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恰逢鞑子入塞,有些落井下石之嫌,但拥有两百万军队、近千万饷银的大明,连鞑子都打不过,这样的朝廷,倒了也倒了。
不过李自成暂时没有与朝廷作战的计划,看碾伯所,他还是预备按照西宁的体制,突然袭击将碾伯所“偷”过来。
大明虽然日薄西山,但礼乐尚未完全崩溃,士兵、将领尚能忠心护主,真正破坏朝廷礼制的,倒是那些熟读圣人之书、能看清世事变化的官仕子,他们打着忠心为国、祖宗规矩的旗号,大肆苟且之事,将大好河山弄得乌烟瘴气,一旦出现波折,充作替罪羊的,反而是那些做实事的人。
李自成最看不惯的,是朝的东林党,嘴一套,暗却是与东南商户有着“斩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为了自己和代理人的利益,竟然反对朝廷征收商税,即使朝廷入不敷出,征税的对象还是那些穷困潦倒的百姓。
口口声声有了朝廷,但朝廷朝政沿着危机,却是束手无策,这样的官,难道是朝廷的砥柱?
无论是根据后世的经验,还是大明的现状,商人纳税都是必须要迈过去的一道坎,除非等着灭国,如果不是怕惊动朝廷,李自成都准备在西宁征收商税了,他千方百计拉拢穆青山,是为将来向商人征税做准备的。
当然,站在朝廷的对立面,李自成对这些人还是十分欢迎的,没有他们的折腾,朝廷也许还能多支撑一段时间。
稍顷,梁成、刘云水双双来到书房,二人先是行礼。
“大人!”
“自成!”
“成、云水,坐!”李自成的脸结着一层寒霜,这是极为难得一见的,他将皇太极入塞的讯息交给刘云水,却将关于碾伯所的讯息,交给了梁成。
“自成的意思……”梁成小心地试探着。
刘云水却是惊呼起来,“大人,京师……京师有危险吗?”
李自成依然面无表情,“别急,你们相互交换一下讯息!”
梁成的脸阴晴不定,却能还是遵照李自成的指示,与刘云水交换了讯息,这一条讯息尚未看完,不由离座大叫:“这个皇太极……都打到京师了,辽东的将士,是干什么吃的?一旦京师被破……”
“成,稍安勿躁!”李自成的面露出淡淡的笑意,不过,勉强挤出的这丝笑意,与寒霜结合,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刘云水却是面露喜色,“大人……”
“鞑子入塞,围困京师,以他们的狼性,京师附近,百姓怕是十室九空,”李自成缓缓道:“先看这一条,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在他的心,当然知道鞑子入塞,对大明朝局,以及未来的辽东,有着莫大的影响,但大明实力尚存,鞑子暂时不会动摇根本,大明朝暂时不会灭亡,知识京师附近的百姓,怕是血流成河、冤魂遍野了。
更为重要的是,鞑子入塞,不仅抢夺财物,更重要的事人力资源,壮丁、壮女,而这些掳掠回去的人口,又将作为战利品,分配给有功之将,这些汉民族引以为豪的人口优势,却成了增强鞑子增加实力的筹码,以致鞑子在与明军的战斗,逐渐强大起来,他甚至都怀疑,毛太祖的军事策略,是否来源于今日鞑子。
鞑子原本不过数十万人口,但得到大明的壮丁,特别是壮女,让他们的人口急剧膨胀起来,不过短短数十年,竟然能占据华夏的大好河山。
这样的朝廷,难道还值得他的臣民信任吗?
那些被陆去关外的人口,对大明来说,只是从人口簿消失而已,对朝廷,对朝廷的百官,对崇祯皇帝来说,则是永远被遗忘的族群。
这些汉人百姓,逐渐变成鞑子的一员,反过来助纣为虐,其间的责任,究竟由谁来承担?是蔑视他们的朝廷,是大明,还是他们自己?
百姓没有自保能力,他们的对大明的意义,乃是通过耕种为朝廷生产粮食,但朝廷有责任保护他们,当他们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时候,你还能指望他们能忠于朝廷?
百姓的责任问题,史学家自有说法,但于朝廷来说,他们关心过养育他们的子民吗?
一个不关心百姓疾苦、不为百姓谋利的朝廷,注定不会长久,也没有存在下去的必要。
李自成袭占西宁时,便有了谋反之意,但他一直打着西宁的旗号,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谋反的正当性,从这一刻,他已经铁了心,至少,他已经在心里说服了自己。
“自成,”梁成道:“我们这点兵力,恐怕无法阻止鞑子在京师四面劫掠……”
“鞑子入塞,已经二十天了,我们是现在赶过去,他们应该早退回关外了。”李自成的面色相当阴冷。
“鞑子走了?”梁成有些惊讶,讯息根本没有说到这些,“自成是说,鞑子不会攻破京师,但也不会因此……”
“无论鞑子是否攻破京师,大明暂时都不会灭亡!”
