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自成还好点,由于身体垂危,能够掉着一口气都是奇迹,又被高杰邢氏这对狗男女刺激到了小心脏,昏迷不醒对于他来说已经是极限了。
但高一功被这几天吃的的还不错,身体恢复了许多,清醒着却得忍受着平民百姓们的恶言恶语。
“剐了李闯!”
“闯贼就是瘟神,年前的疫病就是他们闹出来的。”
“俺家可死七口人,这挨千刀的货。”
陈良谟那厮还是很有文臣的一贯尿性的,这种尿性……便是泼起脏水来随心所欲。
泼皇帝都毫不手软,更何况泼了流贼。
陈良谟在负责了通政司之后,主抓邸报的出版,将邸报分为民版和官版之后,民版邸报彻底成为朝廷控制民间舆论的利器。
将李闯编排成了瘟神,为华夏大地带来无尽灾难的元凶。
同时又将朱慈的登基后的丰功伟绩大加宣扬,包括朱慈出生的时候,风云大作,电闪雷鸣,日月精华汇聚于紫禁城上空,当时的周皇后正在午睡,梦见抱黄龙入怀,顿有不适,之后便怀龙胎。
足足孕育了两年,这位天降龙种才嘣了出来。
三岁熟读诗书,四岁纵马驰骋,五岁……
对于陈良谟这么恬不知耻的行为,朱慈在京营里表示……完全不知情。
……
“此人便是贼首李自成。”李自成在全城游街了一遍后,被朱慈带入宫内给崇祯看看,让这对老冤家也见上一面。
这是第一面也是最后一面。
当时在西直门的时候,朱慈就见到过李自成,所以还是可以确认李自成的身份。
崇祯就没见过了,地上那昏死的人,已经被病痛折磨的狼狈不堪,手指偶尔动上一动,证明他还活着。
李自成崇祯肯定是恨透了,在他认为,他的崇祯朝之所以崩坏,便是因为这李自成在不断作祟的原因,不但到处为祸,还把他们大明的祖陵给毁了,凡是个有种的人,都不可能容忍这样的存在。
李自成肯定要受到极刑,这种事情不用问,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朱慈在将他极刑前,让崇祯看上一眼,足以见得朱慈还是很有孝心的,这一点让崇祯颇为欣慰。
在这之后,李自成便被带走了,带去西市街口,那里搭建了台子,上面供奉了朱家的列祖列宗。因为李自成的原因,朱家的皇陵震动,在擒获李自成后,自然要将其向祖宗血祭。
除了向朱家祖宗血祭之外,下面还有一些因为李自成而死的诸多忠臣明将,包括孙传庭,曹文诏,还有答应过凌雪的凌初蒙。
当然这样繁琐的仪式都是又礼部来操办。
包括凌迟的过程也很有礼节性。
“第一刀,敬天。”
“第二刀,敬地。”
一般凌迟的时候,前两刀要从大腿上剐开两块肉,一块抛向天空,敬天,一块摔在地上,敬地。
然后从额头上割下一层皮,覆盖在受刑人的眼睛上。
为了是让他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触觉上,好感受利刃给于他带来的痛苦。
这之后,刽子手便开始启刀行刑。
“第三刀敬太祖高皇帝!”
“第四刀敬成祖文皇帝!”
“第五刀敬仁宗昭皇帝!”
“第六刀敬宣宗章皇帝!”
“第七刀敬英宗睿皇帝!”
“第八刀敬宪宗纯皇帝!”
“第九刀敬孝宗敬皇帝!”
“第十刀敬睿宗献皇帝!”
“第十一刀敬武宗毅皇帝!”
“第十二刀敬世宗肃皇帝!”
“第十三刀敬穆宗庄皇帝!”
“第十四刀敬神宗显皇帝!”
“第十五刀敬光宗贞皇帝!”
“第十六刀敬熹宗悊皇帝!”
