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吃喝温饱全然不成问题后,多子多福可不就成了天下百姓所必然的选择。
陆家王朝最先稳定下的齐鲁,至今也不过前后三十年而已,两代人且不足,整个天下人口增长过半,谁个能小觑了中国人的繁衍能力?
玉米还有待培育,可红薯、土豆等作物在国内已经相当普及。当然,现如今的陆齐王朝还没多少人家每日都以红薯、土豆度日,但如此高产的粮食作物,那是帝国根基的一大保障。
看历史上的明清两朝,明末时候人口鼎盛时也就1。5/6亿人口。明末清初,社会动荡,中国的人口再急速下降,顺治年间可说是跌到了谷底。可之后呢,历经了吃糠喝稀的“康乾盛世”后,清朝人口的增长是呈现斜线上升。后世有数据统计,康熙末期,清朝人口约为8千万。到雍正朝,因为废了人头税,中国人口暴增到1。2亿;乾隆中期,中国人口首次突破2亿;到乾隆末期,白莲教大起义之前,中国人口首次突破3亿。
从康麻子末期到败家子末期,前后百年且不到,人口就已经暴增近三倍!这种几何倍数的增长,在数千年的中国人口史上从未出现过,甚至在世界人口史上也是一个奇迹。
原因是什么?废除人头税的作用是必须正视的,但红薯土豆玉米这些高产的粗粮也很关键!
现在的陆齐也已经废除了人头税,这事儿在陆齐鼎立之初还没做到,但在洪武十五年的时候,飘荡在中国上空一千多年的人头税就彻底不见了。
而且就算不废除人头税,陆齐朝的人头税又不重,对比百姓们的收入更是不值一提。这种情况下对人口的繁衍增长又有多大的阻碍作用呢?
说起这个,那且都还没有早期的移民局更有威慑力。但因为早前的溺婴重启事件,李光、张孝纯等一些大人物吃瘪的同时,后者的具体规定也有了新的改变。
倒不是说对未成年人一概不计入统计数据,而是有个限制,每户四个未成年儿女之后,贫困收入才会有相应比例的提升。
这不是陆皇帝博爱仁慈,担心帝国的下一代人生活在一个较贫困的环境下,得不到好的发展,毕竟在他前世,老家的老一辈人里,兄弟姐妹六七个、七八个的可不在少数。便是父母挣得不少,那么多张嘴下去吃喝,那也肯定会影响到生活水平的。有的人只读了两年书就辍学了,有的什么都没读书的机会……
陆谦他这般做纯粹是为了刺激人么。逼着你一切向钱看齐!然事实表明,这样做可以很大程度的激发百姓们的劳动积极性和财富创造能力。
早前中原地方上的作坊工厂内就有不少未成年的学徒工,在还根本无法做到教育普及的情况下,各个家庭中肯定会一些半大不小的娃子没个正事。与其让他们胡乱晃荡,还是把他们送进厂子里早一步体验到成年人世界的残酷的为妙。
而要问当爹妈的为甚要把孩子送进工厂,很简单的一个事,只要不是心大的父母,那就肯定会为孩子长大后的事操心。不把人送去能赚钱的地方,一味的劝在家里,等到成年时候上了统计名单,可是要拖全家后腿的。没人原因有吃有喝的情况下被迁移到万里之外不是?
略过这话题,再把目光转向人口上来。
陆谦夺天下可没有打破葫芦弄烂瓢,把整个天下都打的元气大伤。赵宋的根基几乎是没伤筋动骨的就被他拿下了。而这般一来,在保留了赵宋王朝的家底基础上,发展较之满清更迅速更优越的陆齐朝,在这个世纪结束的时候,人口即便无法入历史上的满清那样达到三个亿,那也没道理少上一大截的。
征服了大片的土地,日后的几十年里,还不知道会同化多少人呢。这也是人口不是?
而当中国的人口达到三个亿的时候,那整个世界【欧亚大陆】可不就属于中国了?
要知道,现在的神罗才八百万人,拜占庭一千万,法国五百万可能都不到,再算上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呆利、西班牙,以及北欧、东欧,整体人数也就是四千万左右。而至于天方,战争之前的塞尔柱人和法蒂玛人,绑在一块也才两千万多些……
所以啊,都不用分什么你你我我,大家绑在一块就都是个小弟弟。
因为照着陆齐征服世界的统治模式,白种人真很难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爆种。接下的半个世纪里头,等待他们的只有无休止的战争。
战争,战争,还是战争。
再加上一神教的黑暗统治……
如此,等到了下个世纪,整个欧亚大陆,那时恐怕除了印度很难被染黄外,其他的就都不成问题了。然后,整个世界也都不成问题了。
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移民
(全本小说网,HTTPS://。)
历史的车轮缓缓向前,新的一年很快就已经来临。//全本小说网,HTTPS://。)//去岁的贫困人口普查中,大批被收割的‘人头’已经纷纷聚集到了长安。
就如历史上的长安城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东端一样,现在时候,这里也是大批西迁百姓们的。
全国各地——主要是长江以北各省的‘贫民’,长江以南各省的百姓【金陵移民被一分两半】都乘船了,乘船到天方,然后陆行抵到安国【陆皖】和洛国【陆豫】。而长江以北各行省的贫民则只能依赖马车了。他们一个个拖家带口的,万里尚且要多的长远距离,没有马车代步如何能行?
