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明将士进城后,林宗武下令:放弃抵抗的鞑靼军士免死,至于其他如马夫、杂役、店家伙计之类,带着店中财物,可以自行回家。
之后,林宗武派出英勇千户所的将士,连同锦衣卫百户南栖原,带人在城中细细盘查:将所有在城中的鞑靼军民,无论死活、无论军士、杂役,全部清理出城。
此举,大有必要。
首要之处,如同当初残留在西沙城、东沙城的敌军奸细,毕竟一座城池,犄角旮旯的地方多了,难免会有敌军浑水摸鱼,如不及时清理,多有隐患。
战事之后,清理现场,尤其敌军尸首、马匹,被损坏的兵器,既为防止疾病传染,又为提振士气,城中景象为之焕然一新。
至于大明阵亡将士,已有专人负责安排。
眼下正值盛夏,天气炎热,林宗武命军中书办一一登记,之后统一火化,再统一运回京城……落叶归根……
战事中受伤的将士,根据医官建议:一部分随运送阵亡将士骨灰的兵马南下回京,一部分继续留在军中。
伤势不重者,经医治后,可在成衣店、熟肉铺、小酒馆帮忙。
北征以来,将士们的衣衫、伙食,也确实需要改善一番了。
黄沙城中,随时可战的大明将士七千之余,经过重新部署,已正常防守、换防、执勤。
根据林宗武部署,城墙之上:负责火炮、弩机、箭楼、瞭望的军士各司其职,城中有固定岗哨,也有来回巡视的流动岗哨。
城外,无论东西南北,皆有锦衣卫、英勇千户所派出负责打探军情的暗哨,只要鞑靼方面稍有风吹草动,城中可立刻收到消息。
之前留守在驻军大营的五千兵马,如今一分为二:三千驻守东沙城,两千继续留在驻军大营。
北征大军初来漠北时,是按两万人的兵力安营扎寨,尽管后来有所收拢,但一些固有的营帐和工事做的很好,可作为战时依靠。
西沙城先后经过魏申和仲逸下令炮轰之后,如今已面目全非,失去作用。
据此,黄沙城、东沙城、前驻军大营,三处两城一营,相互作为依靠、相互增援,形成鼎力之势……
日光下,黄沙城中井然有序,有了成衣店、酒馆等店铺,换防下来的将士走在大街之上,少了些两军阵前的火药味,多了几分生活的味道。
防守规整,军心也就更稳了……
黄沙城的话题渐渐少了许多,眼下大家说的都是即将到来的:仲逸与鞑靼军的谈判。
按照仲逸的要求:锦衣卫、英勇千户所各自出五人,确切的说是五名高手,总共十人。
剩下的就是仲逸在翰林院的随从程默,只要仲逸领了差事,程默跟着,也就不足为怪了。
“仲大人,我都找过了,像‘纵横捭阖’……讲的苏秦为纵,张仪为横……还有三国时期,诸葛亮舌战群儒……这些虽然可能有些不实的之处,但总归是可以借鉴的”。
一间硕大的屋子,是专门为仲逸这位监军大人准备的,此刻却成了程默‘办公’所用的地方:他趴在桌前,上面摆着纸笔,口中却喃喃细语。
当初在翰林院时,程默就利用这个便利看过苏秦、张仪的故事,也曾在天桥底下听说书人讲过‘诸葛亮舌战群儒的精彩篇章’。
“仲大人,我只能凭借记忆写了,谁让这里是军营呢?不像我们翰林院的书那么多……”。
见仲逸走了进来,程默竟有些内疚道:“可惜记住的不多了,哎……毕竟还是认得字少,能写出来多少、就写多少吧”。
仲逸愕然,不由笑道:“你……这是在‘写书’吗?为何突然有这样的想法呢?”。
程默边忙边答道:“这不?你马上要与鞑靼谈判了,我搜集一些关于谈判的典故,以仲大人的才学,自不用说,到时来他个‘语出惊人’,那当是如虎添翼,一展我大明之威”。
仲逸这才明白过来:“我的默大哥,你说的那些,我之前也是看过、听过的,何须你老人家在这里劳心伤神的?快点收拾东西,准备出城吧”。
“这还要说?都收拾好了,这是我份内之事嘛”。
程默向墙边努努嘴,再次说道:‘那不一样,像你们科举出身的文官,学的东西太过正统,也有些刻板、拘束,不像天桥说书的,可随意一些,也可以调侃,甚至添油加醋,但那样往往就更精彩多了……’。
仲逸重重点点头,对他简直佩服的不行:说的,很有道理。
但是,真的用不着……
黄沙城、北城门,数名锦衣卫校尉、英勇千户所军士策马而出,紧随其后的便是仲逸和程默。
“仲大人,林将军在前方为你送行”,才走一会儿,果真看到师兄林宗武站在那里。
不就是去谈判嘛,怎么弄得如此隆重?
