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我这次到来,第一个是为了祝贺您开始亲政了,这对于英格兰的民众来说,可真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第二件事,却是为了给您送点钱而已!”
“哦!还有这种好事情,我的洛依滋先生,你来给我说说!”
一提起钱,爱德华却提了提精神,有了一丝兴趣。
虽然目前爱德华拥有酒吧和卖酒这两项弄钱的业务,但是谁会嫌钱少呢?
“陛下,想必你是了解的,海盐生意是我们洛依滋家族的主要业务!”
“而我留在伦敦,就是为了收购英格兰的海盐。”
“我这是了解的,那可是一桩好生意!”
爱德华不由得瘪瘪嘴,感叹了一番。
食盐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这是每个人的必须品。
在中世纪,这个技术不发达的年代,食盐的重要性被放大不少。
在古代两河流域,聪明的人类学会了如何应用盐,他们把盐用来行使军事用途。
每当毁灭一座城市后,古代亚述人和赫梯人会在城市里撒盐,以表达诅咒这里的土地变贫瘠(含盐量大的土地不利于作物生长)。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两河流域那么多的沙漠的原因,真是一件害人害己的主意,而这一习俗传到欧洲,在中世纪战争中被发扬光大。
从罗马帝国后期到中世纪,盐一直是珍贵的商品。
商人通过“盐路”把盐运给内陆日耳曼人。在撒哈拉沙漠中,善于沙漠贸易的图阿雷格人始终维护着一条专为运盐车通行的贸易路线。
为了把盐运到内陆的萨赫勒地区,一支大篷车商队可以组织4万头骆驼。
有时,商队用盐换奴隶,撒哈拉沙漠西南边缘的廷巴克图就曾是一个繁荣的盐和奴隶市场。
而到了1960年,仍然穿行在沙漠里的商队一年要运输15,000吨盐。
不过现在这种贸易已经下降到当年的三分之一。
不像我们中国,早在汉武帝时期,就将食盐国有化,而中世纪,食盐一直就是商人的天下,像爱德华这些君主和国王,却只能分润一些残渣。
“陛下,我们洛依滋家族愿意拿出每年一半的收购份额来向您收购海盐!”
“也就是差不多五十万磅的份额,我们直接向您收购!”
“每磅我们直接出六先令。”
咬了咬牙,马克拿出决心说道,心里感觉有些痛。
要知道,平常每磅盐的收购价只有五个半先令左右,这次为了表明诚意,直接提了半个先令,这真是在割肉呀!
听完马克的话之后,爱德华直接在心里做出了计算。
三百万先令,也就是二十五万英镑,我的个天呀!这几乎就是王室每年收入了的一倍了,更是和国库收入差不了多少。
爱德华拥有自己的庄园和领地,还有自己的农奴,煤炭也不缺。
这样一来,成本几乎为零了,等于每年躺着,就会有二十五万英镑入账。
这样不要太舒服,心里计算出如此大的利润,爱德华心里就有了撇开洛依滋家族单干的想法。
可是往深里一想,自己没有洛依滋家族在北欧和德意志地区的人脉,就算生产出来也不会卖出去,还是跟洛依滋家族合作吧!
但是除了北欧,西班牙和葡萄牙以及非洲地区和地中海地区却是可以成为自己的目标。
只要占据这些地方的市场,那自己不就是要发财了。
“哦?这样吗?”爱德华虽然心里高兴的不行,但是脸上不露声色。
“那不知道洛依滋先生送我这么大的一份礼物,有什么所求吗?”
事实上,马克就是等着就是这一刻,他忍痛割让那么大的一块肉,不就是为了这个机会吗!
“陛下,我听说伦敦的市议会议长帕克。马修先生前来求见您!”
“对,在前一段时间,他来求见我!”爱德华点了点头。
“你不会是为了汉萨同盟求情吧!那你还是算了吧!”
“陛下,对于您对付其他的汉萨同盟的商人人,我是完全没有意见的。
只是我们洛依滋家族一直在伦敦收购海盐,从未扰乱过伦敦的市场,我想我们洛依滋家族应该不会有什么事吧!”
“这是当然,洛依滋家族绝对不在打击之列!”
爱德华认真的说道,这给了马克很大的信心。
“你们洛依滋家族可以继续在伦敦收购海盐!”
于是,剩下的时间里,爱德华与这位洛依滋家族的商人谈了一会儿话后,两人都达到了自己满意的结果。
第二天,爱德华招来枢密院的财政大臣兼议长法里斯。亚历山大,以及掌玺大臣博尔曼。兰德尔。
“陛下,不知您召集我们来有什么事吗?”
财政大臣亚历山大带着疑问的语气,率先问道。
“我这次叫你们来是为了颁布政令,你们来看看如何!”
