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第2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考官要作弊,完全没必要这样。

    每次会试阅卷之前,主考官都会召集各房考官交待一下接下来阅卷的安排,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安排中就多了一项内容,那就是主考官说书。

    主考官说书当然不是跟民间说书人那样,给人讲故事,他们说的就是书,两个主考官,会各说一本书,这书不是四书五经,而是新近比较流行的书,比如什么《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三言、二拍等等。

    主考官说书也不会做什么具体的讲解,他们只会说个书名,他们所说的书就是暗号,各房考官和走了后门的考生都要好好去看看,当然,考生是在考试之前看,而各房考官是在考试之后,阅卷之前看。

    考生在考试的时候只要引用书中的一句话,就证明,这是走了后门的,只要不是太差,各房考官就不能把人家给淘汰了。

    关于这个主考官说书还有个轶事,那就是崇祯元年的戊辰科的状元刘若宰修改《金ping梅》的轶事。

    传闻,那时候《金ping梅》还不叫《金ping梅》而叫《金莲传》,正是刘若宰在会试期间看了《金莲传》,然后把书名改成了《金ping梅》。

    话说一个举人会试的时候为什么要看小说呢,而且看的还是《金莲传》这种小说,这不无聊透顶吗。

    其实,不是他无聊,应该那个时候的主考官比较无聊,说了这本书,他不得不看。

    当然,主考官也会看人来,那种文章做的狗屁不通的,这后门也会走不通。

    徐光启当然知道说书这种事,原本,依他的个性,是不大可能去说书的,毕竟,这是一种隐藏的作弊手段,很多人不屑为之。

    而且,并没有什么明文规定,主考官就一定要说书,你如果刚正不阿,完全可以不说书,也没人会说你什么。

    这次,为了陈子龙他们不被淘汰,徐光启也只能违心的说了一回书。

    结果,这次科举考试就精彩了,因为周延儒跟复社的人说了书,而徐光启也跟陈子龙等人说了书,而复社成员和陈子龙这帮人中也的确也有一些后世比较有名的文学家。

    比如江左三大家之一的吴伟业,又比如明诗殿军陈子龙,还有娄东二张,张溥、张采等等。

    没了温体仁的打压,这些人可谓大放异彩。

    最后,通过殿试,陈子龙夺得了一甲第三名,也就是俗称的探花郎,夏允彝和杜麟征也名列二甲,徐孚远、周立勋和彭宾则名列三甲。

    其实,他们这并不能算是作弊,只能说,他们没有被作弊的人给淘汰掉,因为他们本身都是明末比较有名的文人,被一些毫无名气的人淘汰,而且还多次被淘汰那才叫咄咄怪事。

    他们是顺利过关了,六人都金榜题名,主考官徐光启除了给他们六人说了回书,其他事情也做的相当出色,并没有出任何问题。

    但是,另外一位主考官周延儒却出问题了,因为这一届会试的会员和殿试的状元,高中双元的陈于泰是他的姻亲,也就是他夫人陈氏的亲侄子!

    这个陈于泰要说本事还是有的,并不是那种酒囊饭袋,他出身于宜兴有名的官宦世家,父亲陈一教、弟弟陈于鼎、族兄陈于廷都是进士出身,而且他自幼聪慧,喜好读书,十五岁就精通经史子集,考上了秀才,这会儿他都三十五了,真才实学肯定是有的。

    可惜,他不该是周延儒的姻亲,因为温体仁正为了谋夺内阁首辅之位,处处设坑,准备把周延儒这个昔日的队友给埋了呢。

    这下好了,你当会试主考官,你的姻亲又是会试的会员,又是殿试的状元,你这还不叫作弊,那什么叫作弊。

    温体仁特意拿出了榜眼吴伟业和探花陈子龙的试卷跟陈于泰的做比较,比给崇祯看。

    吴伟业是什么人,他就是后世有名的吴梅村,一首《圆圆曲》,一句“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可谓脍炙人口,陈子龙那也是有名的文学家,大诗人,竟然被个陈于泰给比下去了,可能吗?

    崇祯仔细比对了一下试卷,表面上虽然没说什么,心中已经对周延儒起了疑心,紧接着,温体仁便令手下党羽拼命弹劾周延儒,他亲戚在家乡犯事了怪周延儒,朝廷举步维艰怪周延儒,朝臣有过错怪周延儒。

    结果,周延儒被他弹劾的没有办法,只能托病返乡,温体仁就此登上内阁首辅之位。

    当时就有民谣流传:“礼部重开天榜,状元探花榜眼,有些惶恐;内阁翻成妓馆,乌龟王八篾片,总是遭瘟。”

    正是嘲讽温体仁这个贪财好色的奸妄小人,借辛未科状元陈于泰之事把内阁首辅周延儒给干翻了!

