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裴该笑一笑:“可比季汉刘玄德。至于家叔道期,一为良臣、良将,一为乱世枭雄,如何可比?”
祖逖不禁笑了起来:“文约倒甚是看重石勒啊……比刘玄德,为世之枭雄,难道说,他有叛汉自立之心么?”
裴该表情严肃地回答道:“祖徐州休要轻看此獠,彼虽无学,然正如刘玄德,资质天纵,唯无玄德之仁厚耳。刘玄德始亦不叛汉,待得蜀中,且并三巴,乃僭称汉中王——一则已得割据之势,二有诸葛亮、法正等为辅。今石勒已得诸葛亮,乃不得旨而兼并王弥,若真被他盘踞河北,恐怕割据之势便成了!”
“卿所云诸葛亮是……”
“张宾张孟孙。”
祖逖饶有兴味地又上下打量了一番裴该这小年轻,随即斜眼瞥瞥王导:“当世我所敬慕者,唯刘越石与裴道期二人,今日看来,文约亦才杰也,恐更在‘八裴’之上。”
所谓“八裴”,是指河东裴家的八位名士,即裴徽、裴楷、裴康、裴绰、裴瓒、裴遐、裴頠和裴邈,但更关键的是,正始年间士人议论,以“八裴方(并列)八王”——逐一比类,也就是拿琅琊王家的王祥比裴徽、王衍比裴楷、王绥比裴康、王澄比裴绰、王敦比裴瓒、王导比裴遐、王戎比裴頠、王玄比裴邈。祖逖的本意是嘲讽王导,说你不如人小年轻裴该,但他这话说的,就连裴该都不敢——不是不能——认同。
“徐州无得戏言,小子安敢与尊长比类?”“八裴”全都是我的长辈,我爹也列名其中哪,即便心里认为你说得没错——尤其“八王”中的王衍,什么玩意儿,也拿来跟我比——嘴上也不能承认啊。
祖逖话一出口,也知道自己不大礼貌,赶紧摆手:“戏言,戏言,文约不必往心里去。”
魏晋之际的士人,大多数都狂放无忌,象王导这种谦谦君子倒是少数。当然啦,有些是真狂,有些是假装的,尤其是狂归狂,别狂到肆意指斥朝政,评点当权者,否则就必然死路一条——比方说嵇康。祖逖虽然四十多了,少年时的狂态却还并没有彻底消除,所以一不小心就满嘴跑舌头,说错话了……这一旦失言,又赶紧道歉,气势立沮,就再也不可能板起面孔来斥责王导他们啦。
王导多敏的人哪,赶紧接过话头来是侃侃而谈,先把自己的难处条分缕析地又解释一遍,然后不等祖逖张嘴反驳,他就态度一软,再次伏低道歉,终于把祖逖的火气消去了七八成。最后王导就说啦,你也别住这儿了,不如到我家去吧,建邺如今真拿不出可以让你镇定徐方的物资来,但若说喂饱你这一族之人,我薄有家财,倒还能够勉强支撑一段时间。
庾亮也在旁边儿帮腔:“我亦当相助王茂弘,资供祖徐州。”
他表完态了,下面就该轮到裴该了,但是裴该一摊手:“我初到江东,实无长物,唯将所乘马献上,并请求借一擅射者为师,管他一日两……三餐也可。”
祖逖无奈之下,只得接受了王导他们的“好意”,于是命兄弟祖约收拾收拾,这就跟着进建邺城吧。庾亮依然沉着脸,两眼斜瞥着几案上那些珠宝,还想说什么,却被王导悄悄地在他胳膊上捏了一把,然后轻轻摇头,给制止了。
——又不是抢的你家、我家,甚至都不是别的官宦人家,算啦,这事儿就别再提了吧。
等到一行人离开小庄,准备乘车而归,裴该突然间靠近王导,压低声音,苦笑着说道:“本欲款待茂弘、元规,然祖徐州兄弟还则罢了,一行数十人,我实在是囊中羞涩,请不起啊……”
王导瞥他一眼,挑挑眉毛:“那还是直奔我家好了。”你不就是想让我请客吗?行啊,谁叫我家大业大,吃不垮呢……勒胡马
zj190128g
第十章 习射
裴氏自归江东,或许是水土不服的缘故,又大病了一场,不过等病好之后,气色却日益改善,面颊也逐渐丰润了起来。全本小说网,HTTPS://。.COm;这一日她早上起来,先问:“文约可归来否?”昨晚上裴该原本说是回来摆宴请客的,后来却又黄了,改成去王导家吃晚饭,直到天黑也不见回还——他是就在王导府上宿了么?