爱德华看着两人疑惑的眼神,用吩咐的口吻说道。
枢密院就和此时明朝的内阁一样,它只是国王的顾问机构罢了,没有自主行政的能力,也就是说,没有国王的首肯,他们是无法发出任何政令的。
“陛下,您说,我们来帮您润色一下!”
掌玺大臣连忙说道,点头哈腰的,很是恭敬。
“我决定废除汉萨同盟商人在英格兰的一切特权,并且,他们需要交的关税,提高到英格兰商人的一点五倍!”
“所以,你只需要以我的名义拟一份政令就行了!”
爱德华并没有将汉萨商人赶出英格兰,只是给他们加重了关税,让英格兰的商人直接跟他们竞争。
最重要的是,当时关税是属于都铎王室的,它是王室的主要收入,无论货物进口还是出口,关税还是要收的。
爱德华是不可能牺牲自己的利益成全英格兰的那些商人的。
“是,陛下,我会按照您的吩咐草拟政令的!”
说着,掌玺大臣就从桌子上拿出一张纸,开始用鹅毛笔写了起来。
“陛下,这真是一个英明的决定,我想整个英格兰人都会感谢您的!”
而一旁的财政大臣亚历山大则露出一副愉快的笑容,对着爱德华恭维道。
汉萨商人不仅在税收上享有优惠,而且还垄断了一些行业,阻碍了伦敦的商业繁荣。
第一百三十章实施
ps:求票,求收藏!
汉萨商人的存在,不仅使得伦敦财政厅收上来的钱少,而且还阻碍了伦敦商业的发展。
比如木业,由于英格兰本土没有制造海船的木头,所以,需要大量从北欧进口。
而汉萨商人直接垄断了英格兰对于木头的需求。
有人说了,你难道不知道直接去北欧进货吗?
理是这个理,但是你从北欧进来的货,路上的花费成本就要比汉萨商人要高,而且回到英格兰后,被收的税也比汉萨商人高,这样一来,你要他怎么卖的出去。
所以,对于爱德华废除汉萨商人的特权,甚至还加大对汉萨商人关税征收的力度,财政大臣亚历山大很是高兴。
“陛下,对于您的决定我都不知道该如何来赞美了,这真是无比正确的决定呀!”
原本亚历山大稀里糊涂的被爱德华召唤来,心里都有点烦躁。
谁知道爱德华却给他这样一个大的惊喜,而且是一个大大的惊喜。
“好了,我的大臣阁下,夸赞的话不要再说了,你先回去将这份政令给颁布吧!”
爱德华直接打断了财政大臣的赞美之言。
“是,陛下!”财政大臣摸了摸鼻子,心情有些郁闷起来。
“陛下,我写好了,你看如何?”一旁的掌玺大臣连忙起身,恭敬的站在一旁,轻声说道。
“哦!还不错,就这样吧!”爱德华看了一眼,感觉差不多,不由得点头道。
“露西,将我的国玺拿来!”爱德华对着站立在一旁的露西说道。
随即,一阵碎步过去,露西拿来了爱德华的玉玺。
说是玉玺,这只是戏言罢了,在英格兰,它叫国玺。
在英格兰,国玺由国玺掌玺大臣主执保管,加盖在公告、令状、国王特许状和授权签署和批准条约的文件上。
至于为什么国玺目前在爱德华这里,这是因为爱德华的好奇心作祟,他想看看英格兰的玉玺,也就是国玺是什么样子,所以从爱德华登基到现在两年多的时间,国玺一直在爱德华这里。
至于为什么掌玺大臣为什么没有来找爱德华,一个是两年间议会没有召开过一次,第二个是因为爱德华不给,他也不敢来拿。
此时,露西手里端着一个木盘,木盘上的英国国玺由两个带有封蜡正反面戳记的银质圆盘组成。
可以说,它就是两个带有印戳的徽章一类的东西,扁扁圆圆的,跟我们东方正方体的完全不同。
它的正面绘有骑马的君主,反面则是身穿王袍,坐在御座上的君主。
对于国玺,英格兰人没有像我们的传国玉玺一样讲究传承,英格兰只是当一个旧国玺已耗损,或新朝代已开始,或皇家纹章发生变动时,可以启用新的国玺。
这时,旧玺就被饰上花纹或由枢密院议长用槌子敲打,表示它已无用。
掌玺大臣看着露西手中的两个国玺,眼睛里顿时露出惊喜的表情,急忙地走到露西身边,就这样瞪大了眼睛,看着两个扁扁圆圆的个体。
如果非要用词来形容的话,就好像看到了分开太久的情侣一般,眼睛藏着浓浓的深情。
“好了,我的大臣阁下,这次你顺路,可以将国玺带回去了!”
爱德华实在看不过去,心里突然感觉还有点愧疚,如同拆散一对情侣一般。
“是吗?哦!我的陛下,这这这,我实在是太高兴了!”
掌玺大臣如同一个小孩子得到喜爱的玩具般,情难自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