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不知道谁起头,几十人一起唱起来戚家军的军歌,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信罚。
赴水火兮,敢迟留。
……”
唱到这里,声音渐渐细不可闻。
桥南对面的辛明、戚金等人,听着他们最后的豪迈的歌声,看着这些人慢慢在火焰中倒下,不禁热泪盈眶,好些士兵都哽咽起来。连桥北的数万女真战士也不禁为对手的忠勇感动,全部默然站立,哀悼不已,敬佩明军的忠勇,也哀悼自己死去的同伴。
此时,日出东方,万道金光洒落大地,桥上火焰熊熊,火光与朝日相映,正如英雄之气映照天地,不可磨灭。辛明泪眼模糊中,似乎还能看到一名白须老将在桥头奋勇搏杀,舍身忘死。这些忠勇之士舍命抗击异族侵略,并非是为了大明朝的皇帝,而是和自己一样,为了挽救千千万万辽东百姓的性命,为了改变千千万万辽东百姓的命运。
这次大战,后世史书亦称浑河之战,明军和女真人各自阵亡万余人,惨烈至极。同辛明熟悉的历史不同的是,辛明救下来沈阳本来应该屠城被害的七万百姓,本来全军覆没的川军和浙军也各剩下两千人,沈阳守军活下来四千人,这些人经过这场血战之后也有了质的变化,从残兵懦兵变成了精兵,而原本就很厉害的川军和浙军更是精锐中的精锐。最重要的是经此一战,辛明收拢军心、民心,奠定了自己辽东无冕之王的地位。
辛明带领难民和部队,死里逃生,向南撤退而去。此时正是秋汛的时候,浑河水流极为湍急,很难渡河,只有绕道下游百余里之外才有桥梁渡口,追击辛明等人是来不及了。况且,占领沈阳之后,还要搜刮战利品,百姓虽然撤退了,但大部分的财物还留在家中了,女真人免不了要洗劫一番。
下午,辛明率领大队人马到了辽阳,浩浩荡荡的难民队伍,把辽阳城的守军吓坏了,城门紧闭。派人到城下解释好半天,最后赵兴邦出来,见到袁应泰、贺世贤都如此说,才开城门把他们放入城中。
在进城的时候,辛明打量辽阳的城墙,他来辽东之后曾大力整修过,高达九米半的城墙,厚度接近四米,外墙石头打磨的非常光滑,石头缝隙都灌注了糯米汁,粘合的非常牢固,几乎看不出缝隙,整个城墙仿佛一块超级巨大的光滑石板。
为了加强防御,辛明还在城墙外面挖了三道壕沟,弯弯曲曲长达数千米,环绕整个城池。先两道壕沟里面插满了一面削尖的竹签铁钉,不论人马掉入,都立刻被插成刺猬。第三道壕沟,辛明引来太子河的河水灌入,当做护城河,里面水流湍急,根本没法填平,只能截水或者架桥。不过看看城头上密密麻麻数千座大小火炮,可想而知,渡过这三条壕沟要死多少人?
城上的大炮也被辛明整顿过,两千多门大小火炮,其中大多数都架设在东西两座城门的上方,各有六百多门火炮,一起发射时会形成一片炮弹的弹幕。这可不是小石子的散射炮,而是真正的实心铁弹。这种密集的全面覆盖攻击,如同犁地一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女真人攻城会付出多么大的代价。
而且,辽阳的守军是辽东所有城市中最多了,四大总兵,侯世禄、梁仲善、姜弼、朱万良各自领兵一万,再算上炮兵和后勤、工兵等等,守军接近六万人。城中粮草充足,还有水源。这样的城池如果死守,只要守军稍稍有点勇气,就不可能被攻破,只能长期围困。女真人虽然现在有了大炮,但重炮数量很少,且从下向上发射,难以及远,炮兵阵地很快就会被城上的炮火击毁,这比沈阳情况好多了。
正常历史上,辽阳激战了四天才被攻破。失败的原因还得怨袁应泰这书呆子,他首先犯了和贺世贤一样的错误,没有自知之明,以为明军有多么厉害,集结五万兵马出城和女真人野战,结果被打的惨败,损兵折将。
他还不吸取教训,又想依托城外壕沟和女真人周旋。这种用机动兵力,依托城墙上火炮和火枪兵,在城墙下战斗的法子,辛明也用过。但辛明用的是骑兵,且辛明的兵何等勇敢。袁应泰的兵刚经历一场野战惨败,哪有士气,结果一败再败,在城墙下面被女真人打的溃不成军,掉入护城河淹死无数。本来用来埋葬女真人的护城河,倒成了自家的坟墓。
到了第三日和第四日,女真人猛攻城池。城中守军连败两仗,已经所剩无几,且士气低落,再加上奸细在城中防火捣乱,辽阳城破。辽阳失败的锅,袁应泰必须背,他愚蠢且没有自知之明,即便他自杀殉国,也一样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整个明末应该被钉在这根柱子上的东林党人太多,腐儒误国,就是实事,气节再高尚也没用。有的时候,腐儒误国、官僚主义、庸官昏官比贪官对国家的伤害更大。
现在历史已经发生了变化,辽阳之主变成了赵兴邦。赵兴邦虽然好说大话,其实胆子很小,绝不敢派兵出城和女真人野战的。况且自己又从沈阳带回来八千多精兵,这种情况下,辛明想不出辽阳还有什么被攻破的理由?
