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勒胡马-第2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迄今为止,偌大一个江南地区,即便不算动乱方息的交广,也有四州之地,就全是口头承诺,实际没往江北运过一粒米粮。空放了几百条粮船,还是裴该通过司马裒临时去求来的。

    其次,此时的河南已与十年前不同,胡骑蹂躏过后,城邑大多残破,百姓纷纷逃亡,户口比起全盛之时,十不存二三。更要命的是胡汉政权也没有在河南地区恢复起足够的统治力来,往往巨城大邑的守兵和存粮,还没有附近坞堡来得多……

    祖逖是北伐心切,裴该是兜里有钱,所以没多跟建康计较——你也计较不起来——便即仓促发兵北上了。裴该这一路上花费了很大的心思,到处建造堡垒,封锁道路,连通城邑,征集民夫,又以船运来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工本,即便如此,还是被陈川瞅冷子给劫了一票。至于祖逖,原本粮秣就不充足,现向徐州讨要的,还被陆晔、戴渊给克扣了一半儿。

    出征之前,裴该仔细计算过粮秣存量,预计豫州发兵三万,徐州发兵两万,一直杀到河南,可以支撑四五个月的时间,徐州不至于伤筋动骨。也就是说,能够打到明年开春。但是那么多粮草他当然不可能全都背在身上,除非动用超过兵马十倍以上的民夫,而且用人越多,粮秣消耗也越快——民夫也要吃饭啊!故而才有了保障粮道一说,随时维持军中一月所须之粮就足够了。目前粮道还算畅通,再加上沿途搜掠所得——主要是在阴沟水畔夺取了刘乂的军粮——虽然数量不多,稍有小补,他这儿补给暂时是没有问题的。

    祖逖方面,明显就要捉襟见肘得多啦。

    裴该低声问祖逖:“豫州军中,尚得几日存粮?”

    祖逖叹了口气:“不足半月矣——且自轘辕、延寿、缑氏等搜集了一些,否则怕是十日后便将粮尽!是以我才欲急攻偃师,料其城中,粮秣必丰。”

    看今天开城杀出来的胡兵,起码得有四五万,他们所食用的不会仅仅是偃师的存粮,必然还有刘粲、呼延晏随队粮车的输入,怎么着也能够吃一两个月的。若能取下偃师,豫州方面的粮食问题肯定就暂时解决啦。

    裴该想了一想,回复道:“我军粮道尚通,今搜周边散民之粮,可支两月,自当分些与祖君……”他多少夸大了一些,以安祖逖之心——“平县、河南、谷城等处,料还可有小补,我当围困偃师,遣别军前往攻取。

    “前闻祖君将所俘胡兵,送往睢阳献俘,可遣百战老卒押运,趁机向陆、戴二贼讨要粮秣,或彼见势胆怯,不敢不与……”

    说到这里,嘴角略略上撇:“今朝廷虽未授节,但为了北伐大业,说不得要杀一二人立威,但不知祖君可肯下此决断否?”

    祖逖沉吟不语。

    裴该低声道:“可遣无名下将前往,假称军中乏粮,士卒都将饿死,若彼等再不与,军士便即鼓噪起来,占据睢阳,开仓搬运。只要不伤及东海大王,料亦无妨,事后戮其为首者以谢建康可也。”

    祖逖闻言,略略吃了一惊,瞥一眼裴该:“数番征伐,文约已与往日不同,权谋之心日重,而杀戮之意日甚矣——且容我再仔细思量吧。”

    裴该也不好催逼过甚,就此不提粮秣,转换了话题:“至于天子……刘粲西去,是否为封堵天子东狝,尚不知也……”

    祖逖摆摆手:“大战之后,都须整顿,便欲攻偃师,也不急于在此一二日。文约且稍待,看小儿是否有信传来,再做区处吧。”

    ——————————

    关于刘粲的消息,他们第二天就得到了传报——祖涣从弘农郡的黾池附近送信回来,通知两事:一是上万胡军已自浢津、茅津仓促北渡,前往河东,不知究竟是何用意;二是潼关、华阴方面,似有胡军驻扎,不再是晋家土地了……

    接到消息后,裴该和祖逖两人大眼瞪小眼,谁都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何事。最后还是祖士稚尝试还原真相,他说:“刘粲弃偃师而亲率精锐北归,必乃国中有事。或河东不稳,或……刘越石有南下平阳之意?”

    裴该皱眉道:“吾闻拓跋西进,助王彭祖攻伐辽西段氏,计点时日,不当即归……”他当然知道拓跋鲜卑这仗打不赢,但这就不便于向祖逖吐露啦,远隔千山万水,在信息不明的前提下,还能一语中的,这妖人气息未免也太浓厚了——“以刘越石之力,可能威胁平阳否?若平阳空虚,不能当越石之锋,刘粲月前便不当率军南下,来御我等。”

    “难道说……”祖逖突然间双眉一挑,猜测道,“我闻刘聪近年来沉溺于酒色之中,身体日虚,彼若亡故,刘粲为夺储位,必然急归!”