“林将军,身为主将,怎么亲自出城了呢?使不得、使不得”。
有外人在,师兄弟间还得客套一番:“本官只是奉朝廷之命前去谈判,不会有事的”。
林宗武端酒道:“仲大人足智多谋、能言善辩,将士们都等你的好消息,提前喝一杯庆功酒了……”。
北门外十余里处,鞑靼方面参与谈判的人已抵达,以魏申为首,身后也是十余名的护卫,再无多余的人马。
这一点倒是与仲逸有些相像,魏申也不喜欢大张旗鼓、虚张声势:对手与对手的感觉。
“魏大人,他们就要就到了”。
一名鞑靼军士向魏申禀道:“除仲逸外,有十名护卫、一名随从,再无一兵一卒”。
魏申轻轻点点头:“嗯……,是他的风格……”。
第558章 城外谈判(下)
一片宽广的空地,是个赛马的好地方。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天空有阴云,正好挡住了烈日,倒是凉爽不少。
继续向北而去,远远可见一片胡杨林,若是林中藏有飞禽走兽,这里还是个骑射狩猎的好地方。
平地而起,一座孤零零的木亭,似乎生生从别处搬过来的,就像西沙城与东沙城只为战事而建一样,这座木亭就是为双方的谈判而出现的。
得知双方要谈判后,魏申便命人打造了这座木亭,原本都是成品,再用木楔、铁钉组装而成。
亭下有一套石椅石桌,算是很好的诠释了‘此处还是有温和的一面’:围桌而坐、品茶谈笑。
谈判地点是双方所选:既不能在大明军中,也不能在鞑靼营中。虽是两方中间一块空地,但魏申准备的还是很细致入微了。
是个有心人……
一阵熟悉的马蹄声,熟悉的身影渐渐靠近。
仲逸缓缓下马,魏申早已起身相迎,二人开始一阵寒暄:
“仲大人,一别数日,别来无恙啊?”。
“魏大人逢凶化吉,可喜可贺啊”。
“常言‘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都是托仲大人的福,作为回报,魏某今日定有惊喜……,先……请仲大人用一杯浊茶吧”。
这个“浊茶”二字用得好:一种‘浊酒’的感觉。
谁让漠北这一带风沙大呢?
木亭北侧数十米外,十余名鞑靼护卫站的整整齐齐,看样子都是高手。
魏申示意仲逸入亭而坐,仲逸自然懂得其中之意。
“兄弟们,你们在一侧候着,顺便给马儿饮点清水”。
仲逸随便这么一说,身后的护卫立刻明白:鞑靼军士没有紧跟在魏申身后,他们自然也没有必要跟在仲大人身后。
“你……,不要看我,我誓死与仲大人在一起,他去哪儿,我就去哪儿”。
程默见魏申望了自己一眼,立刻不由分说道:“莫说在这里,就是在我们京城翰林院,那也是如此,就是仲大人的跟班”。
魏申摇头,笑而不语。
仲逸则回过头轻轻说了一句:“你也到那边去,和他们讲讲当年在天桥下还听过的那些故事……”。
犹豫片刻,程默耸耸肩,一脸无所谓的样子:“那倒也是,北征以来,我们连连攻下三座城池、歼敌无数,倒是可以讲讲,我回去给他们讲……”。
这反应速度,简直了……,那些纵横捭阖、舌战群儒的书没白看。
“你说什么?”。
为首的鞑靼军士作拔刀状:“大胆,到底是谁来谈判?”。
“放肆,谈判,还是动刀?你是从黄沙城逃出来的吧?”,一名锦衣卫总旗上前一步道。
魏申急忙转身,向身后的军士制止道:“无妨、无妨,这位小兄弟还是蛮可爱的……”。
仲逸微微摇摇头:“呵呵,魏大人的手下还是个急性子,天气热、火气大……”。
再看看程默,已来到大明军士一起,嘴里似乎还在念叨什么:“连你们的阿帖木尔都被俘了,若不是仲大人为了大局着想,你们还能在这里说话……”。
片刻后,木亭外早已备好的柴火,上面架一个小水壶,壶嘴已经开始冒着阵阵热气。
若非今日阴云的天气,这‘热茶’还真是让人有点——汗颜。
“仲大人,请”。
魏申举杯提议道:“以茶代酒,我们品的就是一种清香,也为此次谈判定个基调:但愿我们日后就像茶水一样清淡、平静,而不是烈酒那般,容易上头……”。
仲逸微微点点头:“是的,魏大人所言甚是,实不相瞒,自从魏大人离开东沙城后,虽没有多少时日,仲某时常觉得有些孤寂,经常一个人独饮、饮茶……”。
是的,在东沙城时,魏申是以俘虏的身份与仲逸一起喝茶的。
从数年前在京城第一次谈判时,二人之间也不算是陌生。更何况此次北征以来,更是见过很多次面。
既是‘老熟人’,多少知道一点对方的脾气秉性,多余的客套也就不用再兜圈子了。
“仲大人,咱们明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