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顺手下的将领皆已成婚,当初戈母看好褚燕的妹妹褚倩,不过褚燕选择了张飞,而张飞就喜欢这种萝莉型的美女,两人都相互喜欢,成为一桩美好的姻缘,可是戈母对此却很吃味,内心埋怨高顺和李强不重视戈虎。
一般家族的女子皆不喜欢戈虎这种莽汉,而像典韦之妻这种女子,又不入戈母之眼,所以戈虎的婚事便拖了下来。
好在戈虎调回桃园堡,享受别部司马的待遇,负责守卫城门,被看成是高顺对他的信任和重视,戈母的怨气才小了很多。
戈虎认真负责,铁面无私,而众人也都不愿意与这种一根筋的傻大汉争执,城门被守卫的非常严密,很得赵雄的认可;戈母内心更是高兴,仔细合计戈虎的婚事。
在戈母细致的考察下,终于选出她认为最理想的人选,高武的妹妹高兰,高兰已有十八岁,而戈虎已是二十六岁,两人相差八岁。
高武经过这么多年的训练,只升迁到骑兵屯长一级,再无进展;而高文的武艺更差,仅升迁都伯之位,后来被高顺调到雁门郡做郡吏,改为文职;兄弟两人常年不在家,即便回来,也是行色匆匆,看看母亲、妻子和孩子后就返回岗位,以至于高兰的婚事都受到了影响。
高兰由于自小有两个哥哥照顾,基本没有受过难为,至少没有饿着,成年后出落的非常水灵,个子比高凤还高,臀大腰圆,戈母非常喜欢,这样的女子肯定能生养,且能生儿子,为戈家开枝散叶。
在戈母的印象中,不管高顺将来发展到何种程度,肯定对自家人最信任,高顺与高武等人皆未出五服,是值得高顺信任的人;戈虎与高兰成亲,便与高顺的关系更加密切;在与李强的师徒关系之外,为戈虎编制一道更牢固的关系网。
戈母在桃园堡内与太史慈的母亲走动的最多,一是太史慈才来不久,便被接连提升官职,现在已是中郎将,这在汉末已是武将能做到的最高官职了,这引起戈母对太史慈的重视,便愿意交好太史慈的母亲;其次,太史慈还没有孩子,母亲在桃园堡也非常孤单,喜欢与年龄相近的人拉家常;最重要的是,戈虎与太史慈极为相似,在高顺势力中皆没有派系,孤立无援,无形中拉近了两个人的心理距离;在戈母刻意逢迎下,两人关系非常密切。
戈母在看好高兰后,便央求太史慈的母亲出面做媒。
高兰的母亲不能做主,毕竟年龄差距太大,便让老村长代为写信,咨询高武和高文的意见。
高兰年龄不小了,老村长等人也支持这门亲事。
高武和高文两人皆知戈虎的情况;高武非常崇拜戈虎,武艺高强,深得高顺的信任,已是别部司马的级别,且把守城门,位置重要,非常赞同这门亲事;高文的意见与高武相反,戈虎武艺虽高,却无智谋,只能做一猛将,而不能做一大将、智将,不能胜任带兵打仗之重任,未来受到局限,不可能有更高的发展。
高兰的母亲感觉戈母过于精明,在桃园堡已是众人皆知,怕女儿嫁过去后受责难,有些不愿意。而高兰感觉戈虎武艺高强,身材魁梧,很有安全感,且有高顺在,谁敢欺负高家人?
最终,大家还是采纳了高武和老村长等人的意见,同意了这门亲事。
戈母再次央求赵雄,为戈虎分配了一座宅院,并亲选了颜良一家搬走后空出的宅院,紧靠李强家,离城主府也近。
此后,戈母的精明再次成为众人背后议论的焦点;戈母对此却不在意,现在都快抱孙子了,高兴的不得了;不管如何,高顺都为戈虎感到高兴。
许婷的唠叨也让高顺意识到他还是太粗枝大叶了,一切细节问题没有考虑好;高顺认为,这可能是许婷故意说给他听的,这就是大家族出身女人的好处。
太史慈驻守鲁国,高顺怕有危险,便没有让其妻母跟随,而太史慈还没有孩子,其母孤单,其妻子也必会有怨言,甚至会认为这是高顺不信任她们,把她们当成人质了;若是处理不好,很可能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高顺思索一阵,便向许婷交代一番,准备让妻子去一趟太史慈家;现在鲁国局势稳定,危险解除,年前先送太史慈的妻子去鲁国相聚,年后春暖花开之后再送太史慈的母亲去鲁国相聚。
许婷对此像是早有考虑,立即提意见,太史慈的母亲以忠孝治家,太史慈的妻子肯定不会抛下母亲而独子前往鲁国,这会认为是不孝,不若通知他们,待年后春暖花开之时送他们去鲁国团聚,并建议让他们把家安置在奉高城,同样能达到控制的效果。
高顺选址的泰山城正在建设中,尚未完工,州治所还是在奉高城。
高顺感觉许婷的话有道理,汉朝以孝为先,便采纳了妻子的建议,并由许婷去处理该事。
uu4711021(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411章赵雄的建议
(全本小说网,。)
许婷话,也让高顺意识到他对高家族人的慢待,他当初的小伙伴,现在依然是中低层军官,军政高层中皆无高家人,若是不处理好此事,很容易便得外人和族人的误解,毕竟当时的社会氛围与后世差异太大,宗族观念非常强,对此,高顺计划等过年的时候,诸人返回桃园堡后,好好的考察一番,能提拔的尽力提拔。
高顺势力有大量的合成人员,过年的时候一般会安排系统人员值守岗位,自然人尽量放假省亲。
处理完琐事,高顺在书房与赵雄长谈一次,对一年来桃园堡内发生的事情交换意见。
赵雄首先问道:“主公,鲁肃、张昭等人如何处理?”