——若然还在胡营之中,裴该不回家,甚至仅仅待客不睡,裴氏也是不肯就寝的,她不放心啊。但既然已归建邺,便无须太过担忧了。
芸儿回禀说,我清晨就派人去问过了,郎君是半夜回来的,并未留宿。
裴氏点点头,她知道裴该最近一段时间往往睡得晚,起得也晚,所以先不去打搅他。正好有人来报,说大王前来躬问起居,裴氏就先临镜,整理一下仪容,然后吩咐:“请大王进来吧。”
他们所说的“大王”,自然是指的新命东海王司马裒啦,年仅十三岁,还是个小孩子。当下司马裒进来,向“祖母”磕头请安,裴氏打问了一番他的功课,然后便放他离去了。
——裴该这个“东海王傅”本是虚的,他虽然出身世家,在学术上却根本就没啥名声,司马睿不可能让他来教导自己的儿子。司马裒这趟过继,随身就带来了不少的饱学之士,什么郎中、侍郎、典书、典祠、典卫、学官令、典书丞、治书等等,组成了一套完善的辅佐班子——就目前而言,或许应该说是“教育班子”。
司马裒躬身告退,自去上学不提,且说裴氏等到日上三竿了,这才过来找裴该。东海王府和裴府比邻而居,中间更干脆打通,如同一宅两院似的,所以裴氏几乎是一迈步就到了。
早有裴仁迎上来,裴氏问他,我侄儿可起身了吗?裴仁回答说:“主公在后院习射也。”
裴氏微微一皱眉头,便即带着芸儿过去探看。只见院中只有裴该和一名短衣汉子在,且裴该也脱卸了外面的长衣、蔽膝等,并且左袒,正昂然而立在院落一侧,手端一张步弓,左手如托泰山,右手如抱婴儿——不过弦上是空的,并不见箭。
就见那名短衣汉子单手执弓,不停地在裴该身上指指点点:“身可向前略俯,然腰不可塌……左臂伸直……右肩勿耸……若开弓的姿势对了,射术便得了七八分,再搭箭习射,可事半而功倍。”
眼瞧着裴该裸肩上、脸上油光光的,估计全都是汗,他眉毛拧着,鼻子歪着,嘴巴努着,那表情要多难看有多难看。裴氏才有些担心,就听裴该问道:“不知须这般开弓,多长时辰?”那汉子随口答道:“王傅初学,不必太久,一顿饭便够了。”
看裴该的表情,差点儿就要哭出来:“我臂将折矣,一顿饭如何忍得?!”
芸儿见状、闻言,就想要迈步上前,借着禀报东海太妃到来的消息,救下裴该,但却被裴氏一扯她的袖子,给拦住了。又过少顷,就听裴该带着哭声道:“我真真的不行了……若此时松弦,可会伤着皮肉么?”
那汉子轻轻叹口气:“若松弦,皮肉不会伤,这弓可是伤了……”随即一摇头:“罢了,请王傅缓缓地收弓吧。”
裴该这才弛弦松弓,顺手搁在旁边儿的石凳上,然后双臂环绕胸前,不住地揉搓自己两膀酸痛的肌肉。裴氏这才以目示意芸儿,芸儿乃迈前两步,提高声音道:“东海王太妃来拜王傅。”
裴该闻言,赶紧转身,忙不叠地把左臂揣回到袖子里,然后才躬身施礼:“姑母前来,侄儿衣衫不整,大失礼仪,还请恕罪。”
裴氏摆摆手,说无妨。随即从怀内掏出一方绢帕来,递给芸儿,示意她去帮裴该擦汗。裴该赶紧抢过手帕来自己擦,恍惚间似乎又回到了许昌城内的马场之中,当时自己初学骑术的时候,裴氏也是这样在一旁观看,然后等自己暂歇时便让芸儿奉上手帕和热水……
“主公,喝些水吧。”不过这回端热水过来的却是裴仁。
至于那名短衣汉子,也早跟随在裴该身后,跪伏在地,裴该一手擦汗,一手接过水碗来,略略瞥他一眼,即向裴氏介绍说:“此祖士稚部曲冯铁,侄儿请来教授射术。”
“小人冯铁,拜见太妃。”
裴氏一伸手:“不必多礼,起来吧。”然后就问:“祖士稚也南渡到建邺来了么?”裴该说是——“琅琊王召他为镇东军咨祭酒。”
裴氏以目示意,命其他人全都退下,她单独走到裴该面前,低声问道:“文约怎么想起来学射了?我等在此安居正好,难道卿还有北上之意么?”
当时的士人允文允武,君子六艺中便有“射”道,但问题不是每个人都有文武双全的资质的呀,据裴氏所知,裴该从前连马都骑不大好,遑论射箭呢?而且看他今天的样子,也应该是初学……那你二十多岁怎么突然想起来练射箭了?
当初身在胡营,学骑马那是为了落跑,无奈之举,可是如今咱们跟江东住得好好的呀,你说你想继续深造算账,还能说是为了复兴裴氏的产业,想学书法、文章,能说是为了绍继先祖的志向,但你开始学射箭……你不会是想要渡江到中原去打仗吧?!
听到裴氏的问话,裴该眉毛不禁微微一蹙,双目炯炯,有如投射出炽热的火光来:“祖宗坟墓,俱在河东,岂可不顾?!”
“自有琅琊王与王茂弘等人主张,江东亦多名将……对了,祖士稚不是过江来了么?他素能将兵,又何必文约北渡?”
裴该摇一摇头,实话实说道:“据侄儿看来,江东皆是鼠辈,但谋割据,安有收复故土之念?祖士稚虽有壮志雄心,终究孤木难擎,是以侄儿欲寻机与之并肩而北,驱逐胡虏,恢复中原,救祖宗坟墓于腥膻恶臭之中!”
倘若裴该一开口就说要挽救国家、民族,或救生民于水火之中,裴氏还能再劝,这一说要拯救祖宗坟墓,裴氏就没啥话可讲了……那终究也是她娘家的祖宗坟墓啊。而且对于中国士人来说,祖宗至高至大,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