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震孟继续恭敬道:“微臣想请温大人正面回答一个问题,不要顾左右而言他,不要说什么所有人合起来诬陷一个人什么的,今天,微臣就一个人,问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也不弹劾温大人,就问问,这事是不是真的。”
这么个要求虽然有点莫名其妙,但是却一点都不过分,崇祯只是疑惑了一下,随即便点头道:“嗯,温爱卿,这个应该不是很难吧,要不,你出来回答一下文爱卿的问题。”
温体仁闻言,心里凉了一大截,他已经知道文震孟要问什么了,这个愣头青,怎么会如此无耻下作了呢!
他虽然满心的不愿意,却不得不站出来,崇祯虽然是商量的口气,要你真敢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违抗他的旨意,那就不用混了。
他只能装出恭敬的样子,疾步从班列中走出来,跪在御道顶端,朗声道:“微臣遵旨。”
崇祯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看向文震孟。
文震孟不疾不徐的道:“微臣就是想问一下,紫梨花、彩铃儿、秋月云这三人是不是温大人的妾室。”
这个问题真的很简单,只要回答是或不是就行了,崇祯立马转头看向温体仁。
温体仁这个窝火啊,果然是这事,他虽然无耻,但却不敢当面欺君,这种事,稍微问下就能知道,他怎么敢当着崇祯的面否认。
他只能无奈的点头道:“是。”
崇祯闻言,不由大失所望,他还以为会有什么好戏看呢,结果,就这么简单就结束了,问题很简单,回答也很简单,一点意思都没有。
事情就这么结束了吗,当然不可能,这才刚刚开始而已。
文震孟见温体仁点头应是,立马拱手朗声道:“皇上,微臣反对温大人出任会试主考官,因为紫梨花、彩铃儿、秋月云这三人均是青楼女子,《大明律》中有明文规定,在职官员不得娶青楼女子为妻为妾。温大人这样视《大明律》于无物,如果所有考生都向他学习,后果不堪设想。”
他这话一出,顿时在所有人心里掀起轩然大波,你说你好好说话能成不,没事抬出《大明律》干嘛,这不让人下不了台嘛。
满朝文武都以为他转性了,说话会委婉一点,没想到,这个愣头青,还是这么刚!
第五卷 第五十章 科举之争
温体仁被文震孟这么一刚,脸色顿时变得难看无比。(全本小说网,HTTPS://。)
他以为文震孟会像谣传的那样,诋毁他气死了自己的父母,气死了自己的正室,这样的话,自己还能狡辩,因为那些都是假的。
他完全可以转移话题,将这事扯到孝道方面去。
他对自己的父母那可是真孝顺,认识他的人都清楚,虽然他父母都是普通农户,但是,不管他自己当多大的官,都在父母面前恭敬异常,当然,他父母也很少管他的事。
这个话题一扯到孝道上,自己反而能在崇祯面前博个大孝子的好印象。
没想到,文震孟这家伙竟然不管传闻,直接搬出了《大明律》!
这下还怎么扯,难道说《大明律》不对或者不合时宜吗?
他还没这么蠢,他要真敢这么说,崇祯估计立马就会翻脸。
他知道,这时候,只要他不吭气,崇祯应该还不会发火,因为他已经在崇祯心里埋下了一个根深蒂固的观点,那就是,朝臣大多想架空皇上,唯有他站在皇上这一边。
崇祯果然如同他所想的那样,并没有发火,因为在崇祯看来,朝臣有点瑕疵是可以接受的,张居正不就有点贪财嘛,相较而言,温体仁这点好色小毛病其实也没什么。
不过,让温体仁当会试主考官是有点不合适了,会试主考官那可是要为人师表的,不能有什么瑕疵。
崇祯想了想,干脆息事宁人道:“今天是廷推会试主考官,其他的事就不要再议了。”
他这意思就是不要再谈什么青楼女子了,大家继续廷推,至于温体仁,的确不适合当会试主考官。
文震孟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虽然不能继续深究有点小遗憾,但皇上都发话了不要再议其他事情了,他也不敢再说下去了。
他是刚烈的很,但并不是个傻子,崇祯一发话,他立马磕了个头,起身会班列去了。
温体仁这会儿心里恨不得的把文震孟这家伙给活剥了,但是,这心思却不能表现出来,他只能装出羞愧的表情,磕头谢恩,然后摇摇晃晃的站起来,慢慢回到班列。
他那帮亲信见主将都败退了,连忙磕头爬起来,疾步退回班列,御道中立马为之一空。
