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死过去才作罢,结果他还是熬了四天才死。魏忠贤觉得不解恨,又令人诬陷他收受贿赂三百两,向其家人追赃。可怜万燝一个廉吏,家里哪里有这么多银子,结果他的家人卖光了田地和房舍才把这银子补上。”
卧槽,这么狠,张斌忍不住问道:“他是东林?”
孙传庭莫名其妙的看了他一眼,摇头道:“不是,他跟东林一点关系都没有。”
张斌不解的问题:“既不是东林,为什么要弹劾魏忠贤?”
孙传庭又满脸古怪的看了他一眼,这才解释道:“他负责督建庆陵,因缺铜,不能按时完工,他知道内务府废铜堆积如山,所以请内宫监拨付一点,结果魏忠贤不允。他没办法,只能上疏皇上,请求拨付,结果惹的魏忠贤大怒,假借皇上旨意,骂了他一顿。他也生气了,就上疏弹劾魏忠贤,贪污几百万两白银为自己修建陵寝,陵寝的规制已经与皇陵无异,还在陵寝前修筑了生祠和寺庙。结果,折子自然是传不到皇上手里,而是被魏忠贤截留了,然后魏忠贤就令人把他杖死了。”
魏忠贤霸道凶残倒不奇怪,只是好像没听说过魏忠贤还贪污银两的啊,张斌不由好奇的问道:“魏忠贤真的贪污了几百万了为自己修建陵寝?”
孙传庭点头道:“当然是真的,京城谁人不知,他的陵寝就在京城西北的碧云寺后面啊,而且,他还将碧云寺扩建了一倍都不止,那规模,几百万两算是少的了。”
张斌不由目瞪口呆道:“贪几百万两,就为了建个陵寝,修个寺庙,有这必要吗?”
孙传庭见他这副吃惊模样,不由面色古怪的解释道:“当然有这个必要,他这是在为自己晚年做准备啊,你住这崇兴寺要花钱吧,那碧云寺现在可比崇兴寺大的多,光是这租房钱就够他养老了。”
原来是这样,用皇上的钱给自己盖个堪比皇陵的陵寝,再盖个大旅馆,老了去收房租,死了,直接往后面陵寝一埋。
这想法,真不错啊,可惜,他注定活不到老死的那一天。
第二卷 第五章 大清洗
张斌听说了工部屯田清吏司郎中万燝被杖死的事,只是惊于魏忠贤敢贪污皇上的钱给自己修陵寝,倒没被魏忠贤的凶残给吓到。全本小说网;HTTPS://。m;
因为他知道,魏忠贤对东林党可比这凶残多了,自己又没打算帮东林党跟他斗,倒不用怕他。
但孙传庭这又是怎么回事呢,难道他是被魏忠贤的凶残给吓到了,怕跟万燝一样被杖死才辞官的?
不应该啊,崇祯朝的时候孙传庭可是猛的一劈,这点小事应该还吓不到他吧。
不对,还有一种可能,他忍不住小声问道:“孙兄,你不会跟这万燝关系匪浅吧?”
这个可能性是有的,因为这两人都是六部郎中,官职一样大,交个朋友很正常。
没想到,孙传庭却是摇头道:“没有,我跟他只是点头之交而已。”
那你怕什么,张斌不由疑狐的看向孙传庭。
孙传庭见他这表情,只得继续道:“林汝翥的事你怕是也不知道吧?”
张斌闻言,尴尬的道:“这个,小弟还真不知道。”
孙传庭摇头叹息道:“这林汝翥是都察院巡城御史。”
都察院巡城御史也就相当于京城的治安官,权力倒是蛮大的,不会这货也被杖死了吧?
张斌不由好奇道:“他也被杖死了?”
孙传庭摇头道:“差一点,魏忠贤倒是想杖死他,可惜他跑去顺天巡抚邓渼那里自首了,后面惊动了皇上,皇上只是将他廷杖一百,削籍为民,他反倒逃过了一死。”
京城治安官跑到顺天巡抚那里去自首,这是犯了多大的事啊,张斌不由好奇道:“他犯什么事了?”
孙传庭继续摇头道:“他没犯什么事,只是有人向他告发两个太监在京城为非作歹,他把那两个太监逮住各抽了一顿,然后被魏忠贤借题发挥,他成了一枚棋子而已。”
这事没头没尾的,张斌听的是云里雾里,他忍不住问道:“孙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能不能详细说说。”
孙传庭叹息道:“其实也没多大事,就是平民曹大和平民牛臣两家因故吵架,曹大的老婆气不过,服毒自杀了。这曹大正好是宫里太监曹进的族弟,然后曹进便伙同另一个太监傅国兴带着二十多个地痞流氓,闯进牛家,将牛家财产抢掠一空,还用锥子扎了牛臣几百下,结果牛臣没被扎死,跑去报了官,巡城御史林汝翥听闻此事,就把曹进和傅国兴两人逮住各抽了一顿。”
就这点事,有什么关系,张斌不解道:“这没什么吧,林汝翥他跑去顺天巡抚那里自首干嘛?”
