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自己做诱饵来勾引他们上当追击,纯粹是脱裤子放屁,邢氏很了解李闯,他绝对不是那种脱裤子放屁的人。
况且看他们极为狼狈,还很虚弱,看起来赶了一晚上夜路,这种情况下要是让他们跑了,下次可没机会了。
高杰听到邢氏的提醒,急忙又再次追了过去。
李自成和高一功本就已经疲惫不堪,再次突然狂奔耗费了他们最后一份力气。
终究是脚下不稳,腿一软摔倒在了地上。
高一功身上还别着刀,妄图反抗,却被身强体壮,又欲求不满的高杰一刀砍折了手。
血流如注,高一功满脸大汗,紧咬牙关,又望向倒在地上喘着粗气的李自成。
高杰心里万分感慨。
叱咤中原十几年的闯王……就这么被自己给捉住了?幸福有点来的太突然。
“高杰,闯王向来待你不薄,念及往日情分,可否放闯王一条生路?”知道了他们已经逃不出高杰的手心,高一功也唯有用感情攻势来感化高杰。
说起来,高杰对李自成也并没有深仇大恨,这破事是高杰和邢氏对不起李自成,而李自成又没做过什么对不起高杰的事情出来。
说起高杰还真有些感慨。
整整十年过去,谁又能想到,会以这样的形式见面。
“夫君!莫要心慈!你若放了李闯,他日明廷亦难容你!”提着裙子跟过来的邢氏生怕高杰脑袋发热的被忽悠了赶紧说道。
那些话传到李自成的耳朵里,顿时让后者越发憎恨,那女人简直就是心如蛇蝎。
“高杰,你若能放了孤,往日之仇亦可一笔勾销,他日明廷若不容你,大顺也能容你!”眼下却顾不得许多,虽然恶心于高杰的所作所为,但为了活命,李自成对其做出了许多。
这样的加码确实值得高杰考虑,毕竟李自成虽然败亡,大顺在中原和陕西的势力依然不小。
如果卖了李自成一个人情,或许对以后来说是个不错的退路。
高杰望向邢氏,后者摇了摇头,很显然邢氏并不认为这个人情值得卖。
那无疑是愚蠢的。
两面都讨好,其实就等于两面都得罪,只要他都落到李自成的手里,基本是没活路的,又如何能指望李自成能够允现诺言?
命运只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时,才最为安心,所谓的口头许诺并没有任何值得考虑的意义。
高杰回头,证求着邢氏的意见,邢氏摇了摇头。
听话的高杰便再没有同情李自成遭遇。
李自成和高一功彻成了高杰的俘虏。
对待李自成,高杰也没有太过于苛责,毕竟这可是他升官发财的保证,心情大好之下,还让李自成和高一功吃了一顿饱餐。
高杰甚至把邢氏给他生的儿子好元爵介绍给李自成认识。
“哈哈,元爵,快喊人,喊人……”
李自成一言不发,心里有句mmp不知道当讲否。
拿了李自成的高杰,更没有久留于此地的打算,一个李自成足以抵的上阵斩十万,其他那些小蟊贼,小溃军便已经入不得他的法眼了。
不断加快着速度,朝着北京赶了过去。
……
朱慈亲率数千锦衣卫,朝着张家口而去。
作为和蒙古通商的最前线,来自晋中平原的商人,许多都在张家口安家落户,渐渐形成了大明的商业中心。
并演化成了现在的晋商八大家。
而张家口基本上都是这些晋商的核心所在。
原本以山西的地力,是无法形成豪强遍地的局面的,之所以晋商在明朝间崛起,依靠的是明朝特有的开中法。
洪武年间,在长城一线,设置九边重镇,屯住兵力在万历时达到顶峰,足有88万之多。
这么多的兵力,需要漫长的粮道供给,但是这么运量耗费粮食太严重了,开中法就是以钱易粮,就是把商人当做运送粮草的工具,减少国库开支,效果也是斐然的。
明朝得到了好处,更是认可了晋商的存在。
晋商依靠着开中法的支持,以及偷偷摸摸的和蒙古人做生意方式,终于是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并且将他们内心中的贪婪欲望给彻底点燃。
丧心病狂的为大明的各地敌人提供武器粮草。
第一百一十五章 獠牙
当初大明和建奴打经济战。
建奴国内物资短缺,闹了饥荒。米价飞升,出现了千金难换斗米,易子而食的人道灾难。
这么具有潜力的市场,精明能干的晋商们又如何能视而不见?
