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代军魂-第1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加上五一一所毕竟属于军方,保密性也远远强于地方上的类似单位,收费也要便宜的多。所以对警方来说,找他们肯定是最好的选择。

    对自己小组三个成员的能力心中有数后,曲森开始和大家一起讨论,小型无人机在警用上,除了工作组的基础要求,还有哪些可以开发的地方。

    小组里包括曲森在内的四个人,虽然在警务方面没有多少经验,但警察题材的影视作品可都没少看,虽然有一些作品部分情节内容,基本是在“扯淡”。但依然可以从中总结出,好多警方在实际工作中要面对的情况。

    一番讨论后,四个人商量出了几个可能实现的功能。

    第一是把一般性侦查机,分为两个机型。一个体形较大,考虑加装一部扩音喇叭,可以在有需要的时候,通过无人机做类似于疏散人群时的引导工作。

    第二种机型较小一些,配合长焦镜头,可以执行相对隐蔽的侦查和搜索、跟踪工作,另外可以加装一个电击弹发射器。

    在类似于有人质被劫持的情况下隐蔽靠近,利用电击弹让疑犯失去进一步的行动的能力。这个功能如果可以实现,要比远距离狙击,或者战斗人员靠近后发动突袭要稳妥的多。

    技侦监控无人机方面,其实“夜莺”的改进型就已经非常完善了。无论是隐蔽性,监控画面和拾音能力,几乎可以拿来就用。

    另外小组讨论后,有想法给操控平台中,加入一个连入警方数据库的比对插件。无人机捕捉到嫌疑人画面后,可以马上与数据库进行核对,这样可以用最快速度确认嫌疑人的身份。

    曲森还准备针对现今,手机已经越来越普及的情况,准备拿到吴教授主持设计的战术干扰机型的简化版本,可以通过无人机的灵活性,做小范围的手机信号,以及民用短波频道屏蔽。达到切断犯罪分子,特别是团伙犯罪时,罪犯相互间的通信联络。

    不错的想法有很多,但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警方动用无人机的时候,多数都是在城市环境中。因为建筑物多,无线干扰源也多,无论哪款机型,在操控距离上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秦弩”在战场环境下,两公里多的有效操控距离,在城市里要缩减到一点三公里左右。最复杂的环境下,甚至还不到一公里,高速摄像头的数字图像传输就会出现卡顿。

    如果使用类似于“夜莺”的那种大功率复合型天线,情况肯定可以有所改善,但效果也会大幅度缩水,具体有效距离能达到多少,还需要实际测试后,才能得到准确的数据。

    两天以后曲森列出的技术清单得到了军方的批准,同时曲森把这两天,自己小组对警用无人机的研究方向形成文字,黄安看过后呈交给了评估组。

    评估组经过综合研审后,顺利通过了四种型号无人机的实验性研发申请。

    相关的组件采购、定制随之开始,同时也联系了信息工程大学的吴教授,请求协助设计干扰性无人机的核心组件。

    经由曲森的解释,领导小组明白,无人机操控平台的开发,与警用办公常见的数据库程序,有本质上的区别。

    是一个集成了众多组件的大工程,尤其是核心驱动的开发,直接影响到了小型无人机的使用参数。

    曲森和冯艳辉虽然可以完成大部分的平台设计和制作,但核心部分,还是虽好交由专业的软件开发单位完成。

    都不用曲森故意去提,领导小组自己就想到了五一一,这个在无人机软件工程方面,走在全国最领先位置的研究所。

    进过协商,五一一软件工程设计研究所接下了,警用小型无人机部分核心驱动的开发工作。

    随着无人机小组的设计工作协调完毕,开始走向正轨,战术组织革新组也找到了曲森。

    他们那面成立了移动式通信指挥平台的开发小组。小组一成立,开发组组长安月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跟程万奇要曲森。

