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天下午,张斌一行便抵达大沽港,此时,大沽港早已战舰林立,码头附近也早已布满了整装待发的天雄军和秦军。
张斌来到港口码头,与前来迎接的文臣武将一一见礼之后,便对孙传庭和卢象升道:“伯雅、建斗,你们先组织手下登船,我去新建的火枪厂和火炮厂看看。”
说罢,他便拍了拍新任工部侍郎徐孚远的肩膀,示意他前面带路。
大沽新城就是用来拱卫大沽港的,离港口自然不远,不到一刻钟,徐孚远便领着张斌来到了城中的火炮厂。
张斌看着宽敞明亮的厂房和正在指挥安装调试设备的工部官员,不由欣慰的道:“嗯,不错,进度很快,复斋,辛苦了,这大过年的还让你带人加班加点忙活。”
徐孚远恭敬的回道:“恩师,弟子也就指挥一下而已,不敢说辛苦,真正辛苦的是这些京营屯卫,他们都连续两个多月没休息了。”
张斌点了点头,赞许道:“嗯,他们的确做的很好,这样吧,将他们的饷银再翻一倍,让他们再加把劲,争取月底把火炮厂和火枪厂所有工程都干完。”
徐孚远连忙拱手道:“弟子明白。”
张斌又问道:“下个月初正式开工,有问题吗?”
徐孚远郑重的点头道:“没有问题,户部已经开始征召京城附近的匠户了,估计月底之前也能到齐。”
张斌又拍了拍他的肩膀,叮嘱道:“好,这里就交给你了,好好干,这可关系到一年上千万两银子的利润。”
徐孚远再次拱手道:“弟子明白。”
张斌点了点头,又去火枪厂转了一圈,随即便带着亲卫回到码头。
此时,天雄军和秦军都已经登上了镇远巡洋舰,就等他发号施令了。
张斌没在耽搁,直接带着一众文臣武将登上旗舰,随即便一挥手,朗声道:“出发。”
随着一阵令旗挥舞,百余艘战舰陆续离开港口,随后便排成一条长龙,直奔南洋而去。
大明王师就这样出发了,太师卫国公带着海州侯孙传庭和辽阳侯卢象升,带着天雄军和秦军乘船一路往南,开始了征服南洋的征程。
舰队此行的目的地并不是安南,也不是东胡,而是新港城,因为这会儿张斌对南洋诸国的形势还不是很了解,所以,他特命南洋侯郑芝龙从去年年底开始就派出精锐斥候,跟着东盛堂的商队前往南洋诸国打探消息,经过这几个月的打探,南洋诸国的形势郑芝龙应该了解的差不多了,而他率军去新港城就是为了了解下情况,再决定下一步行动计划。
十余天后,舰队抵达新港城,郑芝龙早已恭候多时,张斌也不耽搁,直接就带着一众将领来到南洋总督府会议室,随即便命郑芝龙将南洋最新的地图取出来,摊在会议桌上,汇报南洋诸国当前的情况。
郑芝龙对此早有准备,地图一摊开,他便手指地图上的南洋诸国,一一介绍起来。
此时南洋最强大的当属东吁王朝,据郑芝龙的查探,东吁王朝这会儿都快独霸东南半岛了,除了安南和占城,东南半岛上其他国家差不多都被东吁王朝给灭了,就连实力相对比较强的暹罗都被东吁王朝打得连连败退,仅守住了都城大城附近的少部分领土,其他地方,都被东吁王朝给占了!
张斌看了看地图上相当于后世缅甸全境、泰国、老挝、柬埔寨大部的广袤区域,不由皱眉道:“东吁王朝现在有多少人口,军队数量大概有多少,武器装备怎么样?”
郑芝龙详细汇报道:“东吁王朝现在人口不下千万,至于军队数量我们还没有完全摸透,仅仅暹罗大城附近就有东吁王朝大军二十余万,还有其都城阿瓦附近大军也不下十万,其他地方太零散,还有待进一步刺探,至于武器装备,他们还是以刀枪弓箭为主,不过他们好像从荷兰人那里购买了一些火枪和火炮。”
这光探明的就不下三十万大军了,听起来着实有点吓人,不过,光是刀枪弓箭的话,就算他们有五十万甚至是一百万大军都没用,在先进的火枪和火炮面前,冷兵器根本就不足为惧,现在决定胜负的关键就是火枪和火炮的数量。
张斌听了郑芝龙的汇报,皱眉沉思了一阵,随即又问道:“他们火枪和火炮具体有多少你查探清楚了吗?”
郑芝龙闻言,不由尴尬的道:“这个,我们真不是很清楚,不过根据他们与暹罗的战况分析,他们的火枪应该也就数百杆,火炮应该不会超过百门,因为暹罗的战力摆在那里,如果他们有数千杆火枪,数百门火炮,暹罗早就被他们灭了。”
这话在理,看样子他们火枪和火炮的数量应该不是很多,暹罗他们都灭不了,就足以证明一切。
张斌点了点头,随即又问道:“那安南和占城呢,现在是什么情况?”
