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二年正月十五,上元佳节,东番大员巡抚衙门到处张灯结彩,一片喜气洋洋。
但是,巡抚大人张斌却高兴不起来,因为,这天中午,他又被母亲黄氏逮住了。
这次,就不是单独谈话这么简单了,黄氏直接把戚银一家和洪先春一家直接请到主宅用膳,并“强令”张成德和张斌父子作陪。
黄氏是满面春风,陪着戚芳华和洪蓉儿的父母有说有笑。
戚芳华和洪蓉儿是娇羞无比,满面通红,还时不时幽怨的偷瞄张斌两眼。
张成德和张斌父子则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趁着黄氏给戚银夫妇和洪先春夫妇劝酒的功夫,张成德偷偷摸摸的对张斌道:“臭小子,你到底什么意思,蓉儿和芳华哪点配不上你啊,你这磨磨蹭蹭的都几年了,不愿意你说啊,你这么拖,都把人家拖成老姑娘了。你娘天天在我跟前唠叨,我这耳朵里面都起茧了你知道吗,你能不能饶了你老爹啊?”
张斌翻了个白眼,无奈的道:“谁说不同意了,这不没时间吗。”
张成德翻了个一模一样的白眼,抱怨道:“成个亲要多久啊,你这点时间都没有吗?”
这时黄氏突然凑上来,拍着张成德的肩膀轻声道:“老头子,你总算说了句人话,不错,继续,给老娘好好教育这个臭小子。”
父子俩同时翻了个白眼,这什么话啊,什么叫总算说了句人话!
这时,戚银夫妇和洪先春夫妇都投来期盼的眼神,眼巴巴的看着张斌,那意思很明显:巡抚大人,你就点个头,把事给办了吧。
张斌顿觉鸭梨山大,冷汗都快冒出来了。
他很想说,建奴都要打到京城来了,喜事能不能打退建奴再办啊?
但是,这话,他还真不敢说出来,就算面对家人也不敢说,建奴进攻京城,这也太骇人听闻了,人家没打过来之前,说出去,不知道会掀起多大的波澜。
正当他被人盯的头皮发麻时,外面突然传来赵如的通传声:“大人,毕懋康毕大人和蔡善继蔡大人有急事求见。”
张斌还没反应过来,黄氏突然蹭一下站起来,跑到门口,一把揪住赵如的耳朵,怒喝道:“臭小子,皮痒了是吧,要不要我叫你娘过来,给你松松皮啊?”
赵如不敢反抗,只能向张斌投去求援的眼神。
张斌这会儿才反应过来,他连忙追问道:“什么急事啊?”
赵如龇牙咧嘴道:“毕大人说,京城传来八百里加急公文,请大人去处理。”
张斌闻言,脸色一变,八百里加急公文,不会是皇太极打过来了吧!
他蹭的一下站起来,拱手道:“抱歉,诸位,失陪了。”
说罢,一溜烟往前堂书房跑去。
黄氏被“八百里加急公文”吓的手一缩,愣愣的看着张斌的背影,眼中满是担忧,赵如则小心翼翼的看了黄氏一眼,随后,偷偷转身,溜之大吉。
张斌匆匆跑到书房,接过毕懋康递过来的公文一看,竟然是户部发过来的,令各省即刻加征辽饷!
原来是这事,还好不是皇太极偷袭京城。
他还没来得及说话,毕懋康又递给他一个信封,神色凝重的道:“这是户部尚书毕自严毕大人的亲笔信,随公文一起发过来的。”
张斌连忙结果信封,拆开看起来。
一开始,毕自严竟然列出很多场兵变!
原来不止宁远兵变,还有很多地方都发生了兵变,最严重的莫过于蓟州镇了,这会儿东游兵和榆木岭、白羊峪援兵营就已经伐木立寨,服蟒竖旗,大书“赤心报国,饥军设粮”八字,高声怒吼,不给粮饷,就要反了!
后面毕自严还列出了辽东军各项军需开支,总计达到一千多万两。
他列举了这么多,就是请张斌即刻加征辽饷,以解朝廷燃眉之急。
最后,他竟然还说了点私事。
原来,凑巧的很,宁远兵变的时候,毕自肃刚被乱兵所持,催逼粮饷,张斌那一百万两银子正好送到京城。
崇祯发话,给他们补发粮饷,毕自严连忙八百里加急,通知宁远驻军将领,言明马上拨付饷银,请他们劝劝乱兵,不要做出过激举动。
结果,袁崇焕拿着钱跑到宁远,不但平息了兵变,还救下了毕自肃。
朝廷都答应补发粮饷了,那些乱兵自然不会再虐待毕自肃,逼的他自杀,就这样,张斌间接救了毕自肃的命,毕自严自然对他感激不尽。
张斌看完书信,不由唏嘘不已,救下毕自肃自然是功德一件,但是这辽饷怎么办呢?
别看一亩才加征九厘,一般农户家里可不是一亩地而是十亩左右,十亩就是九分,对农户已经是相当大的负担了。
这会儿要是明朝初年,洪武盛世,永乐盛世,一户老百姓普遍都四五十亩地,一家吃喝穿用之后还能有点盈余,这九分银子还真不算什么。
但是,这会儿可不是明初,而是明末,土地兼并严重,一户老百姓才十来亩地,收成稍微少点,吃都吃不饱,九分银子,有时候能逼死人!
