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顺呢?孔顺将军怎么可能失败?他手握重兵,一定是主力去拦截西辽后路,导致西辽人趁虚而入了,速速让人去调他回援。”陈震大声吩咐道。
“陛下,孔顺将军的尸体被人在河里发现了。。。。。。”
陈震只觉得眼前一黑,险些晕倒过去。太监们急忙搀扶着他,他却甩开众人,道:“速速传孔黎来见我!”
“陛下,孔黎得知兵败,昨夜已经不知所踪。”
“什么?”
陈震只觉得深深的屈辱感传来,孔黎曾信誓旦旦地以身家性命担保孔顺,可是如今呢,如今数十万大军葬送在他手上,西辽军大军围城,而他却逃之夭夭?
“孔氏父子误国啊!”陈震不敢地哀嚎着。
“陛下,西辽军就要攻城了,还是快些逃吧。西辽军向来残暴,若是让他们抓住你,恐怕。。。。。”
陈震只觉一股寒气从心底冒出来,他忽然想起了司马鸣的惨死,还有司马超临走前那嘲弄的眼神,以及郑胤临时前那悲哀失望的眼神,忽然觉得自己好像是自作自受。
“难道我堂堂大韩就没人能抵抗西辽人了吗?”
太监们不敢说话,心想,原本是有的,可是不都被陛下您给杀了吗。
此时此刻,陈震悔不当初,可惜世间没有后悔药卖。当即也不再迟疑,急忙带着家眷大臣从密道逃窜。
辉煌一时的韩国帝都,最终也沦为秦国帝都一样的下场,被西辽大军完全破坏,百万平民因此而惨死。
死的往往都是普通百姓,那些有钱的,有势力的,早就逃掉了,逃不掉的,也只是部分倒霉的。
西辽军的暴行同时引起了其他数个国家的愤怒,眼见秦韩的惨状,燕,赵再也不敢抱着侥幸心理,决定全力抗辽。
所以第一时间派遣使臣到楚国襄城,希望能与楚国结成抗辽联盟,先把异族驱除出中原再说。
陈震带着残兵败将逃到汾州,在汾城驻扎下来,并且重新聚集了兵马,以汾州西部的各大要塞为据,以此阻拦西辽大军。
西辽大军一路追杀,最终也在汾州西部停下,没有继续东进。向东不单单有韩国要塞阻拦,更有可能直接面对楚国的大军。
如今楚国驻扎在襄城一带,与汾城相距不过数百里。襄城本就属于汾州界内,是楚国强行从韩国手中夺下的。
但如今韩国国都要忘了,也就没有心思再去想襄城的问题,反而是陈震第一时间派遣大军向楚求援。
再怎么说,中原和南方之间的争斗,都是同族争斗,在此外族入侵的时候,他更希望楚风能摒弃前嫌,共抗外敌。
可惜他却忘了,当西辽大军进攻秦国的时候,他却是第一个背后捅刀的人。
此时的楚风却不再襄城,而是回到了帝都,出征日久,帝都的事情虽然被方毅和李游处理的井井有条,但身为国君,不应该离开太久。
最终他也听从了朱子悟的建议,回到帝都坐镇后方,同时也打算开辟新的战线应对西辽。
北方有林宇坐镇,不可能会出现任何问题,后方有自己的支持,他也可以后顾无忧。
经过他与朱子悟的分析,认为北方诸国根本不可能挡得住西辽大军的东进,既然如此,不如早作准备,尽量将战场留在北方,将南方作为大本营。
在楚风回帝都的这些日子,平安与林傲二人做了数件大事,其一便是灭掉蜀国,将其国土划入楚国疆域。其二便是慑服了东宋与东吴,让其臣服于楚,对楚称臣。
此时此刻的南方,除了西凤国还未臣服之外,楚国已经算是统一了南方。
对于西凤国,朱子悟建议将其慑服,但楚风碍于香娅的情面,并未下手,仍然让其存在。
朱子悟对此很是反对,认为西凤国人大部分都不讲信用,来日若是楚国有难,他们必定会背后捅刀。
只是此事最终被楚风给压了下去,虽然说国家与国家之间只有利益没有人情,但楚风毕竟是一个重感情的人,他爱香娅,自然不愿派遣大军踏上养育她的故土,残害她曾经的子民。
后来由于北方局势动荡,大家也就不提这事了。
为了应对北方的局势,楚风决定以泷水关为据点,准备发兵进攻西辽的后方,牵制其东进的步伐,同时,又在大江沿岸修筑防御工事,以便应对西辽南下。
在秦被灭的时候,楚风刚刚回到南方,之后又传来西辽攻打韩国的消息,见韩国派出郑胤迎敌,楚风便知道西辽军要受挫。
郑胤此人虽然在自己手上吃了亏,但是自己也只是靠着运气偷袭才能成功,此人的防守能力极强,若是再来一次,楚风没有把握能从他手中讨打便宜。
但不久之后就听说陈震处死了郑胤,楚风只觉韩国大势已去,不禁暗自为郑胤感到惋惜。
果然,不出他意料,在郑胤死后没多久,韩国帝都沦陷,陈震逃亡汾州。
襄城就在汾州境内,也就是说西辽很有可能会进攻襄城,为此,楚风急忙派遣张如玉和秦飞羽北上驰援。务必要保留着北方据点,只要襄城不陷落,战火永远烧不到南方,南方便是百姓们的一片乐土。
楚风对林宇十分放心,以他的才能,要固守襄城,天下无人能破。除非自己后方的补给中断,让其变得孤立无援,可惜这种情况几乎不会发生。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35章 南北联盟
(全本小说网,。)
楚国宫廷之内,御花园中,楚风与朱子悟正在赏花。但二人的心思却不在花上,而是在商讨着天下大局。
“军师,以西辽军的情况,多久可以扫灭北方诸国?”楚风问。
“三年,最多三年,北方诸国便会被西辽所灭。”
楚风微微皱眉,虽然他知道北方诸国肯定会败,但也不会认为能在三年内被西辽吞灭。
“西辽军战力虽高,但攻陷了秦与韩之后,兵力势必会分散,加上补给线路极长,恐怕到了沙河流域,已经是其极限了,东方的燕赵应该可以抵挡得住吧?”
