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鬼话大明-第2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是!赵兴邦确实无能”方从哲连忙附和皇帝,“但他对圣上是忠心耿耿的。”

    等皇帝稍稍气平,才道:“臣的意思是,可以下一道圣旨,升职辛明为蓟辽总督,让他回京师面圣,等他到了京师,再……”

    万历皇帝当然明白首辅的意思,只要把辛明骗回到京师,是羁留还是关入诏狱,还不是全凭自己一句话。

    八月初,辽东。

    刚刚一场雷阵雨,冲淡了盛夏的暑热。在辽阳都司府中,辛明正在查看日历,正常历史上,万历皇帝是在八月中旬驾崩的,在八月初的时候,就时断时续的昏迷,难以主持朝政了。可是据京城送回的消息,万历皇帝虽然病体缠绵,但还远没到弥留的程度。历史因为自己的出现,发生了改变。

    辛明叹了口气,自己希望借助万历、泰昌先后驾崩,朝廷混乱,趁机改革辽东的愿望也落空了,估计这几日,自己就要直面朝廷的怒火了。

    这些日子,辛明当然知道弹劾自己的奏折只怕要堆成小山了。但他还是坚决的改革辽东土地。在古代的任何朝代,土地都是核心问题,要想辽东军队强大起来,能抵御女真人的进攻,必须发动农民,最好最有力的办法就是分给他们土地。他们和土地血脉相连,一切优秀品质,勤劳、忠诚、勇敢都来自土地,他们生于土地,为土地而战,把鲜血洒在这片土地上,再埋葬土地当中,这就是一个农民的一生。

    从五月初奉集堡大战,到现在三个月了,整个辽东除了沈阳和辽阳之外,所有的土地都重新分配,全部分给流民、雇工、底层士兵。对原来的既得利益者,各处城堡的官吏,辛明进行了无情的打击,“打土豪、分田地。”这个“打”字是关键,对这些最底层的既得利益者,这些基层的小吏,要无情的批斗,撤换。重新安排的官吏,则是经过奉集堡大战锻炼的,新军士兵中的优良者。

    吏这个阶层是封建社会最底层也最黑暗的一个阶层,只有把他们彻底清洗,才表明改革彻底完成。

    改革后的地方,重新招募组建新军,新兵们非常踊跃,训练也很积极,就像当初奉集堡练兵的翻版。而原来奉集堡的新兵,这回成了老兵,以老带新,就像辛明希望的那样,无数的火种洒落,一场燎原大火即将到来。

    辛明正在沉思中,忽然有卫兵进来报告,说朝廷派来几名公公宣旨,请辛明速速过去接旨。

    在都司府的大厅当中,辛明领着辽阳一批文武官员一起叩拜接旨。

    辛明跪在最前面,左右是辽东巡抚赵兴邦,辽东巡按袁应泰,后面是辽东的四个总兵官,侯世禄、梁仲善、姜弼、朱万良四人,再后面则是辽阳的中级官僚,以通判黄衣为首,下面依次是同知、郎中、推官、佥事等等,一共十几人。

    所有人都穿着整齐的朝服,跪在地上听太监宣旨,只听这名太监扯着公鸭嗓,宣读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辛明驻守辽东,修练武备,管理民政,忠心勤勉,其情可嘉……现升任蓟辽总督,回京师复命……提选赵兴邦暂代辽东经略一职……”

    赵兴邦一边听,一边微微冷笑,他是老官僚了,自然明白圣上的用心,只要辛明尊旨回到京师,哼!什么蓟辽总督,只怕连保命都难了。这样的伎俩,辛明这般年轻,恐怕不能体会吧!哼哼!

    他却不知,辛明跪在地上听旨,心中却也在冷笑。他忽然想起一句俗语,“柿子要找软的捏”,大明朝对待武将就是这样的。越忠诚,越听话的将领,朝廷的对待越薄情,越强硬粗暴。从戚继光到刘挺,再到潘赵两位义兄都是如此。

    反而那些拥兵自重,不怎么听话的将领,朝廷要和颜悦色的笼络,给予升官发财种种优惠待遇,例如,李成梁,祖大寿,到崇祯末年的左良玉等等。

 第222章 抗旨

    现在朝廷给自己升官,也是看着自己手中有几个厉害的兵了。(全本小说网,HTTPS://。)如此算来,如果自己在辽东,真的建立一支横行四方,且只忠于自己的部队,那么就算自己到了京师,万历也不敢把自己怎样。

    辛明接旨,然后捧着圣旨站起来。宣旨的太监皮笑肉不笑的道:“圣上对辛大人的恩宠日隆,依若臂膀,辛大人应该快些收拾行李,回京师复命吧!”