“自成,其实,我们什么也做不了!”受李自成的影响,梁成的心情也是沉重起来,但他只能口头安慰李自成。
刘云水却是直截了当,“大人,其实这件事,与我们并没直接的关系。”
“有直接的关系,现在朝廷乱成一锅粥,京师附近,百姓急剧减少,税收也会跟着下降,粮饷成了问题,西宁的粮饷,恐怕也是堪忧,”李自成似乎记得,大明因为辽东的军饷,已经入不敷出了,明朝的灭亡,最直接的原因,似乎是无钱,“还有间接的原因,鞑子得到财物、人口,实力必然大增,对我们来说,将来必会遇更加强大的对手。”
李自成都想到将来对阵鞑子的问题了,梁成,刘云水一时陷于沉默,良久,刘云水方道:“大人,这碾伯所……我们是不是也要增加一些实力?”
增加实力是必须的,关键是能不能消化,不过,现在的西宁,风平浪静,那是退牧还耕的工作宣传得不错,更为重要的是,李自成麾下的七大百户,其有六大百户开始扩军,甚至已经完成了,客观已经具备了扩张的条件。
“云水,现在天气转寒,眼看着要下雪,你做好准备了吗?”
刘云水顿时兴奋起来,眼放光,鞑子入塞的事,早被置之脑外,“大人,属下早做好准备了,只等着大人一声令下。”
李自成却是面向梁成,“依成看,现在是否是袭取碾伯所的时机?”
“自成,云水,鞑子入塞,九边的军队必定勤王,现在临近的陕西,应该兵力空虚,正是夺取碾伯所的最佳时机,”梁成却还有一丝顾虑,“可是,一旦碾伯所被袭占的讯息传出去,朝廷必会震怒,那他们在鞑子身失去的,必会在我们身找回,那时,恐怕连西宁都不得安稳了。”
“成担心的是,”李自成缓缓点头,“所以,袭占碾伯所的方略,应该和西宁一样,突然袭击,封锁讯息,俘获军士,尽量兵不血刃。”
“大人,属下明白,”刘云水抱拳行礼道:“眼下天气转寒,乃是下雪的前兆,碾伯所必会疏于守卫,正是天赐良机。”
“碾伯所内,尚有三百余士兵,另外还有一个高店子营,”李自成稍稍思索,“云水,你只有两百士兵,这样吧,我让驻守石峡的宋部,暂时归你统一指挥,务必封锁讯息,不要惊扰百姓。”
“属下明白!”刘云水并不担心碾伯所的事,但是李自成的“兵不血刃”方略,让他有些不爽,如果能像对待蒙古人那样,白刀子进,红刀子出,那才畅快,但他也明白西宁现在的状况,为了大局,他还不敢率性而为,他担心的倒是袭占碾伯堡之后的事,“大人,一旦偷袭成功,未来的碾伯堡,将如何自处?”
“碾伯堡归属西宁,高店子营没有做为军堡的意义了,应该废军为民,至于碾伯所,既然百姓以耕地为业,自然要撤军立县,叫……乐都县吧!”
“是,大人!”
“碾伯所,高店子营的所有军士,除了留下镇守太监和一两名军事主官,其余的人员由宋押解回西宁,留下的那名主官,云水要仔细鉴别,临时做为乐都知县,”说道这儿,李自成目视梁成,“成,这乐都县,暂时归属西宁府,又是新收之地,成可要心了。”
三人作战的细节,商量了半个多时辰,梁成、刘云水方才离开。
李自成伸个懒腰,正在为西宁正式走扩张之路感慨,何小米却是进来了,“大人,学子孙梦洁求见!”
第133章 同床
“孙梦洁?”李自成心道,天色要晚了,这个时刻,她来做什么,忽地想起午课间对她所说的话,便道:“让她进来吧!”
孙梦洁在何小米的指引下,入了书房,可能在外面等了太久,小脸蛋被寒风吹得发白,但双目还是有神,见到李自成,“噗”地下跪,道:“先生,学生将学子们的作业,还有先生的讲义,一并带来了。(全本小说网,https://。)”
“洁儿起来吧,不用多礼,坐”李自成笑道:“外面冷,没有冻着吧?小米,给洁儿些热茶,暖暖身子!”
何小米答应一声,转身泡茶去了,孙梦洁站起身,将手的一叠白纸,放在李自成面前的方桌,弱弱地道:“先生看看,学习们的作业,有无错误,还有,先生的讲义,学生不知道记得是否全面,特别是那个细菌的故事,学生……学生惭愧,有许多字不会写。”
“不会写没关系,但不能遗漏,哪怕记标题也好。”李自成先是看了学子们的作业,抄写不太工整,也无对错之分,只是将写得不规范的地方,用毛笔修改了。
放下作业,又拿起讲义,孙梦洁的记录,是按照李自成讲课的内容,分成三份,语、数学倒是没什么问题,字迹也是有形了,但关于科学内容的记载,是鬼画符了,因为大量的字不会写,只能用圈圈叉叉代替,若是换成旁人,必然看不懂。
“这个关于细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