在过去的时间里,各行省百姓就以乡镇为单位,州县为集群,前后耗时数月时间,一批批流水一样的经过长安城外的这片营地。
现在,齐鲁行省的移民也终于抵到。时间都已经到了四月份,也不知道今年他们会在那里过冬。
营地内一片马嘶人沸。
刘大海早已经认命了。在认识到此次真无法脱逃之后,他就以最快的速度将家产处理了掉,然后购买了一辆双马的四轮大马车,用以装载必要的生活用品和自己的老婆孩子。
但是他对于将来还是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划。要知道,此次被陆皇帝册封在西端的四藩国,除了意在小亚细亚的安国【陆皖】和北高加索地区、南俄草原为主的洛国【陆豫】外,还有与吴王陆越平分罗斯及西钦察草原西端地区的沐王陆云。
刘大海现在要面临的并不是选择吴王和沐王的问题,这点上他是没有选择权的。他很倒霉的被分配到了吴王的地盘,所拥有的选择权就在十二郡四十县中选择一个落脚点。
吴国一共十二郡一府五十县,如刘大海这种多年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人物,是没资格落脚新安【基辅】府所属十县的。
长安城外的安置营地内,一面面告示墙上贴满了大字报,对挤在这里的移民们来说,每一份大字报都是一根“救命稻草”,是一扇通向新生活的大门。
而且在大字报的下方,出示人还都留下了‘地址’。就在安置营地内,一条被栅栏隔离出的小区域,十字道路将整个区域分成四块,每块都又是一个被十字小道分割的四方形。这里每一条街巷两侧,都立满了小帐,操着各式口音的人在高声吆喝着,活像是后世吆喝大减价大甩卖的一样。
小帐内的布置非常简陋,只有一面大黑板,几排简陋的小板凳,黑板前还有有一张书桌,上面堆着叠叠广告。其他的就再没有什么了。
但没到移民们路过的时候,这些小帐子里就总会堆满挤满一个个面带慌张茫然的移民。他们就个各藩国下属安置局宣政处的人。
每个小帐子对应的就是一个地方,它可能是一个郡,也可能是一个国家,更可能是一个县。
桌上放得一叠叠广告就是对各自所属区域的介绍。
“戎郡,戎郡,千亩良田等着你,吴国境内待遇最是丰厚之地啊。诚召身家清白,健康有力之男女!人分一千亩良田,无论男女老幼!最高贷款可达百元,大家都来戎郡啊……”
“雅郡地处吴国东南端,气候适宜,远离西夷。要田地的有田地,要放牧的有草场,手艺人可凭等级证书获得更高贷款!无论是外在环境,还是内在因素,都是大家安家置业的上上之选!”
“只要踏实有力气,资郡铜矿等着你!埋头干上三五年,丰衣足食一辈子啊!来资郡啦都来资郡!”
这还只是郡一级的呐喊,具体到县一级,那就更繁多了。
让刘大海是看的眼花缭乱,听得心绪如麻。
但他到底是读过书,平日里也留心报纸上的消息,知道这向外移民最重要的就是三点。第一,局势是否安全;第二待遇如何;第三发展前景又怎样?
吴国处在最西端,距离中原何止万里之遥,边上又有一个个敌国未除,何止一个危险啊。刘大海在得知自己被分到了吴国之后,可是自哀自叹好一阵子的。要是由他的心意来,他才不会去吴国,边上的日本就是个好去处。要金矿有金矿,要银矿有银矿,何苦万里迢迢的跑去吴国?可这是由不得他啊。
“资郡……不行,矿场太累太危险,贷款也少。”他现在的余钱可不多,正愁没人给他压上债务呢?
“雅郡……也不好。”太杂了,那里不仅土人多,还有大批关外的蛮子。
“戎郡……,那待遇可真高。人均千亩良田……”他们一家五口人,那就是五千亩了,整五十顷啊。可哪里太危险了……
刘大海患上了选择困难症,在外头飘了整整一天还没有个决定。带着落日的余晖回到住处,就看妻子已经把晚饭领了回来。两个大些的孩子已经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而剩下的小不点依在母亲的怀中,一点点被喂着鸡蛋。
对于这些个移民,陆齐的待遇可是很好地。十二岁以下的孩子,每日两个鸡蛋或是二块肉,咸肉、咸鱼都算;而十六岁以下的孩子,每日一个鸡蛋或一块咸肉,这都是必须要保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