    理由是,她看过曲森的档案,知道曲森不但很深度的参与过,五一一所各版军用指挥平台的完善开发工作,本人还是专业学通讯指挥专业的。

    这个通讯指挥专业,并不是部队军校特有的,警官学校也有相同的专业设立。两个专业的名称相同,学的基础科目也是相同的。

    只是在应用方面,军校的学员主要工作是雷达和数字化指挥方面。警官学校的毕业生,主要会参与到警务通讯指挥和边防武警部队的通讯指挥当中。

    安月主持的警用移动式指挥平台,以后承担的就是通讯通讯指挥的功能。

    这个工作平台主要是考虑到警方行动,尤其是大型行动,如果只功过指挥中心远程指挥,那必定会缺少灵活性。

    而警方现有的现场指挥,大多还限制在手里一只对讲机,全靠经验和各执行小队的时时语言汇报,来判断行动进展。

    这明显已经不适合,越来越复杂化的犯罪手段以及犯罪组织能力。

    去年在某一线城市,甚至出现了犯罪组织首脑,利用完善的网络监控以及无线通讯手段,居中调配手下与警方周旋,在现场监控和指挥效率上,比警方还要高明。

    犯罪团伙主犯落网后,在审讯室里嘲讽警察的老土,扬言如果给他与警方相同的资源调配能力。警察在他眼里,就是一群不入流的渣渣。

    态度可谓是嚣张至极。

    为了不再出现类似的“丢人”情况,工作组经过论证,准备参考先进国家的警务指挥系统。在现场指挥中加入二级指挥平台,也就是移动式指挥车。

    以后警方的大型行动,指挥中心只负责方向把控,具体的指挥权责交由二级平台现场指挥。中小型行动的指挥工作,则完全交由移动式指挥平台。

    这个警用的指挥平台,跟军方的作战指挥平台比起来,对功能性的要求,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首先警用指挥平台对信道通讯安全、数据库加密级别的要求相对要弱一些。毕竟,平台工作时面对的是犯罪分子,对方的技术手段有限。

    比不了军方的作战指挥平台,要时刻准备面对敌人先进的电子战手段。

    不过警务平台,在天网系统和广域网的支持下,需要更加高效、直接的时时多媒体通讯手段,以及其它有助于行动指挥的平台支持。

    虽然两种工作平台要求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不可否认,军方的指挥平台,无论在功能上,还是相关技术的应用上,都已经走在了警务平台的前面。

    对警用移动式指挥车,特别是软件平台的研发,有很大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安月如果想了解军用平台的相关技术特点,除了亲自跑一趟五一一所,更直接的办法就是找曲森取经。甚至让曲森直接参与到警用平台的研发之中。

    对于安月的合理请求,程万奇根本没有多做考虑就同意了。对于领导的工作安排,曲森也没有拒绝的权利。很快起了侦查技术革新组和战术组织革新组,两面跑的日子。

    这时就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两个组的办公地点相距了十几公里。打车浪费钱,公交又没有效率。以花城市的财政能力给他弄辆车倒不是问题,可曲森又没驾照。

    因为工作需要,给一个三级警司配公务车虽然说得过去,但再给配个司机那就是在闹笑话了。很多警督级别的领导,还没这待遇呢。

    于是曲森在奔波于两组之间的同时,还要抽空跑到工作组给安排的驾校去,紧急学习驾驶技术,也就是考驾照。(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二百一十三章:项目推进

    (全本小说网,。)

    安月主持的“移动式指挥车”项目,是个大活儿。小组只负责综合警方在实际工作中的各种需要,同时收集现阶段一切可以利用到的技术,把这些资源、资料整合分析后那出符合实际需要的设计方案

    因为无论硬件还是软件上的设计细节都有一定密级,所有会采取内部小范围招标的方法,来决定承接软硬件两方面具体设计的单位。

    曲森被招进小组,工作性质是协助完成指挥车功能上的设定。因为曲森对移动式通信中继站的结构特点,以及功能实现有着很深的了解,在复合型天线组的使用和卫星网络连接方面,给了安月小组很多合理化建议。

    而且曲森发现“移动式指挥车”这个项目,可以很好的解决现在小型无人机项目中遇到的难点问题。

    第一个是无人机操控距离,因为无人机本身搭载的天线,受到重量和储能耗的影响,不可能功率太高,只能从控制端想办法。

    比如“雨燕”的控制端外接天线,展开后将近三米,带入城市环境,还需要布置在位置相对高,遮挡物相对少的地方。

    如果把这个大功率收发天线,添设到移动式指挥车上,无人机操作员就可以在指挥车上进行操控工作。另外指挥车也可以给控制端提供一个稳定的电源来源。

    这样十分有利于行动指挥员通过无人机,详细了解现场的时时情况。

    无人机操作员因各种需要,离开指挥车进行操作的时候,指挥车上的天线也可以当做中继天线使用。

    把思路拓展一下,军用小型无人机在山里、丘陵等地形复杂不利于无线信号收发的地区工作,也可以借用移动式通信中继站进行信号中继,来达到增加侦查半径的目的。

    第二点,无人机小组想给无人机的操作软件增设人脸比对功能,这个功能从软件技术上来说不存在问题。不过却十分占用系统资源。

    无人机的遥控器是笔记本电脑,本身工作性能就较低,根本无法承担这种负载。小组原计划是在市局技术科的服务器上来实现这个功能。

    不过技术科的服务器经常要跑一些分析项目,负载本身就不小。想要实现这个功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