    赵兴邦等人也站起来纷纷向辛明行礼,祝贺辛明高升。他们心中异常高兴,辛明这个煞星终于走了,辽东又回到他们自己的手中。这些日子,他们特别煎熬惶恐,整日担心辛明的“打土豪、分田地”会弄到他们的头上,如果辛明一走,危险自然也就解除了。所以现在大厅中弥漫着一股喜悦的气氛,人人脸上都带着笑容,说是为辛明升官高兴,其实是自己心中松了一口气。

    辛明请问宣旨的三名太监的名字,分别是高出、胡嘉栋、韩初命三人。

    辛明向三人微笑拱手笑道:“高公公、胡公公、韩公公!”三人急忙抱拳还礼。只听辛明微笑道:“请三位先回京师复命,我辛明暂时还不能回去。”

    “啊!”三名公公,脸上还本能的带着客套的微笑,一张嘴巴却不由自主的张开,愕然的啊了一声。周围正在笑着祝贺和互相说话的官员一起停止交谈,表情茫然,似乎不能明白辛明这句话的意思。大厅中吵嚷说话的声音迅速低落,变得十分安静。

    辛明微笑着重复了一遍自己的意思,请几名公公先回去,他暂时还不能回京师。

    “可是……圣旨让你速速回京……复命,你……怎的不尊圣上的……旨意。”高出一着急,连说话都结巴起来了。

    辛明微笑道:“我是要回京师的,只是现在辽东有事情未了结,暂缓几日而已,并非不尊圣旨。”

    高出急道:“你这就是不尊圣旨,圣意不可违,你不懂吗?再说,你留在辽东还有什么未了的事情?”

    辛明微笑道:“第一,我在辽东改革土地,还有辽阳沈阳未曾涉及呢!”

    此言一处,大厅中一多半的人都是脸上变色,辛明果然还要动辽沈周围的土地,他们大多都把这些土地圈占,当成自家田庄,其中通判黄衣田地最多,只在辽阳周围就有一万亩的肥田,所以也最抵制辛明的改革土地。

    “第二,我正在辽东练兵,据我所知,努尔哈赤可能近期要再来骚扰,必须保证万无一失,我才能离开。”

    高出急道:“努尔哈赤什么时候来?他要是一直都不来,怎么办?”

    辛明慢慢笑道:“那我就只好多等些时日了?”

    “你敢抗旨?”高出终于明白辛明的意思了,他勃然大怒,伸出一根手指,指着辛明侧目道:“你可知道抗旨的下场?”

    辛明慢慢道:“古语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辽东情况复杂,圣上在深宫当中,有些事情也不知晓,还请几位公公回去给美言几句才好。”

    胡嘉栋怒道:“还美言个屁,你抗旨不尊,目无圣上,已经犯了砍头的大罪,来人啊!给我把这厮拿下。”喊完了,才想起来,这不是在京城皇宫,有锦衣卫在一边伺候,随时可以召唤抓人。

    于是又转头对赵兴邦道:“赵大人,辛明抗旨,已经犯下滔天大罪,你还不快唤人把这厮拿下,关入大牢。”

    “这……”赵兴邦虽然和辛明不睦,但忽然间要抓捕辛明,还有些转不过弯来。

    通判黄衣最恨辛明的改革,一见赵兴邦犹豫,他便大叫起来,“来人啊!辛明谋逆,快快与我拿下。”

    “衙役何在?”

    “快来人啊!”那些心中憎恨辛明的辽阳官员纷纷大叫起来,要是能就此把辛明砍头正法最好,这样才能消了他们心头之恨。

    十多名衙役听到召唤,从外面跑进来,听说要抓捕辛明,一起愣住了。人的名,树的影,这几个月,辛明的名气在辽东如日中天,无人不知。辽东百姓都把他看作天神一般的人物,谁敢冒犯?这些衙役平时见到辛明都恭敬惯了的,哪有一个敢动手的。

    只听黄衣喝道:“你们犹豫什么?辛明谋逆,犯了诛九族的大罪,快动手。”

    几名衙役犹豫上前,被辛明闪着寒光的眸子一扫,又退了回去。忽听脚步铿锵,只见守在厅口的几名辛明侍卫,听说发生变故,大步进来。

    这几名贴身侍卫都是参加过奉集堡大战的士兵,队长是刘银锁,是金锁的弟弟,曾在战斗中受了重伤,被辛明施展医术给救了回来。从此,他发誓效忠辛明,不愿做官当将领,宁可给辛明当一名卫兵。

    杀过人,见过血的士兵就是不一样,杀气腾腾的感觉,厅中每一个都能感觉到。

    刘银锁走上前,用肩膀轻轻一撞,登时把一名衙役撞开,冷笑扫过众衙役,这些衙役纷纷低眉敛手退到一边。开玩笑么!他们只是混衙门饭的差役,哪敢招惹这些煞星。

    “大人,咱们走吧!”刘银锁恭敬的一拱手。

    辛明微微点头,转头对众人道:“各位,我公事繁忙,先行一步。”转身大摇大摆的走出大厅。

    高出气的浑身发抖喃喃道:“无法无天了!简直是造反,这厮是要造反。”

    赵兴邦皱着眉头,先喝退下人衙役,然后让低级官吏先走,只留下三名公公,四位总兵,还有袁应泰和黄衣两人。

    赵兴邦皱眉道:“辛明不肯接旨,这可怎么办?”

    韩初命脾气暴躁,喝道:“什么怎么办?不接旨就是抗命,抗命就要砍头。几位总兵速速集结军队,把辛明绑来说话。”

    几名总兵面面相觑,赵兴邦轻咳了一声,道:“几位公公有所不知,辛明在城中有一支亲卫队,有两千人呢,城外还驻扎两千骑兵,也是他的亲信。”

    高出怒道:“辽阳有四万守军,他就四千人,你们怕什么?”

    “这个……”赵兴邦和几名总兵都有些尴尬。赵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