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晁赞对此事尚且懵然无知,一进入阳曲城,即命刘虎所部缴械。他本来谋划已定,自忖事不难为,可惜却忽视了地头蛇郭氏……
象郭氏这种世家大族,在县内乃至郡内都是具备极大影响力的,想当年若无郭氏相助,恐怕连刘琨都未必能够生入晋阳,进而占稳并州。虽说羯军入州后,郭氏的实力一度衰退,但郭殷很快就利用与郭敖联宗的机会,卷土重来。其实阳曲城内真正的话事人,本是郭殷,而非刘虎。
只不过刘虎有本族精兵在手,有石虎做他的靠山,郭殷才不敢明着跟他斗。偏偏刘虎铁弗丑狄,行事不依中国规矩,更不懂礼数,结果多次得罪郭殷,本人却懵然无知,觉得我跟郭先生处得还算不错……郭殷欲杀刘虎久矣!正好趁此机会,遣人于铁弗中散布刘虎遇害的消息,导致铁弗兵先期有了防备,随即就在城内与晁赞火并起来。
晁赞本非将才,所部又多疲弱,根本就不是铁弗兵的对手,直到这时候,他才终于想起了郭殷。忙向郭氏求援,郭殷即遣族内壮丁数千人相助,顺利杀散铁弗兵。然而晁赞还没高兴多久,就又被郭氏族人背后一箭,取了性命——郭氏遂据阳曲。
——————————
郭殷在占据了阳曲城之后,就匆匆驰往晋阳,与续咸、羊彝商议善后之事。有三件大事需要考量,第一,自然是派人去跟洛阳朝廷,或者长安行台联络。郭殷乃道“国家将河东、平阳划归行台扺掌,乃是将收复并州事,一以付之大司马也。则自当遣人往长安去。”
其实他心中的真实想法,与口中所言并不完全契合。此前郭殷就曾经派人暗中南下,去向刘央通传过石虎即将南侵的消息,则既然跟长安方面已经打过了交道,那又何必转而去撞洛阳的废钟呢?再者说了,晋惠帝前期,朝中用事者就是贾、郭、裴,相与联姻,互为臂助,可谓“铁三角”,那当然去跟裴氏联络,对于郭家最为有利了。
洛阳又有谁啊?祖氏?我眼中从不觑此等寒家。荀氏?若非今天子乃荀氏之甥,这个百年大家早就老了,离死也就一步而已,如今尚欲掌控朝政,岂不可笑么?
续咸、羊彝对此倒均无异议,但请郭殷千万向大司马为我等表功啊。然后是第二个重要问题,就是该怎么守备太原才好呢?
续咸既囚王续,自然从那厮嘴里把前线真实情势给审了出来,知道石虎于尧祠大败,不但损兵折将,而且粮谷被焚、牛羊多失,估计熬不了太长时间。羊彝就献计说“乃可隐秘消息,继续敷衍石虎,使其以为粮秣将至,不急于归。待其知事不妙,复还太原时,军中乏粮,即便数万大军,亦将一朝奔散,哪还有力量来攻晋阳啊?”
续咸点头道“容叔此言有理,然亦须警惕,一旦消息泄露,石虎早归,就晋阳、阳曲这数千疲兵,及郭氏丁壮,恐怕难守……”
郭殷摆手道“此事我已有筹划,不妨如此这般,必可守备晋阳,以待王师之来。”
至于第三个问题,则是怎么对付即将汹涌而来的刘曜……
郭、续二人都把目光转向羊彝,那意思此事唯容叔可解啊。羊彝对此,倒是早就有了筹划。
其实他的本意,是想暂时让刘曜来占据太原的,而非落到本地势力手中。只是自己孤身而来,身无长物,一切都只能仰仗郭殷,而听郭盛才的意思,又不愿意再换个主子——哪怕只是暂时性的——若无郭殷之助,恐怕连今日的局面都达不成,则当日羊容叔又怎么敢拂袖而去,不听郭殷之谋呢?
因此只得退一步,让本地势力拿下了晋阳和阳曲。倘若羊彝再召刘曜杀将过来,听刚才郭殷所言,于护守晋阳,已有相当把握,屠各、铁弗合兵不足万众,恐怕不能轻易夺取二城……而且如此一来,他对于晋室而言助夺太原的功劳,不就要全部泡汤了吗?
刘虎尚未授首之时,羊彝就已经开始考虑这个问题了,至此胸有成竹。当即对郭、续二人道“还请二公速速遣使北上盛乐,备言太原已归王化之事,请祁氏召回侵扰各部。而彝自当往迎刘曜,阻其逾越吕梁山——唯请搜罗府库,以珍宝赂之使去。或许刘曜还想搜集些人口,可将境内杂胡,稍稍相送于他……”
。
第四十八章、定北戎
刘央等既退石虎,急忙写成详细的奏报,遣快马驰向长安城∴中也明确指出,彭晓所造“将军炮”于守城无益且反有损害,导致城壁崩塌数尺,若非苍天护佑,恐怕平阳城早已失陷了乃先将彭晓囚禁起来,以候大都督发落。(全本小说网,https://。)
终究平阳城内,乃至整个平阳郡的最高军事负责人,都是刘央,则“将军炮”塌陷城壁,他不可能完全撇清责任,故而当战事不利的时候,是不敢将此事上报裴该知晓的。如今既然打赢了,那么这事儿就能说了,我身上那点点责任,将功而赎,自然洗清,剩余罪责,都在彭子勤头上!
