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仲逸并未提起严磬和戎一昶,这个道理很简单:他一个翰林院侍读,怎么知道兵部和后军都督府的事儿呢?
“不管挡谁的路,兄弟我只能说:只要圣上没有旨意处置李大人,我定会全力保护他”。
石成压低声音,凑上前来:“今日叫你来,另有其事”。
另有其事?
这才是他前来的目的。
只见石成单指蘸水,在桌上写了一个‘严’字,之后便在这个字上划了一道斜杠。
“快了,这次圣上真下决心了”。
石成补充一句:“当初,我们在博野县调查繆大柱夫妇被杀一案时,从博野县县丞、知县、到保定知府,乃至刑部左侍郎,可偏偏到了刑部,就没了下文”。
当初,石成同样负责调查此案,对幕后的主使再清楚不过,他早就盯上严士蕃。
后来在大同府核查仇鸾时,有多重证据直指严氏父子,同样没了下文。
这笔账,他心里一直攒着呢。
“仲老弟,现在就差一个口子,一旦有人撕开这道口子,站出来指正严氏的人不在少数,内阁次辅徐阶是一个,礼部尚书袁炜是一个,裕王府的那些人也不会少”。
石成特意嘱咐道:‘到时,你可千万不要犯糊涂,翰林院近皇权,若万岁问起来,你是最清楚的’。
…………
出了北镇抚司,仲逸心事重重:按理说,石成不会轻易对朝中之事坦露心迹,尤其对严氏这种权臣,更是谨慎处之。
之前,在博野县、大同府办差时,从不多说一句,今日这是为何?
仲逸首先想到的,是锦衣卫内部较量:如今的锦衣卫指挥使陆炳与严氏走的近,莫非石成与他并非一路?
一旦陆炳受到严氏牵连,取代他的人,才是石成真正支持的?
不妥,不妥,仲逸连连摇头:陆炳与皇帝交情匪浅,即便严氏倒台,他未必会败下来。
况且,石成也不是那种两面三刀、攀附权贵之人。
可是,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理由能让他这么做呢?
或是想多了,没准石成就是想提醒一下自己:倒严之事,千万不要说错话、表错态。
但愿如此,如此最好。
……
回到府上后,才知道师父与师姐早已到了,仲逸急忙收起方才的心事,与师父交谈起来。
仲姝在后厨忙活起来,总算是像那么一回事,只是才刚刚开始学,不停的看着食谱大全。
“逸儿啊,你带的那些地图、兵书,为师都看过了,确实不错,这么多年,云游四海,却难得见如此完整、详细的记载”。
凌云子叹道:“著兵书一事,怕是要再拖一拖了,只是不知为师这一生……”。
仲逸急忙上前拜道:“兵法权谋,各有所长,各有所取,非闭门观他人之作可为,非听他人之言可为。
两军阵前、兵马钱粮,战事瞬息万变,唯亲历可为,唯当世可究,否则,再好的谋略,也只是纸上谈兵而已”。
末了,他特意说道:“师父一生为谋,战事历历在目、圣贤谆谆教诲,所著必能为大明所用”。
第392章 乔迁之喜
午饭时分,穆家小院。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一向安静的小院,今日却格外热闹起来。
丫鬟香儿一大早就开始忙活:洒水净地、浇花喂鱼、搬桌摆凳,几副对联、几盏灯笼,一派新气象。
才收拾完毕,仲逸、仲姝、袁若筠、莺儿等,也纷纷进了小院,穆一虹带着丫鬟香儿,急忙上前相迎。
不多时,若一当铺的老姜头、小地瓜也拎着礼品走了进来。
除仲逸、仲姝外,这里大多人与穆一虹只有一面或数面之缘。
这还要从仲逸被押入刑部大牢,穆一虹设法动用自己人脉,去牢中说服那涉事抚琴女子说起。
当时,穆一虹去仲府,却正巧遇仲姝外出,于是她去若一当铺找罗英,后来仲逸出狱后,袁若筠听说此事,硬是到穆一虹的住处去了一次。
算起来,穆一虹去若一当铺的次数更多一些:她随仲逸从杭州到京城后,就知道若一当铺。
那个时候,仲逸还是当铺的‘少东家’,穆一虹有事相商时,都是来这里找他。
连同已随李序南在西北的罗英在内,若一当铺的老姜头、小地瓜,对这位穆大小姐并不陌生。
“诸位能来寒舍道喜,一虹倍感荣幸,托仲大人的福,家中略备薄酒、粗茶淡饭,请各位慢用”。
穆一虹与众人寒暄说笑,大家很快熟悉起来,都是见过世面的,一点就通,活跃气氛,自然不在话下。
丫鬟香儿将众人送的贺礼搬到屋里,按照穆一虹的吩咐一一记录,这份情义,日后还是要设法还回去的。
“礼品不多,但不乏贵重之物”,香儿心中不由叹道:‘仲大人,真厉害……’。