现在桃园堡内囚禁的士人近十人,士兵严加看管,随时跟随,在桃园堡内可自由活动,却绝不许其出入城门。
高顺暂时也没有想出合理利用的办法,便问道:“他们表现如何?”
“主公,桥老倒是豁达,见面也很和蔼可亲,每日吃好喝好,两个女儿也很活泼好动,常与各家走动;鲁肃与张昭等人却是严肃,雄去拜访过几次,皆不搭理,每日只是看书下棋,品茶畅谈,自得其乐。”
高顺对此不太在意,只要他们不去帮助其他势力便可,于是说道:“现在尚处于稳定时期,暂时用也用不到他们,就让他们继续在此逍遥一段时间吧;只需好吃好喝的招待便可。”
与此类似的人还有贾诩,被从董卓处索要来后,连家属也被程武从雍州送到冀州,不过他依然没有拜高顺为主。
其行为也让高顺很为难,若是有事情咨询他,他能推就推,很少发表自己的看法,高顺知道贾诩善于谋己、自保,一直没有强硬逼迫,就高薪养着,让他与家人安稳几年,若是将来发生大战,他依然如此的话,就不会对他如此客气了。
赵雄又问道:“主公,万年公主久居在此,若是被外界所知,对主公和公主都不好,不若暂时送去济南国,与长公主住在一起?”
高顺对此早有打算,便说道:“还不急,过两年再说。”
见高顺对这些琐事皆不上心,赵雄换了一个话题道:“主公,现在北疆对异族的战事不多,不如把田军师和程军师所辖的陷阵营士兵集中到冀州,只有集中使用,人多了,陷阵营才能发挥出更强的战斗力,有扭转战局的效果;凉州的沮军师下辖麹义的先登营,陷阵营也没有发挥的机会,在那里也是浪费;而下一步的战事以中原地区为主,这样的话可以把力士营调青州房良处,应付徐州、兖州和豫州的战争,将会发挥更大的效力。”
此前戏志才、马贵等人皆提过类似的建议,没引起高顺的重视,这次时间充分,高顺考虑了一会后道:“好吧,调三处的陷阵营官兵前往邺城,由典韦任别部司马,专管陷阵营,负责将军府的防卫。调裴元裴元绍的力士营去青州,归房良管辖。”
赵雄很高兴高顺能采纳他的建议。
至于麹民的攻坚营,高顺计划,此后将用于司隶地区的战争,专门对付飞熊军,为了不引起董卓的警觉,暂时先驻扎邺城。
既然下一步以中原战事为主,那郭图的能力就显得有些不足了,高顺沉思一阵,对赵雄说道:“我准备把郭图调平州,徐荣调安州,田丰调至幽州,程立调至青州,你感觉这样安排如何?”
高顺不希望这些人久在一地,轮换一下工作也很有必要。
赵雄道:“主公,平州正准备对乌桓动手,这时调走徐荣,不大好吧,不若让郭图去安州,田丰去幽州,程立去徐州,等平州灭掉乌桓人后徐荣再与郭图对调。”
高顺反对道:“哈哈,那样对徐荣有些不公,且意图太过明显,有孙成在平州任州牧,调走徐荣不会影响大局。”
北疆异族被打怕了,远离大汉疆域,最近几年无战事,谁任安州军师都不会出现大的失误,且有很近的并州和幽州支持,绝对平安无事的;有程立坐镇青州,能及时处理中原战事;郭图应付平州对乌桓的战争,也算是对他的锻炼。
徐荣位居高位,没有展现出多大的军事才能,赵雄对其有些不放心,原本希望借助平定乌桓的战争锻炼一下后再调到安州,那样的话能更好的处理安州事务。
赵雄感觉这样调整非常有必要,就没有继续坚持徐荣之事,而是说道:“主公,雍州程武毕竟年轻,时间过了这么久了,还未能平定河西四郡,不若另外派人前往?”
“哈哈,能建设好定北郡,并在武威郡和张掖郡立足,我已很满足了,就当这是对年轻人的锻炼吧!相信他们不用两年,便能占领酒泉郡和敦煌郡,打通与西域的联系。”高顺非常豁达,并没有对程武和高览产生不满;雍州以异族为主,且实力强横,形势复杂,不是一时能解决好的,必须稳打稳扎,且后期高顺又把张辽调回,以高览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