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老主公韩馥被杀,袁绍被灭,他感觉该出仕了,以他的才能,不应老死乡野。
不过他自恃武艺高强,谋略出众,没有去拜访房良,而是直接去冀州拜见高顺。
高顺查看其属性,确实不错,算是能独当一面的全才人物,怪不得有傲气,可惜的是韩馥不能善加利用,以至于兵败身亡。
经过慎重考虑,高顺任命其为别部司马,派往益州归赵云调遣,待其立功后再提拔;此举一是压制益州大家豪族,二是有牵制公孙瓒的意思。
这个位置不高不低,相比袁绍家族的人获得的职位,已经很高了,潘凤没什么不满。
高顺又赐其特优级战马一匹,光明铠甲一身,令其非常满意,便前往益州上任。
第二位让高顺意想不到的人竟然是许褚,这可是让他期待已久的人。
在豫州稳定之后,许褚家族的人便主动选择从军,他没有在豫州从军,而是前往兖州定陶城投奔黄忠,黄忠与其比试一场,感觉是难得的武将,不能做主,怕耽误了许褚的前程,便主动推荐给了高顺。
许褚家族聚族而居,建立村堡,在乱世中以求自保;在韩馥和袁绍统治的时候,他们更喜欢使用世家大族之人,像许褚这种寒门之士根本没有被重用的机会。
历史上,许褚选择投靠曹操的时候,曹操已发展壮大了,且曹操采取不拘一格的用人策略,他们才选择主动投靠曹操;而今世,曹操远在颍川郡,且势力比较弱小,在夹缝中生存,只能自保,所以不能成为他们的投靠对象。
就是这种仅有千多人的小家族,也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和锐利的目光,也懂得投机与投资的区别,否则很难保全于乱世。
校场辕门卫士见十多魁梧之人,向前询问,方知是来投军的,不能做主,又畏惧于许褚几人想雄壮,便立即上报。
值班的军司马乃系统之人,听卫士介绍,忙出门查看。
即便是高顺非常信任黄忠,在他的部队中,各级军官也是由高顺或者房良任命,黄忠没有人事权,只有推荐权。
军司马乃高级武将,有八十多的武力值,见许褚诸人,大吃一惊,绝对是一群猛人,不用比武,便感觉不是对手,于是客气的将他们迎进军营,并立即派人通知黄忠前来决断。
前来者共有十一人,以许褚兄弟二人为首,另有八名强壮的族人,还有一人负责对外联络事务;他们本来还担心被拒绝,没想到军官对他们如此客气,这让他们有些喜出望外。
uu4711021(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514章世人的选择(中)
(全本小说网,。)
黄忠来到军营,值班军司马立即迎上来,并向黄忠做了简单的汇报,黄忠非常感兴趣,这几年驻外,连个切磋的对手都没有,高手寂寞啊。
相互见礼之后,黄忠打量着这群汉子,心中满是喜欢,特别是许褚的外表太粗犷了,仅是外表就能吓住一大批人;身高八尺有余,膀大腰圆,头大脖粗,那五官更是搭配的巧妙,铜铃般的大眼睛,高高的鼻子,大大的嘴巴,粗粗的胡须如钢针般,组合在一起,绝对有止小儿哭的效果,简直是瘟神下凡。
不管如何,黄忠想先来一场切磋,便问道:“仲康擅长马战还是步战?擅用何兵器?”
“回将军,家中缺乏战马,不擅长马战,擅长使用大刀。”许褚老实的回答,他感觉黄忠的武艺不低,再说了,黄忠的威名传遍几州,从未遇到过敌手,特别是刚在豫州取得大胜,许褚即便自恃武艺高强,还是不敢在黄忠面前放肆。
黄忠很喜欢这位憨厚的汉子,说道:“好,咱们就比试一下步战如何?”
“是,将军!”
两人都擅长使用大刀,可谓棋逢对手,直打的飞沙走石,校场边不时传来阵阵喝彩;大刀属于重武器,非常消耗体力,双方战至百回合方才停下。
黄忠赞道:“好家伙,后生可畏啊!”