……
西市口的行刑不断继续,李自成痛了醒了,紧咬着牙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倒还是表现出了一个汉子的样子。
对于李自成本人,朱慈没有太大的憎恨,他造反或是迫于生计,但是……华夏的大地……却实难将其交在李自成这样的人手中。
既然做贼了,那就没有任何赦免他的可能,和高一功一起戮杀于京师之中,百姓分而食之,暂且不提。
随着李自成的死……所带来的中原局势变化正在发酵。
由于李自成以下,最具有威信的非刘宗敏莫属。
然而当时在京城围困时,刘宗敏和李自成产生了裂隙,导致其他顺军将领并不心服刘宗敏。
有人推举李过养子李来亨为新顺帝,然而李来亨的功绩实在太少了,更加难以服众。
陕西无疑是闯军的大本营,由于有着性功能缺陷的李自成死去,没有留下任何儿女,所带来的顺军内部的权力争夺开始展开。
游走于河南,湖北各地的农民军主力,开始在有心人的调集下,向陕西行军,为了在顺军内部,取得最终的权力和话语权。
随之而来的是,顺军在河南等地统治开始分崩离析。
四月初。
山东乡绅推举朱钦帅为济王,发布檄文,宣布异帜,恢复大明统属。
山东的光复对于北京来说,肯定是好消息,毕竟山东一光复,运河的漕运也随之被打通。
这代表着漕运又可以开始运作,这代表着江南的物资又可以源源不断的运往京城,这代表着漕运司的几万人又可以对大明这个小姑娘各种揩油了。
所以说……山东的光复,漕运司的人肯定欢欣雀跃,甚至说,在其中出了些暗力都有可能。
即使不用朱慈下诏,在漕运司的猴急准备下,南方已经开始往北京运去粮草补给了。
当然,随着闯军的溃败,消息的向南方也不再那么闭塞。
北京的那些破事,开始不断向南方渗透。
有人欢喜,有人忧愁。
欢喜的人除了漕运司之外,还有那些准备入京勤王的各路大军。
包括芜湖的黄得功,他此时带着三千勇卫营的精锐紧赶慢赶,还没出凤阳的地界。
听说京城保卫战结束了,却并没有返回,毕竟勤王这种事情,出工不出力,也能得到封赏,所以还是要去京城露个脸,毕竟老子心意到了。
不过在这里,黄得功见到了凤阳总督马士英。
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地
凤阳总督马士英,也就是后来权倾南明的内阁首辅。
此时他还只是个封疆大吏,在古代当封疆大吏,可不是什么脸上有光的事情,哪怕马士英可以在凤阳也就是安徽这一带横着走,但当去了南京北京之后,看到那些京官还是要低人一头。
马士英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为了出人头地,他可以不计任何手段,也是因为此。
曾经他在北京因为捐官事发,才被发配到地方当总督,所以马士英的心里,无时无刻不想着重新留京任职。
由于他是贵州人,在东林之中,是没他的名录的,而在崇祯朝内,东林把持朝政之下,马士英的前程可谓是一片黑暗。
不过在听说新皇登基又大杀东林党人之时,马士英却感觉这似乎是个机遇。
在黄得功路过他的地盘后,立刻出城迎接,并辅以粮秣,设宴款待,极力和黄得功拉近关系。
希望通过黄得功的入京,觐见圣上后,稍微提醒一下……凤阳还有个卧龙级别的人物……可以任用。
“这么说……周总兵也殉国了么。”黄得功听到周遇吉的身死后,神情有些落寞。
孙应元,周遇吉,黄得功乃是勇卫三将,相互之间互称兄弟,有着生死之交。
孙应元在崇祯十四年的时候,死在农民军手里,如今周遇吉也死了。
原本的勇卫三将,便只剩下黄得功一人而已。
黄得功的内心又如何能够平静,暗有伤感,忍不住双眼氤氲。
“是啊,宁武关一战,周总兵的三千人全营殉国,死的壮烈……亦令本官肃然起敬。”
马士英见黄得功为周遇吉伤感,为了拉近关系,促进友谊,亦是以酒撒地,祭奠周遇吉。
并赋诗一首。
断头埋骨又如何?
平乱艰难百战多。
此去京师竭天子,
旌旗十万斩阎罗!
黄得功是个粗人,听这诗挺押韵的,暗暗砸了砸嘴。“马总督大才,吾甚钦佩。”
“算不得大才。”马士英浮笑道。“如今闯贼猖獗,本官虽有报国赴死之心,却掣肘于总督之事,心中颇有不平罢了。”
马士英的感慨,黄得功也明白一些,作为死忠明粉,黄得功对于愿意报国的人还是挺有好感的。“马总督莫愁,若是吾有机会面见圣上,定当言之一二。”
马士英听后大喜,表面上却按耐住了,接着便是推杯饮盏,和黄得功详谈甚欢。
……
另支勤王军乃是由马万里率领的汉土联军,此刻进入了湖北的地界,准备走直线去京师勤王。
所谓的汉土联军,乃是由汉族和土家族联合部队,作为数不多的死忠于汉族政权的族群。
土家族在明末的风云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但从没有做过乱,哪怕是浑河血战,土家的土兵全员尽没,亦无任何怨言。
其中白再香作为一个巾帼英雄,在历史上的女英雄中也排的上名号。
不过显然……秦良玉的光辉太大了,掩盖了一部分白在香的光芒。
当然,石柱那边的汉土关系能这么铁,马千乘和秦良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秦良玉老了,真的是老将了,当听说闯军打到山西,直逼京师后,秦良玉二话不说便被想要带军勤王。
但是被孝顺的孙子马万里给拉住了。
马万里肯定能理解老奶奶的心情,但是这不能乱来啊,老祖都七十的人了,哪里还能经的住这样的折腾。
所以,马万里自告奋勇的带兵前往。
不过石柱距离北京实在太远了,想要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