第八卷 第三一一章 平安南
这个时候的安南内部并不稳定,安南境内现在有两股势力,一股是以安南郑氏为首的北朝,一股是以安南阮氏为首的南朝,而安南真正的皇帝,后黎朝真宗则成了郑氏手里的傀儡。(全本小说网,https://。)
至于占城,则被安南阮氏压得喘不过气来,要不是有北朝郑氏的威胁,估计占城早被安南阮氏给灭了。
这情况,安南好像是个软柿子啊,或许,先从安南下手比较好。
张斌想了想,随即问道:“安南郑氏和阮氏的实力怎么样?”
郑芝龙详细汇报道:“安南郑氏和阮氏手下军队都不到十万,不过他们都会铸造火炮,尤其是南朝阮氏,他们早就在葡萄牙商贩的协助下设立了铸炮厂,这些年来铸造的火炮不下数百门。安南郑氏被逼无奈,只能找荷兰人帮忙,后面,他们也在荷兰人的帮助下设立了铸炮厂,这些年铸造的火炮也不下百门。”
张斌闻言,不由皱眉道:“他们铸造的是什么炮,射程如何?”
郑芝龙紧接着汇报道:“他们铸造的是最老式的佛郎机炮和红夷大炮,其中安南阮氏铸造的是佛朗机炮,射程大概三里左右,安南郑氏铸造的是红夷大炮,射程大概四里左右”
这下有点麻烦了,安南阮氏和安南郑氏铸造的火炮虽然不如千斤佛郎机炮,但是却比虎蹲炮强,如果要登陆作战的话,就必须携带足够的千斤佛郎机炮,不然步卒就会伤亡惨重。
张斌听完汇报便皱眉沉思起来,现在看来,征服南洋主要就是要征服东吁和安南,东吁是兵力雄厚火器少,安南则是兵力薄弱火器多,到底先打哪一方呢?
郑芝龙见张斌皱眉不语,忍不住建议道:“双全,要不我们先遣使去安南令其归附大明吧,安南自永乐年间被我们大明打了一次之后好像挺怕我们大明的,只要遣使前去,他们每次都老老实实的归附了。”
这点张斌自然清楚,他忍不住叹息道:“芝龙,安南好斗,你知道吗?让他们称臣纳贡没什么意义,这一百多年来他们都反了几次了,每次都搞的我们大明南部边境不得安宁,所以,此次,我们必须恢复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将安南直接划入大明治下,这样才能保证南洋的长治久安。”
郑芝龙闻言,不吭气了,这家伙,要让他们低个头,喊大明一声老大,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要让人家全听你的,这难度就有点大了。
张斌沉思了一阵,终于下令道:“元孔,遣使前去通知安南郑氏和安南阮氏,让他们即刻来降,不然,大明王师到日,就是他们人头落地之时。”
宋应升闻言,连忙拱手道:“下官遵命。”
张斌还是决定先来文的试试,毕竟来武的代价有点大,他可不想让天雄军和秦军这样天下有数的精锐去吃炮弹。
安南的确有点怕大明,没过几天,安南郑氏和安南阮氏纷纷遣使跟着南洋水师的快船到了新港城,他们都表示愿意向大明称臣纳贡,只要大明给他们封个王就可以了,安南郑氏想要的封号是平安王,安南阮氏想要的封号是广南王。
这帮家伙,怕是故意装糊涂吧,张斌要的是恢复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将安南直接纳入大明治下,他们却还想当逍遥王,土皇帝!
看样子,不动手是不行了,他立马召集了一百艘威远战列舰、一百艘镇远巡洋舰和两百艘轻型铁甲舰,带着天雄军和秦军,带着安南郑氏和安南阮氏的使者,直奔安南最大的港口海防港。
这个时候,安南郑氏和安南阮氏的确都有点怕大明,但是,他们都不想大明恢复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因为那样一来他们就成了大明的臣子,而不是独霸一方的土皇帝。
他们之所以都派出使者到新港城服软,就是想告诉张斌,我们还是按老规矩来,称臣纳贡吧,至于恢复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什么的,那就算了,我们是怕你,但并不是怕得不敢还手那种,有种你就来。
百余年的经验告诉他们,大明是不可能在安南长期驻扎大军的,因为耗费太大了,大明朝廷根本就承担不起,所以,永乐朝的时候大明虽然征服了安南,但是,后面大明又主动把驻扎在安南的八万大军撤走了,后面大明更是屡屡威胁要对安南用兵,但是,只要安南愿意称臣纳贡,大明朝廷便接纳了。
他们以为这次大明朝廷又是来威胁他们的,所以,他们都要求封王,而不愿意恢复交趾承宣布政使司。
张斌可不光是威胁他们,后面还带着恐吓呢,恐吓再不行,那就真要登陆作战了。
没过几天,大明水师舰队便来到了安南最大的海防港外,密密麻麻的巨舰一到,海防城里的安南守军便吓得脸色巨变,开玩笑,他们总共才几千人马,怎么干得过数百艘大明的巨舰。
张斌也没管他们的脸色,直接就下令一百艘威远战列舰对着海防港先来五轮侧舷齐射,然后再对着海防城来五轮侧舷齐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