去一瞧,卫玠还跟那儿磨蹭呢。貌似先得打开车门,让内外空气流通少顷,卫二少适应一下,然后才有仆人献上杌子,卫二少由两名童子搀扶着,一边咳嗽,一边几乎是爬出了车厢……
裴该心说你这身子骨就别乘车了,老实腿着走,还能多呼吸一点儿新鲜空气。迈步上前一拱手:“叔宝无恙否?”卫玠强挤出点儿笑容来,还礼道:“有劳动问,陈年痼疾,无碍的。”
陆续有人过来与卫、裴二人见礼,有些人卫玠认识,帮忙给裴该做介绍,有些则只能自报姓名。裴该一听,嘿,这建邺城内的江东贵家子弟,差不多全都到齐了吧——为首的是顾荣之孙顾治,还有纪瞻之孙纪友、贺循之子贺隰,其他姓陆的姓沈的姓朱的姓张的姓余的姓闵的姓薛的……差不多丹阳、宣城、吴兴和吴四郡的显贵子弟毕集,甚至还有几个会稽人。
这些子弟大的不过三十出头,小的才十四五六,全都对卫玠毕恭毕敬——这一是爱他的貌,二是敬他的才,三是慕他的名。卫玠与裴该不同,才五岁就受到过祖父卫瓘的赞扬,说:“此儿有异于众,顾吾年老,不见其成长耳。”少年时代乘坐羊车到市场上去,观者如潮,都说他是“玉人”。卫玠的舅舅王济做到骠骑将军的高位,却每次见到他都慨叹:“珠玉在侧,觉我形秽。”还曾经对别人说:“与玠同游,冏若明珠之在侧,朗然照人。”
当然并不仅仅容貌俊美,少年聪慧而已,卫玠长大成人之后,就醉心于玄学,好谈玄理,口才便给,条理清晰,即便当世很多大家都无可辩难。据说王澄跟他交谈过一次,乃至于叹息绝倒,所以时人都说:“卫玠谈道,平子绝倒”,还说“王家三子,不如卫家一儿”——所谓“王家三子”,是指王澄、王济和王玄(王衍之子)。
所以虽然年仅二十七岁,卫玠却已有盛名于天下,江南门阀子弟又焉敢轻视之?对于同来的裴该,他们都普遍保持着正常的礼数,论热情则比对待卫玠要差得很远。固然“南貉”瞧不起“北伧”,但你得看是多高的北伧,堂堂河东裴氏嫡子,身为散骑常侍、南昌县侯,最近又巴上了东海王做靠山,你就算不愿谄颜媚色,那也没理由冷面相对,自找罪受吧?终究都是有教养的贵族子弟,臭面孔从来只亮给下人看、庶民看,对于平起平坐,甚至比自己更高一头的士人呢?不管心里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