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乎,在家养病的周延儒便莫名其妙的接到崇祯的旨意,大致意思就是,抱歉啊,朕错怪你了,现在朕明白了,是温体仁在故意陷害你呢,朕对你还是相当欣赏的,赶紧的,回来,继续当内阁大学士,帮朕分忧。
这周延儒官瘾本就大,崇祯这么一召唤,他立马屁颠屁颠的跑到京城,报道来了。
他抵达京城的第二天,崇祯便组织廷推内阁首辅、内阁大学士和礼部尚书,当然,没廷推之前崇祯便跟薛国观打过招呼了,朕让你当内阁首辅,你找人把周延儒也推举一下。
不得不说,这崇祯还真有点恶趣味,他竟然让薛国观把自己给其安排好的对头给推上来!
张斌不在京城,这朝堂之上就只有崇祯和薛国观发声,他两想要干什么自然是一帆风顺。
就这样,薛国观如愿当上了内阁首辅,周延儒也被重新启用出任礼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徐光启留下的空缺就这么被填上了。
薛国观掌权以后表面上是配合崇祯,为收拾张斌做准备,背地里却买官卖官,任人唯亲,很多阉党余孽都被他借机提拔到了六部侍郎的位置,就等崇祯收拾张斌,这朝堂之上便是他的天下了。
而周延儒这会儿才刚刚复出,他原来培植的亲信也早被温体仁清理干净了,一时半会他还没办法培植自己的势力,这样一来,整个朝堂慢慢又有了被阉党余孽掌控的苗头。
话说徐光启去世这么大个事,作为其好友兼盟友,张斌为何一点反应都没有呢?
张斌不是不想做出反应,而是不能做出反应,他是早就收到徐光启去世的消息了,但是,崇祯为了阴他却下旨不让任何人通知他,没任何人通知,他能知道吗,他能快速做出反应吗?
他当然不能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就证明有人违抗圣旨,崇祯那性子,有人这么摆明了违抗圣旨,那还得了,所以,他只能装聋作哑,当做不知道。
结果,这一装,坏事了,薛国观竟然开始蒙蔽崇祯,大肆排除异己,提拔阉党余孽,一时之间,都察院、六部衙门,还有五寺、通政司等各个衙门到处群魔乱舞,很多正直官员被罢免甚至陷害入狱,朝堂之上再次变得乌烟瘴气,蔡善继、毕懋康、邹维琏等人都被气得七窍冒烟,一个劲的给张斌写密信诉苦。
张斌收到密信,真的有点怒了。
第八卷 第一四六章 了结
徐光启去世了,崇祯再次自以为是的玩起了小聪明,他为了压制张斌,不惜将大奸臣薛国观提上了内阁首辅的高位,同时,为了制衡薛国观又将另一个奸臣周延儒请了回来,让他再次入阁并执掌了礼部。(全本小说网,HTTPS://。)
他以为自己的平衡之术玩得相当巧妙,殊不知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薛国观上位,阉党余孽复炽,朝中贪官污吏的春天又来了,薛国观祭出了“先烈”魏忠贤和温体仁的手段,瞒上欺下,提拔亲信,排除异己,为所欲为。
贪官污吏的春天就是忠臣贤士的冬天,每次奸佞当权,朝中清廉正直的官员几乎都会被清洗的一干二净,朝中清廉正直的官员如果被除尽还拿什么来中兴大明?
张斌被逼的不得不出手了,他如果再不出手,清廉正直的官员就要被清洗完了,他就能护住手下几个能吏,就算以后掌权了又能怎样,下面一堆的贪官污吏,让他们办什么钱都给你吞了,事却越办越差,自己岂不白费力气,徒劳无功!
他可不认为自己长了三头六臂,朝中的事能一个人全包揽了,他也不认为手下那几个能吏一个个都是神仙,能把大明上万官员的事全包办了,所以,他不能坐视薛国观把清廉正直的官员全祸害完了,他必须尽快回朝掌权。
至于崇祯,到时候如果要翻脸,那就翻脸把,反正,等自己把辽东的事了结离太子成年也就几个月了,就让崇祯蹦跶几个月,又能如何!
大明朝堂是群魔乱舞,后金内部却是兄弟相残,多尔衮兄弟和代善所统辖的顾命大臣已经大打出手了,双方为了争夺沈阳周边的粮食已经干了好几仗了,多尔衮兄弟毕竟势单力薄,干不过代善等人统领的两黄旗、两红旗和两蓝旗九万大军,最后,他们只得退到抚顺和铁岭,据城而守,继续顽抗。
此时的后金就如同历史上的大明,内忧外患,不过,后金的内忧更厉害,多尔衮兄弟可比那些流寇般的农民军强多了,他们手下的两白旗三万精锐更是后金仅次于两黄旗的势力,代善等人要收拾他们可比崇祯那会儿收拾李自成和张献忠难度大的多。
张斌原本是想让他们再斗上一年,斗的两败俱伤,斗的精疲力尽再出手,这样,他就能将手下将士伤亡降至最低,后金步卒毕竟不是什么乌合之众,他们只是在火器上比自己这边落后太多而已,要真比冷兵器的战斗力,他们虽然比不上天雄军和戚家军这样天下有数的精锐,比辽东军和东江军这种大明边军还是要强上那么一点。
现在,张斌也顾不上手下将士的伤亡问题了,再拖下去的话,不知道多少大明百姓要死在以薛国观为首的贪官污吏手里,作为一个统帅,必须权衡利弊得失,当必须付出牺牲的时候,那就得付出!