这个时候,都察院左都御史黄承昊突然从张斌身后转出来,疾步走到御道中间,趴下来朗声道:“微臣推举礼部尚书徐光启出任会试主考官,徐大人乃甲辰科进士出身,又是庶吉士,而今又是礼部尚书,会试正是由礼部主持,徐大人出任会试主考官正当其职。另徐大人博学多才,天文地理,农学兵事,无不精通,著作更是不胜枚举,大明学子若能如徐大人般钻研学问,学以致用,勤勉任仕,大明必将日益兴盛。”
这一通马屁拍的,徐光启都有点脸红了,不过倒也不是很夸张,只是,黄承昊为什么要推举他能,徐光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他跟黄承昊有什么交集。
这个自然是张斌的主意,光把温体仁干下去还不保险啊,万一温体仁把自己的党羽推上去,又或者其他阉党余孽把主考官的位子给抢了去,都很难保证会试的公平公正。
所以,他让人同样给黄承昊射了支弩箭,让黄承昊站出来推举徐光启。
这点小事,黄承昊自然不敢拒绝,他在朝堂又没什么势力,还把其他阉党余孽都给得罪了,推举一下也就是意思一下,估计是成不了的。
如果光他一个人跪这里吆喝,这事自然是成不了的。
他刚说完,另一个左副都御史张斌突然疾步上前,跪到他旁边,朗声道:“微臣附议,徐大人所著之兵书农书微臣拜读甚多,徐大人实乃我辈读书人之楷模。”
张斌这也是没办法,因为他在朝堂中实在没什么势力,但会试主考官又关乎着他以后在朝堂势力的发展,他只能冒险自己出场力挺了。
他这一出场,着实非同凡响。
崇祯原本还想再看看,让朝臣再多推举几个,好从中选择一个,因为他对徐光启真不是很熟悉,不过,张斌这一附和,他的想法立马就变了。
他对徐光启不熟,但是对张斌熟啊,张斌都这么推崇的人,应该错不了,这个时候,他已经有点心动了。
都察院左都御史曹于汴跟崇祯的想法差不多,他对徐光启也不熟悉,但是,他对张斌比较熟悉,张斌推崇的人,他也认为应该错不了,所以,他紧接着便出来附和道:“微臣附议。”
毕自严想法更简单,张斌对他有恩,光说几句感谢的话实在不足以表达他的感激之情,现在看到张斌附议,他也不管什么熟不熟了,直接就窜出来附和道:“微臣附议。”
毕自严和曹于汴可以说是朝中正直之士的表率,他们两一出场,立马就有一堆人附和,包括毕懋良,包括文震孟,不一会儿,御道中就趴了几十个朝臣。
这规模虽然比周延儒那场要小一点点,但也足够了,崇祯不想扫张斌的面子,更不想扫毕自严和曹于汴的面子,再说,礼部尚书的确是会试的主持者,当主考官也刚刚合适,所以,他直接点头道:“嗯,徐爱卿出任会试主考官正当其职,朕准了。”
这下终于尘埃落定,两个主考官都推选出来了,会试的基调就定下来了,至于各房考官,基本上都是从翰林院和国子监推举,这个时候就是拼学历,说白了就是比谁的科举排名高。
基本上一甲状元榜眼探花那是稳稳当当,二甲就要看看你排名高低了,至于三甲,基本上,想都不用想。
经过将近一个时辰的论资排辈,各房考官也定下来了,早朝至此结束,张斌这趟京城之行差不多也接近尾声了,剩下的,貌似就是太子的礼物了。
积木方面,他早已画好图纸,各式简化的宫殿和房屋都是足有两尺高的大家伙,至于船只,福船、海沧船、苍山船、车轮舸等水师战船他都画了简化的模型。
这些做起来都比较费时间,赵木匠召集了一帮老伙计日夜赶工,终于在地毯到达京城那天把所有东西都做出来了。
这次,张斌足足找了十余辆马车,由自己的亲卫假扮的车夫驾着送到皇宫。
崇祯貌似对积木也来了那么点兴趣,听闻张斌又送东西来了,他竟然亲自在坤宁宫等着。
这下,张斌什么都不敢表露出来了,甚至连看都不敢往张嫣那个方向看,匆匆的将礼物放下,他便向崇祯辞行,言明自己想尽快返回福广。
崇祯虽然有点不舍,但也只能恩准了,毕竟福广还面临着红毛番的威胁,那里可关乎着将近五百万两的税赋收入,绝对不容有失。
张斌就这样走了,事了拂袖去,貌似什么都没干,就是在京城转了一圈就回去了,至少温体仁不知道,敲掉他两颗门牙闵洪学和闵梦得的,搞的他臭名远扬的,都是张斌。
更重要的,对后面朝堂格局影响深远的辛未科会试主考官,也被张斌给阴掉了。
为什么一个会试主考官这么重要呢?
貌似,考生考试之后,试卷都要经过封存,直到成绩揭晓才能打开考生填写姓名和籍贯处的封印,主考官又怎么左右会试的结果呢?
其实,会试走过后门的都知道,主考官完全能左右会试结果。
像钱谦益主考浙江时,考生钱千秋与考场官员金保元、徐时敏勾结作弊,将“一朝平步上青云”写在每段话的末尾作为暗号,那是一种低级作弊手段,那样搞,纯粹是脑子有病,留下的把柄,人家一眼就能看出来。
主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