    裴该实在记不清刘聪是哪一年死的了,但理论上……总得刘曜先攻下长安,俘虏了司马邺,然后刘聪玩儿死司马邺以后才挂吧?这连杀二帝的成就还没达成,他怎么就能死呢?当下摆摆手:“此亦不可知也。今但知二事:一,刘粲远飏,月内恐难归河南;二,天子并未东狩……或是刘粲归去时,恐我等与天子相应和,乃遣军攻取华阴而守,封堵天子东出之途。”

    祖逖双眼一亮:“既如此,我等乃可放心攻打偃师了!”

    此前晋军团团围住了偃师四门,但暂时还并未下决心攻打。这一日早些时候,裴该特遣陆衍率兵前去攻打平县,却为刘雅严密防守,仓促难下;另方面,祖逖派兵去打洛阳西面的河南、谷城两县,倒是顺利攻取,随即将府库搜罗一空,搬运回来不少的粮草。

    偃师城东大战后的第五日,也是得到刘粲北归消息后的第四日,晋军开始谋划攻城。翌日一早,裴该就把造好的九具云梯全都推上去了,然而不到一个时辰尽被焚毁,士卒也折损了一百多。豫州军方面,相比徐州军缺乏攻城器械,只是造了一具攻城椎——比刘勋在成皋城下所用要大得多——但也未能顺利破门。

    这第一日的攻势,晋军并没有投入全力。战后裴、祖二人商议,都感觉城内胡兵虽然才经丧败,士气低落,但终究人数还有不少,加上刘敷等将指挥得当,看起来不是那么容易攻取的。而且分散攻城,对于晋军来说,也深感人力不足。

    祖逖说了:“我等当集兵一处,拼死猛攻,始可破城。”

    裴该苦笑道:“如此,不知当伤损多少人马?”他实在不想硬攻偃师,徒伤士卒,但粮食压力摆在那里,就算他能够扛得住,眼瞧着祖逖也扛不下去了——他不可能一直支援豫州军啊,支援得多了,徐州军粮食都要不够吃啦——只得背着双手,绕室良久,然后问祖逖:“祖君可待我十日否?”

    祖逖说十天我倒是还等得起,但你要十天做啥?

    裴该答道:“一则,我欲将成皋等地的守卒陆续调来,以增攻城之力;其二,我所造云梯,今日尽毁,乃须重制,且将更造攻具,先利其器,方能善其事——予我十日,攻克偃师,便有成算。”

    等到辞别了祖逖,裴该返回自家大帐,就命人把徐渝给叫了过来。徐渝事先做足了功课,揣着两张纸来见裴该,打算等使君问起,就详细禀报如今的工匠数量、物资储备和建造速度,还想要多少云梯,您说吧,只要给够时间和工料,我都能够按时按质地完成。哦对了,云梯上几个部件还需要加固、加强,也需要使君先点头,我才好回去改良。

    谁想裴该见了徐渝,第一句话就问他:“卿知何谓标准?”

    徐渝愣了一下,便即回答道:“立杆为标,勒绳为准,是为标准。”

    “卿造车乘、攻具,可有标准乎?”

    “自当有其标准。”

    裴该摇摇头:“据某看来,远远不足……”

 第四十七章、新攻具

    裴该对徐渝说:“吾闻秦代制兵,器勒工名,且标准甚严。(全本小说网,https://。)即以弩机论,所须部件不下二十,若伤损其一,可及时拆卸别弩相同部件替换之,不废其用……”

    裴该所说的“器勒工名”,就是始见于《吕氏春秋》的“物勒工名”,即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以考其诚”,便于就产品质量问题落实责任人。而至于“标准甚严”,乃至同种弩机的部件都可相互替换,就不是古书上的记载啦,而是后世对于出土秦代文物,尤其是兵器进行研究后,所得出的结论。

    由此可知,秦之所以能够兼并六国,不仅仅是靠着士卒勇猛,“捐甲徒裎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还有着强大的军事工业为支撑——标准化生产、严格责任体系,这样制作出来的武器有可能不精良吗?据说,这都是秦墨的功劳。

    其实再往前,《周礼·考工记》中就记载着青铜冶炼配方和三十项生产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要求,古人对于标准化生产的好处早就有所了解。但问题知易行难,当时还并没有大工业产生,基本上都是家庭式小手工作坊,工匠们都是世代相继,口耳传承,做出合格的产品来全靠经验,对于具体参数的认知非常模糊——工匠大多都不识字,怎么可能一板一眼按照规范流程来做?所以只有秦这种强力政府、严密体系下,才可能形成能够标准化作业的国家级工场。

    此后历代政府,比之秦的严谨结构有所退步,对于标准化生产的认识也就仅仅停留在纸面上了,即便“物勒工名”都未必能够全然做到,遑论乱世之中,徐州只是一个新建不久的地方势力呢?

    裴该初始对这个问题并没有怎么关注,虽然聚集了徐州各地的工匠,归拢在一起统一为州府生产兵器、农具,以及大到房屋、车辆,小到器皿、首饰等各类制品,但基本上还属于工匠们各干的,只是很多小作坊的聚合体,说不上是工场——原因也很简单,裴使君事儿忙,压根儿管不过来啊。

    直到徐子垠入幕,情况才略有改观,但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