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宗武这才反应过来:“以师弟的身手及轻功,完全可以来此,助他们一臂之力。这地方都是他选的,看来是他有意而不为”。
“好啊,原来你们瞒着我一人?若我们不敌吴风等人,岂不是要酿成大祸?”。
宗武再次指着伤口:“那可就不是挨一掌的事儿了”。
“这个师弟也想到了”。
宗武一脸诧异:难道还有人相助我们?
“还记得我们刚来此山时吗?就是制服吴氏兄弟二人后,我下山去……”。
仲姝故作神秘:‘我已告知蠡县知县,一旦我们有难,沈捕头等便会率几十名衙役前来相助,他们就在不远处看着’。
“那他们为何还是没有来?难道,就不怕被吴风发现吗?”。
“你不要忘了,这里是蠡县,沈尘他们最熟悉不过,吴风等人只是顺着路标找来,并未留意每个细节。山中有林,林中有洞,藏几个人,不是什么难事”。
“至于为何按兵不动嘛”,仲姝笑道:“师弟说了,这毕竟是我们凌云山的私事,周百户等人身经百战,但县衙的差役则不同,抓个贼还可以,对付如此高手,无异于以石几卵”。
末了,她补充道:“县衙的人只是一种震慑,他们毕竟是衙门里的,若是吴风将他们杀掉,那无论他武功多高,这辈子都休想安宁”。
经这么一说,宗武终于放心了:怪不得师弟要选在蠡县下手。
现在好了。
至少,师父不会再说:不谋而动了。
“那还有什么可说的?我们这便启程:回凌云山”。
宗武心里很清楚:要说自己的伤势痊愈,那是不现实的,但行程赶路还是绰绰有余。
“不,我们不回凌云山,直接回京城”。
仲姝今日来连连‘作怪’,宗武都被捉弄好几次了。
“我的好师妹,能否将话一次说完?”。
“遵命,千户大人”。
“昨日我们才与吴风对决,若此时去凌云山,一路之上,不免还有眼线,对方不是个简单的对手”。
仲姝加快语速道:“还有,这段日子以来,先是师弟入狱,他由一个钦差副使被打入刑部,此时闹得沸沸扬扬,后来又是吴风的不请而来”。
宗武立刻插话道:“你的意思是说,师父已经到京城了?”。
仲姝轻轻拍拍手,如释重负道:“我保证,话全说完了,不会再卖关子”。
“不用说,又是师弟的主意”,宗武抢先说道。
仲姝则不以为然:“师弟是说过,不过我也想到啦”。
*******************
京城,若一当铺。
“是有人到喜来客栈,打听过吴安、吴卫两兄弟,来人是个年轻男子,约莫二十多岁的年纪,个子很高”。
罗英向仲姝说道:“后来,那个人去城中一处私宅,之后有几个陌生面孔走了出来,其中有一人,看着上了些年纪,不过精神矍铄,步伐轻快,像是习武之人”。
说着,他将那处私宅的方位告知仲姝。
看来,吴风在京城还有耳目,那处私宅便是他们落脚之地。
仲姝心中再明白不过:此刻,吴风绝不会回无名山,更不会去那处私宅,况且他们来京城的时间已错可几日,不可能遇到。
至于那处私宅,只能改日再去拜会了。
否则,会打草惊蛇。
“仲姝姐,我知道的就这么多,到底发生什么事儿了?”。
罗英不解道:“此事,是不是与仲大哥入狱有关?”。
从蠡县到京城,罗英一直跟随仲逸。眼下,对于他来说,没有什么比将仲逸从牢中救出,更为重要事的了。
“先不说这个,你先忙吧,逸儿那边一旦有消息,我立刻来通知你”。
临走之时,仲姝叮嘱道:‘此事,不要向任何人提起’。
罗英连连点头,将仲姝送出当铺,老姜头与小地瓜也跟了上来,仲逸入狱之事,他们同样牵挂,只是帮不上什么帮,只能安慰仲姝几句。
回到京城后,宗武并未去见林姚姚,他匆匆来到千户所,对吴安、吴卫二人所接触过的人逐一核查一遍,尤其他们二人说过的话。
仲姝亦没有回仲府,而是直接去了若一当铺。
他们二人约定,晚饭在林府吃,这也是为给林姚姚一个惊喜。
……
林府,林姚姚。
“姝儿,你怎么才来?看看,谁来了?”。
原本打算给林姚姚一个惊喜,不成想,她却向仲姝卖起关子来。
“师父?卫叔叔?”。
尽管早有准备,但仲姝还是惊喜道:“你们果真来了,真是太好了”。
“弟子拜见师父,见过卫叔叔……”。
第309章 一个问题
“师父,弟子一时疏忽,未对吴风所言详加甄别,险些酿成大祸”。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见到凌云子后,宗武拜道:“请师父处罚”。
“此事虽因你而起,但吴风毕竟冲着为师来的,况且至始至终,你并未说出为师的名字,更未提到凌云山”。
