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立即向高顺行礼,“拜见君侯!”
“哈哈,诸位快快请起!”高顺说着,就向前拉起年龄最大,最靠前的人,高顺估计此人便是徐州刺史陶谦。
麋竺立马向前,把众人一一介绍给高顺。
高顺一直笑容满面的与诸人见礼,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来到刺史府,洗漱后立即入席,陶谦早就安排好了。
陶谦现在六十岁了,在当时已是高寿之人,他有两个儿子,皆不成器,他必须在生前为他们安排好,把家族安排好,否则在乱世,他们是无法自存的;而实力强大的高顺,便是他的最好选择。
他接到高顺来访的消息已有半个多月,在这半个月内,他做了详细的规划,一定要靠上高顺这棵大树,为家族挣一个未来;他不敢把徐州交给两个儿子打理,否则只能为他们引来杀身之祸;若是用徐州换得家族的安宁和发展,未尝不是一好的决策。
公孙瓒和刘备皆为虎狼之人,野心勃勃,只可利用,绝不可依赖;至于州内的各大家族,他更不敢信任,否则,只会招致家族被灭。
高顺不喝酒,宴会气氛低了许多;幸好还有麋竺,不至于过于冷场。
饭后,众人散去,高顺与陶谦来到书房。
陶谦开门见山的说道:“君侯,老夫今年六十,所剩时间不多了,希望在老夫走后,君侯能照料老夫的家人,老夫愿意奉上徐州交换。”
高顺对此看的明白,历史上,陶谦没有其它选择,只能把徐州让给刘备,希望刘备能保护他的家族,只是刘备自保都成问题,如何照顾他的家族呢?最后只能是不了了之。
这一世,他来了,徐州必将是他的,只有在他的保护下,才能免除徐州百姓惨遭战火蹂躏之苦,只有他才能保证陶谦家族昌盛几代。
即便高顺很想要徐州,他还是要谦让一番的,于是高顺立即笑道:“哈哈,陶刺史多虑了,您身体硬朗,再有十年也无大碍,顺可不敢有非分之想。”
陶谦没有在意高顺的恭维,继续说道:“老夫两个儿子,皆不成器,文不成武不就,老夫不祈求他们大富大贵,能有口饭吃、不流落街头就不错了。”
高顺还是反驳道:“国之重器,岂能私授?”
“君侯,当今天下大乱,难道把徐州交给董贼?还是交给各位野心勃勃的军阀?那样只会给徐州带来战火,让百姓惨遭杀戮,这是老夫的私心,为了徐州六百万百姓,望君侯成全!”说着,陶谦起身,对高顺一拜。
高顺忙起身止住陶谦,他可不希望一位七十岁的老人对他行此大礼,于是严肃的说道:“非是顺不应,现在陶刺史身体硬朗,可待以后再谈。”
陶谦痛心疾首的说道:“君侯,老夫时日无多,不安排好子孙后事,老夫岂能安心?望君侯成全!”
高顺心想,陶谦是真诚的,那就提前安排好他的家人,让他安心,不管如何对待,都会比历史上的遭遇要好,于是笑道:“哈哈,陶刺史过谦了,青州、冀州随时欢迎他们前往,可置业买宅,顺可保他们几世富贵。”
陶谦对高顺的承诺非常放心,毕竟高顺才二十多岁,比他的两个儿子的年龄小多了,由高顺照顾他的家族,至少保证几代人的安全,这他就放心了。
陶谦现在不缺钱,买地置业皆不成问题。
高顺认为,现在还不能过度的刺激董卓,且陶谦的辖区内还有公孙瓒和刘备,他若是进来,必然会打破当前的势力平衡,所以,暂时不能明着接收徐州。
于是,两人又商量了半宿,终于达成一致意见。
一年内,陶谦先派人去冀州和青州置业,两个儿子分居两州,分别安置家属。
高顺本来想赠送他两处庄园,被陶谦拒绝了,他不想再欠高顺的情分。
一年后,高顺把两县的精盐、美酒和棉布的生意交给陶谦的两个儿子打理,让他们有个稳定的生活来源。把两个儿子安排在两个州居住,陶谦是怕他们出事,这样的话,多少会留下一线血脉;那怕他们犯下杀头的罪过,高顺至少要保他们一次不死。
若是陶谦的孙子辈有出息,高顺会仔细培养,并加以重用。
一年后,高顺秘密向徐州派遣武官和武将,逐渐掌握徐州军队,加强徐州的军事力量。
两年后,高顺逐渐向徐州派遣县令和郡太守等官员,逐渐掌控徐州行政大权。
在这期间,驻守鲁国和琅琊郡的骑兵,在徐州遇到危险的时候,要第一时间给予支援,务必保证徐州的安全。
陶谦在有生之年,务必保证徐州的平稳交接、过度。
两人签到协议,击掌发誓,然后又把协议烧毁,两人皆不愿意留下把柄的。这个年代的人,还是非常相信誓言的,人们也不会轻易发誓的。
陶谦如释重负,长长的出了一口气;有冠军侯的支持,必保徐州无虞,必保他的家族稳定。陶谦没想到高顺会如此爽快,会谈会如此简单,怪不得年纪轻轻便有如此大的成就。
高顺也非常高兴,悄悄的暗中拿下徐州,既避免了董卓的猜忌,又有陶谦的暗中协助,减少了太多的阻力和麻烦。
uu4711021(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85章狡猾的陶谦
(全本小说网,。)
第二天,陶谦没有安排高顺其它事情,而是先设家宴,招待高顺。
陶谦的两个儿子以及六位孙子皆来作陪,这是他提前设计好的套路。
陶商为长子,今年接近四十岁,陶应是次子,三十多了;六个孙子,大的十几岁,小的不足十岁,他们分别规矩的站在自己的父亲身后。
“拜见君侯!”八人规规矩矩的向高顺行礼。
“哈哈,今天既然是陶先生安排的家宴,诸位毋须如此多礼!快入座吧!”与陶谦达成秘密协议,高顺与陶谦的关系更加亲密了,便不再称呼职务,而是以长辈相待。
“是,君侯!”
