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勒胡马-第1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熊远闻言,微微一愕,随即质问道:“我只问,使君是确有恢复之志呢,还是只求在淮南安治产业?”

    裴该伸手朝上一指,声音洪亮地道:“苍在上,中流之誓,无日敢忘!”

    熊孝文站起身来,朝着裴该深深一揖:“倘若使君此言,出于志诚,则熊某愿为驱策——然而江左传言,使君北渡,不过为当权者所排斥,复为祖君所挟制而已,故此才止步于淮南,此前祖君西征,使君诸多托词,坚不肯从。复又勒索地方,为自家治产业,还取徐州之铜铸‘吉钱’,云:‘王氏不容我,我在淮左,异日必富过江左,即石季伦(石崇)亦无可比拟也……’”

    裴该一翻白眼,心我哪儿过那种话了?就听卞壸插嘴道:“使君屯粮铸钱,都为守牧徐州,为祖君后援,非为自家置产业。卞某久在使君左右,自能明其心志,熊君休要听信乡野间的妄言啊。”

    裴该一摆手:“不是乡野间言,恐是王……庾元规谮我!”

    自从北渡以来,裴该跟江东的联络就没有中断过,不仅仅与裴氏几乎每个月都会通一回消息,而且跟向来相熟的比方卫氏、柳氏、杜氏,以及值得恭维的琅琊王氏诸人,乃至江东几大豪门,也都有书信往来,江南发生什么大事,朝野间如何评价自己,相关情报搜集了不少。他知道有很多人猜忌自己、嫉妒自己,不过对于执政的王氏来,既然他已经大致摆平了王导,又多次向王敦上贡,相对不和谐的声音要少一些;只有庾亮和刁协那俩货,始终都在王导面前自己坏话,建议把自己召回建康去,当尊佛爷给供起来。

    无论庾元规还是刁玄亮,将来都会成为一国执政,目前能量却还不足,所以他们暂且服不了王导,再加上有王敦帮忙扛着,就算王导也不便刚愎自为。所以裴该不便直接指责琅琊王氏,就把矛头指向了庾亮。

    反正那家伙冷口冷面,除了王导外,江东也没几个人真心喜欢他。

    就听熊远质疑道:“庾元规虽忌刻了一些,却并非诳言谮人的人……”

    裴该冷笑道:“庾元规之志,只在江左,便一粒粮流至江北,都如同剜他心头肉一般。彼本无恢复之志,因循苟且,不过乡愿而已!”其实他这评价对庾亮并不公平,但问题人比人气死人,哪怕庾亮真有匡复社稷的宏图大志,具体做出事来,你怎么跟祖逖比?你甚至没法跟我比,好歹我还过了江了!

    “我不信彼等在江左,就从未过祖君的坏话?”

    熊远仍然杵在那里,却问:“既然如此,使君为何不肯居于徐州,而要止步于淮阴不前?”

    裴该撇一撇嘴:“我非止是徐州刺史,亦为青徐都督,所部万众……”其实就算加上屯垦兵都没有那么多,除非把可以临时动员起来的四郡国地方武装全都算上,那估计两三万都有了,只是这么显得威风一点儿啊,若我“所部数千之众”,会觉得很没有底气吧——“此前在广陵安抚百姓、收拾流民、巩固城防、开垦荒田,有了经年之储,始能进取临淮、下邳、彭城三郡国。而今三郡国民生未复,收获仅可自给,城池毁败,道路失修,如何供应大军屯驻?我若往彭城去,难道要从广陵千里迢迢运粮资供吗?恐怕一斛谷,要有六斗消耗于途中……”

    其实裴该这不是真心话,他手底下胜兵也就那四个营、两千人,彭城郡勉强也还供应得起,就算从淮阴运粮过去,也用不着消耗六成之多。关键他当初是以镇守淮南为名,才得以渡江北上的,这领着兵跑远了去转一圈,打打草谷尤有可,真要是直接驻扎在淮北,王导他们不会起疑心吗?裴该目前可还没有跟江东正面对扛的实力哪。

    所以现编了一套理由,来堵熊远那张嘴。随即裴该故作慷慨激昂状,大声道:“若卿等能恢复治下生产,使足大军所用,我即刻北上,直指青州,饮马黄河,岂止徙居于彭城呢?!”

    发言豪言壮语,他瞥一眼跟旁边儿一直眼观鼻,鼻观心,不肯话的陶侃:“陶公以为然否?”

    陶侃拱拱手:“不敢称公。”转过头去对熊远:“我等既至徐州,当受裴使君之命,使君什么,那便是什么,臣下不可妄言君之非也。”

    裴该心你这是什么屁话啊,不肯帮腔也就罢了,皮里阳秋的,这是在嘲讽我吗?!

    熊孝文瞧瞧陶侃,又再看看裴该,突然间仰起头,放声大笑起来:“哈哈哈哈~~堂堂陶士行,竟然颓唐至此,则建康之事,亦不必多言也。”着话双膝一曲,重新坐了下来。

    裴该心你什么意思啊,我了老半了,你究竟是信我还是不信我?其实你信不信的都无关紧要,我都还不知道你是何许人也,本来没必要费唾沫星子来为自己辩白,只是瞧你那德性,仿佛后世络上的键盘侠一般,嘴里得大义凛然,其实没啥本事,我瞧着就来气,不由得才多白扯了几句……

    心里话,倘若这个姓熊的不是跟陶侃一起来的,我不清楚他们两人究竟是什么关系,我就直接把他给打出去了——让建康换个人过来!

