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末了,他补充道:“在这一年当中,你们的仲姝姐会带你们到外边看看,不过,可不是游山玩水的哦”。
“是,师父”。
三人只是微微一愣,而后便欣然应允。
显然,相比之前的浮躁与任性,如今,这三人已明显沉下心来。
仲逸并未言语,他缓缓走到院前那颗大树下,心中不免感慨起来。
当年,自己上凌云山时,又何曾想过拜道凌云子门下?
只要有个吃住的地方,已求之不得。
即便是在凌云山打杂一年,还有十里店那次考验:差点以为卫叔叔真的是那个‘独眼龙恶人’,后果不堪设想。
相比这些,阮怀若、章苏、卫展,已属万幸。
连同师兄宗武、师姐仲姝在内,在凌云子所有的弟子中,有此特殊‘待遇’的,恐怕就他一人了。
仲逸坚信:这既是自己当初上山时,情况特殊所致,亦成全了与师父一段非比寻常的‘师徒之缘’。
若无意外,一年后,这三人将成为自己的‘师弟’,而师父的弟子中,又会多出几人来。
若师父能继续广纳弟子,那部倾其一生的兵书问世……
凌云山,一个多么的神奇地方……
第332章 指点迷津
“一手五指,各有高低,却各有所指;一盘棋局,黑白有别,却因落子之处不同,而作用有异;同根一木,枝叶相绕,却各有所向”。(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晚饭后,仲姝与仲逸来找凌云子,请师父指点迷津。
就眼下卫展、阮怀若、章苏来到凌云山一事,凌云子早有安排。
“宗武如今做了千户,逸儿到了翰林院,可谓一文一武,亦各有所得,为师甚慰”。
凌云子继续道:“若一年后,卫展他们三人能继续留在凌云山,待学有所成之日,并非入仕一条路可走”。
此言再明白不过:除了做官,还有很多路可走,很多事儿可做。
换而言之,若师父再收弟子,或许既不会从军,也不会做文官。
可除此之外,还能做什么呢?
若非如此,又为何要来凌云山?
仲逸与仲姝二人对视一眼,似乎都察觉对方的那种:似解非解的目光:除了做学问,实在再想不出其它。
至少,他们目前还没有想出来。
当然,也或许是事出突然。
“逸儿,说说看,你此次去西北榆林府,打算怎么做?”。
凌云子见二人并不言语,他便转移话题道。
而这,恰恰是仲逸想要问的。
“以严士蕃的处事之风,定然会掩盖真相,而牵扯到衙门的人必定不会少,弟子以为:先调取人证物证,之后再予以反击”。
仲逸说道:“当初在刑部大牢时,那个叫倪庚辉的曾提供一些线索,如今李序南也做了榆林府的同知,这些都有助于找出背后的真相”。
在仲逸心中,他还有一层顾虑:即便是找出这些所谓的罪证,若还是无法撼动严士蕃,又当如何?
而对于凌云子来说,他似乎想的比这更远:你此次去榆林府,是以翰林院侍读的身份体察民情,既不同于博野县,调查繆大柱夫妇被杀一案,更有别于去大同时的………………钦差副使身份。
“若是你一路查下去,必定会得到当地衙门的阻扰,若没有个名正言顺的身份,他们是绝不会配合的”。
凌云子特意说道:‘相反,他们还会设法制造障碍,甚至于用别的,就像是严磬他们对李序南的手法,是一样的,并无本质区别’。
是啊,相比于前两次外出京城办差,仲逸最为明显的感触就是:身边再也没有像锦衣卫北镇府司千户石成,这样得力的助手了。
“若师弟借着去体察民情,而暗中调查煤矿之事,这算不算欺君呢?”。
仲姝笑道:“欺君的罪名,可不轻啊”。
仲逸急忙摆手告饶。
“欺君倒不至于,只是,此次不同于前两次:看似简单,实则更为凶险”。
略略沉默,凌云子一字一句道:“为师送你八个字:以退为进、以静制动”。
以退为进、以静制动?
