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霍光让人去调查,又把伍伍叫来询问。
伍全前一天上折子,霍光第二天便派人叫他,他估摸着是风箱的事,来的时候带齐了人和物。行礼毕,还没坐下,霍光开口便问起风箱。
伍全立即让人抬了风箱进来给霍光看。
霍光起身走到风箱旁边,看得很仔细,还动手试拉了几下,感觉到有风从另一侧出来,叫过不语,让他拉,自己到另一侧,把手掌放在出风口。
不语的力道岂是霍光能比的?稍微用力,霍光便觉劲风扑面。
伍全见霍光这么认真,想过去接替不语拉把手,不语摇了摇头,表示不用。
“如果炼铁的时候使这个,是什么情况?”霍光试了一会,示意不语停下,抬头问伍全。
伍全忙道:“匠人在门外候着,大将军要叫他们进来吗?”
难道要在院子里炼铁不成?
霍光看了不语一眼,不语点头,转身出去,霍光坐回去继续批奏折。伍全不知他是什么意思,又没让自己退出去,只好双手放在膝上,正襟危坐。
过了小半个时辰,不语进来,低声禀道:“都准备好了。”
霍光这才放下手里的朱笔,站了起来。
伍全忙跟着站起来。
“走吧,看看去。”霍光说着,当先而行。
伍全带来的铁匠和一切用具都安放在后院,铁匠惶恐不安地搓着手,见一群人呼啦啦走来,忙低头跪下。
霍光温声道:“你是铁匠?”
铁匠忙道:“是。”
霍光道:“你用这风箱,演示一遍给我看。”
铁匠答应了,爬起来,到炉火旁,和徒弟忙活起来。
有了风箱,炉子的温度高了一倍不止,霍光等人站得远远的,热浪还直往身上脸上扑,只好往后退,直退到院子门口,才感觉好些。
铁匠挥汗如雨,铁锤如疾风般敲打在铁块上,不到半个时辰,一块铁块就炼好了,成色确实比普通的铁块要好。
霍光摩挲铁块几息,交给不语,转身走了。
程墨像往常一样回府,刚要进府,门房那边跑出来一个圆脸少年,叫了声:“东家”,快步过来,道:“霍大将军叫小的过去,想盘下我们的店。”
说是盘,不过是给一点银子,全盘接手。
程墨知道什么东西一旦跟战略物资扯上关系,便不能以常理度之,点头道:“我知道了,我叫人去办手续,你明天回宜安居吧。”
伙计本来就是从宜安居叫过来的,办完事,自然要回宜安居去。
伍全的奏折摆在刘询面前,后面附上霍光用朱笔批的处理意见,刘询看了,道:“就依大将军。”
你把什么都做好了,才来告诉我,我不答应行吗?刘询心里有些不爽,脸上却跟平常没什么不同。
霍光又指导道:“像这样的新生事物,必须亲自验证了,确信其事,才能做决定。”
刘询应了,道:“多谢大将军指教。”
待霍光说完公务离去,程墨过来,刘询便向他抱怨:“不过一个小小风箱,也有这么多话说。”
把那份奏折递给他看。
程墨细细看了,笑道:“既可以炼成精铁,自然应该重视,大将军做得没错。只是禁止民间使用,却有些过了。”
为了防止这种新技术流入匈奴以及周边国家,霍光指示,民间不准销售、使用风箱,可是老百姓犁田耕种的农具,却离不了铁产品。
不过,这些东西对铁的质量要求不高,普通的铁就能使用了。
刘询又在几案上翻了一下,抽出一份奏折给程墨看,道:“匈奴又侵边了,到这地步,还不安份。”
程墨打开一看,边关急报,不过烧掠的规模比较小。
“今冬北方大雪了吗?”程墨回忆一下,京城天气正常,也没听说匈奴那边遭灾啊,不过掠夺是他们的本性,天气好时,掠夺的规模小些,遭了灾的年份,却是大规模掠夺甚至整个部族南下。
匈奴不会耕种,物资又少,掠夺是天性,他们不侵扰吴朝边境,也侵犯别的国家,总之,他是一个恶邻居,家里没吃的,就会想办法从邻居们家中抢点。
武帝把匈奴驱赶到漠北之后,他们已不复当年气焰,可这掠夺的天性却是改不了。
霍光现在的对匈政策,还是以和亲为主,不过性质却与文帝景帝之时的和亲不同。这时的和亲,有天朝上同恩赏安抚小国的意思,和亲的也不会是公主,或是宗族中犯事的女子,或是宫中的宫中,封个公主的封号,送去和亲。
对这项国策,程墨并没有多说什么,穿过来两三年,也没见藩国朝贡或是公主和亲。现在看奏折,只是下意识觉得,难道匈奴又没有吃的?
