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认为海洋险远,风涛莫测,驰驱制胜,计难万全。所以把他的奏折扔到了一边,甚至连他在水师之中的官职都给撤掉了,让他留京宿卫。
本来这个时候康熙已经要平定吴三桂的叛乱,施琅的马上就能获得重用,但是因为程孝廉横插了一手,导致现在他还在辽东宿卫。
没了这个上天注定的敌人,郑经可以说是一帆风顺,打得过就打,打不过上了船就跑,只要到了海上,仅凭周朝的水师,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周朝如今可以算得上是三面受敌,滋味十分不好受,夏国相无奈又从海边的渔民之中招收水师应对郑经,好在吴三桂经营云南这么多年,家底十分丰厚,还能拿得出大把的银子来。
高大节在山东与袁宗皓苦战十余日,却接到了朝廷无兵可派的旨意,让他以练兵为主,守境为辅,好生办差的旨意。他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这些兵源若真是锐气十足的新兵,他根本就不会写什么奏折求援,但是这些新兵的质量实在是太差劲了。
长大了这么多年,但凡是有心从军的良家子机会都已经被各大军伍收拢完了,剩下的便是这些青皮无赖和老弱了。
老弱就不说了,大多数都是弓箭拉不动,拼刀子拼不过,只能做些辅兵的工作。
而那些青皮无赖还不如这些老弱,打仗之前先要判断局势,一旦局势不利有被人全歼的风险,立刻扭头就跑,绝不犹豫。指望跟他们谈什么忠君报国,不如谈银子来的实在。
其实也不只是高大节,当初戚继光便遇到过这种境况,他手下的那些兵卒甚至战前要演练局势变化,不是十足把握能打赢的仗绝对不打,这才把戚继光逼急了去义乌招收新军,成就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戚家军。
甚至戚继光招兵的第一条便是绝对不要城里兵,就算你条件再好也不可能过关,他认为城里的人见识多,见识多便会趋利避害,说难听点就是滑头。虽然有些偏激,但是大情况确实如此。
如今那些好的兵源在第一批的时候便被招光了,剩下的这些城里兵看着也挺精神,有的手上还有功夫,不过这招兵的人确实没有吃过戚继光的亏,就这么把这些军伍送到了前线。
谁知道到了前线高大节一接手才知道这些都是什么货色,只是如今大军压境也不能把他们全都轰回家里去,高大节秉着废物利用的心态狠狠训练了他们一顿,指望他们能在战场上别这么丢人,谁知道打起来可由不得他了。
仅仅是前三天,便有三座县城的守军开城投降,直接导致了他精心构筑的第一道防线在三天之内便已经失守了。
但是这个时候也顾不得跟他们算账了,甚至再求援都来不及了,也只能硬顶着头皮往上冲了,高大节知道就算把消息传回去,若是苦等援兵估摸着这些人根本守不到援军赶到就得战死沙场。
于是高大节果断放弃了准备的第二道防线,而是把所有人都聚集到了自己身边,就打算跟明朝军伍耗着,只要不打那种拼命地仗也应该不会发生大规模溃败。
不过明朝三日突进二百里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图海的耳朵里,图海只是冷笑一声:“这些吴三桂的龟儿子果然是不成器的,都到了这个时候还跟咱们玩心眼。他们就算是让出整个山东我都不会眨一眨眼,要知道现在前明对他们可是攻势,对咱们不过是守势,主动权掌握在咱们手上,他们若是没有诚心,一心想要算计我们,只怕最先倒霉的就是他们自己。”
图海带兵这么多年自然是知道周朝这些小伎俩,当今的局势就是两家弱一家强,若是两家联合起来自然可以灭掉最强的,但是这其中谁损失的兵力多可就在之后的争斗之中吃大亏了,甚至会决定天下之主到底是谁,图海肯定不会牺牲自己成全周朝,也就表明了大清在周朝真正与满清动手之前他们是绝对不会真正发动攻势的。
当然这一举动对于高大节来讲更是雪上加霜,毕竟满清一日不发动攻势,所有的目光都会盯在他的身上,根本没有机会钻空子,更别说想什么金蝉脱壳或者暗度陈仓的计谋了,而且就算他侥幸打赢了,大明又能腾出手来调出援兵对付他,这一仗对他来讲简直是进退无门。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877章 叶尔羌汗国
(全本小说网,。)
沐小笛这几日有些烦恼,眼看着大明已经走上了光复天下的道路,甚至马上就要一统天下了,他还在甘肃这边毫无建树。
他可不想被人说自己之所以能够成为大明黔宁王不过是因为祖宗荫泽,当初在四川被绑,虽然弄出了很大的局面,但是那时他是真的想为大明做些事,只是后来牵扯出成都的乱子,差点害了陛下的家眷,这份发现金山的功劳也就被掩盖了。