薛国观在朝中越做越过分的时候,张斌终于忍不住出手了,他直接集结了天雄军、戚家军、福广军、秦军、川军和关宁铁骑等二十余万精锐直扑沈阳城,辽阳城和鞍山城就留下三万东江军驻守。
这次他可没玩什么堡垒推进了,就是一路急行军,早上出发,下午便冲到了沈阳城南十余里处,傍着浑河北岸,扎下了二十余里连营。
这下着实把沈阳城里的代善吓一跳,因为这会儿城中仅有三万守军,其他六万人马正由萨哈廉和鳌拜率领,围攻抚顺和铁岭呢!
他一直以为张斌不会冒然来进攻沈阳城,因为张斌装的太像了,就好像故意养着他们拥兵自重跟崇祯对抗一般。
这个并不是什么无稽之谈,因为崇祯跟张斌不对付这事不但大明朝堂上下都知道,他们也知道,张斌如果一鼓作气收复了辽东,回去之后,崇祯很有可能卸磨杀驴,把张斌给宰了!
这张斌难道不怕死吗?
大明朝那些皇帝兔死狗烹,卸磨杀驴的事情还做的少吗!
代善着实想不通是什么事情让张斌突然间神经病大作,一下就率大军冲到了沈阳城下。
不过,他并未惊慌失措,因为皇太极如同诸葛亮一般,在死前留下了锦囊妙计,张斌来攻的情况皇太极死前已经预料到了。
他倒也不用取出锦囊,该怎么做,他早已心中有数,张斌刚率大军兵临城下他便将巴布海招到跟前郑重的道:“老十一啊,你应该清楚,明军凶猛,我们这点人马肯定是干不过的,我们必须将派出去的人马全召集回来,并派人到科尔沁去借兵。这些,都需要时间,所以,还要请你出马,去明军大营跟张斌虚与委蛇,拖上一拖。”
巴布海心中这个无奈啊,为什么,为什么又是我!
他虽然不想去,却不敢拒绝,因为他现在的身份和地位都是通过跟张斌和谈得来的,他如果不愿意去,代善很有可能会恼羞成怒,收拾他!
不过,他这会儿已经没有当初那么害怕了,在他看来张斌并不是那种心狠手辣的屠夫,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这点最基本的礼仪张斌还是有的。
他想了想,干脆问道:“张斌如果让我们明天日落之前出城投降怎么办?”
今天日落之前出城投降这话张斌应该不会说了,因为今天已经快日落了,等他赶到明军大营这太阳就差不多落山了。
代善对这个自然也早有对策,因为上次张斌就是这么说的,他不假思索的道:“你可以答应下来,说回来请示我,明天又过去说,我们愿意投降,但是要有他们大明皇帝陛下的赦免诏书,免我们死罪,这样一来,就能拖上个十天八天了,那时候科尔沁的援军应该也到了。”
他为什么认为蒙元科尔沁部这次肯定会派援军呢,原来皇太极在世的时候为什么不向科尔沁部求援呢?
其实,很简单,就因为现在的后金大汗福临是蒙元科尔沁部大领主巴雅尔戴青的亲外孙,当初皇太极为汗的时候巴雅尔戴青可能不会出兵相助,因为皇太极只是他的女婿,但是,这会儿,福临为汗了他十有八九会出兵相助,因为自己的外孙掌控着后金这样的强大势力对他有数不尽的好处,他应该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后金灭亡。
这也是皇太极让福临继承汗位的原因之一,他要用这种隐含的利益诱使蒙元科尔沁部出手相助!
巴布海肩负着拖延时间的重任来到明军大营,张斌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他就是要求代善明天日落之前率军出城投降。
代善和巴布海都以为他们拖延之计成功了,却不曾想,巴布海刚走,张斌便果断下令道:“传令,明天寅时三刻晨起造饭,卯时集结,准备攻城。”
想跟他玩拖延战术,门都没有,他之所以没表现出任何异常只是将计就计顺便麻痹一下巴布海和代善而已!
这会儿他可没时间拖了,他要尽快了结辽东之事,回京去收拾薛国观!
第八卷 第一四七章 死磕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沈阳城外的明军大营便响起阵阵号令,早起的明军将士熟练的点起灶火,又将各种食材丢进锅中,大营内外很快就飘起了阵阵饭菜的香气。(全本小说网,https://。)
这个时候,张斌也早已起来了,他将众将召集到帅帐细细叮嘱了一番又招呼他们一起吃了顿便饭,这卯时也就差不多到了,随着他一声令下一众将领轰然散开,很快,无数将士便排着整齐的队列涌出大营。
不过,奇怪的是,他们竟然不是从一个方向涌出来的,有往前涌的,有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