刘询道:“自先帝行与民生息之仁政以后,匈奴越发昌狂了。”
武帝把匈奴打得落荒而逃,名留青史,可积了三代的财富也在三十年的战斗中消耗贻尽。昭帝继位,霍光等人辅政,颁布多项利民措施,与民生息,要不然不知始皇帝二世而亡的旧事会不会重演。
当然,这个有诅咒亡国之嫌,谁都不能乱说,不过这十多年来,老百姓的日子好过很多,却是事实。老百姓只要有饭吃,便不会想着造/反,政权便能稳定。
程墨应道:“是,不知我岳父怎么处理?”
这份奏折并没有霍光的朱批。
刘询笑道:“下午大将军要过来为朕授课,大哥不妨过来听听。”
程墨有些意外,没想到霍光如此尽职,道:“是,谢陛下。”
霍光进来,见程墨在座,微觉奇怪,看了他一眼。刘询道:“朕让大哥过来听听,长长见识。”
霍光没说话,神色如常,又看了程墨一眼。
程墨直觉他不欲自己在这里,便起身道:“臣还须去巡视,先行告退。”
刘询几不可见地蹙了一下眉,笑道:“既是大哥有事,尽管去做,下次有机会再来听听大将军说话也不迟。”
“诺。”程墨行礼退出。
想必霍光有什么重要军情跟刘询说,不方便外人听,程墨并不介意,随意走出宣室殿。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321章 轻视
报上来的造价比安国公想像的要低得多,而且他想借机送程墨银子,对报价并没有异议,立即决定全府建一套供暖系统。
程墨更加关注匈奴的动向,不过连续一个月,边境并没有送来匈奴侵边的奏折。他半是遗憾半是玩笑地对张清道:“本来还想借此机会为你博一个列侯,没想到没了下文。”
大军出动可不是玩笑,小小侵边,只需让守关边将加强防守即可,朝廷不会发兵。
张清道:“我父亲也真是的,最近常怂恿我和永安公主搭讪。”
永安公主是是昭帝同父异母的姐姐,前些年嫁给靖海侯,两年前靖海侯死了,那时昭帝还在位,接她回宫暂住。刘询继位,自然不会让她出宫回府。
羽林郎在宫中轮值,若是有心,要遇到这些贵人并不难。只是永安公主比张清大了近十岁,又是寡居。程墨没想到安国公如此急切,居然瞄上了她,不禁一阵无语,又有些后悔跟安国公说“若是封了列侯,不如尚公主”的话。他只是打个比方,没想到安国公如此痴迷权力。
“你看中哪家的姑娘,我帮你想办法娶到手就是。伯父的话,你不用放在心上。”程墨拍胸脯保证。再这么让安国公搞下去,非把张清折腾死不可。
安国公府的供暖做好了,安国公宴请程墨,席间非常遗憾地道:“怎么天还不冷呢?”
天冷了,就可以露一回脸了。
程墨莞尔。
武空也请程墨在自己的院子建一套。父亲吉安侯很不放心,天天过来看,待建好,又请了术士,确定没有破坏风水才作罢。
转眼到了秋天,霍书涵的肚子还没有动静,霍显着急起来,亲自到永昌侯府探望,奴仆侍卫从府门口一直排到御街。
程墨出宫,本想回家,得知丈母娘来了,想了想,借口有事,去了安国公府。
昨夜起了风,今早起来有些凉,安国公借机下请柬宴请有来往的勋贵,也给程墨下了请柬。程墨不想去,以有事为由推脱了。这会儿门子通报:“永昌侯来了。”安国公还有些不相信,道:“真是永昌侯来了?”
几位好奇地打量着供暖的管子的列侯听到程墨的名字,都望了了过来,一人道:“这管子是永昌侯弄的?”
好好的列侯,怎么不干正事,弄什么管子啊。
另一人道:“应该是吧?年轻人脑子活络,敢想敢干,要是这管子有用,我也弄一套。”
省得烧炭盆子时,好半天屋里才暖和,每一个院子还得备一个专门烧炭暖屋的丫头。刚才安国公可给他们演示过了,只要一班两个仆妇轮流烧水,不过一刻钟,这屋子就温暖如春。据安国公说,别的院子也会很快暖和。
而且,这费用,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
这么好的事,何乐而不为?
先前说话的是淮南侯,为人一丝不苟,据说早上出门,先迈哪条腿,几十年来一直不变。他的府邸已现破败之像,却说是祖宗传下来的基业,不能动,因而不肯修缮。知道的说是淮南侯府,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危房,已成为京城的笑柄。
安国公这么活络的一个人,不知怎么的,居然跟他走得近。
淮安侯却是个随遇而安的,别人种两株花,他也会想着在自己的花园里种两株,因而他一见这套设备,立刻就喜欢上了,想着自己也要弄一套。
不过,这两人一向说不到一块。
淮南侯听淮安侯说要弄一套,脸色就不好看,张口就训上:“你年纪一大把了,怎么没个正形?这样大动土木,也能说建就建?”
如果安国公建之前跟他说一声,他是绝对不同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