而被安插到这个地方也算是程孝廉的一番善举,毕竟他比程孝廉还要小,从心智上来说相对于程孝廉可是远远不如,武勇也不足以震慑天下英雄,让他独领一军那就是为难他了。
对于把他安置在甘肃这件事,他的那些心腹倒是很满足,毕竟虽然这个地方穷,但是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再穷的地方,他们这样的身份,生活质量也不会受到一分波及,再富的地方,有些人去了也会没饭吃。
况且周边几乎全都被平定了,出了北方蒙古骑兵的威胁,甘肃可以算得上是一方净土了。
况且蒙古骑兵也不愿意来甘肃这种地方,去山西杀一路能抢一路,到了甘肃这种地方也只能杀一路,抢多少就看运气了。
程孝廉的意思也就是把沐小笛放在这里历练一下,若他真的有本事便能够建立与西域各国的贸易,干得好了可以复兴丝绸之路,干得不好也是个养老的地方,不会坏了大明的事情。
这一点程孝廉明白,沐小笛也明白,但是沐小笛那些属下不明白,他们认为黔宁王是大明的黔宁王,既然如今大明要光复了,那么他们的少主自然会继承黔宁王,王爷往上就是皇上了,既然自家的少主不打算做皇上,在这里混日子便好了,只等着大明光复之后就能坐享其成。
但是沐小笛自由过惯了惊险的日子,早就有了危机意识,若是不能凭自己的本事打出一番天地来,朝中的文武大臣不会看得起他,这个黔宁王怕是要一世而终了。当初自己的祖宗沐英之所以世袭黔宁王,一方面是因为他是朱元璋的义子,另一方面便是他真的对大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所以沐小笛到了甘肃之后连着拜访了十几个商队,不过这些商队都是内陆的商队,对于往西走全都坚定地摇摇头:“西边不好走了,沙漠太多了,况且许多东西从海上就能运过来了,咱们这样千里跋涉费力不讨好,所以没几个人愿意往西走了。”
这确实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当初丝绸之路的时候汉朝的造船业没有这么发达,别说是远渡重洋,就是出海也只是皇家才有这种财力。
沐小笛却不这么认为,海上运输的自然有海上运输的好处,但是现在沿海可是被吴三桂占据了,若是能够打开这条道路,必定能够发现陆地运输的好处,到时候能够与海上运输并驾齐驱甚至得到西域那些小国臣服,便是他做出的贡献了。
明朝中叶,哈密卫所被吐鲁番攻克,明朝退守嘉峪关,到现在为止,嘉峪关以西都不是中原政权的领土。历史之上准噶尔部攻占疆省东部,平定噶尔丹的时候也就收复了疆省东部,到后来雍正年间才算是有了后世疆省那样的规模。
如今沐小笛便把目标瞄在了疆省的身上,在他看来这么大一片土地若是能够并入大明领地之内也算是对祖宗有个交代,对朝堂的列为成功有个交代。
为此他也曾化装打扮成西域人的模样数次带人潜入疆省,只是疆省的面积太大了,根本无法探察完全,为此他也聚集了一直军伍,开始准备他的图谋疆省的想法。
如今嘉峪关往西第一个国家便是叶尔羌汗国,这个国家是由元朝察合台后裔赛依德在明朝时期建立的一个国家,如今叶尔羌汗国君王叫作司马依,是上上任君王阿不杜拉的儿子,对于叶尔羌汗国的起名规则沐小笛实在是搞不清楚,为什么阿不杜拉的儿子不姓阿,反而有一个中原的姓氏司马,不过对此沐小笛也没打算深入研究。
如今叶尔羌汗国占据这片土地一百多年,土地上不少曾经的汉人都开始学习起叶尔羌汗国的习俗,这对于沐小笛来讲可不是什么好消息,毕竟从来都是汉人同化别人,可不曾见过汉人被人同化的,若是再恢复汉人衣冠怕是还要不断的时间。
沐小笛如今麾下也有了两三千人,凭借着大明黔宁王的名号,他还能将更多的兵力收复到自己的麾下,不过他也没打算聚集太多的军伍,一来他的能力不足以掌控,二来便是聚集这么多军伍在没有战事的甘肃而且日夜演练,就算是程孝廉不说什么,怕是别的臣子也会猜疑他的目的。
所以沐小笛当机立断便偷偷潜入了叶尔羌汗国,他可不能以大明的名义宣战,不然万一战败,叶尔羌汗国便会对大明发动反击,到时候没有多少兵力守卫的甘肃可就要遭殃了。
不过以他的了解,叶尔羌汗国也没有能力侵略大明了,经历了六代的传承,叶尔羌汗国的君主已经不是当初那些从刀山火海里面杀出来的英雄好汉了,要不然历史之上也不会被噶尔丹迅速吞并。
如今的司马依贪图享乐,喜好美姬,对于国事毫无兴趣,到现在为止已经有三四个地方上的领主宣布独立,想不到他竟然没有丝毫反应,每日依然沉迷美色,倒是与评书演义上面的隋炀帝有些相似了。
沐小笛此次的目标便是嘉峪关附近的这些小城,为了此次战事他向书院提出了援助请求,顾炎武听闻了这件事之后也是大力支持,当即调派了二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