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前驻守在凉州武威里面的,正是曹魏将领贾逵。
贾逵在曹魏一众名将之中并不起眼,没有太过傲人的战绩。
没有与刘关张比试过武艺,也没有像关羽一般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更没有像吕布一般一人镇得住十八路诸侯。
他平平淡淡,除了在凉州有一些战绩之外,没有其他的耀眼光芒。
但曹冲却没有因此看轻贾逵。
因为这家伙是理想的收服对象。
无他。
因为贾逵的气节,贾逵的骨气。
简单点来说,这家伙虽然没有多少战绩,但是依然被曹老板看重,就是因为他的骨气,他的操守。
在面对郭援,在面对高干的时候,面对要挟,贾逵多次誓死不屈,而且言语辱骂回去,堪称作死小能手。
但是这家伙颇有些小强的命,不管怎么作死都不死,反倒是有了一身的声名。
如今,他也是凉州武威朝廷方面的代表人物,朝廷那万把士卒,基本上都握在他手上。
曹冲看了钟繇一眼,说道:“贾逵不是大问题,我只是想要将军的一些帮助。”
贾逵的性子钟繇是知道的,不然钟繇也不会答应贾逵,做他的靠山。
要知道,如果那个人品行不好的话,你作为他的靠山,名声也是会随之不好的,甚至有时运气差一点的话,还会招来杀身之祸。
钟繇愿意做贾逵靠山,显然是看重贾逵。
“你要我什么帮助,若是力所能及,我一定帮助。”
曹冲点了点头,对钟繇行了一礼表示感谢。
“其实这个帮助很简单,我听说将军帐下有两个幕僚,一个名叫孙资,一个名曰刘放,两人皆与贾逵交情不浅,仓舒希望将军割爱,让两人来我洛阳侯府,援助与我。”
要人?
钟繇脸色很是古怪,他没有想到曹冲的所谓帮助,居然是向自己要人。
听着孙资刘放的名字,钟繇也想起了那两个人的身影。
具体来说,这是两个会干实事,并且字写得不错、诗赋做得不错的人。
但是钟繇心中还是有些疑惑
与贾逵关系好的人可是不少,为什么洛阳侯偏偏要他两个人。
莫非其中有什么猫腻不成?
钟繇深思片刻,却是看不出曹冲要两个幕僚的深意。
想不出来,钟繇索性便不想了。
区区两个幕僚,字写得好看,会干些实事罢了,自己帐下可不缺这样的人才,既然洛阳侯要,卖一个面子给他又如何?
思索一阵之后,钟繇很难干脆的点了点头。
“既然君侯特意要人,那老朽自然答应。”
听到钟繇这一声答应。
曹冲笑得很开心。
要知道。。。
这孙资刘放,可不简单啊!
第一百七十七章 孙资刘放!
(全本小说网,HTTPS://。)
看了三国演义的人,对于这两个人或许不会陌生,当然也不可能将他们记住。全本小说网,HTTPS://。m;
但是这两个人,可以在魏明帝曹睿时期掌握大权,毫不客气的说,若是没有这两个人,也不会有后面的西晋,司马懿说不定被曹爽压得死死的,连身都翻不了。
能做到后世掌握一国大权的地步,两人绝对不是什么庸才。
而且能在人才众多的魏国里面脱颖而出,他们的能力智慧也绝对不差。
再加上,从孙资刘放最后都是老死的,而不是被人杀死的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们两个人的生存智慧。
曹冲身边已经有不少人才了。
但是值得信任的人才不多。
而孙资刘放就是可以值得自己信任的人。
原因无他。
他们身后都没有世家的影子,从某种方面来说他们都是寒门出身。
前有三家分晋,后有三家归晋,而且这前后三家之中,恰好都有一个“魏”,这是国史的一大巧合。
与此相仿佛,同样发生在这一时期的巧合还有一例,执掌曹魏前期中书事务的孙资、刘放,在魏明帝托孤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才给了司马懿在魏的第三朝权柄。
而后,司马懿又凭借高平陵政变翻盘,彻底走上篡魏建晋之私门大业,并在其子孙手上完成对孙皓、刘禅的收编,可谓成也孙刘、统也孙刘。
而最终东晋的覆亡,又有孙恩、刘裕这一对儿孙刘出现,一个于卢循先后耗尽东晋的江南经济根基,一个窃取东晋皇权权柄,可谓败也孙刘。
曹冲之所以对孙资刘放如此上心,正是因为他们的履历。
孙刘二人的履历,除过入仕渠道稍有不同外,基本上都是走“霸府僚属…机要秘书”的路线逐步上升到现在骠骑将军府幕僚的。
别看他们只是幕僚,但是官职则是骠骑将军军师之职,相当于曹操在做丞相时荀荀攸的位置。
他们的地位绝对不算低的,寻常人要想站在这个位置上,没有那么容易。