    “熊相还要我向祖君推荐卿么?”

    熊远轻轻摇头:“仆意先往彭城,守境牧民,以观使君真意——还望使君毋忘今日所言。”饶你得花乱缀,我终究不能光听你的话,还要看你的实际行动才成啊。

    裴该不禁气结,当即就打算送客。卞壸瞧着气氛不对,赶紧开口打圆场:“二位远来,未必熟悉徐州之事,若有疑问,卞某可为解……”

    裴该一摆手:“耳闻不如目见,多何益?”明显刺儿了熊远一句——“二位但至任所,自能明了辖下之事。但不知下车伊始,打算做些什么哪?请教,若要理民,何者为先?”

    熊远大声回答道:“当使民知礼仪!”

    裴该心这就是书呆子的浑话!不去理他,只注目于陶侃。陶士行想了一想,回复道:“使民当以时……”勒胡马

    zj190128g

 第十二章 喷子

    裴该问陶侃,打算如何着手,治理下邳国,陶侃答道:“使民当以时。(全本小说网,https://。)”裴该笑一笑:“这也是老生常谈了,卿能得具体一些么?”

    陶侃抬起眼来,略略瞥了瞥裴该,这才缓缓道:“百姓本无所欲,不过饱暖二字而已。因此政事不可繁冗,使百姓无所适从,劳役不可轻举,使百姓疲于奔命。要督课农桑,使军民勤于稼穑,自然家给人足。官府当在秋熟之际多储米粮,若有饥荒,则减价粜卖,百姓终年衣食无忧,自然心向官家,然后才可引导之,使知礼仪……”

    “倘若有盗贼播乱,或者敌军来袭,又如何应对?”

    “有文事,自当有武备。兵不须多,要在精锐,民间丁壮,亦可在农闲时整训之。民既有产业,得衣食,自然不会成为盗贼。若敌军来袭,则逆之于险要之处,使其不得入境,而百姓害怕衣食为敌所劫,自然也乐输米粮,甚至敢于执械从军。就目下来看,下邳国周边并无什么强敌,些许流寇,侃也不放在心上,但使积聚两三载,自可无忧。”

    到这里,陶侃转过头去望向熊远:“倒是孝文的彭城国境内,有铜、铁之利,恐怕有贼人觊觎,使君当在彼处驻扎一支兵马,以保护之。”

    裴该瞥一眼熊远,那意思:你听听人家是怎么的?虽然没有太多新鲜货,终究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哪象你啊,就一句“当使民知礼仪”,根本是腐儒之言嘛。

    他对熊远熊孝文的第一印象非常糟糕,总觉得这就是一个眼高手低,光会大道理却不干实事儿的废物官僚,不定还是一喷子。也不知道是他在江东喷了王家、庾家或者刁家、刘家什么人,所以才被发配来江北的呢,还是建康池,容不下他这只大王八了?

    很明显,他们把陶侃扔过来,是因为那家伙可能威胁到侨客的利益,置之江北,就跟原本历史让扔去广州一样,跟发配没什么区别。而至于扔熊远过来,必然不会是同样的理由……

    不过也无所谓啦,反正他要去彭城国上任,而自己则留在淮阴,从此只有公文往来,一年都未必有机会见上一面。正如陶侃所,彭城那儿有铜、铁之利,极为珍贵,也肯定会招人觊觎,裴该事先已经派刘夜堂率“厉风营”在附近驻守了,而且一旦遇警,还能够瞬间召集起三四千人的地方武装来。有这么一支兵马在徐州城附近,熊远还能办成什么事吗?即便想把事情搞砸也很困难。

    不过他琢磨着,等会儿还是写信给裴氏,请她调查一下这个熊孝文的来历,以及为什么会派此人来就任彭城内史呢?

    且听完陶侃的“施政演”,裴该就问了:“我但知陶君为将,屡破贼匪,江左无人可敌,但不知陶君从前可曾管理过民事么?”貌似根据史书记载,陶侃后来在荆州,治理得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百姓安居乐业,但不知道那是后来练出来的呢,还是现在就有这本事了?

    陶侃点点头:“曾任武冈令、江夏太守,但在任都未及一年。”

    “好,”裴该点点头,“那我便将下邳国托付给陶君了,期以三年,陶君不但要使百姓得温饱、知礼仪,还须训练一支强兵出来,以便守备徐方,甚至于北进中原可能办得到么?”

    陶侃轻轻叹一口气:“我勉力为之。”

    裴该又问熊远:“熊相如何,从前可曾理过民事么?”

    熊孝文回答:“曾为豫章主簿、功曹,后领武昌太守,但未能到任。”

    裴该嘴角一撇,微微而笑:“那我便拭目以待,熊相如何使彭城百姓知晓礼仪了。”

    东海王妃裴氏从某种意义上来,是裴该留在江东的情报头子虽然不大称职她利用自己尊贵的身份,自然可以接触到建康城上流社会的每一分子,不管是北伧还是南貉。不过裴氏日常接触最多的,自然是各家贵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