朱子悟摇头,道:“陛下也曾亲眼见过了,但凡被西辽人打下的城市,包括其附近的村镇,都被其破坏了,他们不需要城市,也不需要异族百姓,又怎会分太多兵力去据守各大城市?西辽军向来讲究以战养战,从来都是合兵一处,攻击一点。”
“如此说来,襄城将会变得十分危险啊。”楚风脸色有些难看。又道:“难道北方诸国真的连一点机会都没有了吗?”
“除非与楚国结盟,这样才能将西辽人打败。但陛下应该知道,北方诸国向来不守信用,待打退西辽人之后,他们便会将我们视为大敌,到时候,也会联合起来进攻我楚国。”
楚风沉默了,许久之后,才道:“那军师的意思是?”
“坐山观虎斗!西辽灭掉北方诸国之后,我们便只需要面对一个敌人,相反,我们需要同时面对多个敌人。”
楚风想了想,道:“这样恐怕不好,西辽一旦占据了北方,将会训练出更多的士卒,养出更多的战马,到时候他们再发兵南下,恐怕我们难以抵挡。”
“陛下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既然如此,不如先与北方诸国结盟,看看风向再说吧。”
“嗯,只能如此了,正好诸国的使者已经达到了帝都,军师不如与我去见见吧。”
“是!”
两人回到宫中,开始接见燕赵韩的使臣,以上宾之礼招待了他们。宴会之上,楚风对于北方战事只字不提,最终还是韩国使臣按捺不住了。
“陛下,实不相瞒,此次前来楚风,是受我家国君所托,请求陛下能够摒弃前嫌,发兵相助。以为韩楚虽有间隙,但关起门来说,大家都是大夏之人,即便攻克了对方的国土,也会善待对方的百姓。如今西辽人入侵,对于大夏百姓残杀殆尽,实在是我等大夏子孙之耻辱,希望陛下能够深明大义。”
韩国使臣说话了,燕赵使臣也附和起来。
燕使臣道:“秦与韩的下场就在眼前,西辽人若是灭掉韩,必定会东进燕赵,若是一旦燕赵抵挡不住,被其所灭,其最终也会南下攻楚,所以我奉我家君主之命,特来请求结盟。”
楚风放下酒杯,道:“诸位的来意,寡人早已知晓。只是要结盟,必须得有诚意,若无诚意,结盟不过是个笑话,不但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会互相拖后腿。毕竟前不久北方十六国的结盟,就成了笑话。”
燕赵韩的使臣闻言,均面红耳赤,暗感羞愧。
“我燕国为了表达结盟的诚意,已经将沙河附近的大军撤回本国,不再进攻襄城,并愿意献上大量粮草,补给陛下北上之师。”
“我赵国也将大军撤回,陛下若是愿意结盟,沙河从此归入楚国版图,陛下的大军随时可以从大江驶入沙河驰援。”
韩国使臣咬咬牙,道:“为了感谢陛下的援助,我韩国愿将襄城割让。”
楚风却笑了,道:“襄城本就是我的囊中之物,何来割让一说?陈震看来还是没有什么诚意啊。”
“陛下误会了,我的意思是,连带汾州一起割让给楚国,只要您能帮助我韩国打退西辽大军便可。”
“好,看来诸国都很有诚意,既然如此,寡人便与你们结盟。不过东线还得你们自己去守,我会从西线进攻西辽大军,让其无暇全力进攻你们。”
“陛下深明大义,实在是天下万民之福啊。”
当即,楚国与北方三国签订了结盟文书。
做完这一切之后,楚风便开始调遣兵马,准备从泷水关北上。此时,西秦遗将顾虚派来使者,要求与楚国结盟,楚风也答应下来。
顾虚的要求很简单,就是要不惜一切代价打击西辽大军,至于秦国能不能复国已经不重要了,即便能复国,以后也不再是司马家的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