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银子都是你的了,看着上,做好一点就行”。
仲逸吩咐一声,程默已将银子递到店小二面前。
沾着‘仲少东家’的光,程默早已学会了出手阔绰,尤其类似在客栈、酒楼这样的地方,多给银子往往能带来很多便利。
有的时候,要最快、最直接的方式拉近‘距离’,没有比银子更有效的了。
“啊呀,我说今日天气如此的好,走路都神清气爽,合着是遇到贵人啦”。
那店小二小心翼翼的接过银子,再次笑容满面道:“客官绝对是有眼光,本店的饭菜绝不会让你失望的,就等着瞧好吧……”。
“店家,每人一碗面,其他的看着上,不会少你的银子”。
说话的是锦衣卫的人,他们刻意找了一个更为僻静的地方,分别在仲逸的两侧,尽收视线范围。
这随护架势,确实足够专业。
细细打量一番,这个饭店划算不错,店内收拾的干干净净,布局也很宽敞,现在距离饭点还尚早些,但一楼的桌椅前,已有不少人前来光顾。
进门后靠墙一侧便是一张柜台,一个中年男子站在那里,低头扒拉着算盘,无论客官们进进出出,似乎与他没有什么关系似的。
这名中年男子显然是女真族人,看他的服饰就能看出来,他长得中等个子,微微有些发福,表情有些严肃。
不用说,此人应该该店的东家,至少是个掌柜这样的角色。
店中几个店小二,楼上楼下都有,要说最能说会道的,还是之前指引众人进屋的那个小伙。
“面条两碗,上好的精美炒菜,美酒两壶”。
不大会儿的功夫,饭菜便端了上来。
“我们东家说了,二位客官喜欢清淡一些的饭菜,送你们两份青菜汤”。
店小二特意说道:“其中一份是我们当地的野菜,听郎中说,经常喝对身体有益处”。
程默连连点头,却早已开始拌起面条来,那个香啊,似乎其他的都已经不重要了。
这果真是个会来事儿的店小二,本就给了他那么多银子不用找了,他还是弄出来个‘赠送’、有益身体的说法来,反倒令人觉得贴心许多。
“小二哥,我怎么看着店里就你跑的最快,最能说会道,你们东家与你是亲戚啊?这么卖力”。
仲逸缓缓将饭菜接过,不由的笑道:“我打小随师父走南闯北做买卖,也算是去过不少地方,这么卖力的伙计可不多见啊,东家还不主动给你加工钱?”。
银子的力量,仲逸那一句‘多余的银子不用找了’,自然能与店小二套的近乎。
要了解当地的真正风土人情,像店小二、轿夫、资深农户、衙门杂役等,是最合适不过的。
“嗨,多谢这位客官的好意,你随师父走南闯北,小的我也是一样的”。
那店小二笑道:“我们东家也是我的师傅,小的时候家穷,是师父收留了我,还叫教会了手艺,我可以做好几道拿手好菜,人手忙不过来的时候就打杂,什么都干,工钱倒是其次,人嘛……做事不能忘本……”。
此言一出,店小二毕恭毕敬的样子,仲逸觉得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
这一番话,说的中听,尽管没有太多的华丽的措辞,但确实是那么个理儿。
‘就哪位?柜台前扒拉算盘的,是令师?’。
仲逸抬抬头向柜台的那名中年男子指指。
‘是的,那就是小的师父,平日里话极少,原本是做当地特色饭菜的,后来因为在北直隶一带呆过一段时间,回来就做那里的饭菜了,这里有很多南边的人,生意到还是可以’。
店小二说道:“看着我师傅话不多,也是板着个脸,但其实心肠挺好的,看到那些可怜之人,会主动少收银子,甚至白送,虽然只是一碗面、几个饼什么的,但时间久了,也是不少的一笔开支”。
有意思,原本只是习惯性的打听几句,为自己在辽东接下来的日子找些便利而已,没想到却问出来这样一对‘师徒’来。
很明显,这个中年男子是女真族人,他不卖当地的饭菜已算是另辟蹊径了,还有如此好的心肠,常言‘商人重利’,他确实算是独树一帜。
“看样子你们应是女真族人,但为何能将大明话说的如此利索?这倒是很难的”。
仲逸干脆放下筷子,饶有兴致的问了一句:“方才听有熟客叫你们东家是‘老陈头’?这是怎么个说法?”。
如同当初的阿帖木尔、铁吉台等,女真族人的名字,自然有他们的特色,这再正常不过。
店小二笑道:‘这又何难?我们在北直隶一带生活过很长时间,你们那边的话都会说’。
关于这个‘老陈头’的称呼,倒是有个说法。
“嗨,这都是我们东家的人缘好,长得显老些,像个小老头,平日里有不少熟客开玩笑:说他应该是姓‘陈’,是沉默的沉,只是没有那个姓,所以大家就都叫他——老陈头”。
店小二笑道:“起初也没在意,后来叫的人多了,我师傅也就默认了,至于他的真名,大家反倒不多提了。当然,这主要指与来这里吃饭的人”。
末了,他补充道:“小的也是,人家都叫我喜子,人见人爱的样子……”。
这个‘老陈头’,还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
喜子?算不算是自恋?
