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鬼话大明-第2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他们兄弟说完,好几个人一头,他们和这对兄弟的遭遇差不多,实在活不下去了,只好逃命。有隶属奉集堡的,也有虎皮驿的,还有更远的堡垒的农民。他们都是青壮劳力,而家里还有老弱,连逃难都做不到,只能留下等死。

    辛明听着这些人的哭诉,心情很沉重,苛政猛于虎,上学的时候读“捕蛇者说”,那些捕蛇人宁可冒着生命危险去捕蛇,也不愿意面对那些官员胥吏。眼前的情况何其相似,这些农民宁可背井离乡,离别亲人,去女真人那边做没有自由的奴隶,也不愿意面对大明官员。女真贵族是野蛮的奴隶主,尚且知道爱惜奴隶,把他们当成自己的财产,而大明的长官自称文明仁义,却把他们往死里逼迫。

    近代哲人曾说过,看看中华几千年的历史,老百姓只有两种生活状态,一种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一种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辛明长长的叹了口气。女真人野蛮残暴,太可恨,但大明朝如此欺压剥削老百姓,比女真人还可恨。

    逐一询问,这些人多数是交不上税粮,没饭吃,实在活不下去。少数几个是因为刑狱不公,被诬陷或者欺负到忍无可忍才逃走的。

    这些人最后两个,是一对夫妻,虽然也穿着普通的粗布衣衫,但很整洁,两人的气色也比旁边之人好多了。男的身材很高,相貌堂堂,头戴万字巾,身穿长衫,进退举止很有礼貌,是个读书人。旁边的女子是他的妻子。辛明眼光望向他妻子时,这女人给辛明福了一福,向辛明微微一笑。

    辛明心中一跳,这女人很漂亮啊!面孔娇媚,是个美人。

    听这书生讲,他父亲本是一名知县,因为得罪上官被诬陷,贬谪到关外,住在虎皮驿,当一名小官,岂料,虎皮驿的长官陈伦好色,相中了他的妻子,便诬陷他父亲贪污,抓到牢狱中拷打,让他用儿媳妇抵债。他的老父不屈,暗中捎纸条给儿子,让他逃走。他只好带着妻子投靠女真人。

    辛明听他谈吐清楚,思维敏捷,便问他姓名。

    “小人姓范,字文程。”

    “啊!你是范文程?”辛明一惊,“差点脱口而出,“你还没投靠努尔哈赤呢?”

    范文程也很奇怪,自己没见过这位经略啊!他怎么好像认识自己呢!

    辛明上下打量范文程,这可是历史名人啊!清朝的开国功臣,地位跟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差不多。他的谋略在皇太极时代是最厉害的,运筹帷幄,经略四方,制定律法官制,各种政策。最有名的就是献计皇太极,力主进军中原。皇太极入关后,几次重要的政策制定,也是经他之手。

    此人不但能文,还胸有韬略,能带兵打仗,是文武全才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在大明朝不得用,且还被逼着投靠女真,难怪大明朝要灭亡。不过就范文程个人而言,他是范仲淹的后代,一代名臣之后,主动投靠异族,出谋划策,最后把自己汉族的王朝给灭了,这顶汉奸的帽子是推不掉了。

    辛明对这些人道:“我是新任的辽东经略,诸位如果信我,明天一早跟我回奉集堡,我保证你们有吃的,有穿的,有地方住,春耕之时还有人给你们发种子和耕牛。受到冤枉的人,则保证还给你们清白,总之,让你们安安稳稳的活下去。”

    众人一听,大喜过望,谁愿意背井离乡,去给野蛮人当奴隶?不都是被逼无奈么!现在有人这样待他们,哪个不愿意回去,众人一起下跪,口中叫“青天大老爷!”

    辛明心中感叹,自己就给这些人一条活路,就成“青天”了,可见古代百姓要求是多么低啊!

    看这些百姓都饥肠辘辘,辛明让随从兵士拿出干粮给他们吃。又看到范文程衣衫单薄,在冷风中簌簌发抖,辛明便把自己的大氅脱下,亲手给他披上。范文程十分感动,拱手谢过,眼中有泪光闪动,哽咽道:“如果大明朝的官都像辛经略这般,咱们辽东百姓可就得救了!”

    第二天一早,辛明带着众人出发,向西直奔奉集堡而来。

    奉集堡位于沈阳辽阳之间,偏东五十里的地方。抚顺方向的堡垒全部失守之后,奉集堡就成了东方最前沿的一个堡垒,成了辽沈的屏障,位置的重要性立刻突显出来。

    中午时分,众人驰到奉集堡之下,奉集堡刚刚被潘宗颜将军扩建完,呈正方形,每一边的城墙长五百步左右,是一个大型堡垒,面积相当于一个小县城。

    城墙高七米,有箭垛和角楼,十分厚重,外面有打磨的很光滑的包砖,整座城堡只有东西两个门。

 第203章 迟到的接风宴

    辛明微微点头,这是他一路上走来,见过的最坚固的堡垒了。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是潘赵两位义兄也认识到此堡位置重要,所以小小堡垒中驻扎三千兵马,堡主是一个总兵,叫李秉诚。