 第五卷 第五十一章 历史的教训

    朝堂之上,纷纷扰扰,你方唱罢我登场,没有一个是为了大明,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全本小说网;HTTPS://。.COm;

    内阁翻成妓馆也好,群臣总是遭瘟也罢,这些都是崇祯的事,他无权过问,张斌这会儿只想把自己的事情管好。

    温体仁只要不瘟到他身上来,他就不会费尽心思去跟这个奸妄小人斗,因为崇祯这会儿对温体仁依然恩宠有佳,要干翻这个奸妄小人几乎是不可能的,与其白费心机去跟他斗,还不如把现有的地盘经营好,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这趟京城之行让他意识到一个问题,他,不可能永远待在福广,就算温体仁不把他坑回京城,崇祯也会把他招回去,想坐镇福广慢慢解决即将到来的危机显然是不可能的,他必须好好考虑一下,自己走了之后怎么办。

    这个问题的确让人头疼,但他却不得不去考虑,阉党这种卸磨杀驴的事可没少干。

    像辽东,一开始,熊廷弼干的好好的,撸了,换上自己人王在晋,后面搞的一塌糊涂,孙承宗连忙去接手。

    等孙承宗搞得有点起色了,又把孙承宗给逼走,换上高第。

    高第一上任,立马下令尽撤关外军民,将关宁锦防线拱手送给后金,要不是袁崇焕抗命不遵,后果不堪设想。

    这次,温体仁显然就想来摘自己的桃子,把自己诓到京城去教太子,他好派人跑到福广把所有财富贪腐一空,要不是自己还有点手段,这会儿福广总督估计已经是温体仁的党羽了。

    如果真是那样,后果真的不堪设想,财富被他贪腐完了不说,很有可能,东番都会被荷兰人重新占领,到时候,天子的南库恐怕又要变成海盗的乐园了,不但收不到一文钱税收,还得往里贴钱!

    这种事情,绝对不能让它发生,福广不但是自己的一番心血,也是大明的希望所在,如果福广毁了,大明就真完了。

    张斌回到东番之后,翻出地图,冥思苦想了几天,便开始安排了。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亲信开会,地点就是海军讲武堂,不过这次他不但召集了武将,还召集了文官,所有他认为正直可靠的,全部召集过来了。

    这天正是大会召开之期,早早的,孙传庭便起来了,他昨天下午便以赶到东番,住的是总督府迎宾馆,张斌给的通知是早上辰时开会,但是,他已经习惯了早上在衙门点卯,所以,卯时还差一刻他便已经起来洗漱完毕了。

    这会儿吃着精致的早点,他不由感慨万千,这一趟东番之行他真是涨见识了。

    他是张斌新招揽的亲信,一直在广东任职,还从未到过东番,在他想来,广州城那就已经是规模超大的城池了,整个大明可能也就京城能与之想比,却不曾想,在茫茫大海上,竟然还有一个比广州城更大的城池。

    这里,不但比广州城大,各种建筑和设施也比广州城要好。

    像港湾入口处的那座棱堡,广州城压根就没有,珠海那里倒是有一座,他也曾去参观过,那已经算是相当壮观的了,但是,比起东番这座棱堡来貌似还差了那么一点点。

    还有大员港,广州城外的港口跟这里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这里像天字号码头那样的大码头足有十余个,码头旁停了不知道多少战船,还有那种大的吓人的新式战舰,这里竟然停了十多艘,他一直以为福建水师和广东水师总共也就两艘那样的超级巨舰来着。

    还有大员城的规模,广州城连外面散落的民居全加起来恐怕都没这么大,在他的印象中,好像连京城都没这么宏伟!

    还有大员城旁边的那座卫城,他一开始真有点搞不明白,为什么一座大城池旁边还要建一座小城池呢,后面一问才知道,那里竟然是东番中前卫的驻地,一个卫所驻地,竟然有一个普通的小县城那么大!

    还有这福广总督府,他就没见过这么大的衙门,六部衙门包括五军都督府衙门全加起来都没这么大,恐怕只有皇城才能与之一比。

    还有他住的这迎宾楼,就一个给来往官员打尖歇脚的地方,比他住过的任何地方都要好,宽敞明亮的房间,各种精美的家俬,包括这可口的早点,他感觉自己好像处在梦境一般,大明竟然还有此等所在,他真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吃完早点,才刚刚卯时,这会儿虽然还早,他还是招来值守的特战营精锐,带着他赶往会议主办地,海军讲武堂。

    海军讲武堂离总督衙门并不远,走路也就不到一刻钟的样子,张斌还特意为他们准备了战马,路上耗费的时间就更短了,由于时间还早街上并没有什么平民百姓,一路打马前行,约莫一盏茶时间,孙传庭便在特战营精锐的引领下,来到了海军讲武堂。

    他同样是第一次看到这种如同后世学校般的军营,又或者说如同军营般的讲武堂,整整齐齐的高楼,绿树成荫的街道,宽大无比的校场再次令孙传庭震撼不已,这地方,听说只是给水师将领讲课的,这简直比国子监的规模还大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