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时间整个赣州府的大小商铺无不在掀开地面重新装修。
富月楼的掌柜看着新店里潮水般的客流,乐得合不拢嘴。半个月前有人送给他两车仙石粉,说是用来铺地特别好,还说如果有问题包赔两倍重建的费用。
他便冒险一试,没想到新店轰动整个赣州府,最近有大量客人跑来看“整块石头”的地板,当然就会顺便吃个饭,客流量竟比他老店多了三倍!
而食客离开富月楼之后大多都会让下人去苏记商号买仙石粉。
苏记商号正是婵依盘下来的店面,地处偏僻,没花几个钱。那仙石粉自然就是刚制出来的水泥。苏承羽深知商业包装的重要性,专门让洪思帮他给水泥改了个名字。
苏记商号刚雇来的账房先生数银子已经数到手抽筋。预定仙石粉的都排到一个月后了,要不是东家坚持只预售一个月的,他估计半年后的货都会被人定光了。
龙南那边的水泥窑每三天就能产出近十万斤水泥,每月合计卖得白银五千两,而成本不过三百两,其中大半是从龙南沿河道运至赣州的运费。
苏承羽得到赣州传回仙石粉销售火爆的消息,却丝毫不觉得意外。明末商贾极富,而且奢靡之风盛行,有什么新鲜东西很快就会流行起来。
他又抽空携宋应星去了趟佛山,在这个明代的炼铁中心买下两座炼铁炉。
宋应星则负责带人将炼铁炉改建成煅烧炉,不到十天工夫,两座高炉便开始了第一批水泥的烧制。
随后婵依也来到佛山,将苏承羽教她的那套商业推广方案在这里重新复制了一遍。同赣州府一样,佛山很快也掀起了仙石粉热潮。
不久之后,赣州、佛山甚至韶州城中最热闹的地段,都出现了一座水泥建筑矗立街中,在周围一群木质建筑当中显得鹤立鸡群。
三座水泥建筑的大门上都是一块金匾,上面三个大字:财神庙。
建这三座财神庙虽耗费了不少水泥,但自从建成之后,便成了各自城中的一大景观,每天香火不绝。甚至有人为了一睹“城中石庙”奇观,从百里之外赶来烧香。
很快富户中便开始流行用仙石粉砌墙,据说能沾到财神仙气。当然,也有不少人是看中了仙石粉墙结实耐火的特性。
佛山和龙南两地如今每三天出产四十万斤水泥,却依旧供不应求。每月可获纯利近两万两。
现在可用的人手太少,也不可能让宋应星一直搞水泥窑的事情,否则苏承羽真想立刻在各地建上十座八座水泥窑。
只能等以后培养出熟练的工匠,再让他们负责扩建了。
苏承羽大致计算了一下,眼下铁场加上水泥的收入,每月已达到四万两以上。只需要两个月左右,便能付清所有购买军备的钱款。军费开支方面暂时是没有太大的问题了。
等以后龙卫军规模扩大,只需要再建几座水泥窑便能解决问题。甚至可以出口到东南亚和欧洲各国,那销量肯定是一个天文数字。
当然,苏承羽很清楚水泥的垄断经营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
这种基础建设原料他也没打算长时间垄断,只要能维持垄断几年,为他击败清军提供经济支持就足够了。
当不久之后,宋应星得知自己主持建造的那些水泥场的收益都是龙卫军的军费时,不禁大为感慨。
他活了大半辈子,所见明军将领基本上只会向朝廷伸手要军饷。朝廷没钱的情况下,大多会落得士卒逃散,军队瓦解的下场。
一些“有办法”的军官便纵容士卒劫掠百姓,与强盗无异。军队倒是维持住没有溃散,但所到之处民不聊生,地方糜烂。
最好的情况便如杨廷麟这般,凭借自己的影响力向士绅募义款发饷。不过靠募捐毕竟非长久之计。
只有这位陈州王,天马行空手段高绝,不靠朝廷,不靠义款,竟独立养活了整支军队且游刃有余。
他遥望北方,心中有种强烈的预感,有这位陈州王殿下和他的龙卫军,此番大明必会中兴!
为答谢大家最近的踊跃支持,发个3000大章,希望大家喜欢!
因为新人不易,如果大家看得过瘾,请不吝收藏、推荐、书评、分享,非常感谢!
