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里,仲逸决定改变主意:为了穆一虹,也为了林大团一家。
林大团终于明白了仲逸用心良苦,他起身道:‘仲大人,此事……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我听你的便是……’。
毕竟是林大团,能做到盐户里的头把手,绝非浪得虚名。
行业,不分高低,能做到一定的高度,绝非一般人,这似乎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
仲逸不再犹豫,他继续道:“穆一虹,她现在就叫穆一虹,这个名字伴随了她这么多年,现在猛地让她叫做林梦语,她是绝对不能接受的,我们如此……”。
林大团微微一怔,三人立刻换了一副神情,内心从未有过的强大:这是亲情的力量,换做谁身上都会这么做。
“仲大人,我们都听你的,只要语儿,哦……不,是一虹能接受,我们都可以做,也……能做到”。
说话的是林母,这个乡下女人,跟着林大团这么多年,走南闯北的,也算是见过世面的。
世面这种东西,或许在平时不算什么,但真正在关键时刻,是否有过同样的经历,一看便知。
显然,这一点,林家人做的很好。
“好吧,既然是这样,我们就都听你的……”。
林大团再次表态,所有人从之前躺在地上,此刻已全部站了起来。
阳光下,林中蝶飞凤舞,秋后的天气格外清爽,久在城中呆过的人,能见到这番景象,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仲逸在享受这种安静,一种来自多年的百感交集,一种来自托付之后的信任,全然没有了翰林院、没有了北虏南寇,甚至于他的‘光辉经历’。
城中,诚信堂分店,罗英再次一通安排,终于做好了所有的准备。
“少东家,事已至此,那我也就只好实话实说了……”。
见穆一虹说仲逸不在盐课衙门,罗英只得说出实情,并将陶朔送来的那封书信呈上。
穆一虹没有犹豫,看过信件后,只是微微一笑:这个仲大人,每次都是这样……
第803章 回马枪(上)
该来的终究会来,而且不会等的太久。(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穆一虹终于与林家人团聚,经仲逸与林大团商议,在一个过渡期后才得以相认:林家人去了几次诚信堂大理分店,穆一虹也去了林大团家的小院。
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以穆一虹的感知能力,早已觉察到这一切。
“仲大人,多谢”。
之后,穆一虹只向仲逸说了这么一句,取而代之的便是静静的望着他。
仲逸觉得有些不适,他微微将头迈过去,轻轻回道:“受人之托,理当如此……”。
诚信堂的买卖很快恢复以往、比以往更加火爆,穆少东家在京城的历练,绝对不是浪得虚名。
再有老姜头的点拨,如今可谓东家——名副其实。
日子照旧,一切如故,数日后,一队人由北而来,进入云南地界,稍作休息后便兵分两路,而后直奔大理方向。
路过一片密林,这些人开始换装,速度之快、动作整齐划一。
片刻之后,官服变为布衣,骏马的气势都逊色不少,只是马背上多了一个大大的包袱而已。
这日午后,其中一队人马已抵达大理府城外,为首的中年男子挥挥手,所有人立刻勒住缰绳,马儿一阵嘶鸣,顿时停在了原地。
“诸位大人,前面就是大理城,经过怒江驿站一案后,如今已完全恢复平静,大家伙似乎早已忘却那件事”。
听随从说了这么一句,那名中年男子嘴角轻轻上扬,脸上一丝不屑之情掠过:无论哪里,不都一样吗?
众人私下查看一番,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如同一个居家过日的好天气,满是悠闲的感觉,轻松极了。
那随从微微一顿,而后继续道:“大人,那……我们是先去知府衙门?还是盐课提举司?请大人明示”。
说是这么说,那人却依旧没有明示,随从也不再言语。
城外景色不错,相比城里的喧闹,城外似乎更适合观景,草木茂盛,秋高气爽,还有这明媚的阳光。
当然,这些人不是来赏景的,无论天色阴晴、暑气寒意,几乎还足以对心情没有什么影响。
“不,这两个衙门暂时先都不去”。
那为首之人调转马头,马儿很快越出几步,众人立刻跟了上来,稍稍停顿一下,而后下山而去。
‘走,我们先到盐井边看看……’。
一阵风过,山坡上只是一道道微微的尘土而已,这些人很快分散开来,不过距离不远不近,后面的人也是不紧不慢的跟着,足以看出——训练有序。
盐井中,林大团正带着一帮人在干活,与穆一虹相认后,他整个人都变了样,一下子像年轻了好几岁,干活比往常快了许多,脸上再也没有了那层深深的惆怅,这些年,从来都没有过的感受。
见有人从这边走来,众人也丝毫没有当回事,在这一带时有干活的人路过,大家伙在盐井旁看上一会,顺便歇息歇息喝点水什么的也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大家早已习惯了。
“这位大哥,一路走来,我们听说你们五井盐矿大变样,到底是怎么个变样呢?”。
来人问了这么一句,满脸的好奇:“就这么看,似乎也没有过人之处呀,怕是言过其实了吧?”。
随从说了这么一声,几人便找个地方坐了下来,俨然一副过路人歇息的样子。
灶户们没当回事,随意说了一句:‘几位兄弟们,你们一定不是我们本地的吧?说起我们五井盐矿,你问问去,这里谁不知道?’。
说起五井盐矿就不得不提盐课提举司衙门,提起盐课衙门就不得不提仲逸,今年盐矿的变化有目共睹,连布政使司和京城都知道了,岂有不借此机会好好说道说道的道理?