高顺挨个查看他们的属性,陶谦的两个儿子智力还可以,皆在60以上,其它的属性皆惨不忍睹,只怪陶谦没有好好的培养,若是培养一番的话,做个郡县曹吏还是能胜任的。
六个孙子,最大的两个接近成人,与他们的父亲类似,缺少培养;而最小的两个孙子,显得非常精明灵动,各项属性都不错,若是培养好了,将来足以做个郡县官员。
众人依次入座。
陶谦对两个儿子和两个大孙子早已失去了希望;却对两个最小的孙子甚是喜爱,时常对他们进行教导;这次,陶谦故意把最小的两个孙子分别安排在他与高顺的两侧,然后才是两位儿子和其他四位孙子;众人皆知道陶谦的喜好,无人反对。
酒过三巡,陶谦对高顺道:“镇远,老夫此后无啥挂念了,只是对这两位小孙子放心不下,老夫有个不请之情,望镇远完成老夫的心愿。”
现在陶谦与高顺随意多了,成为大汉第一位以表字称呼高顺的人;郑玄、卢植等人虽说声望在陶谦之上,不过他们拿的是高顺的俸禄,即便没有拜主公,还是以下属自居,对高顺以君侯相称。
高顺不疑有他,心想,大事已定,即便陶谦提出一些难题,只要不太强人所难,他也会尽力满足的,便说道:“哈哈,陶先生严重了,只要顺力所能及,就绝不推辞。”
陶谦对高顺的态度很满意,知道高顺是守信之人,否则当初也不会为了未婚妻而拒绝先帝的赐婚,而惹怒了先帝,于是陶谦起身,对高顺一拜道:“老夫先谢过镇远!”
此举弄的高顺非常紧张,难道有什么大事?不过他还是立即起身,躲开了陶谦的拜谢,并说道:“先生毋须如此,顺当不得先生的大礼。”
陶谦没有理会高顺,起身后对两个最小的孙子道:“阿信、阿勇,阶前跪下!”
“是,祖父!”说着,两位小孙子也不问为什么,乖巧的起身,向前走了几步,在台阶前对着正堂跪下。
陶谦的六个孙子的名字为仁、义、礼、智、信、勇。
众人好奇的看着陶谦。
陶谦见两位小孙子跪好了,便转身对高顺道:“镇远,你文才武略,世之罕见,老夫恳请镇远收他俩为弟子,这是老夫最后一个愿望了,恳请镇远成全!”
说着,陶谦又要向高顺拜谢,高顺非常为难,不过还是先拉住了陶谦,说道:“先生毋急,容我们商量。”
陶谦可不想与高顺商量,于是又要强拜。
高顺无奈,只好说道:“好,顺应下就是了!”
陶谦打的好主意,拜高顺为师,比拜郑玄、卢植等人划算多了,不管将来如何,有了这层关系,未来高顺都不会亏待了他们俩,陶家会更加安全。
“哈哈,老夫谢过镇远了。”陶谦心情大好,又笑着对两位孙子说道:“阿信、阿勇,快拜见师傅!”
众人此刻方明白陶谦的用意,陶谦另外的四位孙子非常羡慕,对祖父的偏心有些不满,不过他们却不敢表露在脸上。
两位小孩不敢怠慢,立即拜道:“弟子拜见先生!”
陶谦看着尴尬的高顺道:“镇远,今天先这样,明天老夫请徐州众人前来见证拜师之礼。”
“一切单凭先生做主!”高顺无奈说道,既然已经答应了陶谦,只好收下这两位弟子,便向前一步,说道:“两位先起来入席吧。”
“是,先生!”两位小孩非常乖巧。
重新入席后,高顺问道:“阿信和阿勇,有什么爱好吗?”
阿信起身一礼道:“先生,信喜欢先生的诗词,祖父希望信跟先生努力学习,将来成为大家。”
阿勇比阿信还小,起身学着阿信的样子,对高顺一礼后道:“先生,勇愿意跟随将军学习武艺,将来上阵杀敌,做个大将军,好建功立业。”
高顺很高兴,两位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