其实关中军律中,对于类似情况并没有相应条文,彭晓肯定是有责任的,但责任是大是小,该当如何惩处,律条空阙,暂时只能由大都督自行决断了。但刘央深恨彭晓,故此在与欧阳根等人商议过后,即引故意损坏军事物资并且情节特别严重等条文,建议将彭子勤即于军前正法。
然而捷报尚未送达长安,裴该倒是先接到了来自上郡的消息。
且说虚除权渠率部南下侵扰安定郡,他那里才刚动身,驻在冀县的游遐就得到了消息,于是点集兵马,并召略阳、天水、南安三郡戎部,北上汇聚于平襄县城。
即以护西戎芯、秦州刺史的名义,董督三军,以吕楼为先锋,率三千骑兵先行,游子远以马步七千继之,余众数万合后,急向上郡杀去。
秦陇之间,多山谷塬地,地形非常复杂,若欲前往广袤的上郡草原,大抵有两路可通:其东路,先东逾六盘山,再沿芦水谷地而行,但那样就必须要经过安定郡的都卢、朝那两县,很可能跟虚除部迎头相撞;因此游遐便先北向,自群山中出,由附近的游牧民担任向导,循祖厉河谷而行。
芦水属于渭水水系,祖厉河则是黄河上游的支流之一,在秦州境内分为东源祖水,又名苦水,和南源厉水,又名甘水,进入凉州南境后合而为一,乃名祖厉。汉书武帝纪记载:“元鼎}五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畴,遂逾陇,登崆峒,西临祖厉河而还。”当时在其附近还设有祖厉县。
大军行二百五十里而北出祖厉,复东北向七百里,迫近了虚除本部游牧之所,大概在后世的定边县附近—了起到偷袭之效,军中向戎部商借了大量骡马,乃至骆驼,并驱膨以为食粮,千里之遥,仅仅花费了不到十天的时间。
魏将夏侯渊生时,军中有谣语说:“典军芯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可见在各方面条件允可的前提下,军伍日行百里,并非不可思议之事——晋里一百,也不过后世四十公里而已。何况游遐所部除了关中精锐,就是西戎杂胡,跑起马来,速度那是相当快的。
虚除权渠奋战半生,先后吞并了周边很多小部族,导致其本部人侗盛,达到二十万之众,那么对于几乎全民皆兵的游牧民族来说,能够拉出去打仗的少说也得七八万。这回他就是将兵半数,并其他一些依附部族,五万游骑分道南下,先后侵扰朝那、都卢、乌氏等县,甚至直下安定郡治临泾。然而晋人早有准备,坚壁清野以待,戎狄野无所掠,复攻坚城不下,只能以战马踩踏田地泄愤,或者薅了未熟之麦,晒作马草罢了。
尚留半数冻护卫老巢,留其子伊余镇守。
因为对于南下侵扰晋土之事,伊余本身是不赞成的。他曾在刘曜军中为质多年,恨刘曜入骨,好不容易打听到刘曜退缩于美稷,就劝说其父前往攻伐,以报昔日之仇。然而权渠说了:“此去美稷,固然草原旷漠,方便跑马,终究有六七百里之遥,且刘曜丧败不久,有何可抢啊?不如南下,三百里即入晋土,乡间多有可搜掠者”
伊余撇嘴道:“阿爷之言,不尽不实!我知石虎遣人来,奉献珍宝,请阿爷为他骚扰晋土,然而我等既受晋封,又岂能贪图些许宝物,便背弃誓约哪?”
权渠曳叹道:“汝杏唯知冲杀,却无智谋。如今天下,刘汉名存实亡,唯有晋赵争雄。赵势续晋势大,则我若助晋,未必有所得,唯相助石赵,才能获阮大利益∫裴大司马使其兵北出,入我上郡境内,建高奴县,实有徐徐压逼之势,则一旦石赵败亡,或者仅仅丢失了并州,关中晋军必将随便找个借口,便即大举而北,来谋我父子——中国人的本性如此,难道我见得还少么?
“唯有相助石赵,使双方尽量维持均势,我等于此所谓的上郡内,才能太平安稳。当然了,事亦不可做绝,不能使裴大司马宁可暂弃晋阳石虎,也要来攻伐我家。故此我不东向高奴,不克城邑,唯于野外抄掠,既可以调动晋人,又能使其乏食,乃不能遽发大军去攻石虎u若晋人责问,便说是盗贼所为,希望可允我逾界讨贼”
因为伊余不赞成出兵,所以权渠就把他给留下了。伊余深感郁闷,又恐怕父亲此举,是有不信任自己的意思——要命了,他又不是只有我一个儿子,老家伙不会起了废立之心了吧?!
烦闷之下,每日饮酒大醉。这天才刚醒过来,便得传报,说有戎部自西方而来,已经连端了两个依附绣,渐渐逼近本部了!
伊余闻报大惊,急忙登城眺望——说是城,其实不过一个土斡罢了——果见无数骑兵杀来,很快便即逼城建垒。伊余遣人探问:你们究竟是谁啊,打哪儿来,所欲何为啊?时候不大,得到回报说:“护西戎芯、秦州刺史特率境内戎部十七,合兵十万,来讨我南侵之罪!”
随即奉上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