孙传庭继续叹息道:“本来是没什么,可坏就坏在这林汝翥和首辅叶向高叶大人是老乡,而且叶大人还颇为照顾他这个老乡。魏忠贤与叶向高不合,就想拿这事恶心叶向高一下,他直接跑去皇上那里告御状,说巡城御史林汝翥无故殴打宫里的太监,皇上大怒,下诏,杖责林汝翥一百下,削籍为民。林汝翥怕跟万燝一样被魏忠贤给杖死,就逃去找顺天巡抚自首去了。魏忠贤没逮住人,竟然直接命一帮阉人把叶大人的府邸给围了,不由分说,进去就是一通乱搜,人没搜到,却把叶大人给气了个半死。魏忠贤还恶人先告状说叶向高纵容外甥胡作非为,唆使他外甥违抗圣旨,带罪潜逃。叶大人受此羞辱,实在没脸在朝廷待下去,直接就辞官返乡了。”
这的确有点过分,人家好歹是当朝首辅,你不由分说就冲人家家里一通乱搜,还要污蔑他纵容外甥胡作非为、违抗圣旨、带罪潜逃,打脸不带这样打的。
不过,这跟孙传庭又有什么关系呢?
张斌不解的问道:“孙兄,你跟叶大人很熟吗?”
孙传庭摇头道:“我是认得叶大人,问题叶大人不认得我啊。”
张斌更为不解的问道:“难道你就因为看不惯这点事,辞官不干了?”
孙传庭苦笑道:“哪能啊,为兄还不是这么冲动的人,这还没完呢。”
张斌大惊道:“利用这点小事干下去一个内阁首辅,这还没完啊!”
孙传庭继续摇头叹息道:“没完,还早着呢,山西巡抚谢应祥你知道不?”
张斌又不是吏部的,哪能对大明所有官员都了如指掌啊,他老老实实的回答道:“不认识。”
孙传庭也就顺口一问,接着就继续解释道:“气走叶向高叶大人之后,魏忠贤又将矛头指向了吏部尚书赵南星赵大人和都察院左督御史高攀龙高大人,他们利用的正是推举山西巡抚谢应祥一事。”
赵南星和高攀龙都是东林党,这个张斌倒是知道,但是,这谢应祥是不是他就不清楚了,他连忙问道:“谢应祥是东林?”
没想到,孙传庭还是摇头叹息道:“他不是东林,只是他曾经在吏科都给事中魏大中魏大人的家乡浙江嘉善当过县令,魏大人名义上应该算是他的学生。”
魏大中是东林党,这个张斌也知道,不过这个谢应祥和魏大中的关系,有点太牵强了吧,在他家乡当回县令,这就算扯上关系了,这简直有点瞎扯蛋嘛。
张斌有点苦笑不得的问道:“难道,他们就用这点关系做文章。”
这次,孙传庭终于点头道:“是啊,当初山西巡抚出缺,各路牛鬼蛇神到处行贿,想博取这个位置,吏部尚书赵南星赵大人听闻此事,将所有行贿之人全部刷了下去,执意推选稳重清廉的太常寺卿谢应祥,最终,谢应祥脱颖而出,被选为山西巡抚。”
张斌又忍不住问道:“你的意思,赵大人和谢应祥不熟?”
孙传庭再次点头道:“当然,赵大人只是通过调查了解到太常寺卿谢应祥稳重清廉而已。”
这样就能把一个吏部尚书撸下来?
张斌有点不能置信的问道:“魏忠贤就利用这件事情把赵大人给弹劾了?”
孙传庭无奈的点头道:“是啊,也不知道魏忠贤是怎么在皇上面前进谗言的,就因为这事,皇上直接下旨,罢免了吏部尚书赵南星赵大人、吏部左侍郎陈于廷陈大人、都察院左督御史高攀龙高大人、吏科都给事中魏大中魏大人。”
张斌再次目瞪口呆的道:“这样也行?”
孙传庭苦笑着点头道:“是啊,就这么简单,现在都察院和吏部都被魏忠贤把持,他准备在接下来的京察中给东林党来个大清洗,为兄不想助纣为虐,只能辞官返乡了。”
原来如此,看样子,孙传庭的选择是正确的,他要是留下来,继续当他的吏部稽勋司郎中,恐怕清算阉党的时候,他也会榜上有名,那样的话,明末最有名的名将怕是在崇祯元年就要被咔嚓了。
第二卷 第六章 京察闹剧
京察是明朝考核京官的一种制度,明太祖洪武朝规定为三年一考,后又改为十年一考,到了明孝宗弘治朝又改为六年一考,其后京察就定为六年一考,直到天启朝都未变。全本小说网;HTTPS://。.COm;
洪武之初,太祖朱元璋还制定了详细的京察制度,京察时,四品以上的官员由皇帝亲自考察,四品以下的官员由吏部、都察院会同考察,如果考核不合格的官员,则会被直接罢黜,削职为民。
京察本身目的在于奖优惩劣,使各级官员能够恪尽职守,然而正因为涉及了官员的奖惩,结果徇私舞弊等结党现象十分严重,发展到明朝中后期更是直接变成了党争的工具。
原本,在天启朝以前,京察主要还是针对四品以下的官员,因为四品以上的官员都是由皇帝亲自考察的,而且考察方式还是官员自己写“自陈疏”。
也就是说,对四品以上官员的京察其实就是由臣子自己向皇帝报告过去六年工作中的种种不足,希望皇帝能够罢黜自己。
这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