院内放了一条长桌,桌上摆着各种水果、干果、点心等,一对细嘴酒壶、一圈青瓷小杯。
长桌旁驾着铁炉,炉上一个铁丝网格,炉火旺旺、佐料洒下,烤肉好香。
“大家随意,烤肉马上就好”。
仲逸正忙着将手里的铁签子翻来覆去,不时洒一小撮佐料,炉上顿时冒起阵阵青烟,香味再次飘来。
这位翰林院六品侍读,此刻已是满头大汗、忙的不亦乐乎,丫鬟香儿只得为他拿来一块汗巾,随意搭在肩上,俨然一个店小二模样。
“这个烤肉,看着没什么,嚼一口,却是别有一番风味”。
小地瓜来到仲逸身边,一脸崇拜的模样:“仲大人,想不到你还会这一手,是有什么配方吗?”。
呵呵,配方,当然有了:肉蔻、丁香、花椒、大料、小茴香、姜粉……
磨成粉融合到一起,叫‘一口香料’,这是唐小丫特意买来做菜用的,结果仲逸照着买了一百盒,将外包装去掉,直接就塞到包里。
看样子,够吃一阵子了,包装盒上的说明,已拍成照片,虽然没有比例,但至少可以搭配一下,以后还可自己研制。
当初,仲逸并未在意,现在看他们吃的津津有味,足以说明此举十分明知。
“这个烤肉嘛,讲究一个火候,火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佐料要一层层的放,否则外层味重,里边反而无味了”。
袁若筠向众人解释着‘奥妙’所在,不时提醒仲逸做这做那,却又不忘替他擦擦额头的热汗。
这一幕,看的穆一虹简直心都烤焦了。
当时,袁若筠来找她时,就有人说过:这位袁大小姐,可是堂堂礼部尚书的千金。
这下好了,一个礼部尚书的千金,一个翰林院六品侍读,对这烤肉、佐料之事,忙的不亦乐乎、乐得尽在其中。
难得一见啊。
只是穆一虹那里想到:这位袁大小姐,正是喜欢这种无拘无束、新鲜中带点好玩的:这样的场面,这种吃法,在袁府是绝不会有的。
图个新鲜呗,否则,就不好玩了。
这些人当中,老姜头年纪最大,从进来之后,他只是打了声招呼,寒暄几句,而后便找了个僻静的位子坐了下来:一杯清茶,一盘水果,足够了。
在老姜头看来,这多多少少是不合礼数的:从若一当铺而言,仲逸是他们的少东家,抛开若一当铺不说,仲逸是朝廷翰林院的六品侍读,平日都是与朝中文武打交道的。
即便主仆间处的再好,也断断没有让仲大人‘下厨’,他们等着品尝的道理。
平日里,他们也偶尔同桌吃饭,已十分难得,今日确实有些‘过了’。
当然,若抛开这些礼数不说,老姜头却心里热热的:无论仲少东家,还是仲大人,都是最好的主人。
在遇到他之前,老头几乎断定:这辈子,自己绝不会遇到这样的主家。
院内众人说说笑笑,老姜头也跟着微微一笑:既然少东家喜欢,礼数不礼数的,就暂时放到一边,这里都不是外人,反正别人也不会知道。
眼下最让老头犯愁的,还是仲逸昨日说起的那十家店铺:置办门店,又要上货,又要雇伙计,这么多银子呢,从何而来?
况且,真正管事的‘少东家’都没有,如何经营。
承蒙仲逸信任,老姜头管着若一当铺大大小小的事儿,他能看的出来,这位少东家心思不在当铺上,不在买卖上,也不在银子上。
若真的开了十家店铺,根本就忙不过来啊。
少东家啊,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
“姜伯,来一串烤肉,我断言:你绝对没有吃过这么好的东西”。
小地瓜拿着几串肉,端着一杯酒,来到老姜头面前。
自从来到若一当铺后,二人处的不错,小地瓜整天嚷着要拜他为师,老姜头却连连摇头,但只要有空闲时间,还是给他讲一些当铺经营之道、当物估价技巧等。
照这样下去,师徒名分只是迟早的事儿。
“姜伯,你有没有发现?这位袁大小姐,与偶尔来咱们店里的许公子,怎么这么像呢?”。
小地瓜压低声音:‘许公子,就是咱们少东家的表弟……’。
才准备尝一口烤肉,一听此言,老姜头立刻急了:“休要胡说,一个公子,怎么会像大小姐呢?”。
脸一沉,老头干脆将烤肉扔下:“不吃了,人上年纪,牙口不好”。
小地瓜急忙端起酒杯赔罪,都恨不得拍自己一个耳光:这破嘴,没个把门的……
“来来来,大家都过来,有事要说”。
总算烤完了,仲逸来到长桌前,端起一杯热酒,向众人说道:“今日,大家难得一聚,先祝穆姑娘乔迁之喜”。
“谢谢诸位,谢谢……”,穆一虹急忙与众人碰杯,小地瓜忙着与丫鬟香儿碰杯。
“此外,还有一事,要向大家提前知会一声”。
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