“那你们看错了,这里是之前的一处旧盐田,那边还有几处,规模要比这里大多了”。
那几个盐户指着一旁才制好的盐粒,自豪的说道:“看到了吗?就我们这里的产盐,莫说其他地方的盐田了,怕是京城也找不到第二家吧?”。
说的越说越有劲儿,听的也是一脸的认真加崇拜,场面一下子热闹起来。
那中年男子走过去,细细看了看才制好的新盐:无论成色、质地,确实比平日里见到的那些盐粒好许多。
也算是见多识广,但这位中年男子着实心头一紧:这种成色的盐粒,还真是第一次见。
“大……哥,这盐确实不错,下次我们就来这里买吧……”。
随从差点喊出一声大人,不过很快将他们说成是商人、盐商。
“原来是盐商啊,那你们可找对地方了,我们这里今年产盐两大增,朝廷特批准许多放盐引”。
一名老灶户干脆放下手中的活儿,带着这几人向前走去,边走边说道:“我带你们到前面的盐田看看,保准你们没有见过”。
不远处的林大团准备上前制止,但看大家伙儿这么热情,也只得默认了。
不紧不慢的跟在人群身后,林大团细细打量着这几人的装束:从服饰来看,一水的布衣不假,似乎与常人无异。
但看看这些人的走姿,连同队形丝毫不乱,所有人似乎对自己的位置保持的极好,尤其中间那面中年男子,所有人都不紧不慢的围在左右,连一声咳嗽声都会认真聆听。
这个年头,随随便便就牵着高头大马的人不多见,而且还是这么多人,这么多匹马儿。
马背上是一个个的大包袱,看那有些鼓鼓囊囊有些蓬松的样子,不难判断出里面装的应该是衣物之类的东西。
若是远行,随身带些衣物倒也没什么,但这些人衣衫干净,而像干粮、盘缠这类的东西,却真的没有发现多少。
林大团有些拿捏不住,他一时也说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总觉得怪怪的。
正在犹豫间,林大团低头发现地上的脚印、一排排清晰的脚印。
“不对,这些人来自衙门的”。
林大团恍然大悟:这些人的布衣是刻意装扮出来的,但靴子没有换过,尽管上面沾了一些泥土草屑,但细细看去,还是不难发现。
看到这一幕,林大团心里却更加疑惑起来:既然是衙门的,为何不光明正大的来呢?盐课衙门也是衙门,有什么不好说的呢?
对当地衙门的人还是比较了解的,林大团觉得这些人并非当地官差:不是布政司衙门,那便是京城的了。
“难道,他们这是来秘密调查仲大人的?”。
想到这里,林大团有些害怕起来:之前朝廷钦差来督办怒江驿站一案,就曾见过锦衣卫的人,就是这种场面。
走着走着,林大团捂住肚子,一脸的难受,身边几个灶户立刻上前将其扶助:“大可,你这是怎么了?什么东西没吃对吗?”。
林大团顺口说了一句:“谁说不是呢,早上的饭菜凉了,结果后来我又喝了一碗凉水……”。
一阵异动,那中年男子转过身来,仅是一个简单的皱眉,顿时生出几分威严来,他身边几个随从立刻围了过来,仅是站姿便是有些身手的路子。
好在这些人都认识这个叫林大团的人,眼前的这点小事也不会入他们的法眼,稍稍停顿一下,之后便继续向前走去。
林大团回到盐田,这一次,他更加坚信:这些人,绝对大有来头,不可小觑。
“你们好好在这里盯着,我马上去趟盐课衙门找仲大人”。
林大团找了一匹马,临走之时还不忘叮嘱一句:“此事,就你们几个知道就行了,不要到处乱嚷嚷,弄不好就露馅了”。
……
知府衙门一如既往,知府姜飞越有些日子没有出门了,他几乎天天在等着圣旨,但天天都没有音讯,失望也就越来越大了。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