见仲逸还没有动筷子的意思,喜子不由的问了一句:“客官是做什么买卖的?不会是为各家酒楼、饭店供送什么食材吧?我们这里经常有打听东家的,就是为图个便利”。
仲逸微微摇摇头:“如今这买卖……,难做啊……”。
“那就不打搅客官了,一看你就是做大买卖的,快吃吧,一会面就不好吃了”。
喜子向柜台望望,不由嘀咕了一句:“这几日,我师傅心情不好,该要责罚我了”。
仲逸急忙问道:“敢问小哥,你家师傅所为何事不开心?”。
已经走出两步,喜子不由的叹口气:“还不是因为师傅家的掌上明珠嘛,不学骑术,偏偏要读什么诗书”。
“不说了,师傅正生着气呢……”,喜子点点头,去忙他的活计了。
不学骑术,要读诗书?
这因为这,竟然还要生气?
仲逸突然觉得,这个老陈头,并不是真正的另辟蹊径,在有些事情上,还是与他人并无多少差异。
“仲大……仲大哥,你只顾着说话,面都凉了”。
当仲逸再次转过身时,却见程默已放下了碗筷:属于他的那一份,已经吃了个精光。
还真是饿坏了,这速度,简直了。
“把那个青菜汤喝了,对身体有益处”,仲逸这才准备动起筷子来。
程默连连摇头道:“都喝了两碗了,留点肚子,还想喝点酒呢”。
仲逸白了他一眼:就喝一杯,留着晚上喝,忘了我们的差事了?
面确实没法吃了,程默又不得不向店小二喜子要了一碗,仲逸在不经意间,却想到了一件极为重要的事儿。
这件事,似乎比刀剑攻城略池,更为重要……
当新做好的面条端上来时,他这才觉得自己:也确实需要好好吃一顿了。
再看看两侧的锦衣卫校尉,他们早已放下碗筷,只是慢慢的饮些酒,来打发时间而已。
味道不错,怪不得程默如此狼吞虎咽,而翰林院的侍读学士,却也只好慢慢品尝了……
不多时,店门口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不少人将脸迈过去,看看热闹。
片刻之后,门外走进一行数人,直接向柜台的中年男子而去。
与此同时,两侧的锦衣卫校尉立刻警觉起来,四下打量一番,最后将目光落在仲逸这边来。
‘去,看看热闹,是怎么回事?’。
仲逸向程默吩咐了一句:“不要轻易出头,更不能表露身份”。
末了,他再次叮嘱道:“向两边的锦衣卫的兄弟递句话:没有本官的准许,不许轻举妄动”……
‘就这??这样的文采,还想要银子?你们这不是讹人吗?’。
见有人向柜台围上来,一向不多言语的老陈头,终于是开口了。
很快,最得力的店小二喜子,也来到他师傅面前,一副‘保驾护航’的架势……
第587章 城根面馆(上)
城根面馆的东家老陈头,正与柜台前几个人理论着。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这次,他再也无法‘沉默’了。
数日前,老陈头曾托人想找个会读书写字的‘文人’,为他的‘城根面馆’题四个大字,再写几行字作为注解。
当时,老陈头说的很清楚:牌匾四个大字要写的有气势感,让人一看就能记得住。
而注解的那几行字必须要言简意赅,紧紧围绕面馆的特色。
来这里吃饭的人,大多有北直隶一带生活的经历,对那里颇为熟悉,这一副气势恢宏的大字,对他的买卖绝对可起到‘叫卖’的作用。
说白了,这也就是一种宣传。
老陈头平日里话不多,但他能看的出来:来这里吃饭的,多数人还是能识的几个字,如此口口相传,不就等于他自己开口宣传了吗?
当然,这个前提是要写的好,为此老陈头不惜花大价钱,连同请托的中间人,都不会让他白跑一趟……
经过几个中间人、‘文人’的一番努力,终于大功告成:
“城根面馆”,四个中规中矩的大字,虽不至于不堪入目,但绝对算不上有气势,更别提书法造诣方面了。
再看看那几行小字:辽东有辽阳,辽阳有城根面馆,味美量足做法精,初次你不来,是你之错也;来而不复来,是我之错也。城根面馆——不只是面馆。
按理说,这还算过得去,‘城根面馆’四个大字虽谈不上‘书法’,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