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桥瑁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
首先获得了曹操的响应,其一,曹操从京城逃出来,没有被董卓任命任何官职,心恨之;其二,曹操刺杀董卓之后,董卓下令天下通缉,反董卓是唯一的生存之道;其三,曹操希望有机会建功立业,而现在正是大好时机。
且曹家之人皆尽逃出京城,已无任何担心和牵挂;曹家近万兵马,也交由曹操指挥,且得到陈留富商卫兹的资助,于己吾县起兵反董。
第二个响应桥瑁的便是冀州魏郡太守公孙瓒,他支持反董,只是想借故离开魏郡,脱离冠军侯高顺的威胁,更重要的还是想借着反董卓的时候,浑水摸鱼,捞点好处,实现他的野心,至于建功立业、拯救朝廷等大义,仅仅是冠冕堂皇的口号。
刘备野心勃勃,积极支持公孙瓒的行动,可惜他现在是追随公孙瓒,还不是一路诸侯,注定没有前途。
第三位响应者是鲍信,早在董卓入京之时,就请求袁绍杀死董卓,解除后患,可惜袁绍优柔寡断,没有采纳他的建议,鲍信于是返回家乡,后被董卓任命为济北相;现在桥瑁发布三公密信,他当然要为国出兵,扫除国难。
随后,第四位响应者是兖州刺史刘岱,其乃汉室宗亲,他的加入,使得讨董更加名正言顺。
第五位响应者却出乎大家的意料,是广陵太守张超,陈留太守张邈之弟。
这里边有一关键的人物,臧洪。
臧洪,字子源一作子原,广陵郡射阳县人,他的父亲臧旻历任使匈奴中郎将、中山太守、太原太守等职,在任官期间很有声誉,曾平定会稽妖贼许昭的叛乱等功绩。
臧洪十五岁时,因其父的功绩被拜为童子郎,在太学里有名气;臧洪体貌魁梧,格外优秀,20多岁时被选为孝廉而为郎,与刘繇、王朗等同被外选为县长。
中平末年,因董卓之乱,臧洪预感到天下大乱,便辞官回家,被广陵太守张超聘为功曹。
桥瑁的密信传来,臧洪反复斟酌后劝张超道:“明君您祖上世代受国恩,你们兄弟俩都掌握着一方大郡,现在王室经此劫数,乱臣贼子未被惩处,这正是天下义烈之士报恩效命之时。眼下广陵郡比较安定,郡内十分富裕,如果动员一下至少可以征得二万人,以此来诛除国贼,给天下人做个榜样,那将是最大的节义呀!”
张超感觉有理,便听从了臧洪的建议,与臧洪一起西行到陈留去见兄长张邈,商议起兵之事。
兄弟两人一拍即合,立即响应桥瑁的号召,使得陈留郡太守张邈成为第六位讨董联盟的诸侯。
加上桥瑁的东郡之兵,共七路诸侯,经过商议,决定共同举兵,至酸枣屯兵,择机西进,共击董卓,解除国难。
关东反董联盟似有燎原之势,董卓大惊,忙招女婿李儒前来协商。
董卓问道:“关东诸郡起兵,似有威逼京师之意,如之奈何?”
李儒自信的说道:“哈哈,相国毋忧,只需除去废帝,关东州郡便会无功而返。”
董卓深以为然,若此,关东联军便失去以迎废帝弘农王复位为名讨伐他的理由了,于是,决定将弘农王害死。
董卓将弘农王置于阁上,于初平元年正月十二癸丑日公元190年3月6日派女婿李儒进献毒酒给弘农王,说道:“服此药,可以辟恶。”
弘农王说:“我没有病,这是想杀我罢了!”不肯喝。
李儒强迫他喝。
不得已,刘辩乃与妻唐姬及随从宫人饮宴而别。
饮酒过程中,弘农王悲歌道:“天道易兮我何艰!弃万乘兮退守蕃。逆臣见迫兮命不延,逝将去汝兮适幽玄!”
乃令唐姬起舞,唐姬举袖而歌。
歌毕,弘农王对唐姬说:“爱卿是本王的妃子,势将不复为吏民之妻。自己保重,从此长辞!”遂喝毒酒而死,时年十五岁。
献帝下诏将弘农王葬于已故中常侍赵忠的墓穴中,谥曰怀王。
消息传出,天下震惊。
在公孙瓒和刘备欲前往酸枣会盟前,怕与冠军侯高顺的军队产生误会,便提前通知冀州别驾郭图和征北将军府长吏李强。
情况紧急,根本来不及向高顺请示,李强与郭图协商后,郭图根据高顺积极吸纳百姓的行为做出判断,主公高顺定不会同意公孙瓒和刘备带领冀州之民离开,故此,回复公孙瓒,可带他们当初的本部人马离开,冀州籍官兵必须留下,并让李强所辖五万多骑兵做好战争准备。
局势紧张,公孙瓒和刘备虽心中愤怒,感觉冠军侯太过蛮横、霸道,但是他们可不敢硬抗,只能选择配合,只带他们此前的本部人马离开,且被警告,不许带走郡县物资,只允许携带半月口粮。
公孙瓒和刘备对冠军侯愈加仇恨。
酸枣大会时,张邈对张超问道:“听说贤弟你在广陵,行政教化赏罚等什么的,自己都不管,全都交由臧洪来做。这个臧洪是个怎样的人啊?”