感谢:飞&;影同学,云中归燕同学,客户端太坑同学,心已死何念生同学,mr g同学,安好同学,12同学,月茗阁同学,施海东同学,人生如梦同学,司卓小号之一同学,随风飞扬同学,黑同学,十一月廿五同学,隐姓埋名同学,一乐也同学,林志姗幻想同学为我投的推荐票,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
第62章 大明皇家军官学堂
(全本小说网,HTTPS://。)
当宋应星在广东忙于改建水泥煅烧炉时,余新正在将营里向苏承羽汇报新兵招募的情况。全本小说网https://。
来投军的人依旧有增无减。随着宣教府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前一阵甚至有十多名从湖广来投龙卫军之人。
眼下第一批加入龙卫军的新兵已离开了新兵营,第二批新兵共招了一千一百多人。龙卫军如今共有官兵三千五百名,按照明军旧有军制,已是一个满员的营了。
苏承羽思考了一下未来的规划,吩咐余新道:“继续招人,不过不招新兵了,改招后备营。
“饷银为普通士卒的三到四成,每日操练两个半时辰,可以回家也可以住后备营营房。在需要的时候他们可以快速转为正规军。就先招收一千五百人吧。”
“是!”余新立正敬礼,而后有些为难道,“大人,新兵招募过快,军官已经很紧张了,这后备营……”
“先从老兵之中选取训练水平高的,临时派去训练后备营。训练新手,他们自己也能获得提高。”
“是!”
待余新离开后,苏承羽有些无奈地揉了揉额头,军官可是个棘手的事情。
招募士兵,只要教官水平高,训练三个月就能上战场。
但军官就完全不同了,纵使最低阶的管队,他也要指挥至少五个人。一个人想指挥好自己的手脚容易,想指挥好别人那就难了。
一个军官至少也得培训大半年才能凑合堪用。想要高素质军官,没有两三年是不可能的。
怎样保证龙卫军军官的供应呢?苏承羽凝神思索,很快便想到了后世批量培养军官的方法——建军校。
军校不但能为军队成批供应军官,而且可以确保整个大明军事系统的传承不会断绝。
大明立朝以来并不缺乏优秀的将领,更是出现过不少很能打的部队。最典型的就是戚家军,成军之后向来战无不胜罕逢对手。
但在戚继光过世之后,戚家军便逐渐式微,甚至连练兵之法也一并失传。后人想再建一支戚家军已再无可能。
想要保证大明万年基业不坠,就必须保证国家不断累积的军事经验能代代续存。而军校便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事不宜迟,他立刻起草了一份奏章,先大致向隆武帝汇报了一下自己最近练兵的情况,然后由新兵缺少军官,引出建立军校的想法。
军校起名为“大明皇家军官学堂”,还建议朱聿键亲任学堂总师,就是最高负责人。
苏承羽料想到隆武会批准他的建议,却没想到隆武简直比他还重视此事。
实则朱聿键眼下最缺的就是嫡系军队,在看到“军官学堂”这个词之后,立刻拍案叫绝,大呼自己这个侄儿是天才!
有了这所皇家军官学堂,他自己任总师,那么以后教出来的军官便都是天子门生!这不正是他朝思暮想的嫡系军队吗?!
隆武已经在畅想着一个、两个、无数个毕业军官走出学堂大门,高呼万岁,在他的调遣下冲锋陷阵、杀敌破虏的情景。
于是他不但立刻准了苏承羽的奏章,甚至还从牙缝里挤出三千两银子拨给他,作为建军校的经费。
苏承羽接道的旨意内容很简单,总结起来就是皇家军官学堂要搞,要立刻搞,要好好搞!
等传旨太监杨守明离去,苏承羽看着隆武给的三千两银子不禁唏嘘,以隆武现在的经济状况,这真的是非常支持自己了。
他先去找了龙南知县王克谦,拨给他两千两。让他召集民壮,在龙卫军营附近平整荒地,兴建校舍,但只告诉他要建个规模不小的学堂,若银子用完了再来找自己要。
只要有钱,盖些房子倒是简单,王知县自是接了银子去召集人手。
就在校舍破土动工的当日,苏承羽向所有士兵发出通知:下次士兵等级评定中被评为一等兵的,都可以申请进入军官学堂进修。毕业之后依据成绩可直接升任各级军官。
这下士兵们尤其是新兵营简直要炸锅了——以往靠累积军功升迁不知要等多久,现在竟然上个学堂就能升军官!这种好事怎能不去争一下?
自打军官学堂的消息公布,所有人训练都比以前刻苦了数倍,就连十里越野跑都没有叫苦叫累的了。
一时间,达不到一等兵程度的士兵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
不过等到申请进入军官学堂的时候,众人才知道并没有这么简单,各种审核非常严格。
就一条“为什么要当兵”的问题,便将两成以上的报名者刷掉。一刻钟内学会写自己名字,又刷掉三成。其他的什么口语表达,临机反应之类,更是淘汰报名者无数。
最终有九十六人通过审核,成为皇家军官学堂的第一批学员。
苏承羽就在校场举行了简单的开学仪式,宣布余新、朱家弟、陈雄飞、马塞多、帕斯托雷、科埃略包括苏承羽本人,都是第一批讲师。苏承羽亲任教务官。
当他告诉在场的学员们,学堂的全称是“大明皇家军官学堂”,而当今圣上就是学堂总师的时候,立刻引来一阵惊叹。
直接为天子办差,是作了天子门生,这是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