“你师妹已将所有的事儿都说了”,凌云子轻轻挥挥羽扇,示意宗武坐下说话。
关于自己的过去,凌云子很少向他人提起,其中也包括他的三个弟子。
除此之外,关于兵书一事,也是如此,大多人都是听信传言,并未眼见,更未听凌云子本人说过。
如今,吴风的突然出现,却使当年之事不得不再提起。
其中,也包括他与凌云子之间的关系。
宗武与仲姝心里很清楚:师父之所以从不提起往事,无非是不想他们知道的太多,而好多事,作为晚辈,知道了也于事无补。
只是,今日凌云子恐怕要破例了。
至少,关与吴风,还有兵书一事。
“今日就你们二人在,逸儿还在牢中,不过,他也能理解为师的做法”。
凌云子目视前方,长长叹口气,当年之事犹如一幅幅的画卷,即便今日,也不可能全部翻开。
良久之后,他终于将羽扇放下,关于吴风,关于兵书一事,他娓娓道来。
“当年,为师在军中做谋士,经历过几次恶仗之后,也算有些名气,一度风头盖过军中主将。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渐渐地,也就成了某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凌云子叹口气:“后来,想辞去差事,远离纷争。但却得不到准许,真心想挽留之人,是为昔日的故交。刻意挽留之人,则是另有所图,甚至有人散布谣言,说我掌握重大军情,甚至,要投到敌营”。
“他们的想法很简单:若没有一个合理的理由,即便是辞去差事,日后也可再找个机会回来,届时,照样是某些人的威胁”。
“后来,为师决定:辞去所有差事,然后著述兵书,著书不同于军务,耗时颇久,下笔不定,云游四海似乎更合适”。
凌云子继续道:“这个理由倒得到不少人的支持,一旦著书,耗时短则数年,中则十数年,长则数十年。到时,书完成了,人也老了,再也不会抢夺别人的功劳。
同时,一部兵书对于将帅来说,抵得上黄金白银,一部《孙子兵法》造就多少名将良将,又打败多少外来之敌。
为师不才,但毕竟倾注一辈子的心血,不少人还是想用此书,来博他们的荣华前程”。
剩下的事儿就不用说了:恰巧当时在一次大战中,凌云子布局,却被戎一昶,也就是如今的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他授意当时执行此计的关键二人临阵倒戈,最后朝廷大军吃了败仗,凌云子也因此受到牵连。
之后,凌云子便借机全身而退,先是离开京城找个僻静安身之处后来云游四海,江湖不再有他的传说。
而从此,世上多了一座凌云山。
说到吴风,凌云子不屑道:“此人也曾拜于高人门下,学过谋略之道,只是功利性太强,当年就对为师耿耿于怀。他曾频频易主,谁给的好处多,就跟谁。此次冒险前来,也是为了兵书”。
这时,一旁的卫缨补充道:“吴风在军中有些人脉,若能得到兵书,势必会得到重用,那样他的荣华富贵梦,就可以实现”。
原来如此。
宗武与仲姝终于听出大概,尤其说到兵书。
莫说旷世之作《孙子兵法》,孙膑、诸葛亮等留下的兵法谋略之学,亦广为世代流传。
就拿大明一朝来说,开国勋臣的刘伯温离世后,民间就有流传:他生前留下一部神秘之书,有多少人梦寐以求都想得到。
说起刘伯温,大明朝几乎无人不知:神机妙算、能掐会算,精通天文象纬、经史兵法。做过御史,另有其他著作。
他所著之书,自然会有人膜拜,这没有什么意外的。
而如今,师父凌云子的一部兵书却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更有像吴风这样的人,历经数年而一路寻来。
真是不可思议。
看来,师父当年的名望,远比想象的要高。
“此事到此为止,至于城中那处私宅,还有已断左臂的吴风,你们无须理会”。
凌云子叮嘱道:“他们要的是兵书,掀不起什么大风浪,我们有时间做准备”。
“启儿、姝儿,你们还有什么要问的?”。
凌云子望望窗外,见林姚姚已在院中转悠了好几次,想必是饭菜都准备好了吧。
凌云子笑道:“吃饭的时间快到了,你们每人只能问一个问题”。
一个问题?
宗武与仲姝对视一眼,之后便微微向对方点点头。
在回京城的路上,他们就商量过了。
“师父,他们说的那部兵书,到底有没有?”。
作为师兄,宗武先开口:“要是有的话,就先传给弟子吧,弟子现在正想建功立业呢”。
末了,他补充道:‘弟子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