张超回答道:“臧洪才干智略全比我强,我特别喜欢他,他可谓海内奇士。”
张邈一听,马上接见这位臧洪,对话后张邈“大异之“,发现臧洪确实是个人才,即刻向兖州刺史刘岱推荐臧洪,刺史刘岱也对臧洪喜欢的不得了。
后来队伍都到齐了,七路诸侯,近二十万官兵,声势浩大。
酸枣盟军开了一次大会,向大家宣讲一下此举的行动方针,但是等到设坛盟誓的时候,各路诸侯都互相推让,不肯上坛领誓,于是共推臧洪上坛。臧洪毫不推辞,升坛歃血盟誓,臧洪语气慷慨激扬,声情并茂、涕泪交流,发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说:
一、声讨董卓暴行: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大惧沦丧社稷,翦覆四海。
二、宣布讨董的仁人义士的名单:兖州刺史岱、陈留太守邈、东郡太守瑁、广陵太守超等,纠合义兵,并赴国难。
三、盟誓: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殒首丧元,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臧洪辞气慷慨激昂,当时听到这篇盟誓上至刺史将侯、下至卒伍仆隶,没有不感动振奋的。
关东联军的浩大的声势,令太傅袁隗坐不住了,立即密令袁术和袁绍兄弟二人开始按计划行动。
uu4711021(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51章强势袁术
(全本小说网,。)
按照当初太傅袁隗的设计,让袁术和袁绍两兄弟先分别占据南阳郡和汝南郡,这可是两个地盘又大,人口又多,且非常富庶的两郡,然后以两郡为基础,袁术先占领荆州,随后图谋扬州,袁绍先占领豫州,随后图谋兖州,最后两人联手,从两个方向进攻司隶,驱逐董卓,完成他的宏伟大计。
为了顺利达到这个目的,太傅袁隗做了详细而周密的安排。
袁遗早就被安排到兖州山阳郡太守,将来好协助袁绍占领兖州;袁胤早早的也被外放扬州丹阳郡太守,将来协助袁术占领扬州。
为了让袁术轻松拿下荆州,太傅袁隗布置的非常完美,利用孙坚和何进派系的矛盾,提前将委屈的孙坚收入己方阵营,此时就需要孙坚来帮助完成袁术掌控荆州的大计。
袁术此前被朝廷任命为后将军,带领的只是袁家的本部人马,屯兵鲁阳城;还有一部分兵马被马腾带着投降了朝廷,现在急需外力,来加强他的力量;况且,若是没有地盘,他这个后将军难有作为。
孙坚早在凉州剿灭叛军的时候,就与董卓不和,曾建议张温杀掉董卓,不过由于牵扯到复杂的利益关系,被张温委婉的拒绝了。
真刀真枪拼出来的赫赫战功,居然因为长沙的区星贼乱需要剿灭,而被批发到远离中原的蛮夷之地,让孙坚憋了一肚子火。
袁术接到叔父的密令,立即传信给孙坚,命其带兵北上,打着对付董卓的幌子,帮助袁家实现宏伟的目标;要求孙坚在北上的时候,顺路除去除去荆州刺史王叡,为袁术顺利占领荆州创造条件。
总不能让袁术率领他的军队,或者让南阳郡的部队去攻打荆州刺史,在道义上恐怕连南阳太守张咨都不会支持。
孙坚果然不负袁家期望,一路北上,见佛杀佛,见人杀人,连杀荆州刺史王叡和南阳太守张咨两员朝廷命官。
太傅袁隗的密令必然是冠冕堂皇的,高举正义大旗的,扇阴风点鬼火的,只要说一句荆州刺史王睿是董卓的人,你可以杀了他,就足够了。总之,杀荆州刺史这个级别的朝廷官员,没有太傅支持,孙坚无论如何是不敢枉杀的。
而诱导孙坚杀南阳太守张咨的手法确实做的很隐蔽,张咨先一步被布局到南阳后,完成了迎接袁术到南阳的历史任务后,反而成了多余的人物,阻碍了袁术充分使用南阳郡的人力和物力,至此已成为袁家的弃子。
袁术密令孙坚,务必除去南阳太守张咨。
当孙坚率领数位军队到达南阳郡的时候,太守张咨闻孙坚的大军到达,晏然自若。
坚以牛酒礼张咨,咨明日亦答诣坚;两人皆为袁术阵营的人,张咨不疑有它。
第二日,酒酣,长沙主簿入帐对孙坚说道:”前移南阳,而道路不治,军资不具,请问太守推问意故。”
张咨大惧欲去;孙坚兵陈四周,张咨不得出。
过了一会,主簿复入大帐对坚建议道:”南阳太守稽停义兵,使贼不时讨,请收出案军法从事。”孙坚应允。
主薄便牵张咨于军门斩之;郡中震栗,无求不获。
孙坚连杀两人,缴获了丰厚的战利品,同时完成了袁术的命令,使得袁术顺利占领南阳郡,并开始图谋荆州,算是合作双赢。
同样,没有太傅袁隗的密令,孙坚断不敢杀袁术阵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