首先一点,他们能够步步升迁,在不是高门的前提下,能力绝对是不差的。
再一点,便是孙资刘放的出身了。
孙资与田豫联姻,刘放与张华联姻,都并非与其籍贯所在郡县的高门大族联姻,所以二人本身也并非世族高门,甚至可能都不是郡望大族,应属寒门士族出身。
正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魏晋的“品”不仅仅是道德人品,更是任官资格。
所以,这句话翻过来便可以说成“上品自势族,下品自寒门”。
可见魏晋寒门并不等于明清寒门,魏晋的寒门并不是指贫寒之人,而是势族{全国性世族、地方性望族}以外的官僚地主,是拥有任官资格的。
质言之“寒门”在魏晋社会是指那些在地方上未能与世代高官的高门大姓联姻,甚至连门生故吏关系都攀附不上的中低层官僚地主家庭。
出身“寒门”地主,既是孙刘二人能够入职骠骑将军府军师等秘书机要官职的时代原因,也决定了二人根本就不在河内大族的关系网架设考虑范围内,不会被关东豪强世家左右,而他们也高攀不到这些世家的高枝。
而且,现在这个两个人地位虽然不低,但是比起曹冲的来说,绝对是低得可以。
曹冲收服他们,是给他们面子。
而恰恰,他们也是识时务的人,毕竟在后世,他们身处机要多年,能够屹立不倒,甚至在最后给了司马懿机会,便是他见风使舵的能力。
在魏明帝曹睿快死的那段时间内,国内风起云涌,而两人很好的抓住了机遇,顺应了时局。
并非世家大族的出身与久居秘书机要主管人的权位相结合,孙刘二人的特质,其实应当是善于观察政治形势、善于谋求自身利益并且拥有最全政治情报的凭借文书才能、且刚刚实现阶级跃升的秘书型官一代。
他们有着敏锐的政治嗅觉与丰富的政治情报,可供他们进行利害选择的主动投机,而不是简单地被动跟随某个政治人物的指令。
如若按照曹睿原本的意思来办托孤之事,曹氏、夏侯氏本就是曹魏王朝的宗室与姻亲元勋,主持国政,辅佐幼主本就是其份内之事,且夏侯献、曹肇似乎与孙刘二人结过梁子,所以曹宇、夏侯献、曹爽、曹肇、秦朗的曹魏亲戚一边倒式的托孤班底,即便掌权也不会分给孙刘二人更多的政治利益。
且幼主在上,而皇亲国戚全面掌权,皇帝的秘书自然也便比不上托孤之臣的秘书更显要,孙刘二人便有在其政治生涯的晚年靠边站的风险。
这种靠边站在魏晋之际可不仅仅是事关孙刘二人退休待遇的小事,更是事关孙刘二家子孙在日后的世族时代以什么样的品次入仕的大事。
质言之,曹魏皇亲国戚的全面掌权,不仅不会给孙刘二人带来任何政治利益的增加,反而会削减孙刘二人乃至其家族的预期政治收益,即便没有曹丕四友之一司马懿,孙刘也不会让曹氏宗亲全面掌权。
孙刘二人所力主的曹爽、司马懿辅政结构对孙刘二人有两个好处。
其一,司马懿之所以在听到消息后火速赶回洛阳,便是他明白不在场与迟到的政治后果。
孙刘二人在司马懿不在场时帮了司马懿一把,便可获取曹氏宗亲姻亲所不会给予的政治回报。
其二,曹爽代表曹魏宗室,司马懿代表曹魏世族,两者秉政可以达成一种幼主时期的政治平衡,权力不会短时间内向一方倾斜,孙刘二人就依然可以凭借其丰富的机要经验在中书监令的位置上获取政治利益,而不会靠边站。
不过后来,很显然是孙资刘放失算了。
从孙刘二家子孙在魏晋之际的政治变迁中的地位流变看,孙家子孙顶多位进太守,刘家子孙仅仅位进越骑校尉、骑都尉、郎中等中低级官职,并没有进入司马晋代魏功臣的序列。
可见司马懿父子似乎并不认为孙刘二人对晋朝的建立有什么特殊的功勋。
甚至可以说,孙资刘放的子孙,并未受到任何“建晋功臣子孙”身份的加持,并未能实现起家官与仕途的超拔。
毕竟,孙刘二人的功勋往大说可以是参议人选,往小了说仅仅是屡行分内的参议、文书程序。
何况孙刘二人死于高平陵政变之后,不仅未能参与日后的代魏活动,更在政变时处于退休状态,连政变都没掺和上,可以说,孙刘二人与魏晋易代没有半毛钱关系。
不过他们的失算只能说是看人不准。
他们看不准曹爽,他们原以为曹爽不会太草包,在短时间内不至于被司马懿完胜,可惜曹爽的愚蠢和自大还是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他们看不准司马懿,他们原以为司马懿会感恩于他们的,毕竟若是没有他们的话,司马懿不可能有后面的成就的。
可惜。。。。
鹰视狼顾的司马懿,对他们没有丝毫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