很快不要脸的晋商和建奴一拍即合,源源不断的粮食从各地运往辽东,换来的是人参,兽皮,和国内紧俏的商品。
后金彻底不再为粮食而发愁。
晋商也拓展了新的客户。
然而最悲剧的莫过于大明。
大明的经济制裁政策……完全成了晋商的嫁衣,成了晋商一波吃肥的餐具。
明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晋商卖国。
他们为何卖国,理智的讲,并非是为了在后世的脑残辫子剧里露个脸儿,很显然他们完全是为了自己的私人利益。
为了利益,他们的客户遍及各大势力,蒙古建奴自然是他们的高级vip,李自成和张献忠也是基本客户。
唯独养大他们的父母……大明被他们拉黑并做了封号处理。
没有其他原因……仅仅是大明没钱,数次从他们那里购入粮食物资,结果得到的只有白条。
这是拥有良好诚信品德的商人所无法容忍的,自然不愿意和明廷再有商业来往。
他们并不怕父母骂他们不孝,毕竟年迈的大明已经老眼昏花,有着东林党撑腰的晋商,无所顾忌的谋取一切利益,为了父母最后的那点房产,毫不犹豫的将其踹入深渊。
然而现在,他们的父母诈尸了,朱慈伙着锦衣卫浩浩荡荡的向张家口干去,绞杀逆子。
实际上现在绞杀晋商还是早了些,当下最应该的是稳定京畿附近的民心,以及训练军士,积极备战。
实在是因为粮食的短缺,朱慈不得不头脑发热的……去黑吃黑,一刻也等不了。
张家口在宣府镇西北方。
三月二十二的时候,朱慈从京师赶至宣府,没有任何抵抗,宣府重新向大明张开了大门。
此时的宣府处于无政府无驻军的状态,李自成在经过宣府时,已经将投降的明军重新整编,带走了大部。
留下一批大顺官员镇守,也在李自成败亡之后卷铺盖滚蛋了。
连年的战争,后金,蒙古,大顺接连的侵扰之下,宣府破败不堪,城内的人口大量流失,到了现在,也不过千余户。
城内幸存的最大的官,是一个韩姓的推官,城破之时躲入家中,没有加入闯军。
在得到李闯军败的消息,以及顺官逃离的消息后,被城内的亲明势力推了出来,重新插上明朝的旌旗。
此时朱慈一行,没有任何通知的出现在宣府城外,韩国栋还真是吓了一跳。
赶紧整理好了官服出城迎接。
“圣上亲至,微臣有失远迎,请圣上恕罪。”
韩国栋带着城中为数不多的士子,和军兵向朱慈跪拜道。
“起来吧。”
“谢圣上。”
朱慈和一众的锦衣卫在韩国栋的陪同下进入城中。
作为九边重镇之一的宣府,巅峰之时曾驻军二十万,然而现在算上百姓也凑不出这个数了。
韩国栋从得知圣上亲至就十分的惴惴不安,新皇大破李自成的事情,他当然知道。
要不然那些顺官也不会跑的这么果断,毕竟李自成一败,宣府就成了大顺的飞地,四面受敌,根本没法守。
当然,最主要的是,新皇的为人,性格,韩国栋都不太清楚,只知道圣上在北京杀了很多人。
甚至丧心病狂到,连自己人都砍。
韩国栋甚是担心,莫非圣上在京城杀腻了,换个地方来过瘾?
“臣斗胆请问圣上,亲至宣府所为何事?可用的到臣为圣上效命?”
朱慈侧眼望了韩国栋一眼,后者顿时有些颤抖,朱慈那少年的眼神,却带着常人难有的凶光,那种感觉,就和那些混在战场上的武官一般。
厌气,杀意,令人不寒而栗。
朱慈没回答,这次以晋商为目标的军事行动,必须依靠六字真言才行。
快,准,狠。
首先在张开獠牙之前,必须保密,晋商在山西,甚至在全国都有足迹,经营了百年之久的他们还是根深蒂固的。
只要消息放出去,愿意为他们通风报信的人,大有人在。
宣府和张家口如此之近,甚至说八大家的家人在这宣府里跳来跳去都不足为奇。
韩国栋朱慈不了解这个人,也不相信,当然不会告诉他实情。
“朱之冯巡抚呢?”朱慈没回答韩国栋,而是问道。
“巡抚大人在城破之时已自缢殉国。”
“遗骨所在何处?”
“遗骨曾遭闯军戮尸,臣暗中与他人简单收敛,葬于城东南。”韩国栋低首道。
能够为国捐躯的人,亦令其景仰。
朱慈点了点头。
在得知此事后,便顺便拜竭朱之冯的墓地,并亲自提笔写下。“大明忠国侯朱之冯之墓。”
命匠户好生修缮朱之冯的墓地,至于其家室几不能幸免,却无从抚恤。
韩国栋暗想,圣上难道亲自来到宣府只是为了祭奠朱之冯?
不禁隐隐有所感触。
“这段时间,你便暂代宣府巡抚之职吧。”
“臣遵旨。”韩国栋喜道。
朱慈在宣府镇中的总兵衙门中留宿一夜后,第二天天色还没亮,就已经伙同着锦衣卫向着张家口继续进发。
被动静吵起来的韩国栋,望着朱慈大军行军的方向,更加迷茫了,那边可是张家口,蒙明边境啊,圣上莫非是迷路了?