仲逸重重点点头。
这时,仲姝上前道:“师父,师弟还有件事………………要对您说”。
她挤挤眉,示意仲逸上前:还是你自己说吧。
…………
“能让袁炜这个礼部侍郎看上,逸儿,你果真不简单啊”。
凌云子打趣道:“不过,如此一来,若再向别人说:你不是礼部侍郎的人,恐怕再不会有人相信了”。
很明显,凌云子对仲逸的选择是赞同的。
在别人看来,能巴结上这位礼部侍郎自是最好不过了,但一旦被定格为某人的心腹,想要再改变这种格局,或许,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甚至包括皇帝朱厚熜,裕王殿下朱载垕,都是这样认为的。
这顶乌纱,不好戴啊。
…………
“朝中有人流传是皇帝为弟子撑腰,也有人说弟子真正的背景正是皇帝,不知为何有这种说法”。
仲逸上前询问道:“如何才能避过这种说法呢?”。
来的路上,仲姝与仲逸曾为此事说过不同看法,但终究没有确定结论。
毕竟,对仲逸来说,他入仕时间…………………太短了。
而凌云子则对此并无那般纠结,他依旧平静道:“若说起来,所有臣子都是由皇帝撑腰,他们身后都是皇帝,否则,何来那顶乌纱帽?”。
“但天下之大,朝中号称文武百官,即便是一农户人家三两子女,也会脾气秉性各异。人多了便有分歧,分歧到一定程度,就要有一个更为德高望重的人站出来,统一大家的意见”。
凌云子继续道:“这个人就是各派代表人物,而皇帝要做的就是平衡这些人,以求最终达到:平衡各种势力的目的”。
如此一说,仲逸似乎听出了其中的玄机:按师父所说,弟子也是皇帝用来平衡各方势力的一个筹码?
“可以这么说,制衡之术,可以打压一方,来达到提升另一方的目的。可以培养第三方介入到两方当中来,达到三方相互制衡的目的”。
凌云子平静的说道:“只是,你现在一个六品的翰林侍读,还起不到那么大的作用”。
“那接下来呢?”。
仲姝反问道:“师弟在朝中的作用会越来越大,还是相反?亦或继续维持这种:时用时不用的状态?”。
“哦?想不到姝儿也懂为官之道了?”。
凌云子笑道:“正因你现在可发挥的作用不大,才会慢慢壮大。正因为如今你既不属于严氏一派,又不是徐阶一方,所以,才有了前面两次破例办差的机会”。
原来如此。
仲逸这才想起来:当初,到翰林院时,师父就曾说过:不要依附于任何人,就连袁炜也不例外。
很简单,袁炜上面有徐阶,一旦被视为袁炜的人,那便是徐阶的倒严一派。
如此一来,当初博野县繆家庄一案,便不会有他的机会:因为是徐阶在背后助推。
同样,那个钦差副使也不会发生:因为仇鸾与严氏走的很近。
既非严氏党羽,又非徐阶一派,才有了仲逸的今天。
可是,这样就会相安无事了吗?
凌云子继续说道:“伴君如伴虎,即便是不属于任何一派,也不保遇到祸事。况且,洁身自好、特立独行,本就是朝廷中就不存在的”。
好复杂啊。
…………
次日,仲逸离开凌云山后,直奔扬州府而去,祖父、爹娘、洛儿……
他们在的地方,也是家。
当初仲姝与仲逸约定:从凌云山一起去京城,却因穆大娘要去京城找她孙儿公孙槐,如今怕是时间来不及了,仲姝只得提前启程。
看来,他们二人也只能京城再见了。
第333章 失踪(上)
“袁若筠要城外山道赛马?还让我务必、马上去袁府?”。全本小说网;HTTPS://щww。taiuu。com;
数日后,仲逸回到京城,他先去翰林院,再次见到师姐仲姝,听到的第一句话竟是这样的。
“具体情况,不得而知,我将穆大娘送到她孙儿公孙槐的住处后,袁府的下人应早就候在仲府外,未进院子,他们便迎了上来”。
“此事颇为蹊跷:按理说,袁炜不会再轻易准许你与筠儿接触,为何我们出了一次京城,回来时,他的态度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仲姝有些疑惑的说道:“若非是筠儿提出这个要求,袁炜断断不会准许,山道赛马?这太不合乎常理”。
仲逸刚从翰林院回来,去陕西布政司榆林府一事,终于得到准许,明日即可启程。
他知道:除了袁炜外,裕王殿下起了不少作用。
当然,皇帝起初,夜并未反对。
只是,此次西北之行,只有三个月期限。
三个月之后,他便要回京,继续做翰林院的侍读。
李序南早已赴任,罗英也随他而去。
仲逸得到旨意后,立刻着手准备上路,但不曾想到,临行之前,偏偏遇到袁若筠这档子事儿。
“不用说,一定是筠儿使了性子,袁炜也奈何不了,只能依了她”。
仲逸正收拾着包袱,随意向仲姝说了一句:“山道赛马,这样的主意,除了她,还有谁能想的出来?”。
马上要远赴西北,对仲逸来说,这恰恰是暂时离开京城的一个好理由,离开袁若筠的一个好借口。
既然二人不可能再到一起,还是早些断绝来往的好:如此,对袁若筠也公平。
毕竟,她终究还是要回到礼部侍郎之女…………………袁大小姐的生活中的。
“说来也怪,你们当初相识时,不也是在城外山道赛马?此刻,筠儿再提这样的要求,是否另有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