    进入堡中,迎接的是两个佥事,一个叫韩原善,一个叫阎鸣泰。原来总兵李秉诚去辽阳参加新任经略大人的接风宴,岂料,经略大人绕了一个圈子,已经到了他的防区。

    两名佥事跟着辛明到了堡垒中的指挥司,辛明据案坐下,打量两名佥事,只见他们一副精神不振,无精打采的样子。这二人也在史书上有记载,都是胆小鬼。熊廷弼巡视辽东,让他们两个去沈阳,两人害怕的要命,阎鸣泰尤其夸张,走到虎皮驿吓得哭起来,逃回辽阳。但后来阎鸣泰投靠阉党魏忠贤,最大的官居然坐到兵部尚书。还曾驻守山海关,表现也是一如既往的胆小如鼠。

    此刻他们二人不知为何驻扎在奉集堡,这地方也很危险,显然二人不情愿在此地办公。

    辛明让二人把奉集堡中各种账目,刑狱讼状,官吏名单全部拿来。二人去了好久才取来,只见刑狱讼状上面积了厚厚一层灰尘,不知多长时间没处理了。那些关押在牢狱中的无辜百姓也不知病死了多少!

    辛明现场办公,让范文程和孙元化当助手,审理案情。狱中关押的大多都是欠税,或者被诬陷冤枉的普通百姓,只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三人就把所有的狱情都给断完了。这其中,范文程尤其敏捷干练,往往把宗卷读上一遍,就立刻能看出头绪。辛明暗中点头,到底是人才,果然同历史上所言一致。

    审到一个因为不敬长官被拘押的士兵叫何树林,他父亲叫何九叔的也一同被召唤到大堂。看看他们的宗卷,辛明心中一动,这不就是义兄赵梦麟提到的那个兄弟九人,有八个都因为抗击女真而牺牲的那个何家吗!

    细细询问,果然如赵梦麟叙述的一样,何九叔的女儿被虎皮驿的参将陈伦抢走,还把他当兵的儿子何树林关押在牢中。要不是辛明来了,几天之后,何树林就要被处斩了。辛明问他女儿的情况,何九叔泪如雨下,泣不成声,原来他女儿很刚烈,誓死不屈,在陈伦府上撞柱而亡了。

    辛明气的直咬牙,好你个陈伦,做了多少恶事,如此残暴卑劣的人还能当上将领,牧守一方百姓,简直是没天理可言了。

    傍晚,辛明带着众人到城墙上巡视,城墙上很宽阔,有马道,还架设着大炮,一座小城堡能防御成这样,也算武装到牙齿了。可一看到城墙上守卫的士兵,辛明就皱起眉头。

    只见城墙上守卫的士兵,坐在地上,靠着箭垛,三三两两的挤在一起取暖,一个个面黄肌瘦,无精打采,武器也放在地上,没一点精锐的样子。他们看到辛明,才勉强站起来。

    辛明仔细看,才发现,原来他们穿的很单薄,如此严寒,只穿一层单衣,外面套着软甲,难怪会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辛明询问才知道,他们基本上不怎么训练,倒经常被总兵大人支派干活。兵饷欠了大半年的,上次还是潘赵二人用自己辽东特产股份的银子给他们发放过一次呢!现在军心很散,每天都有逃跑开小差的士兵。

    这时候送晚餐的兵士,抬着大桶上来送饭,这些士兵一拥而上,连有长官站在一边也顾不上了,一阵乱抢,因为饭食不多,抢不到的就有可能饿肚子了。辛明看看他们吃的饭菜,是野菜汤和窝头。

    辛明又叹气了,城修的这么好,可是指望一群乞丐兵,怎能抵挡住敌人?

    辛明对孙元化和范文程二人吩咐,“你们二人暂时驻守此座城堡,替代那两个佥事,任务是处理民政。安抚城中的居民,召集四面逃难的百姓,人越多越好。”

    范文程很怀疑,问:“召集这么多流民,怎么养活他们?”

    辛明笑道:“第一批粮食很快就到,随后还有更多的粮食运来。但我不是要白养活这些百姓,我要让他们服役练兵,干活养活自己。”说完用手指着这些疲惫的士卒道,“我要的是精兵,我要在这些朴实的辽东农民中选择士兵,训练后,逐步淘汰这些老兵,这叫且屯且兵,这种模式要推广到整个辽东。

    听辛明的计划,这几名亲随都很兴奋,尤其是范文程,他胸怀大志,渴望一展才能。跟辛明干一番事业,想想就让他热血沸腾。

    向城外原野眺望,雪已经停了,乌云散去,天气转晴,夕阳斜照,一望无际的白皑皑的田野也被镀上一层金色光芒,十分壮观。

    忽然地平线上出现几个黑点,渐渐清晰,是几个明朝骑士,到城门下自称是赵兴邦的亲随,辛明让他上城楼。

    这名亲随给辛明施礼之后笑道:“赵大人知道辛经略不顾危险,一路巡视,十分担心,知道大人到了奉集堡,特遣小人过来,请大人明早去辽阳见一见诸将。”说完又奉上赵兴邦手书的一封信。

    辛明看信,原来是一封求情信,信中列举了李如桢、马林,以及这次弃城逃跑的有罪责的诸将名单,希望辛明不要追究,只需判一个革职,遣送回京即可,还特意的说,这是首辅大人的意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