安置好灾民和士兵,辛明带着从沈阳回来的诸将一起到了都司府中。
在大厅中赵兴邦居中而坐,众人分列两边。不管怎样,他现在是朝廷任命的辽东经略,辽阳诸将官也唯他马首是瞻,此时大战在即,辛明也就不与他计较这经略的名头了。
左边站立的是辽阳诸将官,四大总兵,侯世禄,梁仲善,姜弼,朱万良,三位太监监军高出、胡家栋、韩初命。他们是钦差,皇帝让他们把辛明带回来,结果一直没完成任务,圣上又让他们做辽阳的监军。还有辽阳的几名高级官员,以通判黄衣为首。
右边站立的以袁应泰为首,他虽然从沈阳撤回来,但官职最高,是辽东巡按,后面依次是辛明、贺世贤、李落梅、赵率教、戚金、秦邦屏、秦民屏。
袁应泰把沈阳大战、浑河大战的情况都说了一遍。辽阳诸将官都是又惊又惧,惊得是辛明这些人竟能在女真人的眼皮底下撤回七万百姓,这也太神奇了。朱万良、姜弼曾救援沈阳,在浑河边上见过那时形势的危险,没想到辛明真的做到的,都觉得不可思议。
第233章 矛盾重重
他们惧的是战斗的惨烈,女真人势大,且如此凶猛,倾国而来,势不可挡,这辽阳还守得住么?
赵兴邦面色沉着,用手轻轻捋着胡须,似乎在沉思对策,一时间众人都敛声屏气等他说话。(全本小说网,https://。)却不知他心中没半点主意,只是在暗暗叫苦呢!
赵兴邦来辽东做官,其实是看重辽东富的流油的互市贸易,一年只人参生意就有千万两银子的价值,大捞一笔是他来这里的目的。
原以为辛明年轻,来辽东不过是傀儡和替罪羊罢了,岂料这是一只扮猪的老虎,凶的厉害。先在辽东到处抄家,连自己得的一点银子也不放过。他忍气吞声好不容易熬到朝廷来了圣旨,要把这煞星调走,自己担任辽东经略,大权在握,这会儿,可能好好的捞上一笔了。
想不到的是辛明竟然敢抗旨,还封锁了去山海关的道路,而且大半个辽东都不听他的指挥。更可怕的是,现在女真人来了,还这么凶恶!这是要命的事情。他现在肠子都悔青了,只恨不能在背上生出一对翅膀,飞回到京师去才好。
“诸位!你们有何办法,尽管畅所欲言。”赵兴邦故作镇定,把这个球又给踢了回来。
他现在最想的就是撤退,撤到山海关之内,就安全了。可是他是辽东最高长官,如果不战而逃,把辽阳和整个辽东拱手相让给敌人,只怕回到京师,首辅再怎么保他,也要被愤怒的圣上给砍头。
众将面面相觑,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赵兴邦其实是希望有将领先说出撤退的提议,他再顺水推舟,就好办多了。但这些将领都知道弃城而逃的后果,哪有人敢提此建议。
厅中沉寂片刻,辛明忍不住了,拱手道:“赵大人,现在要紧的是安排守城事宜,安排诸将守卫各段城墙,城外派斥候探查女真人动向,城内派士兵巡逻,严查奸细,还有从城中百姓中挑选出来精壮帮助搬运土石,也可以做预备队……”
还没说完,忽然只听通判黄衣冷冷的打断道:“发动百姓是个好主意啊!是不是也要重新分配田地,以辽人守辽土啊?”
辛明当然知道黄衣,他在辽阳土地最多,最恨辛明“打土豪,分田地”的策略。
辛明冷笑道:“如果黄通判舍得捐出家产田地,只怕在城中再选拔一万精兵易如反掌。”
黄衣怒道:“敢情你带兵回辽阳,不是来帮着守城的,而是要抄我们家?我看你就是女真人派来的内奸。”
“呸!”贺世贤大怒,喝道:“放你娘的屁!辛经略从沈阳战到浑河,这一路上和女真人拼死血战多少回?杀了多少女真人?救了多少百姓?只要长了眼睛的人都看得到,难道你是个瞎子?”
监军高出扯着公鸭嗓子叫道:“贺世贤,你猖狂什么?辛明抗旨不尊,是叛逆,你助纣为虐,也一样要砍头,赵大人,你还不快派人给他们拿下。”
他心中特别痛恨辛明,本来他的任务就是带辛明回京师,交差就完了,哪想到辛明不回去,他也被滞留到这里,变成了监军,现在一起被女真人困住,连性命都要丢了。
贺世贤怒视他,“闭上你的臭嘴,我不管什么圣旨,辛经略在我心中就是辽东经略,比你们这群祸害百姓的贪官污吏,无能之辈强上百倍。”
“反了!反了!”高出喃喃道,“各位你听他说些什么,这是在污蔑咱们全辽东的将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