毕懋康见张斌站在那里皱着眉头就是不说话,不由忧心忡忡的问道:“大人,这个辽饷怎么办,收还是不收啊?”
蔡善继同样心忧的表情,紧紧的盯着张斌,他们都是难得的好官,可以说是一心为国为民,这会儿国家有难,朝廷想出的办法却是把这个转嫁给老百姓!
为国着想呢还是为民着想呢?他们真的矛盾了。
张斌想了半天,最后还是叹息一声,无奈的道:“征吧,没办法,朝廷现在生不出钱来,不加征辽饷,兵变必将愈演愈烈,无法收场啊!”
毕懋康和蔡善继闻言,也只得无奈的点了点头,上千万两啊,谁也生不出这么多钱来。
张斌最后叹息道:“现在只能这样了,大家都想想办法吧,看怎么给老百姓谋福利,把这钱补偿回来。”
第四卷 第二章 教毛文龙做人(上)
户部尚书毕自严信中关于辽东军的数据引起了张斌的兴趣,毕懋康和蔡善继离开以后,他又反复看了几遍,想分析一下辽东各路大军的具体情况。全本小说网,HTTPS://。m;
看着看着,他突然感觉到不对劲了。
这毛文龙找死啊,他手里哪来的十万大军!
袁崇焕为什么要杀毛文龙,这个问题一直是明粉热议的话题,袁崇焕给毛文龙列出的十二大罪状张斌还依稀记得,但是,这些罪状其实很多都站不住脚。
袁崇焕以这些乱七八糟的借口杀掉一个牵制后金十余年的重要将领,相当令人费解。
比如,一人管制东江镇,军马钱粮都不接受核查,一该杀。
这个相当的牵强,既然你袁崇焕认为毛文龙一个人管着东江镇不行,那你派人来啊。
如果毛文龙不同意,或者把派来的人赶走了,你当即警告他,不同意就是死罪,这还差不多。
派又不派,又或人家不同意你就不派,然后就直接列为死罪,这简直就是不教而诛嘛,哪有这么当领导的。
还有,欺君罔上,所有奏章全都是假的,杀害投降的士兵和难民,假冒战功,二该杀。
这就有点过份了,毛文龙如果不是战功赫赫怎么可能升到左都督平辽总兵。
还有,杀掉投降的后金士兵可能有,但是杀难民绝对不可能,他要这么干,怎么可能在辽东大后方待的下去,辽东的平民不早把他卖了啊。
还有,交通敌国,说在登州驻兵取南都易如反掌,大逆不道,三该杀。
这明显是毛文龙在玩诈降之计,他都把个仅次于旗主的固山额真骗过来,诱捕之后送京城宰了,有这么交通后金的嘛?
还有,每年饷银几十万,不发给士兵,每月只散发三斗半米,侵占军粮,四该杀。
他这应该无稽之谈,毛文龙要真这样,手下士兵还会给他拼命吗。
还有,擅自在皮岛开设马市,私自和外国人来往,五该杀。
这个的确不应该,但考虑到东江镇的重要性,袁崇焕应该警告他,让他把马市撤了,而不是直接把人杀了,这同样有点不教而诛的味道。
还有,部将几千人都冒称是你的同姓,副将以下都随意发给布帛上千匹,走卒、轿夫都穿着品官官服和袍带,六该杀。
这也应该是无稽之谈,东江军几千人自称姓毛,那他得多得人心啊!
还有奖赏副将以下都随意发给布帛上千匹,这是人家拉拢人心的方法,怎么就该杀了呢?
还有走卒、轿夫都穿着品官官服和袍带,这也应该是无稽之谈,你给人家,也得人家敢穿啊!
还有,从宁远返回途中,劫掠商船,自己做了盗贼,七该杀。
这就有点搞笑了,大明实施海禁,只有月港那边才有几十条船允许出海做生意,而且还不准往北交通倭寇,只准往南。
毛文龙遇上的肯定是海盗性质的走私海商,人家说不定还想劫掠毛文龙的商船呢,双方因此打起来,怎么能说是海盗有理,毛文龙该杀呢!
还有,强娶民间女子,不知法纪,部下效仿,使得百姓不安于家,八该杀。
这也有点夸张了,皮岛就是个荒岛,哪来的老百姓,就算有老百姓,在后金环伺的情况下,他们巴结毛文龙还来不及呢。
还有,驱使难民远远去帮你盗挖人参,不听从的就被饿死,岛上白骨累累,九该杀。
这个有点说不通,人参可不是满地都是,这人参都能挖的到,难道野果什么的就找不到了,怎么会饿死。
再说了,知道会被毛文龙活活饿死,不会假装同意去找人参,然后借机逃跑吗,为什么要活活把自己饿死?
还有,用车送金子到京师,贿赂魏忠贤,并在岛上雕塑他加冕冠的肖像,十该杀。
他袁崇焕自己都给魏忠贤建生祠了,以此来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