许定等人大喜,这等于是得到黄忠的肯定。
随后,黄忠向他们解释一番,并推荐他们去冀州拜见主公高顺;众人更是高兴。
当晚,黄忠设宴招待众人;第二天,书信一封,并派三辆马车和一什骑兵送他们前往冀州。
高顺审查一遍众人的属性,许褚武力值竟然是97,只是智力和政治等属性略低;其兄许定的武力值为92,也不低了,剩余之人的武力值在六十多,做屯长足够了,只是他们不擅长骑马,让高顺略感遗憾。
高顺可是记得,历史上,许褚对曹操忠心耿耿,是曹操最信任的武将之一,一直负责曹操宿卫,出征的时候则是担任先锋。
于是,高顺任命许褚享受军司马的待遇,跟随典韦学习军务和陷阵营的作战方式,担任典韦的副手,并练习马术。
任命许定为军司马,返回家乡召集家中诸人,此后将在黄忠手下效命,待立下战功后再提拔。
高顺赐给每人一身铠甲和武器等,并承诺许褚和许定,待他们马术有成后分别送他们一匹宝马。
许定等人大喜,感觉不虚此行。
军营内的典韦、马超、张飞、颜良等人大喜,又来一高级陪练;许褚也非常高兴,这里才是他该待的地方,高手云集,不再为缺乏对手而寂寞。
许定也很高兴,黄忠号称与镇军将军李强并列第一,是用刀的高手,在其手下为职,若是有幸能得到一些指点,则受益无穷。
潘凤和许褚等人的行为,为寒门武者和游侠指引了方向,大量此前无门路的人,纷纷前往各地军营报名、从军,希望从中脱颖而出。
文人就没有武将这么简单了,他们一般会经熟人介绍或者推荐,推荐对象要么是各郡的太守,要么是各州刺史或者州牧,直接推荐给高顺的反而很少。
他们感觉若是直接推荐给高顺,若是被高顺否决了,则此后便没有机会了,不若先与州郡官员处好关系。
高顺采取的措施还是参照朝廷的制度,只是做了微小的调整,暗中拉拢土豪,打压士族,典型的拉一派,打一派。
对被推荐者的要求是年龄必须满二十岁,且要求两次推荐的时间的间隔必须在五年以上。
对于这些人,要求各县令、郡太守写出书面平定意见,各州择其优秀者,与平定书一起送达将军府,由高顺做出最后的决断。
郡县有推荐权,州刺史没有推荐权,但是州刺史负责第一步的筛选,反而更加重要。
连同安州、平州和雍州算上,高顺共控制十二州,每月接见一个州的推荐,每二十人为一批;对有真才实学或者有值得培养的潜力者分别安排,有人送去州郡学校,或者历山大学,或者军校学习;年龄较大的优秀者被安排到郡县担任吏员,皆从底层做起。
每二十人中,能让高顺看重的,一般不会超过十人,有时候仅有一到两人,尽管通过的人数较少,且安排的职位较低,不过他们还是很高兴的,毕竟高顺没有把他们的上升途道完全堵死,只要出仕,高顺势力便会每年对他们平定一次,对于优秀者,提升的速度还是很快的。
只是让他们非常遗憾,每县每两年才有一次推荐机会,而太守不分郡的大小,每年仅有一次推荐机会。
由于郡县对个人的平定有关键作用,所以这带动了大族或者土豪更加注重在乡野间的声望。
当然了,对于州郡平定不真实的,刺史、太守或者县令也会受到应有的惩罚,甚至被取消推荐资格,或者被降级使用;这促使县令和太守不敢随便推荐,即便要推荐,也会做实际调查,避免引火烧身。
对于连续推荐来优秀人才者,高顺也会给予特殊奖赏。
对于这种制度,不能说不好,只是不能让他们成为推荐者谋取私利的特权,高顺务必要把好关,同时,逐步取消这种推荐方式,采用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那样的话,会更加公平,寒门的机会才更大,只是现在还不具备条件,只能先采取安抚措施。
对于这种方式,最高兴的莫过于土豪,给了他们从政的机会,相比高顺对待寒门和普通百姓为他们造成的损害就微不足道了,只需获得政治地位的提高,一切都能弥补回来。
士族反而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因为在他们的眼中,土豪与寒门没有区别,甚至土豪对他们的威胁更大。
汉末四家超级士族,袁家、杨家、陈家和荀家;与他们相比,曹操家族和孙策家族就显得不值一提了。
袁家被董卓和高顺分别打击,声名狼藉,且只剩下袁术一支,远在江南,已失去士族领袖地位。
杨家已被董卓灭族,只剩下杨修一人,在青州任县令,已失去代理士族的重任。
现在只剩下陈家和荀家,他们必须站出来,发出他们的声音,这不仅是为了他们的家族本身,也是为了整个士族的利益。
不过,这时,他们家族内部却出现不同的观点,对高顺产生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和观点直接影响着他们对高顺势力的态度;他们的态度,也影响着大量一流和二流士族对高顺的态度。
其他一流和二流士族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有些家族对高顺没有好感,拒绝出仕,有些家族却意识到这是绝佳的机会。
uu4711021(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515章世人的选择(下)
(全本小说网,。)
此前陈家和荀家之所以没有投靠高顺势力,是因为他们看不起高顺的出身;他们认为,高顺若想有所作为就离不开士族的支持,可是他们想错了,现在高顺统一北方,依然没有求助士族出仕的行动,且高顺根本不缺乏治理地方的优秀文官,让他们非常失望,不得不正视这个现实问题。
陈家思想比较简单,决定由陈群出仕,不能让家族失去机会而被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